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黄鹤归来(散文)

精品 【东篱】黄鹤归来(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秀才,297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2发表时间:2023-05-01 05:58:40

【东篱】黄鹤归来(散文) 去年,到武汉出差,因公务在身,行色匆匆,与黄鹤楼擦肩而过。今年有幸又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了。
  
   一
   四月一日,晨风习习,我从南门进入黄鹤楼公园。一个人也算组团,有着特殊的优势,机动灵活,进去后,正巧一个旅游团进来,我就开始大大方方“蹭团”,那些团员就成了我的陪读,也是我游览的活字典。
   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鹅池。鹅池,没有鹅鸣,很安静,只有王羲之父子留下的一池清水,宛若一池淡墨,几茎莲花,旧梦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王羲之的字行书于池水上,一切因为这个典故而生色生香了。几丛水草,随风摇曳,研磨一样,搅动一池天光云影。
   随后,来到毛泽东词碑亭。
   亭中央矗立着一块高约三米的大型青石碑。导游声情并茂地朗读讲解了毛泽东的两首诗词。石碑南面镌有1927年春主席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听导游讲,这首诗是大革命失败前夕,主席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挥笔写就的。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站在蛇山之上,江对岸就是龟山,和蛇山隔江相望。当时的黄鹤楼旧址虽说一片荒芜,只剩下烧不掉的铜顶,这几建几毁的黄鹤楼,它的根基一定还在,它象征苦难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也预示着它必将重生。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伟人一旦站到了高处,他看到的就不只是眼前,更有远方。这沉默的“黄鹤楼”,如同一块伤痕,郁积着一个伟人关于国家未来的忧患和愁思。黄鹤飞去了哪里?如今只剩三三两两的游人。鹤去楼空,难道鹤不忍目睹国事日非民不聊生了吗?可江山依旧啊,只是,这大好山川沉重地压在主席的心头。龟蛇紧锁着汹涌的大江,也紧锁着主席的愁眉。他奋笔疾书,一横,后来贯通了京汉线和汉粤线,成了国家运输大动脉的京广线;一竖,化成了人民手中的一杆枪,化成了“八七会议”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宏伟论断!想起2022年初春,上海新冠反弹,并愈来愈严重,小区封控,两个月没有出门,由于物流不畅,政府对生活用品供应不上,我想的总是自己的小家,积怨很深,一度对抗疫失去信心,却全然忘了自己做为百姓的责任和义务。和伟人当年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相比,我惭愧,甚至无地自容。主席留下的诗词,岂止是“指点江山”,今天再读,我心澎湃。小我之境逼仄难堪,唯我与世界相融才能见出小,才有可能拓展自己的境界。
   石碑北面是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导游说,仔细看,两次的手迹是不同的,这次,他喝了长沙的水,吃了武昌的鱼,横渡了波涛壮阔的长江,看到了伟大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是特别的高兴。我不懂书法,但主席的字体龙飞凤舞,笔走乾坤,一撇一捺都飞扬着革命豪情。字由情驱,自然表达的境界不同,我完全领悟。冥冥中,黄鹤留一个漂渺的影子;茫茫里,主席留下挥毫泼墨的情怀。二者难有联系,但在同一地点,这种历史的改写,就有了古今对比的气势。前者令人怅惘,后者使人激昂。
   到了崔颢题诗图浮雕和搁笔亭处停留,导游的声音明显高了起来。说实话,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中国人太熟了,他的诗比他的人更有名气。我反倒是对搁笔亭更感兴趣。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崔颢诗于璧上,乃搁笔,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美谈。所谓搁笔,只是诗仙的谦逊和礼让,或者,在他的脑中,灵感闪现,却和崔颢“撞诗”了,必须重新构思才行。其实,众所周知,李白先后写过与黄鹤楼有关的两首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见到主席词碑亭里这两首诗词,一定会被领袖的博大胸襟和奋斗精神震撼,那么,这座搁笔亭,就该改名叫“封笔亭”了,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伟大领袖指路,李白也当无憾,也当情愿封笔。我不能不思接远唐,心游时空。还是“今胜昔”这三个字道出了历史的真实,我为古人看不到如今感到惋惜,替古人忧,为伟人而感到自豪。
  
   二
   来到黄鹤楼东面,仰望楼顶,高悬“楚天极目”牌匾,毫无疑问是取自主席诗词中“极目楚天舒”这个句子,顿觉黄鹤楼浩气凛然。楼台上络绎不绝的游人盘旋而上,仿佛是他们将这块牌匾越抬越高,我登顶的心情也因此立刻变得急切起来。
   随着人流,走进黄鹤楼。一楼大厅迎面墙壁是“白云黄鹤图”,“昔人已乘黄鹤去”,我目光只在仙人骑着的黄鹤身上停留片刻,就上楼了。楼梯狭窄且陡峭,人头攒动。但我觉得腿脚格外有力,是否我借势刚才这只黄鹤翅膀的扇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忽觉自己得道了。我心生一念,想借黄鹤一翅去凌云,又觉荒唐。其实,这个时代,已鼓起东风,助我奔向理想。此时,唯觉脚下驾风,一顿便起。经过二楼,浏览了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便来到我向往的三楼。
   三楼迎面墙壁上是一副“文人荟萃”的陶瓷版画。画上呈现的是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出乎意料,这层楼里人竟然不少,看来,我们是诗的国度并非虚名。有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竟教孩子逐首看过来,一字一句小声朗读起来。我写过诗,但还算不上诗人,我还在江山网写文,但远远谈不上是文人。此刻,我却觉得心里泛起一阵阵自豪,这自豪不知从何而来,也许是因为背包里那支一直随身带的水笔和几页便笺,偶有好句子或奇思妙想就赶紧记下来。导游指给大家看,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崔颢。又见到了千古传颂的“七律第一”,猛然意识到崔颢之于黄鹤楼的重要,我便在这首《黄鹤楼》前面驻留良久,反复又将全诗快读慢读了几遍。吟哦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想起之前经过的那幅《九九归鹤图》花岗岩浮雕,其中有一层寓意:99只仙鹤,以各种归来的姿态,时刻在期盼被仙人骑走那只黄鹤归来,正好凑成100只。与现代黄鹤楼的建成,距同治年间黄鹤楼被毁时间100年,恰好双百,如意吉祥。所以,人们一直在惦念那只飞去的黄鹤呢。转至回廊东侧,望见了与黄鹤楼遥遥相对的白云阁。白云阁建在蛇山高观山山顶,虽然比黄鹤楼低十米,但它的名字让它更接近天空。遗憾的是,因路径原因我未进入过,所以,要凝神端望,人生有很多无法到达之地,那就争取叫目光极远。这白云阁据说是文化名人聚集的地方,是白云的故乡,我仿佛看见,诗人兴会,纵酒吟诗,谈笑风生,风推开窗,飘出白云朵朵,朵朵白云,都是他们留下的诗篇。云朵也是字词,它始终为我们留下创作的音符,于是,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更精彩的诗呈给这部“黄鹤楼”典籍。
   四楼是一些名人字画,我稍作停留,就快步登上了五楼。欣赏了《江山浩瀚》组画后,就信步走到观景台。有人将黄鹤楼,叫崔氏楼,我不敢苟同,崔颢登上黄鹤楼,最后看到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称黄鹤楼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我举双手赞成。主席如果登上黄鹤楼,“逝者如斯夫”,主席借孔子之语一叹,中国革命建设洪流滚滚向前。他最后看到的一定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今天,我站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是,长江大桥,依然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来攘往。六十多年过去,大桥不减雄伟壮观,它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豪迈最浪漫的一行。龟山依旧如一艘行稳致远的巨轮,人们曾称电视塔为“亚洲桅杆”,当之无愧。此前,还在后悔,没多在毛泽东词碑亭多停留一会儿,此刻,我暗自庆幸,如画美景给主席的壮怀之作做了最好的立体解读,怎不令人“心潮逐浪高”!
   由于五楼停留太久,我已经跟不上团了,少说也“蹭听”了半个多小时,等我发觉,已经不见了团队的踪影。谢谢,美丽的女导游,我会永远记得你响亮甜美的声音,谢谢,陌生的伙伴,感谢你们包容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
  
   三
   从黄鹤楼里出来,我一个人来到黄鹤楼西侧,来到《黄鹤归来》铜雕面前,看见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气定神闲,在俯瞰人间。在华夏文化中,一切动物都被赋予灵性,其精彩,在于和谐生趣,凡景生意。由此看来,所有的人们对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总是心有千结,牵念不已,遂又做成铜雕,留住“黄鹤”,以祈祷美好愿望的实现。
   我要给黄鹤楼和铜雕一起收到镜头里,这时,才发现,赫然独立的黄鹤楼,它不知疲倦地站立,仿佛是在等谁?我也走得有点累,想多站一会歇歇。黄鹤楼和我都有几分沉重,谁是谁的投影?今年年初,国家调整新冠抗疫政策,我不小心阳了,人发烧、咳嗽,一周隔离在小房间里,每天很难受,竟然觉得自己不幸、倒霉,这和那些一线抗疫人员的牺牲相比,这点付出和磨难算得了什么。抬头看见“黄鹤楼”三个鎏金大字,三个大字字字传神,夺人眼目。底层檐下挂着赵朴初先生的“气吞云梦”匾额,好大的气魄,引我再次仰首看云:天空上,忽然浮现一些身影,那是武汉新冠爆发初期,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身影,其中,有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那些名字我们已经淡忘,但山中的每一块石头记着,那些音容也已渐渐模糊,但身旁盛开的樱花记着。记得刚进来时,导游先讲解了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最流行的传说中,有位乐于助人的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为纪念这位仙翁,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传说美好,但科学考证,从来没有黄鹤,只有白鹤、灰鹤等。我宁愿相信有黄鹤,白云悠悠,一定是那些远逝的白衣战士乘着黄鹤飞回来了,他们要回来看看这片依依不舍的土地。
   拍照完,我发现,两只铜鹤似看到了什么,眼神里好像多了几分惊讶。它们一定看到了在武昌起义枪声中诞生的一座城市日益壮大,它们看到了曾经饱受水患的城市即使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水依然安然无恙,它们看到了当年被新冠疫情突袭几乎停摆的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和繁华,老百姓又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它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又怀疑那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写得有些消极了,黄鹤有灵,当回眸一观,惊见“当‘今’世界殊”。
   转过头,向前走,我一边打量三楚一楼牌坊和胜像宝塔,准备结束这次游览,一边仍忍不住向对岸痴痴远眺。我看见,在汉江和长江交汇处,两座耸入云霄的正是武汉的“双子塔”建筑,哦,看过很多报道,那是绿地汉正中心,武汉全球贸易港即落户于此,像江水交汇时激起的两朵滔天巨浪,气势磅礴。江水浩荡,岁月如流,我从内心发出感慨,如今,进入了新时代,江城已展现出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雄伟风貌。
   走出西门,回望巍巍黄鹤楼,我心生缱绻,脚步迟疑。国运昌则楼运盛,如今的黄鹤楼,更加气宇轩昂,越发英姿勃勃。历经岁月磨难,黄鹤楼时隐时现。但每一次破土,都昂首苍穹,每一次挺起,都飞檐翘角,世代怀揣飞翔的渴望,永远保持起飞的姿态。历经与新冠病毒三年的鏖战,穿过暴风雨、雷鸣和闪电,那只黄鹤真地归来了,大武汉归来了,它的归来,是为了积蓄冲天的力量,是为了再一次振翅腾飞。为它祝福!
   诗人吟“归去来兮”,是在规劝自己别江湖,归田园。我呼“黄鹤归来”,愿黄鹤见证如今,看看它曾经飞翔的领空是怎样演绎着历史的精彩。
  

共 44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的诗充满了迷蒙惆怅。他不知道今天的黄鹤楼有历史有文化有希望,也有追忆。它如白云悠悠飘荡古今,如江水滔滔激荡过往。作者一改往日朴素的文风,用凝练的语言,成就了一篇精美大气浑厚的佳作。读之,诗意绵绵,激情澎湃。毛泽东主席如果能看到韩老师笔下的江城,必定要高声说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文以行走路线为中心,从黄鹤楼公园开始,由毛泽东的诗词引伸开去,情景交融,感怀今古。黄鹤楼每个楼层,一楼一景。由内到外,由高到低,由楼到江,由近及远,景与景不同,诗与诗不同,感想也就不同。作者站在黄鹤楼上,追古抚今,神情激昂。磅礴之气油然而生。过去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是无尽的乡愁。而伟人毛泽东的心里装着的是整个中国的命运。黄鹤楼的凛然里有天地之大胸襟,长江水的浩淼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黄鹤归来,是人们对飞走的鹤最美的希冀,也是武汉人民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在这里无限感慨,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和富强。而黄鹤楼所注视的江城,这座曾经饱经风霜的城市,如今也如黄鹤展翅,带着力量带着希望带着武汉人民飞向遥远的未来!黄鹤归来,是大美武汉重新踏上一个新高度,是中华民族又一次的展翅高飞!!结尾完美与题目对应,深刻巧妙!全文诗词贯穿始终,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详略得当,虚实结合。布局严谨。笔力雄健。感情炙热。难得的力作!倾情力荐!【东篱编辑:房顶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5-01 06:10:29
  本文笔下只有黄鹤楼,思想却古今纵横,上下几千年。诗词如玉,承上启下,闪动着精美灵动的光,也让文章厚重雄浑,与黄鹤楼与长江,完美匹配。黄鹤归来,众望所归,巧妙的联想,体现出作者一腔赤诚。韩老师此文站在了一个新高度!大手笔大胸怀,彰显男儿气魄!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06:19:27
  编按写的真好!我都想,这个文交给老师写可能会更好,只是有点过誉,叫我不安。在我的文中,好像游记之类的极少。我走过的地方挺多,不知为什么,那些思想的碎片依旧碎着,也偶尔发光,但我就是懒于去制作项链。这次武汉之行,我是逼迫自己,留下点文字。这文写着累,也苦恼,今后想试试其他的游记,看能不能像老师们的写法,云淡风轻,满目美景。谢谢月亮老师,辛苦了,期待佳作,工作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1 09:57:32
  这篇散文,写得大开大合,纵横捭阖,布局沉稳,运笔有致。将想象和史实、典故等穿起,融为一体,无缝行文,的确颇见功夫。也不乏小趣乖巧,给文章增加了一份清新之美。我觉得题目的“归来”,意蕴深切,从古诗里我们读到的多少“黄鹤一去不复返”,真正的归来在今天,那种归来是真实而非凭空想象。这种构思,或者说这种对比,被抓住,成就了一篇美文。文笔大气,如执椽横扫,如运剑刺空,很有运势。怀才抱器拜读,点赞佳作。遥握,问候韩老师五一节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0:29:22
  怀才老师的美誉,令我不安。我写这个文,也是酝酿了一段时间,总觉得无处下手,那么多景点,历数起来得多麻烦,读者也无心这样看下去。后来想到已黄鹤归来这个点切入,以主席和崔颢、李白诗词为主线,适度展开,和现实的武汉进行适度关联,才勉强写出来。我不善于写游记,所以,文集中较少有这类文章,再者,我文史知识贫乏,有些话说地不知深浅,所以,不足之处,只好请老师们不吝指出,多多包涵。期待继续读到老师的草原风系列,谢谢老师精彩的润色,问候老师,节日愉快!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5-01 11:00:59
  韩老师的游记写得好!游记写到这个份上那是上乘之作!我一边拜读一边赞叹,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强的语言功夫是很难成就如此篇章的。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老师,谨祝节日快乐,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1:23:41
  谢谢老师休假还要分心拙文。我是不擅于写游记的,经常是游后大脑一片空白,要么就是一片混乱,理不出头绪。这些年,走过许多大好山河,却不见我留下几个文字,打怵。我其实文史底蕴等都很单薄,所以,有些话说出来我战战兢兢,我怀疑是花拳绣腿。感谢老师的谬赞,祝五一快乐!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5-01 12:35:45
  也曾两次到过大武汉,两次登临黄鹤楼,惟发了一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叹,没有写过一个文字,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韩格拉图老师此文,构思巧妙,以“鹤”之归来,讴歌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与一个文明繁荣的时代,写出了一篇别开生面的游记。拜读学习了,祝节日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3:08:59
  谢谢岚亮老师驻足!我相信,岚亮老师要是写此文,肯定占位更高,看得更远。我写之前,也曾犹豫过,有伟人、有诗仙、有大家,我真是有点如履薄冰,迟迟不敢落笔。现在看来,自己对黄鹤楼的认知,还停留在表象阶段,远远不够。写作过程,也很苦恼,只觉笔力不足。在东篱乃至江山,怀才老师和岚亮老师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中我汲取了很多养分。谢谢老师关注拙作和鼓励,问候老师,节日愉快!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01 13:06:14
  韩老师这篇游记写的太精彩了!抚今追昔,大气磅礴,文采飞扬,文笔雄健,将诗词、历史典故、风景、白衣天使等完美结合,夹叙夹议,融会贯通,组合成一篇大美之作,有憧憬有希望有美好有感怀,感人至深又动人心魄。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韩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4:17:06
  谢谢琳达老师百忙中驻足!事实是,我从走进黄鹤楼公园,脑海里就一直翻腾着武汉从疫情中走来的情景,想起抗疫中那些献身的白衣天使,一路心情沉重。喧闹的人群,幸福的笑容,不知道已经远去的他们看到没有,也一直再问,他们回来了吗?联想到崔颢的黄鹤,联想到眼前的黄鹤楼,就有了写作此文的冲动。谢谢老师的美誉,问候老师,节日愉快!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1 15:03:27
  黄鹤楼气势磅礴,崔颢的诗流传千古,伟人的提笔气吞山河,这篇游记写得非常成功,很深的意境。黄鹤没有一去不复返,而是已经归来。文章给人启迪,给人联想,美文佳作,拜读学习!祝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6:31:36
  谢谢老师的关注!黄鹤楼已成为武汉的文化符号,因和名人、伟人关联而变得深不可测。我只写了粗浅的东西,没敢深度挖掘。我立意的主旨是:今天黄鹤才真地回来了,大武汉才回来了。感谢老师的美誉,问候老师,节日快乐!
7 楼        文友:枫桦        2023-05-01 16:33:13
  这座黄鹤楼已然不是历史中的那一座,而是近些年重建的,黄鹤楼的名气太大了,我们其实需要的是在那个地点去感受,至于是不是那个古迹,好像已经不重要了。老师的游记意义深远,有着与众不同的读解!领袖的诗文,在此时显示出无限的豪迈,我至今都在在想着那个“锁”字,那是在黄鹤楼上怎样的观感呢?拜读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6:51:37
  感谢老师对拙文的关注!老师所说极是,黄鹤楼时隐时现,俨然成为了武汉的文化符号,其中蕴藏的意义实在深奥,我只是解读了皮毛。那个“锁”字,的确值得思量,就自然来说,锁大江,是阻止了洪水泛滥,护佑了一方平安,但在主席诗中,出于领袖当时的心情,又有革命洪流涛涛向前,反对势力想阻挡却都无法阻挡之意。个人理解,就正于老师,不知然否?谢谢老师鼓励,问好,春祺!
8 楼        文友:简柔        2023-05-01 18:32:14
  曾两次去武汉,步履匆匆,未去黄鹤楼。此文弥补了我的遗憾。写一座名楼比风景更难写。家乡有王安石纪念馆,至今未写。老师写得从容,精彩,诗词历史信手拈来,且行且思,贯穿古今,严谨不失幽默、活泼,给我参考。点赞佳作,问候韩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9:11:29
  谢谢老师关注拙作!我本身怕写游记,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这次去了武汉,逼迫自己写下黄鹤楼,这才有了这个文。老师家乡有王安石纪念馆,也是不错的素材,以老师的功夫,一定会成就一篇美文。期待。问候老师,节日快乐!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01 18:35:05
  韩格老师登临黄鹤楼,俨然有了无限的豪情和非凡的气概。该文慷慨陈词,追古抚今,将历史典故与自然风景交织描写,妙句迭出,那些诗词佳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平添了魅力,让读者身临其境,煮酒吟风,壮怀激烈!游记类的散文,其实不好写,容易流于平平,而此文打破了常用的格式,以典故穿插,景与事相融,叙议结合,抒情议论兼容,读来深受濡染,真乃大手笔,感佩才情,问候韩格老师五一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1 19:21:24
  登上黄鹤楼,确实会给人平添一股豪情和气概,因为景点很多,令我很费琢磨,最后选定以崔颢、毛泽东诗词为主线,适度展开和关联去写,这样不容易乱。要给黄鹤楼不一样的意义,必须结合现实,现实最动人的就是武汉疫情前后的变化,避开去喋喋不休地讲述其历史。这样结合便有了此文。但自己文史底子薄,感觉还是很多东西没写出来,望多包涵。感谢老师的美誉,祝节日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