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神舟•芬芳】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二)(随笔)

编辑推荐 【神舟•芬芳】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二)(随笔)


作者:吴需荣 秀才,24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6发表时间:2023-04-13 21:04:41

【神舟•芬芳】哲学的沉思 文明的脚步(二)(随笔) 羞耻心
   有天生害羞的人吗?人为什么会害羞?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
   一个人做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场合,会有时害羞有时不害羞。比如,你穿着比基尼走在大街上,会害羞;但你穿着比基尼走在海滩上,就不会害羞。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也会有人害羞有人不害羞。同样夏天走在大街上,穿的也非常少,要是大妈可能就会害羞,而妙龄少女可能就不会害羞。为什么?
  
   其实就回到标题那个问题了:人为什么害羞,是天生的吗?
   从情理上讲,人的羞耻心肯定跟她的社会经历有关。一个在保守国度里出生的女性,比如阿拉伯女性,露出脸都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中国古代女性,也会把哪怕握手这样的身体接触当成无法容忍的耻辱。所以,人的羞耻心还是源于社会规范。
   那么,人的害羞就不是天生的了,而是社会教育的,就是后天养成的?也未必然,这就说到离经叛道的人了,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的人,也就是社会上所说不知羞耻的人。特别是思想转型时期,更是有新人对传统的伦理规范进行着挑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亲眼见过一个农民到城市的浴室洗澡,在大厅看到有女性,这种在城市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让他觉得格外羞耻,立马离开。同样,有人有了情人后,不是觉得羞耻,而是大肆宣扬,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目前社会思潮比较多,不同的人接受了不同的社会思潮,所以有着不同的羞耻观。那么,接受同样教育的两个人,最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又作何解释呢?比如说,接受了同样的教育,但有的人就喜欢在大众面前夸夸其谈,而有的人就认为在大众面前开口是一件羞耻的事,结结巴巴说不出话。同样在黄埔军校,有了走向了共产党,有了走向了国民党。其实很简单,每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认知的差异,都可以造就个人的性格。而这些,是天生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羞耻心也是天生的。
   综上所述,羞耻心是人天生具有的,但会经过后天生活经历的改变。所以,由于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羞耻的认知会不一样,那我们就不应该以我们个人的认知,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正向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很多老年人在街上看到穿着暴露的年轻女性,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有罪推定,认为世风日下,认为她们恬不知耻。殊不知,随意评判他人,本来也不是个值得夸耀的事。
  
   快乐的形式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幸福,人到底需要什么,是很多哲学家终生孜孜以求的学问,也形成了很多影响极大很有见地的理论。其实,人的幸福归根结底还是很简单的,无论什么理论,最后的归结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身体和心灵。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1、享乐的生活;2、自由而负责的公民;3、思想家和哲学家。达到这三种形式的快乐,才是幸福。首先,享乐的生活。这里的享乐更应该理解成富足,或者说衣食无忧,物质生活不匮乏。到不是因为享乐不是个好字眼,而是什么样叫做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个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农民工,晚上到家,一口小酒,一碟花生米,可能就认为是享乐了,而每天穷奢极欲的富家子弟,吃惯了山珍海味,再好的生活他可能还不会满足。所谓欲壑难填,追求享乐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这样的享乐才是快乐,那么永远不会得到快乐。所以,当我们衣食无忧时,我们就应该感到快乐,感到生活的享乐。2、自由而负责的公民,这是亚里士多德生活时代的反映。在他那个时候,每个公民都是政治人,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为国家负责。政治权当然是社会人的基本权力,但在社会分工极大细化的今天,普通人很少有兴趣参与政治,难道不参与政治就不幸福吗?所以,这里更应该理解为社交,也就是满足人的社会性。马斯洛的很多需要层次,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社会性。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有很好的朋友,有良好的社会交往,那就是幸福。所以,深山悟禅那是佛家的快乐,而不是普通人的快乐。3思想家。人是要做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快乐的小猪,是哲学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思想家甚至认可快乐的小猪,因为哲学到最后也无意义,存在本身就是荒谬,还要思考什么,好好活着就够了。我还是认为像这样的思想家的理解,其实是否定之否定,他们是经过了深刻的思考才得到的结论。结果不重要,思考本身就是快乐。所以,他们绝不是快乐的小猪。痛苦的哲学家,这个说法并不错,因为有了思考,才能撕破自己的麻木,让自己感到痛苦,但自己感到痛苦的同时,也感到了进步,感到了快乐。事实上,没有思想的人,只是行走的僵尸,可以说没有痛苦,但也没有快乐,其实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人要思想,有思想可能会痛苦,但痛苦过后才是真正的快乐。
   哲学,说来很玄妙,但具体到每个人,其实就是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哲学。当然,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努力去解答身边一个又一个问题,那我们就是哲学家。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我想,反过来也可以说,哲学家都是拥有着童心的人。而如果一个人渐渐被生活的困苦所扰,已经像鲁迅后来见到的闰土,成为生活重压下的行尸走肉,他将对世界不会再有任何的好奇心。所以,一个人能不能拥有着童心,成为哲学家,确实可以证明一个人生活得快不快乐。
  
   印欧文明和闪族文化
   印欧文明是指古印度和欧洲大陆的文明,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后来的佛教文明。闪族文化是指中东地区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文化,包括后来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不是看了让人匪夷所思?原来欧洲大陆和盛行于东方的佛教是同源,千百年来征战不息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同源,而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新教居然是异域!
   说来也不奇怪,兄弟之间打架你死我活的有,兄弟之间后来相隔万里的也有,不是兄弟后来却亲如家人的更有。个人如此,文化的流传确实也如此。印欧文明和闪族文化确实有着本质区别。1、印欧文明是众神制,虽然都有着最高神,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各管一方或一个行业的神祇,有时这些神比最高神还更得人心——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马尔斯,佛教中的观世音;而闪族文化的神是单一的,无论是基督教的上帝或伊斯兰教的真主,除此外别无他神;2、印欧文明着重看,有不少的佛像、神像,几乎到处都是,让人们顶礼膜拜;而闪族文化着重听,听神的旨意,只有经书的流传和布道,是不允许有神像让世人看的。基督教之所以后来有了耶稣和圣母像,还是流传到了欧洲与欧洲文明相融合之后的产物。
   相对来说,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更倾向于印欧文明,所以佛教才后来能在中国广为流传。当然,印度离中国不远也是个因素,但同样不远的伊斯兰文化也传到了中国,却不能融入百姓社会,反而成了奇怪的拜火教等等,成了统治者眼中的邪教。所以,外来文明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才能流传。
  
   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
   欧陆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笛卡尔,荷兰斯宾诺萨,德国莱布尼茨,都位于欧洲大陆。英国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洛克、休谟,伯克莱,都是英国人。
   总体说来,理性主义崇尚理性,认为世界是可以通过推理认证的,包括哲学、伦理学中的理论也是可以通过几何学的方法进行推论。崇尚理性,必然认为事物是客观的,因为客观的才可以认知,所以他们倾向于唯物和可知论。但是,他们还是相信上帝的,甚至认为所有规律和理论都是上帝安排好的。还有,他们太过崇尚理性的光辉,忽略偶然和意外,所以往往都是决定论者。
   理性的起点是什么?笛卡尔和斯宾诺萨都认为,几何学的论证是最具有理性的,所以都想用数学的方法来论证哲学,也就是说,先找出概念的定义,然后寻找出公理,再用公理论证出整个哲学大厦。但是,公理是什么?不证自明的道理,这个不证自明,正说明了他们理论的荒诞。也就是说,我如果怀疑公理,那就推翻了他们这个理论大厦,而公理,确实值得怀疑。理性主义者认为公理是理性的直接结论,是上帝给予理性的礼物,那为何不可以说,所有的结论都是理性的直接结论,还要证明干什么?我们可以说,公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反复观察世界后得到了结论,但这却变成了经验主义者的观点,是理性主义无法认可的。
   相对应的,经验主义者认为,世界是通过经验认知的,我们对世界本来一无所知,而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认知才真正了解了世界。经验是有局限性的,我们通过经验判断结果只是概率,并非绝对真理,所以世界是不可知的。在《三体》中反复引用的火鸡理论,就是经验主义者的理论。在一个农场里,农场主每天都是十点给火鸡喂食,于是火鸡就知道了,每天十点就有东西吃,这是绝对真理了。然而,某一天农场主不给火鸡吃东西了,火鸡们才知道真理不一定对。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像火鸡通过一次次经验得到的真理,但这些真理就肯定对吗?经验主义者大都认为,人只有通过认知,才认识世界,世界存在于人的认知中,所以基本上都是唯心论。
   这两种影响巨大的理论,显然形成了不同的法治传统:欧陆的成文法和英美的判例法。成文法显然相信人的理性可以制定出完美的法条,执法人员只要对照法条就可以解决问题。事实上,真正的法律工作者都知道,有多少法条就有多少解释,就有多少例外。还有,法和情的矛盾始终存在。按理说,法律是对人间伦理的最低要求,合法的必然合乎情理,但事实上,屡见不鲜的执法争议模糊了情和法的界限。比如,最严苛的食品法律,对小食品经营者(例如一个小面摊)的打击力度让全社会都感到可怕到不应该;比如,《我不是药神》中反映出的假药救命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美法学家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成文法都可能违背情理,而面对每一个真实的案件,需要情理的判断,所以他们提倡陪审员制度,这些陪审员代表普通人民的道德判断,他们认为犯人做的对,就不违法,反之就违法。这是真正的法律不外乎人情。一次次的评判,正如一次次的经验,提高了社会对法律的认知。所以他们的判例,就是后世享有的知识宝库,这不正是经验主义思想吗?
   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我们看来,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肯定越符合真理,所以,我们肯定认为理性主义比经验主义更正确。但是,任何能够广为流传影响后世的思想,甚至哪怕是中世界的神学思想,都是有其可取性的,都不是能够以简单的对错论的。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祁克果
  
   祁克果,又名克尔凯廓尔,希腊神学家,存在主义鼻祖。
   真理是什么?在祁克果看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比如,对一个丧失了味觉的人来说,一切食物都没有味道才是真理。对一个红绿色盲者来说,邮筒是绿的不是真理,但对普通人来说,这是确定无疑的真理。这个荒诞的结论,推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认为人的存在才决定一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真理是否有用,也是因人而异。对一个落水者来说,这条河中有没有鳄鱼,河水深多少,这些是最重要的真理,其他都没有用。
   存在最有用,存在决定一切,只有存在才有意义,这是存在主义者的基本观念。所有的真理,只有和我的存在相关的才有用,其他都是虚幻。而和我的存在最相关的,在祁克果看来,就是信仰上帝。
   祁克果认为,人的生命分为三个阶段: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宗教阶段。美感阶段是人的初期,主要热衷于享乐。这里所说的享乐不仅仅包含物质的享乐,还包含精神的享乐,比如读书看电影社交等等,这是他和马斯洛等其他需要层次理论学者不同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享乐人生已经是有些人一辈子的追求了。但是人如果总是享乐,人会陷入迷茫而无所事事,于是人会追求第二阶段,即道德阶段。这时候,人的一切行为都会遵守道德规范。我个人以为,这其实是马斯洛所说的尊重和爱的社交需要相类似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肯定在社会上得到尊重,这时候所得到的满足感绝对能弥补享乐所带来的空虚,这也正是很多有钱人热衷做善事的原因。但是,当道德阶段到了最后,也会迷茫。存在主义者最终都会人生是虚无,当从祁克果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毕竟是神学家,他将人类救赎的希望交给了上帝,认为人到了宗教阶段,信仰上帝,生命就有了归宿,才会有生命的满足。确实,笃信宗教的人,在我们看来,整天粗茶淡饭,念佛诵经,生活是何等的无聊,但他们自身却很满足,这就是宗教的魅力,也正是信仰的魅力。所以,在祁克果看来,信仰才是最终的真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的。
  
  

共 50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哲学的沉思。作者在阅读五个主题:“羞耻心”、“快乐的形式”、“印欧文明和闪族文化”、“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祁克果”后进行了反思,写了读后感,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思考。第一个主题“羞耻心”,作者认为羞耻心虽然是人天生具有的,但会经过后天生活经历的改变,我们就不应该以我们个人的认知,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第二个主题“快乐的形式”,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否快乐取决于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己的欲望,只有拥有天真简单童心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第三个主题“印欧文明和闪族文化”,作者认为外来文明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才能流传和造福于百姓;第四个主题“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作者论文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是简单的谁错谁对问题,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五个主题“祁克果”,作者引用了祁克果的观点,认为只有和我的存在相关的才有用。这五个主题与我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联系。作者的读后感以及不同的见解,让我们的思维开阔起来。面对学术争鸣时,我们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学会求同存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感谢作者赐稿神舟,祝生活吉祥安康。【编辑:紫云朵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3-04-14 08:36:02
  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思维碰撞的机会,让我们开阔视野。也希望您给我们提供散文和小说的作品,这样江山网获精品的几率更高。祝您生活吉祥。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3-04-14 11:07:23
  感谢吴需荣老师把精湛文笔投稿神舟征文,对神舟社团的大力支持,期待老师笔耕不辍多创佳作继续分享神舟。问候老师!创作愉快!
峥嵘岁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