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乐亭】抗日政府(小说)

编辑推荐 【乐亭】抗日政府(小说) ——沂蒙山抗日小调系列故事之五


作者:王复生 白丁,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60发表时间:2023-04-25 10:58:54
摘要:本章写莒南县政府驻地设在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都比较好的后良店村。为领导抗日和发展民众做了大量的工作,反映出抗日根据地的新面貌!

【乐亭】抗日政府(小说)
   1939年至1940年上半年,山东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政府。在莒县以南部分区域和原临沂市东边部分地区新成立了一个县——莒南县。在这里并相继建立了村、乡、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同时还成立了各种群众团体和抗日组织,例如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民兵、儿童团和识字班等。
   有一天,从外地又来了十几个人,身穿八路军服装,很礼貌地找农救会长王普,要找个地方住下来。
   按照惯例,八路军到来后,先安排在哨门里宽敞、舒适、安全的地方,于是便把他们领到八路军首长经常住的几个堂号的房间。不料为首的一个人连忙推辞:“我们不住条件好的屋,留给八路军首长、战士们住吧!因为他们有机密要商量,行军作战很艰苦,优先照顾他们是应该的。”
   王普只好领着他们到周边要他们选择。最后,他们在路南边出入方面的一个四合院里高兴地住下来。
   吃饭的时候,一位粗壮汉子总是将煎饼泡在碗里吃,警卫员知道这位王首长是诸城人,他们家乡不吃煎饼,于是说:“让老乡给你烧高粱小米粥喝吧!”不料,这个人连忙摆手:“不要给群众添麻烦,入乡随俗,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说着,把掉在地上的煎饼渣又捡起来放到口里。
   饭后,他们几个人到村里村外一边散步一边闲聊:“这个村我们党开辟的早,群众基础好,是靠得住的老根据地。”“怪不得抗日部队和党政机关经常驻扎在这里,这里的群众都是久经考验,靠得住的。”
   走在前头的王首长说:“1938年党中央毛主席就指示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给山东省委的指示信中要求:省委的工作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所以,领导派我们来莒南这个新县是任务艰巨而又重要的……”
   王首长接着说:“自从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后,这块地盘是115师和其他抗日武装长期为中心的地方,也是我们党在这里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方……来到这里之前,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115师政委罗荣桓、徐向前和朱瑞等领导再三嘱咐:‘良店村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住过,你们要把莒南县政府驻地设在良店村……’”
   一边走一边议论着,一会儿来到村东一块河岸高地上,走在前头的王首长指着东方说:“距这里十里路便是十字路村。这村向西一百里路是临沂;向北一百里路是莒县城;向南到江苏赣榆县,也是一百里路;向东临海汾水又是一百里路。所以十字路是鲁南交通十字交叉要塞。如果我们把县政府设在十字路村太显露了,所以设在良店村是个明智的选择……”
   他又接着说:“这里地形开阔,周边土地肥沃,所以历史上很多有眼光的圣贤都聚集在这块地盘上。至今这个村有显赫身份的官宦、达贵人家的后代很多,自古便有读书崇礼的习惯,几乎家家辈辈都有人进过学堂,所以他们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忠孝节廉传统悠久。上级要我们在良店村成立县政府是有道理的……”
   突然,从东边田野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不好了!快躲开!快躲开!我家黄牛挣扎跑了……快帮忙拦住它!”果然从东边跑来一头受惊的大犍牛,村民吓得夺路而逃。在农村,耕牛挣脱、撒野狂奔是可怕的事,很多村民也只是吆喝,不敢靠前拦截。
   这位王首长迅速躲到一旁高粱秸秆后面,并叫大家迅速躲开,还招呼大家将牛向他身边赶来。大家不知所措,他立身喝道:“快点行动!”大家只好把牛朝这个方向赶来。那牛不知是计,刚跑到这里来,这位王首长从躲避处猛冲向前,两手攥住牛角,只见他弯腰叉腿,用力将牛头猛扭向一边。那牛受这突然一招,毫无防备,前蹄猛地跪地。这人又猛一用力,只见这头有六七百斤的大牛“啪”地一声,摔倒在地。速度之快,使牛预料不及,就连周边围观的人也没有看清使的啥花招。
   牛的主人随后赶来了:“啊!好力气!好力气!”又忙找来绳子,要大家帮他把牛捆绑起来。这位首长忙阻拦道:“不需绑了,别委屈它,它不会再跑了。”
   于是他拧着牛鼻子,让牛站起来,又将牛牢牢拴在树上。只见这牛肩头宽厚,高高隆起;四蹄均匀粗壮;浑身油光,肌肉圆胖发达。这位首长连称好牛!好牛!
   牛的主人却说:“好大犍子,不拉犁。外表看很强壮,可是拉起犁来却没有劲儿!”
   “是你买的吗?”“上级奖励的,因为我们这里抗日支前工作做得好,上级奖励了这头牛。原是奖给我们东家王乃家的,可是王乃家又奖励给了我,说我支前积极。”
   王首长又说:“首先肯定这头牛不是头恶牛,恶牛行凶不逃跑,它会耸起肩来,牛头着地,双角朝前,对准对手,准备和你决战。这样的牛不要招惹它,我也不敢驯服它。只有温驯的牛受惊才会撒野,但它不会伤人,即使你不追捕它,等它稳住性后,也会由你摆弄。”
   “为什么不会拉犁呢?”
   “它会,但不适应我们的耕地。这头牛是生长在山区的牛,山岭的土质浅薄,沙质土松散,易耕又浅,所以牛不用费力。再说,山区地块小,常换地,不会耕过长的时间。我们这里的土地肥沃连片,耕得又深,山区的牛不适应我们的平原地。你想想,政府既然奖给你牛,绝不会把一头孬牛送给你。”
   说着,这位王首长帮农民重新把牛套上,说道:“我扶犁耕耕试试。”接着扶起犁,先打了个响鞭,这牛果然拉得很吃力、拖拉。他只好摇晃、活动着犁,说道:“春耕不要太深了,春种也不要太深了。这牛只要能拉动,慢慢就适应了……如果有人在前面牵着它走,还会快的。”
   牛主人马上到牛前面牵着走,果然这牛耕的就快了。
   “我原先和你一样,在家种地。可是鬼子来了,烧杀抢掠,不让我们种地过日子。我只好扛起枪消灭鬼子,八路军和我们老百姓是一家人啊……你没当八路,在家好好搞生产,积极支援八路军抗战,这也算抗日呀!你被评上模范,说明你对抗战有贡献呀!”这位首长一边扶着犁,一面和牛主人拉家常,不觉耕完了两趟沟。
   说得这位农民紧紧握住这位首长的手说:“你是好人!是好人!”
   接着,这位农民接过犁把,按照王首长说的要领开始耕地。只是这牛走得太慢,不由得还得用鞭子驱赶。他左手扶着犁把,右手先把鞭子往后一甩,然后扬起长鞭,在上空划了个半圆似的向牛打来……
   糟糕了!正巧上方有八路军架设的电话线。这鞭子正打在电话线上。鞭子鞘被电线一挡,迅速在上面缠了几圈,牢固地将鞭子固定在电线上。农民用力拽,反而越拉越紧,越拽不动。
   这电线有三个人高,农民放下犁把,瞪着眼看着挂在半空的牛鞭,毫无办法——这如何是好!
   这位王首长走了过来,抬头看了一眼空中的牛鞭,接着从腰里掏出一把手枪,用手一甩,只见“啪”的一声,只有麻绳一样细的鞭鞘紧贴着电线被打断,鞭子掉了下来。
   随从的人们和群众一齐拍手喝彩:“好枪法!好枪法……”
  
   1940年3月20日,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政府在莒南县良店村开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会场设在抗日小学大院里,村边各个路口由民兵和儿童团站岗放哨,周边的村民都赶来参加庆祝活动,新任县长王仲年在大会上讲话:
   “……莒南县是在国难当头、根据抗日的需要,新成立的一个县,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今后的抗战任务应以我们这里为重心,我们绝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我愿意和莒南县人民团结一致、并肩战斗。莒南县是有着英勇对敌斗争光荣传统的地方。”
   只见他越讲越激动,挥舞着拳头,声音高昂铿锵,斩钉截铁,发自肺腑的的感情气魄,汇成气吞山河的誓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同胞能容忍仇敌来蹂躏残杀吗?我誓与大家同心协力、英勇杀敌、收复国土,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
   乡亲们热烈鼓掌,突然一位农民惊叫起来:“那个人原来是县长呀!他就是昨天在田坡里教我耕地的那个人呀!”
   接着文艺表演开始,先由识字班秧歌队登台表演,秧歌队里还有刚刚放脚的半尖型小脚,都高兴地登台展现自己的魅力;扭起来总要脚后跟先着地,“喳咯喳咯”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的“打花棍”表演开始了,刚要上台,孩子们闹起意见来。原来有几个男孩没有鞋穿,大家不让他们登台,不料这几个男孩哭闹着非要登台不可,老师也说服不了。最后大家决定,男同学全部赤脚登台,女同学可以穿鞋。登台后,光着脚丫拍着地,更有乐趣。
   只见这些穷孩子们用鲜花挤出来的红水涂在腮上和嘴唇上;有的干脆把花瓣直接贴在脸上,头上不规则地插满野花,眉毛用墨水又画了一遍。
   自己用竹子制作的花棍,两头穿上铜钱,打起来也噼啪作响。上台后一面舞着一面唱着,脚丫子用力拍打着地面,唯恐用力太少,没有力度:
   一根那个花棍呀,
   打得那个好哟,
   抗日人民政府成立了呀。
   你打鼓来我敲锣,
   扭着秧歌来庆贺,
   咿呀哟嗬哟嗬哟,
   共产党领导咱把鬼子来消灭那唉嗬哟!
  
   二根那个花棍呀,
   打得那个妙哟,
   八路军打胜仗我去慰劳呀。
   你杀猪来我宰羊
   大红花呀戴胸旁
   咿呀哟嗬哟嗬哟,
   军民大团结一定打胜仗那唉嗬哟!
  
   三根那个花棍呀,
   打得那个响呀,
   王二哥去参军是好榜样呀。
   ……
   孩子们太认真了,一会儿跳出汗水来,忘记了眉毛是用墨水描画的,用手一抹都成了大花脸,又是一阵大欢笑。
   抗大一分校学员登台大合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黄河之滨聚集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民兵表演大合唱《八路军军歌》,个个雄赳赳登上台,有的背着枪,有的扛着明晃晃的大刀,有的拿着长矛……:“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识字班队长王旗是个大高个儿黑姑娘,领着啦啦队喊起来,“好不好?”“好!”“妙不妙?”“妙!”“再来一个要不要?”“要!”“欢迎民兵再来一个!”民兵们又原地唱了起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王旗的父亲王恩煦可看不惯自己的闺女这么自由放荡,“哼”地一声扭头气愤地回家了。到家后把烟袋一摔,对老伴吼道:“闺女大了不能再养了,赶快给她安个婆家!”
  
  

共 3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沂蒙山抗日小调系列故事之五。本文篇写的是莒南县政府驻地设在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都比较好的良店村。政府领导按照党的部署,为领导抗日和发展民众做了大量的工作,反映出抗日根据地的新面貌!场面描写对话描写十分生动,细节描写很有特色,特别是人们的心里描写都比较实际,展现了当年解放区的面貌。不忘过去创业难,好好建设祖国,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佳作推出欣赏!【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4-25 11:00:08
  不忘过去创业难,好好建设祖国,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
2 楼        文友:玉山松        2023-04-25 13:06:11
  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妇救会”和“识字班”等新名词,就是抗战时期在根据地产生的,年轻人该长见识了。谢谢王老师!
退休教师
3 楼        文友:鲁芒        2023-04-25 15:38:39
  既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活的革命历史资料。
   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形式主义地袭用旁人整理过的东西,而是自己艰苦劳动,从传说中挖掘出了大量的材料而加以整理。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4-25 15:41:50
  国耻千年不可忘,抗日英雄广传扬。后生须立复兴志,振奋中华著新章!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4-28 12:50:51
  小说反映了时代生活,很耐看!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