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安江民间故事(小说)
一、新化彭氏地仙葬母三岩湾水潭
安江是云贵高原东部一块难得的海拔仅156米的峡谷盆地,沅水绕城而过;东面为雪峰山主脉地带,山岑绵亘,层峦叠嶂,最高峰苏宝顶海拔1934.34米;西面为武陵山脉的凉山所夹,其主峰勾岩山海拔1058米,由于东西两侧雄峰在南北两端犬牙交错,这里成了一个天然“井底”,被历代一些民间地理先生视为风水宝地,会出福泽天下的伟人。在距此70公理的溆浦县龙潭镇一候氏族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四面龙狮舞,澄江不外流,若能居此地,五代可登基。”湘中的宝庆一带流传“湘西有方天子地,妙在东方有杆旗”,指的就是我们安江。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湖南武术之乡的新化县有一彭氏地仙,遍访湘西名山,找寻风水宝地,涉足安江时,发现安江的三岩湾有一回水潭,宽约百丈,黑不见底,认为是雪峰山灵气聚集于此所致,是一个风水宝地,若能葬到此地,后代一定会出贵人。
其母死后,他选了一个子夜良辰,避开了所有的人,将包着他母亲骨灰的包袱水葬于此水潭,并迅速赶回新化老家。碰巧的是,在不远处,一条小渔船上的渔翁起来小解,看到地仙丢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到水潭,以为是一包金银财宝。第二天早上,渔翁跳入水潭,经过反复潜水寻找,最后找到了那个包袱,随后打开一看,除了一个随葬的玉手镯以外,都是骨灰和石头,渔翁随手又把包袱丢回水潭,于是地仙母亲的骨灰就散落于水潭底生根,葬到了三岩湾这个风水宝地。若干年后,“地仙”的子孙中便出了个威振世界的大人物,据说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功臣——彭德怀元帅。
二、三岩湾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安江村头的沅水河边有一个妖女洞,洞里住着一个叫洞主婆的女妖,经常出来兴风作浪,祸害安江的老百姓。
在安江上游的太平场,有一个法师名叫蒋武郎,他武艺精湛,法力高强,一心想降住洞主婆,为民除害。
有一天,蒋武郎带着两个徒弟,拿着法器,一起赶往妖女洞。他在路上再三交代两个徒弟,在他与洞主婆斗法的时候,你们要使劲敲铜锣,使劲地喊,千万不要停。
师徒三人来到了女妖洞,把洞主婆叫了出来,约定在沅水河边斗法。
两人斗法正式开始,只见蒋武郎和洞主婆各自往天上抛了一只草鞋,然后闭目坐下,口念咒语“嗯嗯嘛嘛”“嘛嘛嗯嗯”。两个徒弟使劲地敲锣鼓,为师傅助威呐喊。只见天上的两只草鞋,霎时变成两个小草人,在空中你来我往,翻滚着,厮打着,尖叫着,纠缠着,越打越好看。两个徒弟看得目瞪口呆,看着看着竟然都忘记了敲铜锣,蒋武郎见铜锣不响了,法力一下就小了,只得停了下来,收了法术。
过了不久,蒋武郎又跟洞主婆斗了几次法,都因为两个徒弟到后面只看热闹,忘记了敲铜锣,而没有降住洞主婆。
后来,蒋武郎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想堵了沅水,将女妖洞淹没,把洞主婆封在洞里。有一天,他用法力搬来三个油枯岩,正准备往河里丢的时候,对岸七里坪的一个人对他大喊“武郎,不能丢啊,你把村头的河水一堵,沅水就要从七里坪的几个村过,大片农田就全毁了”,蒋武郎一听,觉得有道理,面对女妖洞只得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于是他把搬来的三个油枯岩丢到岸边,三个油枯岩立刻就长成三座大岩山,沅水流到这里就转了个大湾,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地方叫三岩湾。
三、蒋武郎怒斩三岩湾妖龙
很久很久以前,三岩湾有四个妖龙。他们经常出来兴风作浪,做坏事,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正如民谣所说:三岩湾,鬼门关,四条妖龙在深潭,十船过路九船翻,死里逃生难上难。
太平乡有个叫蒋武郎的铁匠,身高八尺,力大无穷,武功高强,大家都叫他“猛张飞”。有一天,他的父亲划船经过三岩湾,被妖龙害死了。武郎气得火冒三丈,一拳打烂了八仙桌,发誓要为父报仇。
武郎花了六六三十六天,打了一把三百斤重的大刀。又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把大刀磨得雪亮雪亮的,就往三岩湾赶去。
安江的老百姓,听说武郎要为民除害,很快来了一千名后生,准备了一千面镇妖铜锣,堆放了一千堆驱龙干柴,为武郎助威。
武郎站立在三岩湾的岩石上,对着水潭大喊三声“妖龙,出来”。喊声刚落,只见四条妖龙张牙舞爪,从水面腾空而起。刹时,巨浪滚滚,黄沙遮天。武郎立马挥舞大刀迎上前去,大喊一声:“呔,妖龙,哪里走!”武郎喊声刚落,岸边铜锣齐声轰鸣,千堆柴火火光冲天,一齐为他助威。
一条雄龙张开血盆大口咬向武郎,武郎大吼一声,挥刀砍去,妖龙顿时呜乎哀哉。另外三条妖龙见雄龙惨死,气得嗷嗷大叫,一起围了上来。
武郎同三条妖龙从水面博杀到空中,又从空中杀回到水面。混战之中,武郎瞅准机会,纵身一跃,大刀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山崩地裂,武郎一刀削下了三个山头。三个山头以泰山压顶之势,往三条妖龙砸去,瞬间,妖龙全部被压到江底。武郎看到四条妖龙被自己铲除,高兴得大笑三声而死!
后来,安江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蒋武郎,在三岩湾石洞边修了一座武郎亭。现在还可以看见那个石洞和亭子的遗址。前几年治理沅水时,发现三岩湾下的河床有三个大山包,据说就是当年武郎削下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