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采光(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采光(散文)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5发表时间:2023-04-10 14:52:16
摘要:环境是外在的,心灵才属于自己。

房子住着称心,自然得有上好的采光条件。谁都喜欢亮堂一些的房子,房子亮堂,心里有光,就不至于太阴暗。太阳和月亮是老天爷的一双眼睛,光则是它们抛给人类温柔的目光。人们为了迎取上天这一点微微的怜悯,宁可不顾安全也要在坚固的墙壁上留下窗。留一扇窗,便是留一份希望——生活需要希望。
   喜欢“采光”这个词。这一个“采”字,透露出的全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记得《诗经》里有“采薇”一章,借采薇起兴,表达的了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一段故乡旧时光的无比怀念;“采莲”是从汉乐府直唱到南朝的小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那如梦如幻的画面,令多少文人雅士迷失其中。“薇”可采,“莲”亦可采,可“光”如何采得?这便是“窗”的任务了。
   窗,应该和门一样,是和房子一起诞生的。在石器时代,也就是人类幼年时期,华夏大地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有巢氏,开始带领人们造屋。为了安全,最初的屋子是建在树上的,像鸟巢,那会儿有没有门窗不好说,但洞口总是有的。后来会用火了,才转移到地上,开始用土木建房。最初的房子是半地下结构,冬暖夏凉,舒适多了。这会儿,门窗是有的,门确是门,但窗却不是窗。最早开在墙上叫“牗”,开在屋顶上的叫“囱”,这“囱”便是“窗”,“窗”的字形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牗也好,窗也好,不过就是排烟、通风、采光用的。到了后来,“窗”另立了门户,修饰起自己的面容,雅了起来,而“囱”却成了排烟的“烟囱”,黑不溜秋,忘了自己的初衷。
   家住农村得我小的时候住的是泥土房,土墙草顶,寒酸得很。盖房子的时候,为了尽快完工,墙垒得并不高,房子建成后,很能衬托出主人的身份。我在这座房子里生活了十几年,直到后来家里经济好转,爸又起了三间墙高梁阔的大瓦房。
   泥土房先是四间,后来添丁加口,住着不方便,就又接了一间厢房。“茅檐低小”,屋内就显得阴暗。窗也是有的,不过就是过头高的一个洞,连个窗框都没配上,好歹有前后门帮衬着,屋内不至于太暗。至于爸妈的厢房,透过窗子投进屋的光很难用“片”来形容,阳光好的时候也就一线而已,勉强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到了冬天,为挡住寒风贼雪,再用一块塑料薄膜封上,那一线光就更加暗淡了,白天进屋寻东西都得点着灯。我的印象里,那房间里只有爸妈结婚时买的一架半截橱柜可以见到全貌,黄底的柜门上“要准备打仗,要斗私批修”的十个鲜红的大字至今我还记得,其余一切都模糊得没有一点印象。像我家这样开窗却不上窗框窗门的大约不多,可能是因为可以省去一笔钱的缘故吧。爸在造房子时应该没有采光的概念,有个安身的地方他就知足了。那时,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有地儿遮风挡雨,三餐有个着落,就好。余下的时间只忙着采,采野菜,采烧火草,采猪粪牛粪,谁会想着采光,“光”那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又不能用,采来做什么!
   但是,窗还是应该有的。一座房子也是有生命的,得有型有貌,有眉有眼,缺了窗子,房子呼吸就不畅了,显得死气沉沉的,哪怕只留两个敞开的窗洞,房子也会活泛起来。遗憾的是,空洞总是不安全的,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只能尽量缩小窗洞的面积并提高窗洞的位置了。防没防住贼,我不知道,我却是爬过窗洞的,家里的爬过,学校里的也爬过。
   我小学是在村小上的。学校是几间更为低小的茅屋,站在矮墩墩的泥课桌上便可以够着房子的横梁,经常有学生爬上房梁炫倒挂的绝技,却没有谁担心他会掉下来会摔着。几间教室的门倒是有,只是窗户全都空荡荡的,像一只只整天睁着的眼镜,落寞无神。上课的时候,门窗进来的光勉强够用。学校一天上不了几节课,阴雨天,或是日短夜长的季节提前放学是常有事儿。有时学上的早,恰巧门又上了锁,没有耐心的就只能爬窗子了。学校有几个蹲班过勤的大同学,很会来事儿,经常逼迫着我从窗洞钻进办公室给他们拿粉笔拿作业本。那会儿,我个子小,精瘦得很,倒适合爬窗户。尽管自己一百个不愿意,但却不敢违拗那几个老油条,只能就范。庆幸的是,我爬窗户的事儿竟没被一个老师识破。也是,那样条件的办公室,即便丢了什么,老师们也不会在意的。
   在那样的昏暗的环境下学习,虽然憋闷一些,但很少听说哪个孩子患上近视。瞧瞧现在孩子的学习条件,宽敞的教室里窗明灯亮,苍蝇蚊子都藏不住身,可他们一多半儿偏偏就戴上了眼镜,究竟怪啥?那只能是电子产品惹的祸了,手机电视确实罪不可赦,但如今教学用的电子屏难道不也难辞其咎吗?
   上了初中,学校的条件好了些,房子大了,青砖红瓦,亮堂多了。前后六个大窗户,加了钢筋,有了窗扇,但不知是担心学生砸,还是学校资金缺乏,一直没有安装上玻璃。采光绝对没问题,全是未经过滤的自然光。平时没什么不好,就怕刮风下雨,上课的时候稀里哗啦响作一片,风声雨声读书声谁也辨不清。等到了冬天,窗子就成了公敌,谁架得住呼啸的寒风和凄冷的冰雨?这时学校就会动员学生从家里带些塑料薄膜或是蛇皮口袋把窗扇蒙住钉死,不然,你怎么叫一群抵死抗寒的学生有心思去听课。
   那些个窗户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大约就是为了有个窗户才做个窗户吧?贫苦人的窗户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富贵人家的窗户绝不是这样。
   “小轩窗”下梳妆的妇人,“低绮户”滑动的月光,多少都算作是一幅惹人情思的动人画面,精巧别致的窗型,精雕细镂的花纹,清香洁白的窗纸,那应该是古时窗子应有的模样,每一扇窗子采来的都是诗情画意;而今高楼广厦平地而起,不见其墙,只见其窗,蓝天下玻璃世界,阳光中满眼银光,每一座房子都闪闪发光,扇扇窗户采集来的全是金碧辉煌。
   我们是需要光的,有光就有光明,有光才见暗影,可单凭几扇窗户又能采集多少光。生活在乡村,没有人稀罕光,也没有人刻意采光。每一个农人都是一株作物,根在土地里,长在阳光下,身上散发着光的味道,走到哪里,光就照到哪里,哪怕身居暗室,也心如烛照。天地宽阔,光无处不在,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愿意打开门,光便是你的。如果大门紧闭,再多的窗户也阻挡不了黑暗的侵袭。
   采光,需要窗,更需要门,一扇给人畅行无阻的门,一扇敞开着的心灵之门。

共 24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命需要阳光,这个过程和人类的存在相伴始终。作者的这篇散文由远古时期的先祖在构建房舍所设计的采光窗户说起,从而联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和学校居住条件。房屋低矮,窗户狭小,采光十分有限。可就是在这样简陋昏暗的条件下,生活和学习的确十分不便。艰苦的条件虽然留下深重的记忆,人的精神和成长却很健康,大家的视力也没见有太大影响。然而现在的孩子,居住和学习的条件大为改善,房舍高大舒适,教室宽敞明亮,采光再也不是问题,但是估计受到太多电子产品的影响,视力反而成了大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此后作者笔锋一转,由物质层面对于阳光的需要转而上升到精神高度,生活的阳光可以通过改善外部条件来获得,而心灵的阳光的获得就需要打开心灵之门,敞开怀抱,坦然迎接。老师的这篇文章精妙,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描写出人们对阳光的需求由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过程,富含哲理,令人学习受益。感谢老师佳作分享,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4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04-10 14:56:27
  物质的需求固然重要,可精神的需求似乎更加重要。坦然打开心灵之门,敞开怀抱,迎接阳光,黑暗将从此远离。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3-04-11 07:39:13
  06年,我建了楼,窗户特别大,黑怕了。有时外在的环境真的可以影响内心。谢谢萧垦老师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4-11 09:36:28
  文章短小精悍,写得很有深意。特别棒!
何叶
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4-12 16:03:58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4 楼        文友:何叶        2023-04-12 16:05:03
  恭喜张老师征文获得第一个精品,感谢张老师的支持!
何叶
5 楼        文友:萧垦        2023-04-12 16:47:48
  恭喜老师佳作加精,构思上佳,立意精深,点赞!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4-13 13:31:35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4-14 15:30:15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4-16 10:07:50
  高超具足的文字驾驭能力,让人深思的采光话题!
回复8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3-04-16 10:30:42
  谢谢闲客老师阅读。总觉得自己老朽了,追不上前面的,又没耐心等后面的,一下子就成孤家寡人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