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爱】寻香的一生——读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小说《香水》(赏析)
一九八七年,《香水》在巴黎举行的书籍博览会上,获得了十五份“古滕贝格奖”,是唯一的一份优秀外国小说奖,距今已经被翻译成二十三种文字。德国“文学教皇”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称赞作者聚斯金德是“一位擅长德语的德语作家,一个善于叙述的当代小说家,一个不是拿他自我欣赏的东西来戏弄我们的小说家,一个毫不令人厌烦的青年作家”。克莱门斯•克拉尔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写了一本非常富于想象和极其扣人心弦的书。他成功地把侦探小说、消闲小说和艺术珍品融合为一体”。聚斯金德是男性,但书中对心理与情境的描摹却细腻繁琐精准,让许多女性作家都自愧不如。其中对香味以及香料的陈述,详尽又专业,教科书一般储备了各方面的知识,就连专业术语都用得得心应手。想起一句话:没有一两样专业,是写不了小说的。
《香水》的表现手法没有出奇之处,既没有卖乖也没有炫技,时间就是节点,文中各色人物踩着它,将剧情一步一步拉向纵深。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在腥臭肮脏的环境中。他的出生地,是整个王国最臭的地方——一个食品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的前身是圣婴公墓。作品中很多这种不动声色的传递方式,给人以更深沉广阔的联想。格雷诺耶的母亲,是一个只有二十五岁的姑娘。牙齿也没掉,头发也还茂密。在格雷诺耶之前,她还生过四个孩子,他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即一出生便直接走向死亡。而格雷诺耶是个例外,他一出生就带来一股迷醉的气息,他的母亲因此而晕倒在大街上,手里还握着一把杀鱼刀。那把刀,是用来割断婴儿与母体之间的关联的。
这是格雷诺耶第一次向这个充满恶臭的世界证明自己的方式。他没有如同前几个婴儿一样直接死去,而是用哭声直接宣判了母亲的死罪。毫无疑问,这是个顽强得有些残忍的生命。他的生,注定了有一些人要因此死去。
格雷诺耶在制作香水方面,绝对是个天才与奇才。书中一再提及“他像有抵抗力的细菌那样顽强,像只扁虱那样易于满足,它安静地停在树上,靠着他在几年前获得的一小滴血维持生活。”这段极为清晰地传递了主人公的实际生存状况。寻香不是欲望,只是出自身体内部的本能。这种残酷而带有深刻嘲讽意味的定位,让在他身上发生的所有一切变得理所当然。比如,他一出生被扔在臭鱼头和鱼肚肠组成的垃圾堆里仍未死掉;他得过两场根本就不可能逃过去的传染病,奄奄一息时,却又在别人诧异和震惊的眼光中复活;他生下来就有一个不同凡响的鼻子。“其实,这鼻子算不上是真正的鼻子,只能算是隆起的小东西,一个经常撅起、鼓胀着和颤动着的有孔的小器官”。这种简单又直接的描摹,却有最巨大的功效与功用,它可以清晰明了地让你看到这个阴森恐怖的小器官的样子。它不仅是与众不同,还是诡异的,神秘的,让你后背分分钟冒出凉气。仿佛下一刻,那个小鼻子就会自动跳起来,“啪”一下拍到你脸上。
聚斯金德似乎特别钟爱写主人公的鼻子。这是他为主人公以后的特异功能做的刻意铺垫。“小孩脸部中央两个小鼻孔周围的小小鼻翼,像一朵正在开放的花在鼓起。或者更确切地说,小小的鼻翼宛如种植在国王植物园里那些肉食小植物的壳斗。”诡异不?正是因为这鼻子,才使得本来已经对他充满了父爱与慈爱的、可以说格雷诺耶一生中唯一遇到的一次温情的教父退缩了,害怕了,将他匆匆推出去。
小格雷诺耶颠簸又离奇的一生开始了。被卖给制造皮革的商人,在那里像狗又像牛一样苟活了几年。在这里,他对香味的特殊感觉释放了。这段时间,他在各种香味中徜徉,并在脑海中修建了自己的香味王国。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杀了第一个女孩。“这气味像条带子从塞纳河大街上拖下来,但仍非常嫩,非常细”。格雷诺耶用灵敏的嗅觉找到了女孩,将女孩杀死,并吸干了她身上的所有气味。
格雷诺耶被香水商巴尔迪尼买走后,他对香味的攫取与驾驭慢慢成熟老练起来。他用香水征服世人与世界,也慢慢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只有香水才能让他走进自己的内心,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格雷诺耶在离开巴尔迪尼之后远离人群,在山上离群索居了六年。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仍旧是没有气味的,好像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他身体的特殊构造屏蔽了那些香水的入侵。他再次回到人间,回到人群中间。这次他获取了更好的机会,可以将那些最难萃取的味道提炼出来。
在这个时期,格雷诺耶进行了疯狂的实验与杀戮。他杀死了二十五个少女之后,终于萃取到了他最满意的香味。但最后的杀戮也让他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他被抓起来,却在最后行刑的关头用香水迷惑了众生。众人迷醉并迷失了自我,产生错觉,认为格雷诺耶是被冤枉的,是个好人。刑场上一片混乱,在香水的作用下,众人开始狂欢并淫乱,没有了羞耻感。
格雷诺耶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丝嘲弄的冷笑。但他的这抹冷笑,在此时还迷醉在香水味道中的大众眼中,却是最亲切最温暖最美丽的。
格雷诺耶离开了刑场。并在途中将所有的香水撒到了身上,一群人被香水迷惑之后,扑向了格雷诺耶,将他撕碎,吃下去……
这部作品,是以时间为基点,以传统的叙述方式完成的。写作者的语调始终冷静而克制,那些隐隐的悲悯不着痕迹地渗透在每一个章节里。他写格雷诺耶,写香水,写城市,写生存,看似对人性没有一丝抱怨,却将这种情绪刻入阅读者的骨髓中。那种莫名其妙的寒意,一直充斥全篇。
表面上看,格雷诺耶是个悲剧人物。实际上,哪个生活在世间的人不悲剧?没有人给过格雷诺耶一丝人性的关怀与温暖,他不得不用牛马一样的姿态拼命干活,以换取生存的资本。他没有自我,也没有人关注他的生死存亡,只注重他是否能够带来效益与利益。
格雷诺耶的一生,是寻香的一生。香水也可以被看出一种隐喻,温暖和爱的隐喻。他忘乎所以地制造香水,来伪装自己,让自己有了类似人类的气息。他的原生环境,注定使他无法感受到爱与温暖,所以,别人眼中的杀戮行为,在他眼中,只不过是采取香料的过程而已。那些女孩,和一株玫瑰、薰衣草没有什么两样。她们在他的眼里心里,只是一株散发着异样香气的植物。香水是他了解自己,认可自己的唯一途径,也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渴望温情与关爱的途径。
佛洛依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影响日后的人格建立,人格的缺陷大多来自于童年时期父母的爱的缺失。如此看来,格雷诺耶性格的形成,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他既可恨又可怜,既自卑又自傲。
格雷诺耶是罪犯吗?是。又不是。有罪的是这个世界,是作家笔下的污臭横流的世界,是人们那种冷漠无情的榨取,是一次次对他的无视与轻视,是这没有温情没有平等的空荡荡的人间。
格雷诺耶杀死了二十六个少女,最终自己被自己反杀。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做出的所有抵抗与挣扎都是无用的,他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世人的态度,也改变不了自身是虚无的事实。他亲手创立了自己的香水王国,在香气到达极致的巅峰后,再将其摧毁。他赤条条而来,又空无一物地离开。正对应了作品刚开始的那一段话“人的任何活得,无论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生命的萌生和衰亡的表现,没有哪一样是不同臭味联系在一起的”。雷格诺耶的生死,打破了这一规律,他的萌生与臭有关,死却适得其反。
大师聚斯金德用庄严严谨的态度去抒写荒诞,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去呈现残酷与残忍,用脏臭杂乱的环境去衬托美好与香气,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让作品的每一刻每一步都充满悬念与隐喻,也让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与落差中得到不一样的思考与感受。最终,当我放下书籍,回到现实,却依旧会陷入沉思,想要隔着荒诞的情节去抚慰,依旧沦陷在冰冷世界里的格雷诺耶;当阳光从窗外毫不吝啬的倾泻而入,用温暖和赤诚拥抱我们时,又忍不住猜想:如果他的一生里,也能有人给予温暖与慰藉,阳光与尊重,会怎样?
也许,他会研发出不同的香水。这种香气,里面有青草、鲜花、阳光、微笑、体贴、理解、包容、亲情、爱情的味道。这款香水散发出的,会是灵魂的香气。
看到你还在研究小说,广泛阅读深层思考,
写有独特见地的东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