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无悔走过的路(散文)
一
没人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确定的可能只有方向。路在你的脚下,走着走着才成了路。
就像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作会成为自己的职业,即使“笔杆子”曾经是我的绰号。那时的我主职是办公室主任,还兼着党支部书记。看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材料,练就了我一手“笔杆子”,即使是几万字的调研论文,我也能很轻松地完成。
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很容易回忆。年纪大喜欢回忆,实际上并没有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在我看来,回忆就像做梦一样,可能只是怕自己忘记。
不论是什么原因,总之我变得爱回忆,而且人为地缩短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我似乎对这件事情很急切。于是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回忆了我四十几年的岁月。四十年走过 路,也可谓漫长,漫长不能写成流水账,我去寻找在这条路上的看点,在这条路上的痛点,谱成一部五线谱,我要深情地弹奏起来。
二
我出生在黑土地上,被很多人认为很偏远的东北地区,我的童年、少年、青年都在那里度过。
童年是最美好的,虽然那时家里条件一般。但我仍然对那段时光久久不能忘怀。房子的后面是一片大庄稼地,中间有一条小河,我在那里挖过土豆,抓过蟋蟀,打过水仗,滑过爬犁。我在田间疯跑,我在深夜的路灯下掀翻过巨大的石头,捉住下面藏满了的黑色甲壳虫。我挑过大米里的白色肉虫子,我在陌生人家的半扇棚子里翻看过小人书,我养过小鸡小鹅小鸭子,我曾经在风雨中关不上的窗户边上哭泣。我和小伙伴们玩过家家,一会儿是新娘,一会儿又是公主。我打过口袋拉过警报,我曾经一个人趴在水泥管子上补作业。我点着了教室的火炉子,但却冒起了黑色的浓烟,引来了消防叔叔。我的手犯过严重的冻疮,又痒又疼,上着粘稠的药膏,在火炉旁还带着厚厚的手套。我扛着铁锹和隔壁班的同学打过架,我在作文比赛中任性地写着监考老师的坏话,说他太过认真,一点关怀也没有。我怀念一个老教师,没有她我可能还在家里胡闹,我遗憾生活的不如意,让我背井离乡,等回去时她已搬到天堂。我的家里有一个黄色的木头尺子,它经常落在我的手心,操纵者就是我的父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教我拼音、数学计算和英语音标单词,学不会就会挨打,打,尽管是象征性的,但我会恐惧。
少年是顺从的。我的心思都在学习上,我是乖巧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又老实。当时这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品格,以至于我也沉浸在这个夸赞之中。父母替我做了所有的决定,照顾了我所有的生活。用今天的话讲,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二十几岁仍然含着奶嘴。我没有思想,父母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父母也一直以此为傲。现在如果有人夸我的孩子听话懂事,我一定会反思我的教育方式。这不是一句好话。孩子要有自己的样子,应该有思想和自主能力,过自己的人生,不能听一辈子话。
青年是喜忧参半的。大学毕业后,在其他同学都在广阔的天地发展的时候,我回到了我父亲工作的小城。落后地区最盛行的就是关系,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片小小的圈子里。靠着父亲的关系,我谋得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同时就是微薄的工资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三
这里要提一下我的父亲,他身份是一个工人,但他非常聪明上进,靠着自学当了校办学校的老师,又调到了银行,凭借自己的才华当上了中层。但他的个性认真固执,不善圆滑。他的工作成绩卓著,却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他的仕途停滞了很多年,直到退休。而我,一棵被保护的极好的温室花朵,在一次大裁员中失去了工作。
这段经历,表面上看是因为父亲的直率,导致了单位里的人将怒火发泄到我身上,用投票的形式淘汰了十几年来唯一招来的大学生。实际上是怪我自己。没有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思想,每天被生活推着完成重复的工作,一下班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一墙之隔的家里,吃着现成的饭菜。这次失业,除了小城的闭塞落后,也是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和规划导致的一次被时代淘汰。
在失去工作的同时,我还失去了家庭,唯一拥有的是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女儿。
处于低谷的我,个性突然爆发。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备考公务员。我的父母承担了照顾孙女的责任,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做题。尤其是晚饭后,我会学到凌晨两三点,然后合衣而眠,五点再起来,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就这样,最后题库里能做的题和市面上的辅导题我都做了,最终以笔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当我拿着国家公务员的调档函去原来单位的时候,有一种衣锦还乡的喜悦感,那时我二十八岁。
这份工作带来的喜悦感仅仅持续了一周的时间。因为单位在一个三线小城,而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二线中心城市。我吃住都在单位,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孩子的童年我都是缺失的,而且每次我从家返回单位的时候,都是最揪心的,孩子表面冷静地送我出门,回身就在房间里痛哭。因为基层工作服务期的限制,三十五岁那年,我才压着年龄线考上了外省的公务员,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两全,但也彻底离开了生养我的土地。
我一度以为,我的生活就这样定格了,我甚至能够看到我退休后的样子,可生活就是这样意想不到。五年后,因为孩子的原因我主动放弃了工作,彻底放弃,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领导见到辞呈时的表情。随后,我带着孩子远走上海,最后落脚在湖南,我陪着她度过了初中高中时光,以一个家庭主妇的姿态。寒暑假我们就四处游学,四五年间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四
这段经历是除了童年让我最难忘的,也是让我和孩子成长最快的。在这几年里,我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种种,孩子也在每天早上七半到晚上十点都在学校的生涯中磨练着个性。
做陪读妈妈这几年,我一直没有选择工作。除了照顾孩子,读书、会友、远足、摄影是我的生活常态,偶尔也会去做一些义工。
接触到江山文学是在2016年,那时我还在公务员岗位上,空闲时写一些随笔诗歌和童话以平衡工作上的枯燥。后来中断了很多年,直到今年初,我这双握着饭铲子的手才再次拿起笔,并尽力让它成为我的半个职业。
我知道这是一条很难走的路。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还是隔着很长的距离,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过程。
好在这条路上,有引路的老师前辈,有陪伴的文友。
一路上有你,我才走得不寂寞。
回想走过的这些年,我一直庆幸一路上有相识相知的朋友,更感恩家中的老父亲母亲,还有可爱聪慧的女儿。正因为有他们,我才不惧艰辛;正因为有他们,我才有了前进的力量,面对一切的勇气;正因为有他们,我才在岁月中生出了从容和淡然,结出一颗美好的心灵。
行走半程,这一路的经历,遇到的人和事,走过的磨难和风景,都是如此宝贵。岁月不但在容颜上刻画了痕迹,也在人生上给予了丰盈。
我们是自己道路的决策者和行者。都说行走不易,走着走着,你会品味出别样的心境。
我始终还在寻找着我的机会,我相信,抱定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机会总会来的。生命里遇到的那些人,都是我的财富。我想到“文章憎命达”的话,或许这些会为我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下材料,同时,也磨砺了自己不屈的性格。我更知道,那些在自己看来属于辉煌的过往,依然还是我骄傲的本钱,因为我不能重生一个崭新的我,我还要在过去的我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路,一定还在,在脚下。
既然走过,就不能后悔,因为我选择的,我的选择也有失误,也有坎坷,我默默承受,我也在思考改变自己,我会成长一个全新的自己,尽管年龄大了,岁月不饶,但无论到哪一站,我都必须振作精神。如果我重新站在一个岗位上,我一定是一个老练的职业人,因为我更爱惜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