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人生三题(随笔)
人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人为何要接受生活的平凡?人为何会经历事业的底谷?命运,生活,事业构成了人生的三大主题。其实,人生的许多问题是可以随和的,不必太在意那些可以从心理上忽略的东西。
2022年接近年底时,有朋友问我,说都一年了,也不见你发表过几篇文章,是不是写作遇到了瓶颈?
对于朋友的疑问,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呵呵一笑,搪塞他说做自媒体太忙,没时间写了。
其实打心里说,我还真是遇到了瓶颈,只不过这个瓶颈不是出现在写作上,而是出现在我的生活和思想上。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说得直白点就是衣食住行,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受累,生活上总能过得去。而思想昵,思想是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另外,思想是灵魂,是指导生活和写作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创作都是瞎扯。
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前不久,一位在事业单位上班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我这两年光顾着工作,也不参加朋友圈的聚会了,还说我一个堂堂的退役军人,一个做过自媒体的文化人,却为了区区一个公益性岗位,在生活面前变得谨小慎微,甚至于唯唯诺诺。
说这话的朋友其实也是一番好意,毕竟公益性岗位报酬底,也不是正式员工,干不长久,还没啥社会地位。再者说,公益性岗位干的活都是一些粗活累活,跟八、九十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差不了多少。就连当初我自已创业做文化传媒时,压根也没看上这个工作,更别提去从事这项工作了。
但是,说这话的朋友也许只顾着自已的感受了,他却忘了人与人相比较都是有差距的。正因为人生有差距,才会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
这位朋友是我的战友,我们是同年入伍又同年退伍的。战友的父亲在市政府工作,曾经是大市计经委干部。战友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在市公安局工作,二哥在银行工作,姐姐在国企某文化公司当经理。像战友这样的家庭,现在看来虽算不上多么显赫,但在当时也是令很多战友羡慕的。可以这么说,在人情关系高于一切的八、九十年代,只要有关系,有背景,退役回来找个好点的工作应该说不是太难。
而事实的确如此。后来这位战友退伍后,被顺利安排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再后来,这个战友又到党校学习深造,回来后工人身份变成了干部身份,就在前年初,他又升迁调到某局下属的二级机构当了一把手。在我的记忆中,在战友们当中,就数这位战友的人生最顺畅,不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他基本上没有大的坎坷和不顺。
二、每个人都要接受生活的平凡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过许多军转干部,也接触了不少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无论在工作、住房、收入等等许多方面,都要比我强很多。我有时真的很想不通,也有很多抱怨。
记得有一年复天,一位自称叫宝宏的战友给我打电话,要求约个时间见个面。放下电话后,我竟然记不起来这个叫宝红的战友长的啥样了,毕竟退伍后间隔时间太久了。
第二天,我们在生活广场附近一家小餐馆里见了面。见面后,我才认出这个战友是新兵教导团14连的。凭我的印象,这位叫宝宏战友人缘不错,也是实在人。我们在饭馆找了个僻静的桌子,要了两瓶啤酒,随便点了两个小菜,我们边喝边聊。
战友虽多年不见,见了面还是可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一杯啤酒下肚,战友就开始唠叨了,抱怨我退伍这么久也不与他联系,这次见面还是前几天通过战友聚会时,才有了我的联系方式等等。通过聊天,我也知道了些这位战友的近况。
由于当时的退伍分配政策是随父母的所在系统安置,所以战友就安排到了他父亲的铁路局工作,就是以前的小铁路,也是国营单位。说实话,当时的小铁路在许昌来说也算不错的单位,也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有了稳定的工作,战友的生活还算过的去,日子也相对稳定。只是后来国家实行国企改制,战友下了岗,身份从此也变了,成了灵活就业人员,开始了四处求职生涯。再后来,随着自已年龄越来越大,工作也不太好找,他就到市区一家大酒店当了保安,战友人老实,干活不怕吃苦,因此他在这家酒店当保安一干就是八年,至于自己的社保,他说一直都是自已交。好在后来因进入酒店工作的退伍兵越来越多,公司调整实行了新的劳资政策,再加上退役军人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就在今年初,这家公司就为他承担了社保。八年的工作总算没白干,现在战友很乐意在这家公司工作,虽然工资不算高,但好的是个人的社保再也不用自己承担了。
三、每个人都会有人生的低谷
五年前,当我看到广告传媒行业越来越难做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创业之路走到了尽头。
说实话,创业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退役军人创业,更没有像网上宣传的那样令人仰望。六年前,老兵创业者比比皆是,你没有稳定的工作,你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你不去创业能有啥办法。面对空气中暗沉厚重的大雾和地面上满是泥泞的道路,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老兵创业这条路是对还是错。
其实老兵创业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而是适不适合。而我呢,既没有商人的头脑,也没有特殊的人脉,更没有特别的技能、资金储备和好的运气,在刨业中,我经常因为拒绝垫付工程款而失去广告客户。记得有一次因为太信任广告客户,自己垫付了几万元,结果到现在这帐也无法要回,这个活别说赚钱了,连本金都搭了进去。
郁闷吗,当然郁闷。创业的过程就是费心费力,做生意就是不断逐利,人脉就是赤裸裸的交易。既使有的人赚了大钱,暂时功成名就了,很多也都是靠运气和机缘。因此,退役军人响应号召回地方创业,并不是所有人都很适合。
还是再说说我吧。52岁那年因垫资失败,加上参加了几个小型投资理财项目亏了钱,心里难过,终日闷在家中,发誓从此不再涉足商界。正在我迷茫之时,在一位做公益性岗位的朋友找到我,劝我也去申请公益性岗位,并说还要帮我申请。说实话,好友劝我做公益岗并没有真正使我动心,真正打动我,促使我矢志不移做出行动的是很多省推出的退役军人专项公益性岗优待政策。
我沒想到,当我满怀希望去人社局和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去申请时,才知道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此政策。后来从一社区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既便是有退役军人专项岗政策,并不是每个普通老兵都能申请到的。
作家张幼仪说过:“人生从来是靠自己成全。”
不苛求别人,也不为难自己,只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保持真诚,放下幻想,才能过上真实的生活。人生,没有人容易,只是有人不愿诉苦。再伟大的人,也曾熬过最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