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青山不默(散文)

编辑推荐 【箩筐】青山不默(散文)


作者:陈亚珍 举人,4289.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1发表时间:2023-03-31 09:12:19
摘要:青山不默,绿水长歌!世间有几个人能配得上怀念?我想,我再不想继续跋涉了,跋涉了太久太久,满身是负累,心灵长满了荒草,在城市里利欲熏心,记忆一天天丧失。什么样的繁华都无法让我安宁,我终于找到了故里的亲切,回到了故里的怀抱!富丰的审美,多层次的感情,没有距离感,只有融入感!这里的风可以吹去我心灵的厚尘,这里的雨可以洗尽我内心的铅华,这里的植物可以帮我恢复记忆,这里的生灵与我共生共长。我想,就把灵魂安放在这里吧,找回自己的良知,找回本色,成为爱与良知本身……


   我曾经一直以为,生我养我、有我的父母和姐妹兄弟之处才是我的故里,后来落脚到稷山才深知,这里才是中原人真正的故地。
   这里有我们的共同之父一一后稷,没有他,我们何以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围着饭桌酒足饭饱,欢马犊跳活得身强力壮?据说,五谷粒食是稷王在世界上最早的发现。有一个人叫姬弃,就出生在此地,他长大后精通农艺,设了教台,宣讲农耕文明,从此农耕技术向中原延展开来 。“稷”是历届农艺官的总称,因而这片土地取名稷山,是对农艺始祖永恒的纪念!
   故地处于大地中央,好似整个世界都是这一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环顾着只有30万人口的地界,版图小得在地图上几乎看不见,但她却孕育了人类赖以养命的资粮,创建了农耕文明的构架。这个强大的信息让我眩晕。我仿佛走入了春天的童话,听到了秋天的传说,且解开了我童年的一个谜底。
   我如一个寻根已久的游子,发现这儿有一把钥匙,犹如一个入口,一道门,我甩掉光怪陆离的纠缠,繁华世界的诱惑,做一个计划,从这个通道走进去,怀着敬畏,带着好奇去探寻生命之源。于是,满地的藤蔓缠住了手足,丛丛灌木挡住了去路,奔走的蚁虫停下来观望,我笑了,我知道它们在挽留一个游子的归来。我躲在僻静处伏下身,贴紧着,倾听,感知脉动和土地的体温。我听到了,听到四时在无声中流转,听到万物在风中歌唱,听到禾苗展枝吐叶,听到远古传来的声音:
   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咬狼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民众能吃饱。
   我眼圈红了,我甚至想面对满地的庄禾忘情地呜咽……
   我仿佛看见了人类的父亲,穿着手工织就的粗布衣,不,也许是裹着树叶,漫山遍野行走,尝尽百草,寻求养命的食粮。人类不能总是茹毛饮血,伤害其他的生命养活自己。那或许就是人类之父的理想吧?据说农艺始祖巢氏、燧人氏、伏羲氏、黄帝、炎帝等等,找到最佳粒食时,观四时节令,尝试种植、择地宜种、选育良种,当时这些新发现、新尝试,也只是掌握在贵族和少数人手中,在广大民众中并未普及。到了后稷姬弃(民间称神农),开始大量推广、教化民众耕田种地的技艺,从而把农耕文明遍及华夏大地。神农弃,是接天地之气的生命象征。
   相传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邰氏的女儿姜嫄,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喜欢外出散步,因无意中踩了巨人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生出个肉球,以为不祥,三弃不死,便起名叫弃。弃胸怀大志,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通晓了人类的可食之物。当他看到人们为找粒食,跑到很远的地方精疲力竭还食不饱腹。他想,如果把这些粒食移到家门近前集中收割就省力多了。可是,怎样就能移植到近处呢?他仰卧观天,低头观地,苦思冥想未能成行。忽一日他发现,小鸟嘴里衔来的谷粒、玉米,掉在地下来年春天就长了起来,人们吃剩的果核丢在地下来年就发了芽,并且长成了果木树。弃有了灵感,号召人们去收种子,开垦荒地,等到春天的时候就去播种,于是人类从此有了耕地,春种秋收。
   后来他又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天气、土壤有关,就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选育良种,有计划地进行农耕。传说,后稷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他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如何种植,传播农艺,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尧舜为他的功德赐他为“农艺大师”。在稷山县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教稼台前仰神农,有邰熠熠万世功”。其故事家喻户晓。
  
   二
   我站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像个熟练的取景人,我眯起双目遥望远方,这样我就迷蒙了画面,略过很多具体的事物,我看到的不是一棵树,一株草,而是一片绿。在密集的人类世界里,所有的声音都撒落在泥土上,所有的生命都仰仗后稷的功绩,不再如野人般奔跑,寻找,而是安居乐业,只须在铺陈好的土地上耕种、收割,虽然现如今已是机耕,产量不知比最初高了多少倍,但,有谁敢否定刀耕火种的起始?
   我蹲在一棵壮硕的玉米下,长久地看着剑一般的叶片,玉米棒子上面的粟色丝络完美无损,英气逼人,酷似七尺须眉。我突发奇想,它会不会是神农的胡须?玉米作为最普遍的食粮,有可能被神农率先点将,因而它要表示最永久的纪念!
   于是,我便投入到了生机勃勃的植物中,这儿光影交错,有着永不停息的蜕变,我收紧心口,让神思一点点溶解,紧跟故地的精灵,走遍了灵魂的每一个角落。我想成为一棵玉米,然后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变成稷王,让他通过我的眼睛,视察一下遍地的金黄乃是他生命的延续,精神的再造!不,也许我应该变成一棵板枣树,扎下根须,一年一年轮转,化作故地的一个器官,吟哦的不再是一己之事,而是拥有稷王的情怀。生命依在,性质却变了,这么想着,我看看自己的身体,由衷地笑了。
   稷山最突出的植物是板枣,肉厚,核小,脆而甘甜。板枣的收益富了一方人,各地市场都有它奔跑的踪影(枣泥、枣茶,枣粉、枣汁、枣花蜂蜜)。比起新疆枣甜得更纯正,比起壶瓶枣肉质更瓷实,在民间流传“板枣脆而甜,一颗枣核嗍三年”的说法。极目望去,无边无际的枣林,饱满殷红的颗粒,微风吹过,像出阁待嫁的新娘子,羞怯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我想,它会不会就是后稷时代,某一少女吐出的枣核延续至今?不然它怎会酷像少女的唇红?
   枣粒是食物,枣树是历史,与其说我们观赏板枣,不如说对板枣树更感兴趣。这里有二千年,数百年的树史,稷山人棵棵树上都挂着标签,宣示着它们德高望重的光荣历史,它们的身份已被收入国家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确,它们是文化,是精神,是灵魂!“板枣初贡元世祖”是它的资质,能够进入宫廷人的胃口,可谓实至名归。板枣树还是惩恶扬善的义树,说是道光年间,有个叫闷娃的人,迷上赌博,输得血本无归,其父屡劝不听,最后把仅有的枣林输掉,其父一气之下跑进枣林里上吊自尽,被乡贤李亢宗发现救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李乡贤发现枣树皮开肉裂,袒筋露骨,叶萎枝枯,一片荒凉。李乡贤大惊!私下寻思,这必是闷娃一伙的恶习惹怒了神灵。李乡贤立即请来村政头人,在枣树林中立下村规民约,劝导村民永世戒赌,改邪归正。李乡贤为闷娃还了赌债保住了枣林。当即枣林又枝繁叶茂,起死回生了。众人大为称奇,闷娃一伙立刻跪地拜谢,发誓永不再赌……此后,那片枣林命名为“清风园”。(资料提供:根据板枣博物馆里的故事)
   如此我想,天底下到底是人类主宰世界,还是万物主宰世界?如果人是万灵之长,为何赌徒的父亲屡劝不听,而板枣树皮开肉绽,叶萎枝枯却让赌徒即刻悔过呢?在此,我想到了敬畏之心,谁说无形中没有一个伟大的编程师?人的符号无限放大,失去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这是人类最大的傲慢和偏见。万物皆有灵是对的,只有植物最知四季凉热,善恶有报,它们向人类无声地诉说着“天下有道,万物共存”的永恒法则。
   稷山的板枣树附了灵性,有了记载,有关板枣树的故事很多,比如:“板枣树下母教子”、“孙思邈枣园得药方”、“尊礼二妙,枣树让道”等等,故事奇妙,且年代、姓名属实。我惊奇地注视着一颗颗历史悠久的板枣树,立即觉得它们不只是树,它们分明像一群慈祥的老人,滋养子孙的心性,校正子孙的行为,聆听子孙的歌哭,见证历史的演变。难怪稷山人对植物恭敬有加。树们从野生到家生,从个体到整体,经过历朝历代的改良,形成产业阵容,已是稷山的一道风景,一种骄傲。
   那么,第一颗树种从何而来?难道不会是后稷时代的人吐下的核种?你看那树杆上层层龟裂的纹路,刻画着年轮,朴素无华,混合于天地之间,依然老当益壮骨骼硬朗地展示着风采。那红色枣粒在枝头上像猎猎的旗帜,它圣而无迹,有功而不求名。我想,如此含蓄的生命,一定与这块有着后稷足迹的地域有关,它们以最坚韧的生命力,宣示着稷山植物的良心和忠诚。从不倚老卖老,只要活着就要创收,造福于人,它不是神农后稷的灵魂又是什么呢?
   稷山人对植物的恭敬是超乎寻常的。
   再看马趵泉村的“隋唐古槐”,村庄虽然年久失修,好像也没有多少人居住,但壮硕的古槐身系红绸子,枝挂红灯笼,轻风一吹能歌善舞,顿时灿烂了一个村庄。马趵泉人的心灵实在浪漫,他们虽然多数在外谋生,但对待古槐像供奉先祖一般,留住古槐就留住了乡情,他们懂得万物齐生,相互守望的妙理。有了年岁的古槐,定是接受了马趵泉人的心意,才没有老死的征兆,依然蓬勃地挺立在村中,虚怀若谷垂荫于大地,它仙风道骨,冷眼热肠关注着人类,它的庄重和慈悲,它阅尽沧桑宠辱不惊的神态,它不以显达而自荣,不以穷困为忧愁,它的超然,它的脱俗,由于合乎自然之道,宣示天地之理,谁站在它脚下都会抬头仰望不敢轻慢。我想它定是神农后稷的化身,他在有生之年对生命一视同仁的爱与尊重!古槐的不朽精神,焉知不是后稷对万灵的守望?
   于是,我又想化成一棵树,扎根厚土,昂首向天,雨将不断地清洗我,风将不断地梳理我,春绿了,秋黄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风雨,沐阳光,清理内心的污浊,充实精神的钙片,让心静下来,最大的愿望是来一场相互的倾诉,真正弄懂什么是绝望和希望,为何文化先祖要求子孙深扎泥土,心灵不断地成长,了知四季凉热,与天地合一,才会风调雨顺?否则,一切天灾人祸由人自己负责。这是我想留在这里的具体理由……
   我迷上了这块土地,这里草木有灵,一切又都这么正直无私,历久弥新的传说装满了我的脑系,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稷王,让我了知农耕文明的起始和延展,于是,我对庄禾、食物有了特别的认识。回到饭桌前,面对稷山人精心制作的“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板枣)十分小心地享用,据说这些食物是稷山人待客的必需品,尤其是麻花、饼子,选料严苛,技术独特,驰名省内外,拥有“中华老字号”之称。稷山人的饭桌上可以没有大鱼大肉,但一定不能没有“四宝”,他们永远有着抱朴守一的本真。吃着美食,心里升起了感恩情怀,当我找到养命的源头,就明白自己背向了某种心颤的、滚烫的具象,又从具象走向抽象。想到神农后稷,为有效地养育生命,他一定有一种忘我的状态,朝行夜思,穿越了激烈之路,研究种植、培苗、施肥、锄刨、成长、收割,碾米、磨面,然后通过巧媳妇精工细作,才能享用,这一切有着严密的递进逻辑,创造者的爱成了一种职业,很具体的爱一一贯彻。我眼前总是晃动着一个巨人的身影,他笑眯眯的,很慈祥,他静默地看着我酒足饭饱,满意地笑了。 慢慢的,巨人的身影化作了巨大的浮雕,在远方,在近前,在空中,在原野,他的身影无处不在。他是秋风,是春雨,是夏日的禾苗,是冬天的白雪,是一座青山,一块石头,一棵树……我有时会被自己的玄想感动得想哭。在稷山的旅程中,我总想随跟着农艺大师放逐自己,但愿截断归途,让我永远呆在这里,直盯盯望着一棵树,一株草,一片禾苗,像它们一样单纯,一样芬芳,一样慈悲,一样无私,享受安谧,守住善美。
  
   三
   时空在这儿空旷了,人性在这儿得以安养。我深深地爱上了稷山,是因为我接近了远古的大梦主体,他们拥有大理想,大浪漫,他们才是第一代理想主义者!这种情怀让我痴迷得仿佛入了玄门。我发现心灵可以分解,它的不同部分可以与山对话,与草低吟,与水相融,与禾苗对歌,可以不言而喻。当然,这需要一份不同寻常的宁静才可以倾听。神奇的是,这次出行选择了九月,一个五谷将熟的季节,所有的田地有了结果,稷山是个粮食仓库,一个小小的盆地,地肥水美,由于丰收在望,万千生灵都流露出按捺不住的欣喜,浓绿的植物,没有衰败的花,没有枯萎的树,万物万灵无一不是新鲜真切,在它们中间,不用设防,不用警觉,没有侵犯和伤害,只有依赖和宠爱。这是一个唯一可以称得上慷慨的世界,我的一腔柔情终于有了落定!
   走到深处才体会到,这是一次真正的缅怀,土地的呼吸分明可辨,稼禾、草、丛林、人、蚁虫、万物万灵共生一体,走近这个巨大的身影,教会了我怎样爱,忘记了怎样恨,教会了我怎样慷慨,忘记怎样聚敛。在这身影背后延伸出无尽的传说。我们来到稷王庙,抽象的幻影有了具体形象。这座庙堂是稷山最为富丽堂皇的宫殿,占地面积10080平米,集琉璃、木刻、石雕合一的“三绝”古建筑群,雕工精致,农人耕田种地,牛马,犁铧一应俱全。这是农耕文明的记录图。这也充分证明稷山人对神农的至高礼遇。这是稷山人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它的存在会时时提醒人们,粮食是养命之基,任何高科技都可以倚仗人的创意而获利,唯有粮食必须仗恃上天的心意才能五谷丰收。所以,稷山人固执地拥有珍视粮食的好传统,一个孩子若打碎了一件珍贵的器具可能会逃过一次责罚,但要撒了粒食那是定罚不饶。据说这与一个传说有关。

共 653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精美散文,步入稷山,让作者对于故里有了重新的认识。因为这里有我们共同的农艺始祖——后稷。怀着探幽与敬畏之心,作者一进入稷山,便有一种游子归乡的亲切感,草木牵绊,虫蚁驻观。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这里得以拓展,农艺始祖们为济天下苍生不辞辛劳,忙碌奔波宣讲传艺的情景再现眼前。古老的神话传说更是为农艺始祖后稷的不世之功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壮硕的玉米,甜美的板枣,都能激发作者的思古幽情和长久驻足于此的无限情愫。富有教化意义的板枣树故事,生发了我们对万物的敬畏之心,“隋唐古槐”的故事,更是让我们明白了人与自然相守共长的道理。“稷王杀妻”让我们看到了那位稷王对食粮的深厚感情,引发了我们对现实中大肆铺张浪费食粮,忘记自己的根与来处的深远思考。作者文笔功底深厚,整篇文章景与情,文与理交相融合,浑然天成。穿插于其中的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嵌入其中的宝石让整篇文章熠熠生辉,可读性和趣味性极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佳作不断,精品连连。【编辑:陌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尘        2023-03-31 09:20:22
  认真拜读了老师的作品,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受教了。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01 09:59:13
  哇,又见精彩编按:深入文中,精准分析,见解独特,把作者的文脉把得有理有据。赞!编辑辛苦!致敬!
2 楼        文友:陌尘        2023-03-31 12:19:06
  作者深沉而又充满哲思的话,让我们感慨万千,由于人性的贪婪,极度膨胀的私欲,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是该警醒的时候了,对自然万物常怀敬畏之心,杜绝奢靡浪费之举,才是对先祖最好的纪念。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02 21:22:31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但是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普遍提高,吃的东西种类繁多,粮食似乎无足轻重,浪费现象每天都在发生。陈老师这篇文章再现农耕文明的发展史,让我们看到耕种的艰辛和重要性。一位名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忘记根本,也会迷失自我。文章饱含深情,联系古今,情理斐然,感怀抒情,富有深意感染力强,让人回味绵绵。好文章百读不厌,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文丰快乐!生活愉快!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02 21:29:36
  青山不默,绿水长歌,稷山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有珍惜粮食的好传统,唤醒沉睡的心灵,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好文章总能带来新的启示,再次欣赏学习了!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蕴儿        2023-04-05 12:10:16
  字字饱含着深情,读了令人感动的文字。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6 楼        文友:老茶        2023-04-05 17:49:00
  农民的后代最知道土地和粮食的重要,和土地庄稼感情最深,大师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耕水墨画。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民是建国基本力量,可农民最苦,最累,望大师多写写农民、农村,狠狠地抽打那些看不起农村,瞧不起农民的逆子,给俺老农出出气。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