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清明(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清明(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45发表时间:2023-04-05 18:24:20
摘要:原创首发。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提起清明,这个话题多少有点沉重。之前对于清明,基本上停留在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歌的意境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临近清明,不由自主地会想起这首唐诗,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愈来愈读出诗中的伤感寂寥,诗人的失魂落魄让清明的氛围无形中增添了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也许唯有认知了清明,才真正懂得了人生。
   我的老家刘口与河南其他地方相似,有清明上坟的习俗。早在几天前,妻子就唠叨起来,想在今年清明节前回娘家太康芝麻洼刘桥上坟,不知道她兄弟会不会也一道回去。古人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慎终追远,清明祭祖是我们传统的孝道文化,彰显血脉的传承和责任。由于妻子平日里忙碌抽不开身,再加上交通不便,这些年清明节都未能如愿回娘家祖坟祭奠,只能晚上在住处附近的大路边烧点纸钱寄托哀思。
   去年末,老家大伯因病去世,让我对清明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情愫。遥想大伯的坟头矗立在老家的地头,心底免不了感慨许多。多年来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不知道今年清明前能否回老家看看,为大伯坟头添添土。伯父的一生与许多老家人一样,平平凡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受早年家里成分高的影响,他终身未娶,晚年在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的照料下,可以说是老有所依,衣食无忧。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命中注定,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每个人终将离去,不过迟早的事。史铁生曾说过,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我们而言,活在当下也是件幸福的事。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清明上坟,老家称之为烧纸,上坟时带上纸钱、供品等,有的不忘捎瓶酒,甚至还带把铁锨。到了坟前,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祈求先人护佑家里顺遂、平安健康。烧过纸后,为先人的坟头铲除杂草,再添添土。在豫西北小城打拼多年,发现当地人上坟带的多是用锡箔纸折叠的元宝、宝塔之类的纸货,有家人自己叠的,也有在街上买的。地处南太行的山区县修武,当地对森林防火尤为重视,每逢清明、中元节、十月一等时间节点,都会提前下发通知要求县直单位和乡镇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已形成了多年工作惯例。之前在老单位时,曾多次到分包的浅山区圪料返村参加防火工作,一眨眼的工夫过去六七年了。可是每到清明节,会不时想起当年跟随同事去上山防火值守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国家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新风尚,各级民政、宣传等部门积极鼓励人们开展鲜花祭扫、植树祭扫、踏青遥祭、网络祭扫等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把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为以精神传承为主,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那些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的陋习越来越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转变中。
   眼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愿以清明之风慎终追远,感恩先人弘扬孝道 ,以回报他们的殷殷护佑。
  
   2023-04-04

共 12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正值清明时节,通过作者朴实的语言,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共鸣。【编辑:瓦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瓦工        2023-04-05 19:03:12
  感恩先人,讴歌盛世,慎终追远。
勤能补拙,境由心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