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乾】关于现代诗歌的赏析与思考(随笔)
(1)
最近读了顾城的《远和近》: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我想,这首诗的重心在第二段。我的理解是,诗中“我”的状态在第一段已经表明:“我”一直看着“你”。所以第二段从“我”的视角出发,“你看我”时是两人对视,“你看云”时则是“我”观察着“你”。
我认为,“你看我时很远”的原因大概是“我”对“你”有某种畏惧,有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你”发生过多交集似的。这样的态度可能源于“我”的自卑,或者“我”对“你”的珍惜: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因而“我”感觉“很远”。
至于“你看云时很近”,原因大概是“我”在单纯观察,没有和“你”产生交流,所以也没有什么压力,能够细致地欣赏“你”。
另一种可能是,“我”与“你”相处的目的只是欣赏你的“美”,而不愿意和“你”产生实质的联系,性质有些类似于暗恋:接近的同时又逃离着。
(2)
对于北岛的随笔,我算是读了相当一部分,包括在《北岛作品精选》和《必有人重写爱情》里面。很羡慕他能够和许多大师如艾略特产生交集,感受过中东的战火纷飞和钮约的高楼大厦;也很向往他奔波丰富的生活,不断更换住所,不断感受新的文化和风景。诗人一定需要不同凡响的经历,这也大概是我的愿望。当然,北岛毕竟是个诗人,随笔里一部分措辞不太连贯,还带着诗歌那种断断续续、突如其来的味道。看来作家们的确是各有专精了。
(3)
还想分享一些荷兰现代的诗歌:
难以置信
冈波特
难以置信:
我,还是个青年
就写诗吟颂
桦木的银白
在我周围
解放时
伟大的醉:
水变成了威士忌。
一切都变成酒色,
全欧洲变成一张大垫席
天空变成
三等旅馆的天花板。
我呢,羞怯的青年,
我觉得我不能不
吟颂纯洁的白桦
和它那谦逊的树叶之美。
记得西川说过,真正的诗人要拥有远距离想象的能力,这首诗中就有了明显体现:“全欧洲都变成一张大垫席/天空变成/三等旅馆的天花板”,实在妙得很,诗人胸襟真是广大。吸引我的还有一处:“伟大的醉/水变成了威士忌”,这给我一种奇幻夸张的体验,而且这“醉”的确很伟大。可以想象,由于“解放”带来的疯狂快乐,水竟有了酒的浓郁。
还有这一首:
理解存在
阿尔波赫
孤独的风景
看不见,像死去的眼睛上安放着硬币
但可以感觉:
在一片倾斜的原野上雾气弥漫着光芒
道路进入一座僵止的波浪。
身体,一个沉睡的宣言
犹如木墩里蜷缩的鸟。
寂静的指尖触摸耳鼓
像冰冷的唇教导无声的嘴
计数经历:
溅满石头的
无穷无尽的乌有的大海
站在肉体之中
人
与其说是所谓生命
莫如说是空白。
孤独者的远景
荒凉的味道
如雪片黏着上腭。
我。
我喜欢这首诗,与其是看到了诗的内涵,不如说它神秘有力的意象吸引了我:“道路进入一座僵止的波浪”、“寂静的指尖触摸耳鼓/像冰冷的唇教导无声的嘴”、“溅满石头的/无穷无尽的乌有的大海”以及最后一段,这些富有神性的描写将我真正带入了一个存在的世界:开放五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苍凉的冰冷。
还有这一首:
“我想……”
斯希尔贝克
我想
下雨时
但愿她不被淋湿
风暴来时
她感冒了吗?
我也想
这种想法
没有用
因为你再不会
被淋湿也再不会感冒
因为对你
再不会下雨
也再不会刮风
读了好几遍,才毛骨悚然读出了死亡的味道,随后心中充斥着忧伤。我本以为这首诗是送给所爱之人,诗人对“她”传达着美好的祝愿,结果“她”已经死去了,所以对深埋地下的“她”,什么都没有了。唉。
带给我死亡和分别的忧伤的还有这一首:
“早晨吹的……”
凡*德*瓦森波赫
早晨吹的是哀悼
汗水淋漓,给我讲个
小故事,她说,早上六点
我,从灰暗和死亡归来
握住她的小手,用革命的
红毯盖住它
应该将她这小生命盖住的
羔毛冬大衣
虽然我早该明白
然而我依然试图用虚伪
建造一种未来
但这时她又睡去
我无法在白瓷上面
呕吐
因此,只有等到舞台上
出现更多的光芒
我再也不能逃脱
半睡半醒呼唤我
我和她缓缓滑行
穿过还未降临的雪
我应该制造的雪
为了和她一起,因为
她希望这样,
乘坐一个你不会陷入的雪橇。
这首诗,通过一些字词如“革命的红毯”“从灰暗和死亡归来”等,给我一种战争时期的感受。而在肮脏的战争背后,主角“我”拥有着纯洁的追求与守护,即“她”。尤其震撼我心的是“但这时她又睡去/我无法在白瓷上面/呕吐”,两种极为相斥的意象“白瓷”与“呕吐”带来了很大的差异性,使我激动得有了说脏字的冲动。最后三段是绝望的。“……出现更多的光芒/我再也不能逃脱”,给我带来的联想是,主角必须在战事愈发激烈时回到战场上,倒数第二段“穿过还未降临的雪/我应该制造的雪”则是一种内疚,“我”在为自己没有为“她”制造“雪”而内疚。这里的“雪”很可能是战争的绝望中编造的美梦,是“我”为了安慰“她”而编造的谎言。最后一段使我直接emo,“她希望这样/乘坐一个你不会陷入的雪橇”,显然“她”关心着“我”,“她”不希望“我”陷入“雪橇”,“她”不希望“我”死去。这首诗是多么忧伤!我的理解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觉得有一首诗很有趣:
对
斯希普斯
我爱你因为有时你
像一个金色的夏日
不对不对不对
我爱你因为你是你自己
不对不对
我爱你因为
不对
我爱你
数学般拥有规律的文字,最后真诚又迫切地强化了一点:爱你没有理由。真是妙极了。
最后分享一些凡*黑尔的诗歌:
“根……”
凡*黑尔
跟找到了住所,
树把它不需要的
举向天空。
“小心翼翼,……”
凡*黑尔
小心翼翼,受伤的脚
被树叶包扎
冻僵的青草死去。
这样的短句直接带来一种思想的强度,值得反复推敲,而且意象之间的关系相当有趣。其实类似这样的风格让我想到爱默生的一首诗:
诗人
爱默生
诗人善于给激烈的思想
穿上简单的言辞
因为天才的技艺
是给国王穿上草衣。
也是富含思想的短句,但没有之前两首写得那么隐晦。对于凡*黑尔,我最喜欢的是这个:
单身汉
凡*黑尔
不想要自己喜爱的音乐灌制成的唱片。
我觉得此诗甚妙,不看题目其实很难理解诗人的意思。我想,由题目推理,“喜爱的音乐”是喜欢的异性的类型,而“唱片”就是实体。一般而言,想象中的吸引力一定大于实体的吸引力,单身汉之所以为单身汉,可能就是这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