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牛馆传奇(一)(小说) ——沂蒙山抗日小调系列故事之十五
有一天,战土们在河沙滩上练习投掷手榴弹,从连队里来了一位投掷高手进行辅导。他讲完方法要领后,便示范投掷,只见他身材高大,双臂有力,紧握弹把,身体向前一跃,纵身投了出去,那手榴弹在空中飞旋着,扔出去很远,战士们齐声唱彩。
紧接着,战士们根据他讲的方法要领开始投掷,只见一颗颗手榴弹不住地向目的地飞去,可没有一颗能超过辅导老师的距离。
河边聚集很多群众在围观,有一个青年也过来凑热闹。大家认识他是本村在山上放大牛群的牛倌王文松,平时没有时间回家,今天不知啥原因却回了家。
有人说:“文松不是专扔石头放牧牛群吗?听说扔得又远又准,敢和我们八路军比试吗?”
“他只会扔石头,打蛤馍还可以,这是扔手榴弹打鬼子,怎么能和咱八路军相比!”有人在讥讽他,或许也是激将他。
“去扔个样给大家开开眼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都说你专扔石头驱赶牛群,练就一手投石的好功夫,今天守着大家表演一下……有本事,碰巧还能给你招个媳妇来!”
此时的王文松心中又忧愁又烦恼,没有心思听大家在取笑玩弄自己。任凭大家说什么,他只当耳旁风。
“扔手榴弹也有很大技巧,能扔得又远又准可不容易,说不准八路军很需要这样的技术人材,还会优先招到部队里去……”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一句话倒说到他心眼里去了,他确实想马上去当兵,部队是否能马上要自己呢?这时,王文松倒真想露一手了。
他慢步走到队伍前,对排长假装谦虚的样子说:“您不要笑话俺,俺会扔得很远,让我扔颗您看看!”说完,拿过一颗手榴弹,随手扔了出去。只见那颗手榴弹腾空飞了出去,越过人群落了下来,足比辅导老师多扔出20多步,群众一片喝彩。
排长和辅导老师吃惊地走过来,只见这个青年红彤的圆脸,个子不高,身体墩实,两肩很宽。结实胖壮的两臂驾在两边,貌不惊人,气质憨厚。
“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我叫王文松,本村人。”
排长吃惊地说:“良店村都是舞笔弄墨的人,没想到还有会武功人!”
“俺不会武功,俺是专门放大牛群的,俺天天扔石头管教牛,时间长了,练出来的。”
“这么说来,你投石也很准吗?”
“投石可以百发百中!”王文松肯定地说:“让我投给您看看!”说完,他拿来五颗手榴弹,先投出去一颗,又投第二颗正巧打在第一颗上;第三颗投出去又恰巧打在第二颗上;第四颗又打在第三颗上……五颗投完,后颗打前颗,每颗也打也被打,好厉害呀!
排长舍不得这个小伙子离开,拉着他的手说:“好兄弟!别去放牛了,抗日需要你,你参加八路军吧!”
王文松本来就想有这样的好事,今天无意露了一手,就这样成全了自己求之不得的愿望,他激动地涨红了脸,对排长说:“只要您要我,干什么都行,我一定跟着您好好干!”
这个王文松从12岁便雇给山里人家专放牛群。每年春耕春种结束后,农户的耕牛便闲了起来,牛在家还要吃草料,于是便把每户的牛集中起来,雇个专人在山上放牧。
这个活很苦。每天早饭后,赶着牛群到山上放牧。不管风吹雨打太阳晒,天天如此。中午捎个煎饼卷块咸菜,在野外吃饭,喝口泉水。日复一日,直到秋后,大雪封地,这时每户把牛赶回自家,他才能结工回家。
第二年惊垫以后,百草萌发,养牛户再联合起来把牛倌请来,就要上任了。这牛群由一个牛倌训练有素了,只听这一个牛倌指挥,决不能再更换别人了。所以,一旦放牧人接手了这个牛群,或许干一辈子。
上任前把牛倌请来款待一天,无非是主仆会会面,谈谈家常,介绍各家牛的情况,哪家的母牛怀胎了,要多加照料;哪家刚买来新牛,不会做活,多加调理。第二天,便带上纸香,牛肉牛头和各种祭品,随牛倌爬上望海楼山最高峰,摆好祭品,由牛倌带头和户主共同烧香烧纸、磕头祭拜山神。
这时,牛倌站在一块最高的石块上,抬起牛鞭,先在空中抡得嗡嗡做响,再朝天抬起,猛地朝下挥打,只听“啪”的一声巨响,振得山谷回声“啪啪”,这样不断地打着响鞭,当做鞭炮,庆贺放牧开工或震摄山谷。响鞭放一阵子后,那牛倌放下牛鞭,双手作揖,对着东方念起咒语:
四方山神,今日会面;
吾等百姓,靠山吃饭;
多加照应,给我方便;
人畜兴旺,保吾平安。
乞求祭奠完后,牛肉牛头等供品不能带回,放在原地任由野兽飞鸟前来享用。据说这些野兽生灵便是山神的化身和山神的臣民,应该享用这些祭品。
牛群由一头高大健壮的公牛担任首领,它在前面带队,牛群守规矩地跟在后面,如有个别牛胆敢走到前面去,牛王会一角将它顶回来,这牛王不由人来决定。必须由它们竞争胜出。如果去年是牛王的话,第二年没有竞争对手,仍由它担任。如果第二年有后起之秀,不服它的领导,便向牛王挑战,一场厮杀不可避免,这时便要由胜者为王。
牛倌身背长短两条牛鞭,但是鞭长莫及,牛群散开后,一个人不能跑前跑后,唯一的方法便是靠石头指挥。牛倌随手拿着大小两块石头,如有个别牛贪嘴去吃庄稼,只听“嗖”地一声,一块石头飞去,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角上。刚出门的牛犊不懂规矩,总会嘴馋,一块小石头飞去,正巧打在牛嘴上。不用几次,便训练有素了。
所以,一群牛从庄稼地边走过东,连个庄稼叶都丝毫无损。或有个别公牛调皮,欺负弱者,忽然一块大石头“嗡嗡”作响飞来,这是牛倌的响石,不打在牛身上,只是警告罢了。牛懂规矩的话,也便老实了。如果拒不改正,又一块石头飞来,百发百中,正巧打在牛角上,震得牛摆头不止,几次便教训好了。
长期山中生活,天天爬崖穿沟,窜山跳涧,练就一身灵活矫健的腿脚,锤炼出钢铁似的筋骨。从望海楼山向东到鸡山、甲子山,每个山头,每条沟壑,每条小溪,每块巨石……他了如指掌,不知踩过多少次。
牛倌管理着牛群,头牛在前头引路,有条不紊地漫山遍野自由自在地生活,看来这和谐的人畜相依多么美好!
中午休息最开心了,他把牛群圈在水塘附近,牛喝完水便反刍起来,他便飞石打个野鸡或野兔,吃着烤肉,喝着泉水,还有摘不尽的野果调节口味。躺在如毛毯似的草地上欣赏着蓝天白云下任意翱翔的雄鹰,聆听着鸟声、蛙声、虫声合成的音乐,更有泉水“叮当”有节奏合成的拍子。身边簇拥着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的野花……也称得上神仙的日子。
但是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有一天,牛群正在山上安然地吃草,突然鬼子的三架飞机飞来,飞得很低、贴着山顶掠过,伴随着发出“哗哗轰轰、噼啪嗡嗡—”震耳欲聋的刺耳噪音,震得整个山谷好像山崩地裂似的。牛群从没见过这种像妖魔似的怪物,受到这突然奇来的惊吓,不知所措,漫山遍野、逃命躲灾似地四处逃窜,牛倌的一切号令指挥都失灵了。这一天,牛群被惊吓得不敢露头吃草,直到天黑,才好容易将牛群召集起来。
妖怪飞机又来了,一连几次,每次飞来都给牛群造成逃命之灾,有一头怀孕的母牛流产了。王文松便制作了一个警报哨,这警哨是用铜皮、铁皮、竹筒三种不同的材料制作的大小不一的哨子套在一起,里面装上沙子,平时套在鞭杆上,飞机一旦飞来,便将警哨撸到鞭梢上,抡起鞭子,警哨会发出类似飞机的刺耳噪声。如果飞机从远处飞来,便先抡起鞭子,发出警报,将牛群及时赶到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防止惊慌造成混乱。
还有一次不愉快的事情。
有一天,牛王正在树林间带路穿行,突然停住了脚步,竖起双角对着前方,牛头抵在地面上,鼻孔哼哼喘着粗气,作出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这便是牛王危难时刻的英雄表现。
做为牛王,它走在前面,不论前面遇到多大的天敌,它总要挺身冲在前面,和敌人决一死战。保护牛群,是自己的天职,更不能丢下牛群,临阵逃命,那怕遇到老虎豹子。
王文松知道这是遇到可怕的危险了,他攥紧石头,背着鞭子,走到前面,才发现一头大灰狼,竖起脖毛,弓起腰,露出尖齿,拦住去路。王文松知道这狼是不轻易攻击牛群的,可是侵犯了它的领地或给它造成危险,它会这样示威将对方吓走,如果不退让走开,它便和你决斗。
王文松连扔了几块石头,打在狼身上,并不打算伤害它,只是想把它赶走。狼不但不退让,却愤怒地叼起石头,咬得咯咯作响。如果狼敢来伤害他的话,他的杀手鞭会打去,这鞭上嵌有钢球、钢丝,打上去那狼会脑壳崩裂。但他不能这样和狼伤了和气结下冤仇。
这些讲究都是老一辈牛倌传下来的遗训,山上不论走兽、飞鸟、爬虫,都是大山的臣民精灵,也是山神的化身。他们和人一样,生在大山,吃在大山,互相依恋,互保平安,一律平等,不分贵贱。
王文松又看见狼肚皮下有下垂的奶头,他明白了,这是一头母狼,它的窝和狼崽就在附近,母狼护子心强,这时决不允许敌对者闯入它的领地或伤害它的孩子,否则它会和你拼命或日后报仇。他马上指挥牛王赶快撤退,不要和狼伤了和气。果然,从灌木丛里钻出几只小狼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