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箩筐】面影(随笔)

精品 【箩筐】面影(随笔) ——观电影《青春万岁》随想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26.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6发表时间:2023-04-09 08:17:46
摘要:青春真能万岁吗?但文艺的功能就是贴近现实,展望未来。他不是先知,作家和先知是有距离的。所以他只能凭着激情表达当下。


   大凡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到来,人文建设是首要的。
   由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小说《青春万岁》改编为电影,让我回眸1952年,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更朝换代已经成功。看上去,那时的人们快乐无比,农民分到土地近乎狂欢,工厂即将公私合营喜山悦海。公就是国家管理全民享有。私就是个人管理全家享有。国家干部不是“老爷”而是“公仆”,单凭这些叫法,无限的未知需要破解,无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买东西的人都去国营商店,冷落私营老商铺。是私营有错吗?当然不是,是时代迈进时的倾向。大多数人对未来的社会充满憧憬。理论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地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据说这是社会主义阶段,进入共产主义就是各取所需,按需分配。从字面上考量大概是说,所有的生产资料是共有的,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人们为这个理想欢呼着,狂想着。我想,我们的父辈一定会坐在石墩上,田埂里,炕沿边,房檐下吮着旱烟袋,斜斜着眼睛长时间地憧憬未来的美景。啊!人人平等是多么美好,按需分配,子孙后代多有福气呀。
   理想的起始,文学艺术是最大的助力。说是文艺为大众服务,于是“地王将相,才子佳人”统统腐朽没落。新的文艺形式赋予新的思维,诠释新时代的最强音,《青春万岁》就是在思想上尝试这一理想的开端。这是个陌生的时代,一般来说文艺作品的原型似乎凝聚着人类从远古时代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心理能量而来。可是《青春万岁》却还没有参照物。历来是吾皇万岁,王蒙先生一反常态来了个“青春万岁”。旧时,人不是人,人是奴才,三叩六拜才能开口说话,因而旧的思维一律废弃。人与人之间统称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人人平权。有钱、有地的人交出财产经由新政府交给穷人。以后坐享平等。为实现这个理想无数人为之牺牲。怀揣这样的理想人人乐不可支。当年王蒙先生也一定是坚信这个理想的真实性,因而“吾皇”滚蛋,让“青春”万岁,一炮轰响!起码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拥有启蒙意义的作品。就像当年的农村妇女《李双双》出台,引起的轰动一样。
  
   一
   《青春万岁》放在北京一所女子学校为场景。为什么不是男子呢?诗意的女子是“母亲”,可以孕育一切!可能有这层意思。从这点看王蒙先生是可爱的,懂得尊重女性的男子是尊贵的。现实中的女子,刚刚从旧时期过渡,性格,信仰、文化、思想各不相同。虽然经过了“五四”时期新女性革命,男女平权,但旧的痕迹依然存在,文化心理并非一日促成。
   青春真能万岁吗?但文艺的功能就是贴近现实,展望未来。他不是先知,作家和先知是有距离的。所以他只能凭着激情表达当下。
   一条大河,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一群女孩的笑声,叫声,玩笑声不绝于耳。校园里跳绳,打篮球一片沸腾。月光下,跳舞,唱歌,活泼而严肃。
   杨蔷云(任洽湘饰),一个心直口快的女生即兴吟诗: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这些诗句如一群燕子飞向天空,如饱满的花子洒向大地,播种在山川、河谷、崖畔上……她的金线果然那么有效吗?能把幸福编织起来?当然,你不去编织怎么会知道是幸福还是痛苦。也许有时痛苦也是幸福。这就叫“梦”!
   同学们对杨蔷云的诗句激动着,鼓舞着,星辰在夜空中歌唱,月亮和桂树对酒吟诗。无论未来如何,诗就是给人以瞬间的激情。她崇尚英雄,她说英雄有不同的命运,可是计算着命运的,永远成不了英雄。她是这部影片的女一号,我想,可能是她的性格最能代表当时人们的审美,她首先打破当时女孩子腼腆、内向、安静的范式,很符合当时敢说、敢想、敢做、敢闯的劲儿,她就像穿梭在校园里的小百灵,叽叽喳喳到处发表意见,她看不惯的就要直抒胸臆。一个叫李春(宋彦饰)的女生,学习好,个性突出,走路总是仰着头,下巴翘翘着,显的很傲慢,喜欢嘲笑同学,在当时这叫个人主义。但她拿到了学校的学习奖章,杨蔷云看不惯,她觉得应该奖给团支书郑波。理论是:如果没有高尚的思想,不热爱集体,考分再高也没什么用。于是,大家就开始引导改造李春的思想,希望她早日认识自己的不足,团结同学互助友爱,回到集体中来。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是目的还是手段?高尚的思想和高效的成绩,哪一项更重要?一个人到底是坚持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这是在年轻人中间讨论的议题。就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争鸣一样,各抒己见,最终独树儒学。这个时期也是确立新时期的人文精神,但没有争鸣,推倒重来,确立的思想是唯一的:“共产主义的集体精神”。
   那么,未来的生活,私己空间是微不足道的?!
   从一个叫有钱家的小姐苏宁(秦岭饰)看,她多愁善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她们家属于资产阶级,很快会破落,但她还有些小资情调,家中贴着仕女画,看的是《鬼恋》这样的旧小说。被杨蔷云发现很是气愤,本来是好朋友,因为思想和情调问题,杨蔷云谴责苏宁:我们是有使命,有理想,有责任的,到现在墙上还贴这破画,还看这种破书……杨蔷云的激进思想刺激到了苏宁。苏宁羞愧地哭了。苏宁的哥哥为了让小妹融入集体中,透露了苏宁内心有创伤,曾被国民党军官的姐夫醉酒㺮侮,她生活得不快乐。杨蔷云知道后,觉得自己简单粗暴,对同学不够如沐春风,于是主动帮助她融入集体生活,鼓励她走出阴影,帮助疗愈她的创伤。苏宁扔掉旧书,杨蔷云在墙上替她换了刘胡兰画像,更新思想,让她决心融入集体中来。
   那时的人心是天真的,单纯的,热情的,因为有梦在心,是无私的。为了一个主义,一种理想,可以舍弃自我,这叫“大公无私”。其实和佛教的“无我利他”没有区别,那么,这也可以说是文化经验了,融入共产主义的政教主张,可见佛教思想是先进的,不可磨灭的。但文化属性叫共产主义新风尚。其他的宗教、文化都纷纷退隐。
   一个女生叫胡玛丽,是个孤儿,跟着一个教会信主得麽麽生活,她总是一个人来去匆匆,性格孤僻,在同学们面前怯生生的样子,团支书郑波(张闽饰)从十四岁开始参加民主青年联盟,她学习差一点,但政治过硬,思想积极。她一再帮助胡玛丽融入大家庭,信仰共产主义。胡玛丽说,麽麽告诉她,不要和共产党来往,他们有政治目的,违背主的意愿是有罪的,要忏悔。可是她又觉得郑波对她很好呀。这就形成两种信仰的搏斗。慢慢地,大家的热情感染了她,她从封闭中开放,融入到集体中,有了共产主义思想。
   吴长福(张海燕饰)是个性格活泼搞笑的人,但学习不灵光,学霸李春嘲讽她跳的是“肥猪舞”,老师说她没有自尊心,说李春对同学不尊重。团支书郑波和杨蔷云组织班里开思想教育会。李春不服气,写了个剧本投到编辑部。编辑部主任田林(郭凯敏饰)说:“你作品中主张,按个人的主张办事,不要组织,不要集体,学生只要把功课学好了,别的都不要管了。”然后他讲了一个人的经历以此教育李春。其实就是团支书郑波的故事。编辑部主任田林在这部剧中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他有板有眼地教导李春,虽然年轻,但他和郑波是“老革命”,说教有资格,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受崇拜的人。如果说校园里的女子都是珍珠。那田林的思想就是“玉盘”,他承担了玉珠的连接线。
   最后的结果是,李春经过集体教育改造,光荣地走上讲台,慷慨激昂地宣讲:“学习是我们巨大的光荣任务,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呢?是为了父母的夸奖?还是学习奖章和老师的表扬?其实真正推动我们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和祖国建设的需要,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后来学校有一种说法叫“又红又专”,既要思想红,也要学习专研。李春的宣讲是经过教育后被认可的“红专人才”。成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改造思想建设祖国。人是未来大家庭的一个单元,去掉个体化成全集体化。这就是《青春万岁》在当时的价值观念吧?
  
   三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生产形式决定上层建筑,那时候正是一大二公的前兆。农民分到手里的田地统统归公,集体化管理,农民没有自留地,房前屋后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私自种植。商业集市贸易,私营、个体,统统归国家所有,工厂没有私人老板,公私合营使每一个无产阶级都有了“共有”的资产,“无产阶级领导一切”曾经无比自豪,走在大街上,凡是穿着标有各单位名称的工作服的那些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尽管吃饭要粮票,身穿补丁衣,但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工厂是我们共同的工厂,除八小时工作,无限加班加点没有怨言,没有加班费,乐呵呵的,人人甘心情愿,因为目标只有一个――实现“共产主义”!子孙后代可以按需分配。因而,工人会为工厂节约一颗螺丝钉光而荣之,农村人拣到一穗玉米会放到集体的粮堆里是本而有分,否则就是异端,就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生产形式伴随着“大公无私”的理论一点一点改造人的私心。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心向力是: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无水,小河枯。于是,人们再苦再累都要努力让大河满起来。大家都是一张面孔,一个表情,一种感情,而这种同一性是以激烈,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其实,谁能没有私心呢?但要克服,谁能没有欲望呢,但要克制。工、农、商、学、兵都要有一个功能,各自多做自我批评。自我不能批评,整党建团不定时共同帮助你去私心、去欲望,端正思想,努力发展人的最佳功能,不论感情还是感觉,强烈倾向于社会期待塑造出的那样子。就像李春那样对教育及环境加在她身上的压力作出反应的倾向,使人们能以一种被人认可的方式做人行事。个体化人格被压回去,整齐划一,从而形成集体意识。我以为《青春万岁》对人的思想改造分寸把握是适当的。
   然而,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体验,个人意识并没有彻底消失,只不过是夹着尾巴做人……到了后来思想重要,学习成绩不记分数,再后来,只要思想好,交白卷也是光荣的。如果只是学习好,不关心集体的,叫“白专”道路。
   李春的宣讲,直至今天我们也颇为熟悉。言语是延续下来了,思想却并没有渗透到文明当中去。学子们仍然沿着那个思路写文说话,但也只是标识,理论和行为常常脱节。
   自从国营分解,土地承包,生产形式变更,“大公无私”变成“大私无公”。注入集体意识这班快车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幻灭感。完全个人化发展,释放了个性,但是,资本追加利益,教育与利益挂勾,权力与富商结盟,才华是利益,感情是利益,家庭背景是利益,人际关系是利益,包括爱也是利益,一切都能以商业的面目行驶在各行各业。只有当过“主人”的无产阶级,需要重新确认身份,大河里的水莫名其妙地蒸发了,他们这些小河顺理成章干枯了。你无从过问河水流到哪里去了。时代让“主人”让位了,他们造下的船,新的主人开走了,他们一腔的热血无处投注了,改造过的思维也随风飘走了。他们没有言语,只剩下了一脸怅惘。但总有人代言。文艺节目替他们说:“为了国家繁荣,我不下岗谁下岗”。集体分解,个体化发展,谁有能力谁发展,“能力”是各方面的。农民分解还有土地,工厂分解,“主人”们手里没有一颗螺丝钉……让他们走向社会自谋职业。装了满脑子集体思想,让他们“自谋”是思想大阉割,转变也只为生存。《青春万岁》的思想不攻自破,学习已是目的,不是手段。中学生为了成绩,嫉妒的,互害的,还有抑郁的。冲上高等学府的尖子生都冲到境外发展,而且也拼命发展个人化!
   我不禁想,到底是人改造人,还是社会改造人?如果是人改造人,那么改造者就必须是圣人般的完美,人才愿意效仿。可是,人有完人吗?如果是社会改造人,那么社会的机制就应当完善。当一种生产形式出现,就要有相应的理论做导引,有相应的法规做保证,而且必须渗透到文明当中去,不能只是摆设。
   人从个体化进入集体化需要驯化,可从集体化分离出个人化不需要驯化,本能使然,欲望无限!印度哲学家曼达拿认为:“人的完美性有两点:一方面是人对自然外在物质世界的关系,人是目的,物是手段,并服务于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平等与相互的关系,人不把他人看作手段,而是看作目的。”
   可是任正飞说,他聘用员工,不要完美的人,完美的人是废人,有缺点的人才有变化,有突破。在任正飞的眼里完人是指人格完美?缺点是有欲望的人?
   集体化的时候,目的是融入,手段是改造。
   个人化的时候,目的是生存,手段是拼命赚钱。
   工业化发展,人是工具!商业化发展,人是利益!人与自然相对立,人“物”化了!人成了手段非目的。人何时成为人本身?互利,只不过是利益分配是否合理而已,而人格平等就望尘莫及了……
   那么,数字化时代,人们精神面貌又该是什么?
   如此,王蒙先生的“青春”换了个名词,“万岁”是惯性思维。《青春万岁》只是个梦,梦就是个面影;青春并不万岁,就像吾皇万岁一样不靠谱。不相信无常性也并非英雄,诗人的梦想是美丽的。但梦是无数的泡影,幻灭是它的本质属性!用“青春万岁”做标题是最大的忌讳。青春比闪电消失的都快。现如今,正在青春年华的人,在地下通道大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歌词是: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物质的骗局,匆匆的蚂蚁……
   青春不要理想,也不要梦想,连一点生活的诗意也不要了。岁月的河流将把青春带到哪里?
  
   2023年4月6日净心斋
  

共 52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丰厚而深邃思想内涵的影评随笔。作者由王蒙先生的小说《青春万岁》改编的电影入手,首先谈到了建国初期那个穷并快乐着人人怀揣共产主义理想的梦幻时代,它打破了人们心中固有的个人主义私利思想,建立新的为社会主义、为集体利益而奉献一切的新思想。而作为这种思想的最大助推力的文学艺术,自然要为之站台并推波助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诸如《青春万岁》之类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教化万民,净化人们心灵的尘垢,以应合时势,自无可厚非。文章对影片中几个人物的评析,先由人物的言行进而直击其思想灵魂深处,入木三分令人信服。作为“伟、光、正”的典型人物杨蔷云,郑波等以他们特有的思想行为传递着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帮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李春,帮助有着不同家庭出身的苏宁和胡玛丽向他们靠拢并融入他们,他们认为自己在做着最有价值的事情,团结更多的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从这一点上说青春万岁是可能的。即使我们自己身处那样一个时代,我们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向他们靠拢,以他们为榜样融入他们,这正是文化育人的独特功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主人公的标签开始褪色,人们利己主义思想泛滥,人们的一些思想、行为、意识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不再是什么青春万岁,而是个人利益万岁,个人私欲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却没有了阀门,社会上物欲横流,人人变得自私狭隘。青春也因之变得颓废迷茫,年轻没有了思想与信仰,生活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作者针砭时弊,所提出问题震聋发聩,能引发所有读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感谢作者的精彩分享,好文章推荐共赏,祝老师写作愉快,佳作连连。【编辑:陌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1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尘        2023-04-09 08:23:48
  陈老师的文章思想意蕴深刻,见解独到,拜读之后收获良多。
2 楼        文友:陌尘        2023-04-09 08:31:08
  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对他人言行的考量,对于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评判究竟以什么为依据才是正确的,有绝对的对与错吗?不得而知。
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09 18:06:59
  任何一种事物的来源,都有历史的轨迹。文学艺术无法超越时代背景,更过老电影回想当初的狂欢,人是可爱的,梦是不确定的。与编辑一起哄鸣也是享受,感谢精彩评语和共同思考!握手:
4 楼        文友:蕴儿        2023-04-09 21:15:13
  《青春岁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意识,陈老师思想深刻,分析透彻,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5 楼        文友:蕴儿        2023-04-10 21:48:39
  祝贺陈老师好文加精,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11 10:42:26
  谢谢来访!握手!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4-10 22:21:37
  读到陈亚珍老师的一篇随想,“随想”不随便。这篇文章,有思考,有思想,有深度。《青春万岁》的小说和电影我都没有看,但从陈老师的文章里能窥出一二。我得到的收获还是老师文章中的思辨。
   一场暴风骤雨似的土地改革,必然会引发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我突然想到了《学习雷锋好榜样》里的这句歌词。是老师的文章,让我忽然悟到了这句歌词的时代性。文章里提出的一些“思考”,真是一些值得思考的好问题。比如:“到底是人改造人,还是社会改造人?”并作出了很好地回答。还有:“人从个体化进入集体化需要驯化,可从集体化分离出个人化不需要驯化”这些话都很深刻。我记不清是谁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资本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它遵循了一个普遍认知:人人为我。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资本主义可以按市场经济的法则有序地运作着。这当然是资本主义它们自己的说法,我们当然是不认同的。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11 12:04:35
  在地球上至今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让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生存方式,东西方都在路中探索,人的“物化”会加码,未来的生存是什么样?难料。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11 16:09:03
  文友:千秋万里幸运的相遇,这么有思想,有思考太高兴了,那么这就是咱们写作的意义。征够让一个人哄鸣也是幸福。感恩相遇!
7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4-11 19:34:23
  是,亚珍老师,共鸣是幸福,共鸣是美的最佳形态。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11 22:20:59
  “任何一个时代,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文章中这句话我非常赞同。人的意识形态也由生产方式决定,公有制生产方式,人人为集体,私有制时代,一般人人想到的首先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这被看做很正常,但伟大无私境界高,乐于奉献的人依旧让人敬仰,这可能就是一种理想或信仰。文章构思严谨,逻辑清晰,作者思想深邃,论述深刻高远,见解独到,思辨性强,让人耳目一新。好文章拜读学习,祝老师四月好心情!创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8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4-13 17:22:35
  生产形式决定上层建设,私与公不气人的错,是生产形式的转换,并非为私就没有爱。当私人生活满足,心存善良依然可以利他。私与公都是良心决定的。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4-11 22:26:56
  恭喜陈老师佳作获得精品!再次欣赏学习!
淡淡的云彩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