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爱】清幽静谧说佛峪(散文)

精品 【齐鲁·爱】清幽静谧说佛峪(散文)


作者:吉言 布衣,29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5发表时间:2023-04-30 10:24:20

【齐鲁·爱】清幽静谧说佛峪(散文) 佛峪是龙洞景区的一个景点,距现在的济南市政府约5公里。
   佛峪原叫箩圈峪,因地形曲转回旋,形似箩筐而得名,可能是修建了般若寺后才有了佛峪其名,现在地图上标注的是佛峪沟。
   与让人震撼的龙洞峪相比,佛峪显得清幽静谧、委婉动人。如果说龙洞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佛峪就是园林高手的精心设计。佛峪适合轻松的游,慢慢的赏。
   佛峪的主要看点是茂林、古寺、奇崖、幽泉、清流。
  
   一
   去佛峪的石铺路面与去龙洞峪的石铺路面不同,为了减少汽车行进时的颠簸,在与汽车轮距同宽的地方铺了两列平整的青石板,从近向远处看去,蜿蜒起伏向前延伸着,像铺了两条狭长的地毯,很有镜头感。及至石板路的尽头,迎面就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的金龙泉。金龙泉的位置很可人意:那里是进入佛峪腹地的入口,游人大都会在那里小憩,或鞠水解渴,或浴面提神,好攒足了精神迎接美景“大餐”。
   穿过金龙泉上面那片丫丫叉叉的野皂角灌丛林,头上的天空刚一露脸,便又进入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栾树和青檀的混交林,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也随之将你浸泡了起来。待过了“茶壶泉”,再跨过一条林间小溪,“羞抱琵琶半遮面”的佛峪就“春风拂面露华容”了。
   第一眼的佛峪是满目的青翠。山坡上,悬崖上,沟豁中,高高低低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把整个山野遮掩的严严实实。不走到跟前,你就不知道要看的景点儿在哪。
   转过一个小坡,迎面一座上书“佛峪胜景”的四柱三楼木结构牌坊,牌坊虽略显陈旧,但红柱彩绘依然醒目。过了牌坊,一条石阶小径斜上,穿过一片盘根错节的青檀林就是般若(bōrě)寺。
   般若寺建在南灵台山半山腰六、七十米高的岩崖下,依山就势,紧凑而空灵。据明成化年间碑文记载,寺院为隋文帝时创建,原有山门、廊亭、正殿、东偏房和生活居住房数间,现仅存山门、东偏房和廊亭。北面的生活居住房遗址乱石堆累,墙基犹存。我在那里工作时,佛峪林场的职工住在东偏房里,还养了一条大狗,游人难以进入。
   山门内,是一个长不过五十米,宽八、九米的小院,北面和西面被一面几十米高的弧形岩崖拥护着,南面是一个廊亭,廊亭下的石墙上有几棵枝叶正茂的青檀和一棵很大的桃树,墙外是密密麻麻的栾树林,林外便是牌坊前的那条山溪。北面岩崖上古木虬挂,野藤倒垂,稍西有一片钟乳石,粗大的几根石柱像车床加工的楼梯栏杆,上面爬满了地锦,夏天一片葱绿,秋后火红如染,又添几分景色。据说当年殿内还常有白气升腾而出,飘飘渺渺,恍若仙界。走进院内,就有一种隔绝尘世,超凡脱俗的感觉。
   靠近山门的那段岩崖,顶端层叠探出,形成一个天然石檐,当年的正殿就依崖就势建在那里。石檐厦下的岩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题记、造像。由于石窟遮风避雨,加之半空高悬,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使那些古迹保存的相当完好。佛像多为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之间刻凿,那一尊尊居高临下、生动逼真的造像,好像在洞察着人世的一切,让人顿生敬畏之念。左下方一尊佛像的顶部,雕刻了两个精美的飞天图案,被游客称作“小敦煌”。岩窟的西北部,镶嵌着一块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四月寺内众僧与佛教信徒110人为纪念大德和尚所刻的《大唐结金刚之会碑·石弥勒像赞并序》石碑,记载了齐州历城县信众创立金刚经会的旧事,其中还提到了唐大和六年(832年)一个叫什么“方”的禅师受灵岩寺之请,住持般若寺,使该寺一时名声远扬,直达长安。由此可知,该寺当年隶属于灵岩寺。
   “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舍灵馆真”等大字题刻,多为明清时期的题作,其书法有楷有隶,各有春秋。显眼处有一方题诗,颇有杜牧《山行》意境:“千岩秋气寒,半岭斜阳暮。留恋不下山,依石看红树”,落款为光绪丙申(1896年)九月毓俊。毓俊,满族颜扎氏,字赞臣,号友松山人,祖籍长白,出身官宦世家,是清代末年的满族诗人,著有《友松吟馆诗钞》。1896年,其胞兄毓贤补山东按察使,奉命镇压曹县、单县大刀会起义,毓俊随毓贤鞍前马后,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墨迹。
   落款为冶山居士的那方大字题刻让人很感兴趣。冶山居士就是李鸿章的外甥张世珩,时任山东学政。“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后面小字解释道:“此三峰(注:张三丰)真人语也,凝神之后继以调息,调息之后继以凝神,原要大旨尽在是亦。”这富有哲理的语录,透着空谷幽寂与深山古寺的和谐,与修行者精神、心境的和谐,是修行者的参悟心得,也是悟道、修道的方法。按照佛教解释,般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或“般若波罗蜜”,意即“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智慧的大智慧;这种智慧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去般若寺,是为了修心养性,修得大智慧。在这里,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噪,放下浮华的功利,收起七情六欲,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修养,静心凝神的悟道。
   还有一方“云殿泉厨”的大字题刻很是应景。岩壁下有一眼山泉,泉水从石壁中流出,汇在一个钟乳石坑内,是为“露华泉”。因泉水甘美色如乳汁,又称“乳肖泉”。原来出家人也讲享受:本来那山泉离厨房只有几步只遥,他们却还嫌方便的不够,干脆将它直接引进灶房。清代金石家阮元有诗赞云:“云护岩上佛,泉养厨中僧”。只是有几尊佛像被熏得漆黑,像非洲黑人,不知算不算对佛的亵渎?
   那个依山势而建的长亭,更是享受的好去处。试想,伴着鸟语花香,清泉小溪,沐着富氧清风,或一杯清茶,一卷经书,或三两友谈古论今,品茶论道,真是羡煞神仙。
   般若寺北百余米的岩崖下,还有一眼大如脸盆的山泉,曰“一壶泉”,可惜藏在岩下人罕至,空留清碧对深山。
  
   二
   出般若寺山门,是几十级很陡的石阶,石阶之上,是一高台,叫禹登台。禹登台是处于佛峪的“心脏”部位,独立于佛峪峪底的一座高二十多米、直径约七、八米的柱形岩峰。传说大禹治水到龙洞捉拿黑龙时,曾经登上过这个岩峰,因此叫禹登台,又称禹王台。又因此岩峰北面与灵台山相接,故又称“灵台”;禹登台东南邻溪,溪有“浴佛池”,所以又叫做钓鱼台。禹登台的顶面是整块平整的岩石,岩石上一圈矮墙围着一座四角凉亭,因亭上题有“环翠”二字,故名“环翠亭”;又因亭下不远处有一帘瀑布,故又名“听瀑亭”。岩璧四周数株侧柏贴壁而生,葱翠簇簇,让岩崖显得生机勃勃。
   站在禹登台上,佛峪的风光尽收眼底:环抱佛峪的灵台山似虎踞龙盘,山上和涧内茂密的林木连成一片如绿波荡漾,岩崖之巅的石塔像高耸的灯塔;俯视周围,临近的般若寺山门半露,绿树掩荫的观音堂、龙峪观青瓦浮现,半抱禹登台的溪流从顽石密布的涧底穿过,置身于亭中,沐快哉清风,看万木葱茏,听乱蝉鸣唱,仿佛置身蓬莱仙境,令人飘然忘我。
   禹登台西北不远就是佛峪的尽头,也是佛峪那条小溪的源头。那里有个天然形成的石底石坝的水池,叫浴佛池。浴佛池三面皆是悬崖峭壁,北面被流水冲刷的凹陷处有一帘八、九米高的瀑布。夏季雨水丰沛时,二、三米宽的水流直泻而下,先是跌落在层层叠出的岩壁上,溅起的水花撒珠落银,然后泻入浴佛池,搅的浴佛池白浪滔滔。传说,当年韩复榘的二姨太甘世青盛夏常在此沐浴冲凉,不知真假。
   与禹登台相对的北侧岩崖下有一个山泉,即是历代被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的林汲泉。泉水从岩石上的一个小洞流出,水流很大,能听到汩汩的流水声。进入泉池的水溢出后钻入地下,又从下面水池壁上的三个石雕龙头口中流出,落进长方形的水池。当年韩复渠修建的游泳池里的水,就是那池水通过高架水渠注入的。
   最有诗意的是那条山溪。溪水从浴佛池流出后,绕过禹登台,时急时缓地向下流去。过了禹登台,溪底全是干干净净的巨大花岗岩石,溪水在岩石上时而欢快地奔流,时而聚成或大或小的水湾,那清澈灵动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亲近它。溪侧的顽石上,冷不丁就会冒出“听泉”、“临流”、“清泉石上流”等题刻,让你在惊喜中欣赏上好一会儿。
   溪流临山的一面,是密密麻麻的灌丛林,间有红叶夹杂其中,靠近禹登台的一侧则多是乔木,有几株是野生的枫树,常有人在枫树下的大石头上野餐。我每次去那里,都要沿那段山溪逗留一会儿,欣赏一下高山流水、岩崖林木的和谐,体味一下“鸟鸣深涧中”,“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想,如风轻月明之夜,定比王维的“山居秋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
   佛峪的清幽静谧引去了不少文人墨客和官宦达人。
   “林汲泉”附近有一排坍塌的房屋,那是周永年的“林汲山房”遗存。周永年,字书昌,一字书愚,别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人,清学者、藏书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后入馆参入编纂《四库全书》成绩斐然,被钦赐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他编纂的兵、农、天、算、术数诸家,严谨精辟,为馆中同仁所推重。同僚说他“百无嗜好,独嗜书”,“竭数十年博采旁搜之力,弃产营书”,积书十万卷,自建“林汲山房”、“水西书屋”聚书其中,还与志趣相投的桂馥共同出资买田建“藉书园”,供人阅览传抄,开我国图书借阅先河。著《儒藏说》,认为过去的书籍私藏,“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因此主张将私藏为“公藏”,以供天下人共读传抄,使之永无散失之忧。他在林汲山房藏书五万余卷,在那里著录图书、编撰藏书目录十余年,被诏进馆编纂《四库全书》时,仍对林汲山房恋恋不舍,便绘制《林汲山房图》带在身边,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为其图题诗曰:“倚枕春明劳梦寐,故乡如此好林庐。因山傍寺托幽居,对画看山十载余。清梵云中出钟磬,浩歌风外答樵渔。芳菲百本仍开圃,怅望千秋更借书。”晚清济南诗人朱畹在其诗集《红蕉馆诗钞》中有一首题为《游佛峪至龙洞,探禹穴,怀周太史》的五言律诗。诗曰:“隔涧白云满,漫山红叶稠。始知真洞府,到处更清幽。门辟石穴遽,泉通林汲流。读书人已往,风景至今留。”
   不仅周永年,当时山东规模最大的书院“泺源书院”的学子,也都喜欢到佛峪读书。他们筑精舍于寺旁并冠以雅号,如“松露书屋”、“爱山庐”等。如果你留神,就会看到般若寺周围有很多断墙残壁,那大概就是他们的书房遗址。
   佛峪是避暑胜地。据有网友量测,那里的气温盛夏时要比济南市里低10度左右。我在龙洞工作时,济南市里的机关工作人员夏日中午经常热的坐不住,电风扇扇出的风都是热的,我们却从没遭此之苦。据说,韩复榘在山东期间,每年夏天都去佛峪避暑,并在佛峪修建了别墅、游泳池等。龙洞村的一位老人讲,韩复榘每次去时,沿途及山野布满手枪连的岗哨,地方官员则动员老百姓夹道欢迎,韩复渠看了高兴,就命属下分送给参加欢迎的百姓每人两块大洋。现在位于金龙泉右侧的游泳池遗址尚存,别墅遗址被一栋库房覆盖。
   佛峪还有一处不为人知的独特景观。
   有一次我独自去佛峪游玩,当走到金龙泉上方那片灌木丛林时,看见右边有条被野草遮掩的山路不知道通向哪里,便想探个究竟。
   过了小溪,在山路旁的一块荒地头上,竟有一眼幽碧的山泉。泉虽不大,但水源好像很充足,方形的泉池砌得也很美观,但从没听人提及。
   过了山泉,就没了路径。待向右翻过山梁,一处奇特的景象赫然展现在眼前:一个直径近百米,高约六、七十米的弧形岩壁静静地矗立着,岩壁表面平直光滑,没有任何凹凸断裂,也没有任何植物,像巨大的环形银幕,但不是竖直的,而是成七、八十度斜仰着,好像是天外之物砸出的半个大坑。岩壁下面则布满大大小小的乱石,石缝里杂生的野蔷薇、爬山虎、葛藤等灌丛,或缠绕,或攀附,一簇簇,一片片,生长的热热闹闹。虽然时见蚂蚱、蝴蝶飞舞,但还是空寂地令人恐惧。我兀自站在那里,呆呆的看了好一会儿,心想,如果稍加整理,定会成为一处令人惊叹的景点。
   现在想来,佛峪就像是个梦境。

共 47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特别精彩的济南市龙洞景区旅游景点佛俗胜境的详细介绍。可能是作者在此处工作过的原因吧,此文比一般游记的含金量要高出许多。遗憾的是小编曾三次到过济南,一次都没有机会到此一游。感谢吉言老师这篇《清幽静谧说佛峪》的文章,让我们一起随着吉言老师精湛的文笔到此一游吧!百度得知:佛俗景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矿村村北侧二公里处的龙洞山景区东南侧。此处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环境清幽深秀。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文章的题目定义为《清幽静谧说佛峪》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度。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供我们瞻赏游玩。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人文景观不同,历史渊源不同,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可以说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但如济南市龙洞景区的旅游景点的佛俗如此清幽静谧应该说不是很多。人生苦短,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游尽祖国三万多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只能借助于各位老师的游记或吉言老师的景点介绍一饱眼福。让我们观看到了济南佛俗的茂林、古寺、奇崖、幽泉、清流了。本文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旁博引证信手拈来,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涵养。感谢赐稿。【编辑:含笑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含笑花        2023-04-30 10:26:36
  如此幽静雅致的佛俗,再有机会去济南,一定到此一游。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1 楼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2:43
  谢谢含笑花主编的精彩编按。 区本世纪初龙洞景曾开放过一个阶段,但不久就又封闭了。地方政府一直与部队协调开放的事,我在那里时听说还曾提出过营区搬迁的选址意见,但一直没达成协议。前些年我又去过两次,虽然新建了些景观,如龙洞寺、佛峪观等,但似乎找不到以前那种感觉了。
回复1 楼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8:42
  我上传的封面可能太大了,只看到三分之一,见笑!下次裁小点儿。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4-30 15:09:47
  济南南部山区的佛峪谷,景色幽静,气候宜人,有很多名人古迹,是一个难得的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作者的文章,让人读后流连忘返,记忆深刻,真想去看看。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回复2 楼        文友:吉言        2023-05-01 10:15:56
  成敏老师好!你离得近,有机会。现在济南市的地铁站、环城高速都到了龙洞大门口,很方便,只是好像还没开放。
3 楼        文友:陈雨        2023-05-03 19:08:42
  恭喜精品,祝创作愉快!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