
【晓荷】车轮滚滚(随笔)
我经常反思,就是“静坐常思己过”那种。“常思己过”应该是好事,想想自己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想想精神有没有出轨,思想有没有分叉,虽有些伤脑子,可有“善修其身”的意思,这样也不枉自己读了几年的诗书。可愈是反思,愈觉得自己的不堪,好像自己一直在错,已经错进一个逼仄的死胡同,再也转不过身来。
今儿上完课,为了醒醒脑子,我就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的溜达,转眼见到停车场那一排排车子,不由得又陷入反思的泥沼,而且竟自责起来。你说,国家为咱们修了那么多条四通八达平整宽阔的县道省道国道高速快车道,咱为啥就没买辆车捧捧场,这不是辜负了人家的好意吗?且不说没为国家交过一毛钱的养路费,连燃油税也没贡献过一分,我真的太自私了!而且放着这么好的公共资源任由别人占用,我却一句牢骚都不发,怎么看我都是一个缺心眼的人。
前阵子,夫人拱我买房,我没同意。咱有的住呀,两层半的小楼,上上下下都快两百平了,为啥还要买呢?我知道,夫人是冲着购房补贴去的。我们这个小县城,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卖不动了,县财政有点吃紧,于是地产商和政府加快了互联互动的节奏,扔了快饵料,说学历可以顶钱用,本科学历购房者县财政补贴十五万。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说到就到,猝不及防呀。虽然钓线不长,只在县内,但鱼饵诱人,水面上确实翻起了一阵浪花。谁嫌钱扎手呀,这十五万,都顶两年的工资了,真拦不住人不出手。同事朋友,该出手的都出手了,我愣是没动。我还颇识时务地拿“房子是用来住的”的铁律劝夫人道:“买房干啥,多套房子难不成留给我养小三?”夫人跟我一样胆小,被唬住了。没占这个便宜,我倒不觉得自己有啥损失,可偏偏我却生出那种做了件对不起人的事儿的感觉——真不该用自己的冷屁股碰人家那么大个热脸呀。你说,这不是缺心眼还是啥?
这房子,谁不想住城里的高楼大厦,城市越大,住着身份越显尊贵,一辈子乡下待着,灰头土脸的只能被别人瞧不起。不说什么医疗、教育、环境差了级别,单是那种被别人抛弃了的孤单落寞就让人心生悲戚。所以,一念及此事,我就觉得对不起妻儿老小。
还有这车,不过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它发挥作用,有用是工具价值的体现。若是不需要他,总不会把工具当成艺术品摆放在家里给人欣赏。当然,只要是工具,都是有用的,重要的是于你而言是否有用。另外,你使用它的频率是决定你是否应该拥有它的依据。你有几亩薄田要耕种,犁耙、锄头、镰刀是要有的,但是挖掘机、联合收割机大可不必准备;你的家里需要用电用水,经常会出些小故障,螺丝刀、钳子、扳手是要有的,但你总不会在家里开个修理铺,弄一堆电阻器、万能表、管子龙头吧;人吃五谷杂粮,间或冷暖不均,少不了感冒发烧拉肚子,备些常用药品无可指摘,但是若把CT机、核磁共振摆在家里就不合时宜了。车子,我们当然需要,但并非必需。于那些经常出门,而且路途遥远的人来说,算是必备的工具。但若一年出不了几次门,而且常年活动范围方圆不过几十里的人来说,弄台车子其实是个负担。经常用它,买了是不会错的;若只是偶然用它,或是用不用它无所谓的,完全可以不买。
我的不少街坊邻居常年在外打工,一年用车两次,一次出门,一次回家,然后就让车子顾影自怜,独守深闺,真的是资源浪费。还有一些,在城里买了房,不在城里上班,也不做什么生意,仍在乡里务农,也买台车,好像买房就为了买车,或是买车就为了买房,实在叫人不明就里。难不成他们就是为了响应一下号召活跃一下大循环,照顾一下内需?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他们也算是尽了力呀。比起他们,我够渺小的。城镇化,我没做一点贡献;拉动内需,我没出一点力,做人实在失败。
不过,我是有车的,而且车轮似乎也没停歇过。虽然马车的年代没赶上,但自行车我用了二十年,电动车也驾驭了十来年,虽然轮子少了点,可毕竟也是贴地而行,车轮滚滚呀。不说我节约能源功在当下,单凭我环保出行就德载千秋。可遗憾的是速度不够快,但我真的不想飞起来,我怕看不清路况栽跟头。对于像我这样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来说,大约只配得上两个轮子的车了,因为一坐快车,我就晕,要么头昏脑胀,要么反胃作呕,一副无药可医的样子。
我寻思,如果哪一天我被社会所抛弃,怨不得别人,实在是因为我自甘落伍。
我反悔吧。
可是,天上的老祖宗,特别是那些古圣先贤们,以其心血与生命体悟出来的,给其子孙后裔留下的许许多多谆谆经典,好像都深埋到了万丈地心。比如“欲不可纵”;比如“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于奢侈”;比如“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等等等等。这些传颂千万年的人间至理,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听闻了,更没有几个人能够相信了。地球村里五颜六色的人们,全然竞相超前消费、奢侈消费、负债消费、放情消费,至于子孙以及子孙的子孙,还能过怎样的日子,那都是既为古人担忧、又为后人忧愁的大笑话而已。
俺亦为步行低碳骑行环保族的一分子,走自己的路,让富翁债婆们尽情地说笑去吧!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