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鱼龙潜跃水成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鱼龙潜跃水成文(散文)


作者:浅草闲阳 秀才,154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5发表时间:2023-04-18 08:02:01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君山风土最笑傲江湖的应该是鱼,她,就是君山的树叶,君山的菩提。
   君山鱼多,游在记忆中。
   作为湖区人,对鱼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吃,而是多,随处可见,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那种多。
   小时候,走在上学的泥巴小路上,两边的小沟里只要有水流动,就会看到鱼儿游动,油刁子、墨奶奶、鲫鱼、翘白、竿鱼以及更多叫不出名的小鱼小虾,五花八门,涨水的时候更是特别多特别全特别有乡土味。就拿我根据华容人的口头语自己冠名的“墨奶奶”来说,小小的身材,圆滚滚的一个弥勒肚,几乎看不到鱼鳞,黑黑的,胖乎乎的,放在人前,估计没几个人叫得出名字来。到底它的专业名称叫什么,我一直不太清楚,也刻意没去查,因为,总觉得叫它“墨奶奶”更形象更好听,每每脱口而出,一种遥远的温暖便扑面而来。
   那时候根本用不着去钓鱼,打个赤膊,脱下靴,挽起裤腿,蹚进沟里,半天不到就可捉好几斤鱼。若是怕弄脏,也有更简单的方法,找一根称手的树枝,沿着沟边走,瞄准游到水边的鱼群去抽,鱼被抽晕后很快就漂上水面,因为水浅沟窄,伸手即可捞上来。个把小时,就会收获满满。这,是那个时代湖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每每农田灌溉抽水,各类野鱼就会纷纷粉墨登场。一抽水,路边沟渠水量大增,各类鱼会随着水流从湖里到河里,又从河里到沟里,再从沟里到田里,宛如一场场突击行动。每次夏季双抢,水田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鱼跑进来,以鲫鱼居多。更有一次,一只野生甲鱼居然爬上路来,好大好大,被路人拾得,卖了好几百元。而且,类似的意外之财还经常被人捡得,虽然,天上没有降下过林妹妹,但天上落下个“大王八”在洞庭湖区绝对算不上稀奇事儿。
   更早的时候,在我家老屋后面的狗尾巴河里,时下极受欢迎的桂花鱼会成群结队的在水面穿梭来穿梭去,旁若无人的嚣张样煞是可爱。那时还不到十岁的我,好几次在河边洗衣服,用擂捶捶衣服时,不小心就捶晕一条条几斤重的桂花鱼,我很不好意思又很淡然地看着它们醒过来,又生龙活虎地游开去,再想想时下市场上桂花鱼的笑傲群芳与待价而沽,还真有点嗤之以鼻。
   湖区鱼多,得益于星罗棋布的沟渠河道,如今,昔日随处可见的小河小溪小流越来越少,那视鱼如路边野草野花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君山鱼美,舞在心头上。
   鱼,是君山最美的底蕴。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地方生存着淡水鱼,也无从了解到底有多少地方多少人从事着淡水鱼养殖。我能确认的是,中学地理书上介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大名鱼青、草、鲢、鳙,远远不能概括君山淡水鱼之鲜之肥之全,正因如此,潜意识里,君山的淡水鱼大约是冠绝天下的。
   君山河湖水草丰美,是天然的淡水鱼养殖场,鱼生长的很快,往往一年左右,就鳔肥体壮,超过十斤。又因为一年四季不断水,很多河湖里都会有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上的各类鱼种。即便是投放养殖,这里稍大一点的湖也很少放干水去捕捞,所以几十斤的大鱼很多,甚至过百斤都有。母校钱粮湖一中东边就有一大片湖,叫东北湖鱼场,记忆中从未断过水。那里产的鱼,即便是白鲢,也是几斤甚至十几斤一条,风干后煎着吃,又大又肥,口感极佳。记得那年农场溃垸退水后,东北湖捕捞的白鲢难以想像的多,以至于根本不论斤卖,而是以袋论价,在家乡溃垸的伤口留下了一个另类的火爆安慰。
   鱼,是君山最美的佳肴。君山人买鱼很有讲究,做鱼很有方法。青草鲢鳙挑个大的,鲫鱼黄骨鱼类则挑适中的。青鱼草鱼一般腌着吃,甲鱼黄骨主要红烧着吃,麻鲢鲫鱼大多水煮着吃,翅白桂花则是风干后吃……不会做鱼的厨师永远称不上大厨,农村里能够烧得一手好鱼的家庭主男主妇们更是众望所归的能干人。我的父母亲,因为从小与水打交道,鱼当饭吃,虽然自己不怎么爱吃鱼,却非常会做鱼。每年春节前,年迈的父母总要不辞辛劳,为我们兄弟姊妹做好各式各样的腊鱼,看着那些精致惹人的腊鱼,无尽的父爱与母爱霎时便席卷心头。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在益阳市桃江县一中实习,校门口有一家餐馆,周末我们几个实习老师经常到那聚一下。每次点菜大家讨论点什么鱼时,那个文静秀气的小服务员总会十分不好意思的说:“我们这不产鱼,鱼贵且少,本地人也难得吃上好鱼,所以餐厅备得上的只有一种鱼……”等那盘千篇一律的鱼端上桌后,看着它瘦不拉叽的样子,我一下子便没有了味口。
   鱼,是君山最美的精灵。君山最美的歌是渔歌,当浑厚悠长的声音唱出那句“八百里洞庭哟……”,所有人都醉了;君山最美的画是鱼画,当那幅气势磅礴的洞庭湿地图灵动出鱼翔浅底的细节时,所有人都痴了;君山最美的传说是鱼的故事,当柳毅历尽千辛万苦,将小龙女的信带到她家人手中时,所有人都哭了……柳毅传书是为小龙女而传,而龙不过是古代中国人对鱼的极致神话。所有人为她怒,所有人为她忧,所有人为她惜,所有人为她爱,说到底,都是对鱼神话的无限憧憬与迷恋。
   鱼米之乡,古往今来,“鱼”当仁不让的一夫当关,守在前头,颇有些洞庭鱼水甲天下的气势。虽然出身农村最贫寒的家里,一直以来,我却隐隐有一种天生的自豪与幸福,原因会不会来自于此?
   君山鱼暖,热在血脉里。
   若干年前,君山湖区不少人以鱼为生,柴米油盐都靠水中,吃喝拉撒全在船上,风里来雨里去,孤零零,苦涩涩,时而撒出一网希望,时而拉上一网失望,饥一顿饱一顿,终年如此,世代如此。这群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渔民。这是一个筒单的词语,又是一个复杂的符号。外行人看它往往流连忘返,想到的多半是碧波荡漾与浪里秋千;内行人读它则会百感交集,涌现的一定是饥寒交迫与举步维艰。而我,每每看到孤单的湖面上孤单的小船里那一盏孤单的油灯,心底里便跳出一幅画面:暮色下,无锡河边,瞎子阿柄,被阿娣牵着,孤零零的走,孤零零的拉着那一支曲,二泉映月。
   现在,渔民纷纷上岸,集中安居与转型再就业正全面落实,一条木船一大家的流浪、窘迫与艰辛早已成为历史。旧的时代,曾经“鱼”所代表的全部意义只有四个字:“养家糊口”,当下,风起云涌的生态加工产业赋予了“鱼”崭新的内涵,君山风干鱼更是驰名海内外,供不应求,购货者络绎不绝,昔日渔民们浑身的凄风苦雨,全都变成了今天满堂的开怀大笑。不过,正如君山银针有学问,君山岛上采制的银针才是最正宗的银针那样,君山风干鱼也有秘密,钱粮湖镇六门闸上晾晒的风干鱼才是最正宗的风干鱼。
   来了外地客人,请到六门闸渔都吃一顿全鱼席,是真正最周全最隆重最诚心的招待。看着路边宛如诸葛八卦阵延伸开来的晒鱼摊,一摊一种撩拨,条条入眼;吃着桌上豪气奔放的水煮鱼、干锅鱼、油炸鱼、红烧鱼……一锅一道美食,口口入味;聊着甲鱼、青鱼、翘白鱼、麻脑壳、团湖鲫……一类一个故事,丝丝入梦,色香味,齐聚心头,要多爽有多爽。
   休闲族们对君山尤其钟爱,一年四季,前来赏玩者成群结队,前赴后继,从无间歇。虽然河湖禁捕禁钓后,垂钓已是奢望,但沿湖沿堤赏鱼侃鱼依然是绝好的放松方式。白天,八百里洞庭的浩渺风光与六门闸十里长堤晒鱼的火爆风景早已众所周知,黑夜,漂浮在洞庭水乡里的风情却少有人知。宁静的夜晚,湖光水色下,漫步湖边,觅鱼踪,观鱼舞,听鱼声,哼鱼歌,拍鱼涛,扯鱼草,聊鱼事,思鱼乡,一些激情的火花便会悄悄碰撞开去,一些记忆的温情便会缓缓盈满心头。于是,所有的烦恼与不快眨眼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温凉的水,温柔的月,温暖的梦。
   有句老话:艺多不养身。万紫千红固然多彩,一枝惊艳更是炫目。其实,一直觉得君山的旅游文化有些捧着金饭碗讨米的味道,捧这捧那,钻东钻西,难免空中楼阁的心虚与尴尬,倒不如沉下心思,养好鱼、做好鱼、护好鱼、写好鱼,将“鱼”这大自然的馈赠和老祖宗的传承做大做强做活更实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如果说,君山岛是君山区的一张爱情名片,千变万化的鱼则是君山区一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她滋养着这方水土,传诵着这方水土,又温顺的陪伴着这方水土。
  

共 32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八百里洞庭湖之美早已名扬天下,作者这篇散文更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洞庭湖的风光之美,湖鱼之美。洞庭湖里各种鱼类之多令人艳羡,而用这些鱼做出的美食更是地域特色。鱼是君山最美的精灵,君山最美的歌是渔歌,君山最美的画是鱼画,君山最美的传说是鱼的故事。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渔民。过去他们终年漂泊在洞庭水面,以水为家,看似一个筒单的称谓,却饱含了无尽的艰辛、苦涩。现在渔民全部上岸,安居乐业,告别了往日的苦难岁月。总之,洞庭的水美鱼肥,产自君山岛上的银针才是最正宗,而钱粮湖镇六门闸上晾晒的风干鱼才是最正宗的风干鱼。发扬光大洞庭湖的旅游文化,只有全心全意做大做强鱼资源文化才是根本,才是长久之计。感谢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深情散文佳作,推荐共赏。欢迎赐稿晓荷,创作愉快。【晓荷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04-18 08:07:29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师以深情详实之笔写下洞庭湖的特色之美,鱼类、鱼宴、渔歌、渔民,鱼故事……真的让人神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