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茯茶飘香 (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暖】茯茶飘香 (散文)


作者:王小鱼 举人,331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5发表时间:2023-04-10 13:02:28

茶,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早茶、中茶、晚茶,顿顿有茶。甚至探亲访友,茶在礼品排行榜里也是首当其冲。论茶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坐落于关中腹地的泾阳县,盛产一种茯茶,举世闻名。
   中国的地域分南北,大概以长江流域为界限。因环境和气候的差异,茶树很难在北方的土地上生长,即使有,也是极少的现象。陕西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的中心部,以秦岭为界,分为陕南,以北又分为关中和陕北。肯定有人会了解一些,汉中有午子仙毫,安康有紫阳毛尖。但跨过秦岭,从气候上来说,那里已经有了江南的味道。关中干旱,陕南多雨,且雨量充沛,温度湿润,产茶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中国六大茶系里,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茯茶属于黑茶一类,是发酵茶始祖。因其制作必须在三伏天里完成,而得名“伏茶”。又因香气和作用类似于茯苓,故美称为“茯茶”。且外形像砖,又赐名“福砖”。自诞生以来一直定为官茶,被称为“丝路黑金”、“生命之茶”,历经千年,声名远播。不产茶的地方却出产名茶,这又是何道理?要明白其中的原因,这里有一个故事。
   从先秦开始,中原民族一直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他们仗着圆月弯刀,仗着一匹骏马,驰骋天下。古时候的战马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在当时也就属于珍贵的战略物资了。中原王朝一直用丝绸和西域各民族交换战马,在边关设立了马市。一方面可以换取他们的马匹,另一方面还可以联络彼此的感情,控制和拉拢他们。但丝绸交换价格昂贵,而且产量有限,交换过来的马匹更不能满足强大的军事所需。后来人们发现,草原民族以肉食为主,经常吃一些油腻的东西也不容易消化。茶叶就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不但可以消食解腻,还能调节人体的各项所需,让身体的机能达到平衡。等到张骞凿通西域,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以后,茶叶开始成了中原王朝主要的交换产品。最有名的茶马古道,支撑起藏汉文明,保证藏区长期稳定,甚至可以和丝绸之路相提媲美。
   这样一直到元末明初,大约洪武年间。南茶北运,在经过关中重镇泾阳的时候,正值三伏夏天,也是泾河水暴涨的季节。从湖南经水路运来的黑毛茶,在卸货时,有一包不慎掉进了泾河里。一大包的茶叶,对于主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赶紧叫人打捞上来,放在院子里晾晒。几天过后,包里的黑毛茶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味。打开一看,色泽黑褐油润,茶叶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金花”。主人大胆地沏上了一杯,绵厚甘醇,清香无比。
   主人把这种发酵过的茶叶试着拿去销售,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于是便开始尝试制作这种新茶。经过不断地摸索试验,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首先是在选料上,要选优质的黑毛茶。干茶捏在手里要扎手,手展开后茶叶还得蓬松发散。有经验的茶商,凭手感就能知道茶叶的好坏。这样第一步合格了,接下来再经过筛茶,剁茶,再筛,三筛四道工序。等备好了原料,紧接着就要炒茶了。
   炒茶的房间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像一个大蒸笼。三伏天里,制茶工匠要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不断在滚烫的大锅中翻炒茶叶。一直炒到一捏一放,松开手不粘连,这才算是炒好了。然后放在特制的模具中,举起枣木制作的杵茶棒,将茶叶捶打成茶砖。可别小瞧了这杵茶棒,它可不是哄孩子的棒棒糖。一个杵茶棒少说也有四五十斤重,一般人拿起来都很吃力。但工匠们却要抡起来不停地捶打,可想而知其中的辛苦了。将杵好的茶砖用纸包好,然后存入库房发酵。这个过程也叫发花,是整个制茶中最关键的环节。温度一定要掌握好,还要按时调整茶砖的位置,使其能够发出足够多的“金花”。如果制作出来的茶砖里没有“金花”,或数量稀少,颜色暗淡,那就是失败的,也就不能称为茯茶了。发完花的茶砖,再经过阴晾烘干,这样一块真正的茯茶才算大功告成。最后检验包装,运往边关,“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在茶马互市的贸易中,为边疆的安定团结建功立业。
   不管是故事还是民间传说,但这样优美动听,倒也给茯茶增添了几分清香和神秘。只是这种复杂的制作过程,却使得茯茶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制作出来的,无论各地如何仿制,也达不到最佳。因此茯茶更有三不制的说法:“离了泾阳的水不能制,离了泾阳的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的人不能制。”我想这是肯定的。泾阳位于关中的正中心,有“关中白菜心”的美誉。泾渭分明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一清一浊,清澈的泾河水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所以这“金花”才能生长的如此之美,茶味才能发挥的如此甘醇。在全国一千多个茶品中,只有泾阳产的茯茶品质最好。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技术工艺,各种各样的条件都恰到好处,所以这闻名遐迩也就理所当然了。泾阳的茯茶,金花茂盛,色泽饱满,沏出来汤色红亮,香气纯正。入口醇厚回甘,滋味绵滑,味深悠长。真可谓:香从唇间过,味在口中留。回味无穷啊!
   一块茯砖茶,一部民族史,这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当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沏一杯茯茶,在茶香缭绕间,仿佛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兴亡家国事,香飘万里茶。当金戈铁马的啸声远去,茯茶不但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从贫弱到富强,从苦难到解放,也为这个民族的经久不衰,千秋盛世立下了不朽之功。如今,茶马互市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边疆也不再是血雨腥风的战场,那穿梭在戈壁荒漠中的驼铃声,早已结束了它的歌唱。但茶香依旧,继续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在民族崛起的征途中,演绎它的传奇。
   跃马驰骋定天下,茯茶飘香铸春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勤劳的关中人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立足根本,开拓创新。一块一块茯茶又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为祖国的强大,为民族的振兴,为新时代的繁荣,创造新的奇迹。

共 2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茶如人生也好,人生像茶也罢,喝茶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你觉得的苦,他却甘之如饴,即便是一杯茶,都有不同的体验,何况是百态的人生呢。茯茶的发源地陕西泾阳,是茶祖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之地,是全国茶叶种植中心和茶文化中心,是“茯茶文化”的开创之地。茯茶鼻祖,茶中茅台,春饮温热茯茶润肠通便,夏天凉饮茯茶解暑,秋茯茶补水解燥,冬饮温茯茶暖胃行气。文中从各个角度陈述的茯茶,不仅镌刻压筑了岁月的痕迹,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点明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散文结构有条有理,层次与语言融合地相当到位。感谢赐稿宁静,问好春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4-10 13:04:22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茶里藏河,茶中有山。一壶茶在手,如天人合一,如抚日托月,如捧着千山万水。
回复1 楼        文友:王小鱼        2023-04-11 13:49:20
  感谢老师点评!看得出来,您也是一个懂茶之人,祝福!问安!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4-10 19:02:37
  一个茶,让老师写出种种味道来,一块茯砖茶,一部民族史,这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大气,拜读,学习。感谢赐稿宁静社团。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王小鱼        2023-04-11 13:52:55
  谢谢老师留墨点评!老师的文章落笔生花,读来也是很有气势!春好,问安!
3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3-04-10 19:55:11
  写茶文字不少,此文得有其茶的独特香味,连我这不喝茶的人,也喝一杯。
回复3 楼        文友:王小鱼        2023-04-11 14:12:18
  老师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咸阳人,几十年来从没离开过,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福气?对于这片土地,有时候觉得很熟悉,有时候又很是陌生。就像我对于自己一样,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我想这种感情才能让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才能地久天长。小鱼问候老师,有空到咸阳来,一定与兄把酒言欢!
4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3-04-10 20:01:41
  查了一下王小鱼,浏览了一眼老师各篇文字题目,老师是陕西那边人?陕西那边我是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了解一些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路遥的小说,或贾平凹的小说,而是张承志《北方的河》中描写的米脂女人。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4-11 08:55:31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5 楼        文友:王小鱼        2023-04-11 14:12:59
  谢谢社长!春好,问安!
6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3-04-11 11:50:39
  写得真好,我眼中普通的茶,居然有这么多内涵!
回复6 楼        文友:王小鱼        2023-04-11 14:39:47
  谢谢老师留墨!春好,问安!
7 楼        文友:玉萍        2023-04-11 22:46:15
  地理、历史的经纬清晰,读好文章也如品茶,甘之如饴。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