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爱】桥料村的幸福(随笔)

编辑推荐 【齐鲁·爱】桥料村的幸福(随笔) ——读《桥料三重奏》有感


作者:雷开艳晨曦 秀才,21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2发表时间:2023-04-09 08:52:56


   恕我寡闻,在看此书之前,我是不知道有桥料这么一个村庄的,所以疑惑《桥料三重奏》是写什么的?及至翻开书本,看了周立荣先生的《桥料前奏曲》,恍然明白桥料是一个村庄名。它是隐藏在五峰大山深处的一颗璞玉,一粒珍珠,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是宜昌市文联等几个单位负责的扶贫村。这本书是文联三位作家的真情书写。
   此书的三位作家都是我极喜欢的,虽然张永久先生的大作我读得少些,但曾同桌吃过一次饭,他的儒将风范已深刻我心。
   读罢此书,我合卷感叹,桥料村是幸福的,因为相比于其它诸多贫困村,他们迎来了三位知名作家。作家们用他们的心去触摸桥料,感知桥料,而后用他们饱蘸真情的笔墨,不凡的文采,用文字把桥料展现在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这是一种无形博大的宣传。文字的力量不可估摸,桥料宛如一个漂亮朴实的山里妹子,羞怯羞涩,又藏不住心中的喜悦,俊俏俏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反观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幸福的呢?他们带着政治任务,真实全面地看到了桥料村的美景,这里真实的乡情。我想,既是不带有政治任务,也是一次极好的生活体验与心灵上的一次修心。从城市回到僻静如世外桃源的乡野,是身体的回归,也是心灵的回归。人生路上,我们总要暂停一下急匆匆的步伐,回头看看曾经的过往,那些我们曾经熟悉,而今已陌生的人与事,那些曾熟悉的如今已陌生的景与物。破旧,残败,落后,贫穷,也许是他们的标识,但是哪一样没戳中过我们的心底?我们不敢遗忘,不能遗忘。昨天与今天交错,重叠,分离,是命运的再一次重组与重生。
   幸福是双向奔赴的。正如温新阶先生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文中所记,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扶贫干部深入扎实的在桥料开展扶贫工作,才使得贫困落后的桥料村发生了大的改变,摘掉了贫困村这顶帽子,焕发出新的光彩。
   周立荣先生在前奏中说,三位作家从各不相同的乡村生活体验中,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以三重奏的形式和优美的笔触,对这个村庄进行解读。周凌云观察和创作的重点为自然风光和生态,温新阶深入农家,扎实采访,生动讲述了老百姓挖穷根、摆脱贫困的故事,同时颂扬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班人奉献牺牲的精神。张永久深刻剖析了一个村庄的变迁史和几户大姓的家族史。展示了一个云端村庄上的厚重历史。一个家族的兴旺和一个村庄的兴盛,都是与一个时代息息相关的。
   我深深认同这个观点,可以说他的前奏曲为我们阅读此书起到了一个引领及纲领的作用,而我想把我所感触到的,领悟到的,用文字述之,浅薄之处,望作家们海涵,读者见谅。
  
   二
   三位作家各有各的人格魅力及文字风格,这个世界原本也是多彩而变化的。
   读周凌云先生的文字,依然是安静的。安静地为人,安静地写作,所以,文字透露出一种清澈空灵之美。读他的文字,是要静下心来读的。读他的文字,能让浮躁的心灵变得澄澈,像一汪甘泉,悄悄流入心的海洋。
   温新阶先生曾有一次在夷陵作协年终总结会上说,码字之余,他喜欢打麻将。可见生活的乐趣并不因文学这门高雅的艺术而被抹杀,生活的丰富多彩靠我们自己来创造。读温先生的文字,朴实自然中显露出高雅与性灵。他喝美酒,心中又深藏一尊佛。文学就是他心中的佛。
   张永久先生的文化底蕴深厚,举手投足有儒雅之风。文字则自然显露出儒雅恬淡风格。他信笔写来的相关知识,自然融入于文章中,丝毫没有显摆与做作之嫌,轻描淡写般加深了文章的厚度。如果把他的文章比作一幅画,那么,这些笔墨就是画作中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村庄美不美?美在哪里?我想外乡人与本地人是有着相同又不相同的认识的。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最直观看见的首先是这个村庄的风景。桥料隐于大山之中,它的风景无疑是美的。周凌云先生写它的雾:“薄薄的一层,这些雾不知是怎样冒出来的,好像不是从山那边飘过来的,也不是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好像小雨跑了一阵碎脚步。我眨了几下眼睛,雾就把村庄给铺上了,丝绸般的。放眼望去,雾游弋在山坡上,飘浮在树木间,把小房子和一些矮小的事物全裹住了。”
   写桥料的雪:“村庄全白了。大地粉刷一新。这是送给大地的棉被。雪完全改变了村庄的模样。塔松套上了白裙子,格外耀眼,偶尔在白中露些墨绿色,就像裙子的褶皱,又像裙子的镶边。”“雪压在樟树上。树枝弯了,有的偏向一侧,有的向四周压下去了,像花儿由中间向四边开放。雪中偶尔露出的叶子,绿宝石一样晶莹。杨树呢?都是闪亮的刀剑。冬天,原本已落叶的树都成为雪中绝好的景致。核桃树,枝枝丫丫也被雪塑成艺术的造型,很具有现代感,这是天然的雕塑。”等等。
   周凌云先生的文字从来就不张扬。干净、简洁又暗藏着哲学的思考。从文字中不难发现,周凌云先生是一个极善于观察细微事物的人。在他的笔下,万物皆有灵。
   本书第一重奏大地醒来,周凌云先生写《观鸟记》。大山深处,怎么能少了鸟儿的叫声呢?鸟,是桥料的精灵,它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每天在桥料的上空飞翔盘旋,即招人喜欢,有时,又招人烦心。因为鸟总是把村民刚播下的种子刨出来吃了,飞走了,很让人头疼,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驱鸟,就像野猪,刨食庄稼,不得不驱赶它们一样。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生,需要人类想办法,动物们是不管的。周先生的《观鸟记》,闹腾着我们的心,饶有趣味。
   我读刘亮程的散文,他写草,“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向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摊草惹笑了。”
   周凌云先生的文字便如他一样。你细心去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无限张扬开来。
  
   本书既是三重奏,自然,一重有一重的韵律。温新阶先生在第二重奏万道霞光里,他眼中的桥料是这样的。“屋舍俨然,道路宽阔,尤其是那畈畈田畴,田垄整整齐齐,没有一根杂草。田垄之间偶然有一丛翠竹,或是几棵楠树,墨绿苍翠,生机勃勃。”
   温先生眼中桥料的美,更多关注在桥料的人。他写《二师兄的世界》,桥料村养猪的村民们。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老总张先平,“爱挣钱也会挣钱,但他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养殖大户秦孟高,“为人厚道,不吝金钱,远亲近邻大事小情,他都要到场。”陈克林勤劳,李家鹏虽人生际遇不顺,但始终“一脸的微笑,充满了友善和自信。”因为这些乐观、坚韧、不怕困难的二师兄们,作家眼里的桥料更是美得有生气。“门口的喜鹊窝里很是安静。夕阳已经从山顶的栗树上落入山凹,桥料村炊烟袅袅,菜香弥漫,酒香盈盈……。”
   温先生说桥料的雨景确实漂亮。他写雾,“马渡河边好像有一台生产雾的机器,白雾源源不断地从河边翻滚着往上涌动,涌上山腰,涌上山顶,有时静静地停在那,有时又不经意地飘走了。飘着飘着,离开了群山的背景,她的身影就渐渐模糊,也难怪,她被风撕成一缕一缕,一丝一丝,最后像一缕青烟,不知所终。”
   我们眼中的风景是喜是悲,皆因我们看风景的人。温先生心情愉悦,他眼里的风景就如此活鲜鲜。
   戴毡帽的张祖琴,脑子活泛,两口子勤劳肯干,做人诚信,日子能不像坐火车一样地奔跑吗?一个村庄,风景再美,没有人间烟火,则没有灵气。桥料村的美,不仅美在自然,更美在人心。姚雪峰、覃孔志、张祖坤、向光平、蔡国顶、李成英、谢云平、姚兵等等;还有一批又一批来桥料扶贫的工作人员。他们克服自己的困难,把桥料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它落后的面貌。他们与桥料人一起,不甘贫苦,自我改变,用行动让桥料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行。
   而张永久先生则像一位高明的指挥家或者说是演奏家,他淡定自若地接过前两位演奏者的指挥棒,迎来了他的第三重奏云端上的村庄,把这部三重奏带进高潮。
   一个村庄生存到现在,靠的是人生生不息地繁衍。桥料村也是如此。它有着向、田、覃、张、姚、何,六大姓。家族文化与中国各个乡村的家族一样,有着自己家族的缘起、繁衍、起落、以及今日现状。一个家族的兴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本家族成员和其他家族。
   《曾国藩家书》对其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许多名人和教育家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家书,值得被后人学习和借鉴。
   桥料的六大家族有着各自的艰辛,不同的际遇,各有各的才能与本领。向昌恒会裁缝,向述腾懂会计;田宏旺是乡村讼师,田祥树会治眼病,懂异术;秦氏先祖搭奶婆婆不仅会干农活儿,奶孩子,还会打猎枪,打土匪,秦守海挖过煤,做过铁路工人,当过生产队长,做过技术员;姚昌海会打锣鼓家业,各种乐器无所不能,书记姚雪峰是大学生,懂兽医;张要圣不识字,但是个好带头人,张圣文会经营榨房;何士朋两儿子皆有成就,何申双会打猎……
   他们,在桥料扎进深深的根。张永久先生,在采访他们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重温他们的家族史,而后,细细打磨,提炼,总结。用诗意的语言,冷静客观的态度,哲性的思考,给人无限感慨与期望。
   比如,他写“在完成这项写作任务的时候,我仿佛有一种站在群山之巅,穿越时空,俯瞰村庄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广袤的天空、丰饶的大地,以及宇宙中镶嵌的纷繁的星星。”采访完姚姓家族,他这样写道,“春山叠翠含凉意,半山瑟瑟半山红。沿途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眼前的风景以及时间深处的沧桑岁月,像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定格下来。”
   采访这六大家族,我想不仅是对这些家族成员,对张先生同样都有对人生的感悟与启迪吧。
   岁月沧桑,一代又一代的桥料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智慧,更是逢上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走向了新的生活。
   温先生在后记中说,这是一次贴近土地的书写。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
   一个作家写什么?习近平在全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话时说,“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这本书便是作家们对这段话的践行。
   温先生在文章中说,“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呼唤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桥料三重奏》的采访写作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创作道路。”这些话对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金玉良言。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言论,“我最不喜欢写那些歌功颂德的虚假文章,明显的政治倾向,体现不出文学的价值。”
   真的如此吗?
   三位作家的文字文采斐然,读来亲切真实,语言精练诗意,布局严谨舒展,所写所记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虽然各有各的文字风格,但整本书合起来,丝毫没有硬拉扯在一起的感觉,反而觉得和谐。这就是三重奏应该有的样子。柔和中有起伏,和谐里有波澜。韵律铿锵富有变化。他们的文字,你会觉得没有文学价值吗?
   什么是文学价值?百度上解释,“体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的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对此书,与我这样喜爱文学的人来说,我只有学习的份,就文学写作这方面,以我的水准,看不出什么不足。我想此书的面世,就文学这方面而言,若有什么建议,可能那是大家们的事,我们只管学习就是了。若对平凡如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能领悟到书中扶贫的内涵,作家们该是很欣慰的了。但如果非要我说那么一点,我想说的是有关文学以外的话。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对土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农村人勤劳朴实热情,但也存在愚昧落后无知。对有些思想观念落后又顽固的村民,究竟要怎样去对待他们?是否因人而异呢?隐隐约约我又觉得,这也还算是写作以内的一个点吧?可能我是想在作家们的文章中,找到我心中想解决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吧。
   而我在把这段话写出来的同时,又自己给出了答案。要想改变村庄的面貌,是要靠那些思想先进,有行动力的人才可以的啊。他们,值得书写。这就是榜样的带头作用。
   说回来。
   我认为,文学不就是为人服务的吗?它也是一门美学,不捏造事实,不无端美化,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给人以心灵的冲击,这才是文学价值所在吧。
   我还以为,一个作家手中的笔,就是一方尚方宝剑,它照得见光明,照得见黑暗,照得见这人世间一切美好与丑陋的东西。
   作家们写的这些人物,我虽不认识他们,但又觉得似曾相识。从他们身上,我能看见自己身边人的影子,那些曾经困苦的、迷茫的、乐观的亲戚、朋友、乡亲们。我们都是这世间平凡的一份子,但是我们也会散发出哪怕只有萤火虫般的光亮。
   三
   幸福就是这么突然。我想,桥料村的人们看到此书时,看到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出现在书中,会是何等的高兴与感动。也许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名字会同书本一起,存于桥料人的记忆,存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几十年如白驹过隙,一逝而过。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我们该做些什么?做过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无愧于心,我想这是我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答。
   经历过苦难,才懂得创造幸福,才会珍惜幸福。一个人如此,一个家族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幸福不是凭空捏造,它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表现在我们的脸上。幸福是靠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桥料人、作家们、我们、他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幸福的大道上吗!
   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很多。感谢那些在我们的生命里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作家们带给我们视觉与心灵上双重美的享受。
   适逢国家扶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际遇,农村面貌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增高。新一代的农民必将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及发展动态。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共 54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雷开艳晨曦老师在这篇随笔《桥料村的幸福》开篇中说:“恕我寡闻,在看此书之前,我是不知道有桥料这么一个村庄的,所以疑惑《桥料三重奏》是写什么的?”读罢词句,小编更是惭愧,更是孤陋寡闻。不但没有听说过《桥料三重奏》这本书,更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周凌云、温新阶、张永久这三位大作家。在此,感谢作者给我们补上了这一课。书回正传。坐落在五峰大山深处的桥料村,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历史的渊源,生活在桥料村的村民们一直没有走出贫困。幸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当地政府大大力支持下,众多的扶贫干部,深入扎实的在桥料开展扶贫工作,使桥料村脱离了贫困,焕发出了更加耀人光彩。桥料村的脱贫致富,只是党中央众多扶贫成功的一个点,不足为奇。需要大书特书的是:竟有三位著名作家,深入桥料村体验生活扎实采访,出版了《桥料三重奏》人们不仅从中全方位地解读了桥料村的前世今生,更让人们看到了桥料村脱贫的艰难过程以及脱贫后巨大的精神风貌,桥料村也因此书被载入史册!在此书中,我们感知最深的却是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编不敢说一本书可以改变世界,但小编绝对相信:一本书可以改变、甚至影响我们的一生。借此机会,向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周凌云、温新阶、张永久三位作家致敬!作者行文简练,文风质朴,语言干净利落,感谢赐稿。【编辑:含笑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含笑花        2023-04-09 08:57:42
  全篇结构合理,层层推进,语言干净利落,可见雷开艳晨曦老师的文字功底!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4-09 19:18:44
  精彩解读,为三位作家点赞,也感谢老师把文之光照耀齐鲁,文笔流畅清新,结构紧凑,思想深厚!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4-10 16:00:27
  非常棒的读后感,厚重的文字,拜读佳作,遥握问好!
做好该做的事情,走好该走的路,活在当下。
4 楼        文友:成敏        2023-04-11 18:24:38
  一篇佳作美文,点赞!感谢赐稿,问好遥握!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