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护花使者】韩太湖 ·11(小说)
第十一章、揭皇榜为太后治病
皇帝是一国之君,人称真龙天子,说的话是金口玉言,圣旨一下有绝对的权威,说了必须服从照办。
太后在朝中也居有重要位置,满朝文武官员谁敢不尊重,谁敢不听从,平时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可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也有患病的时候。
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身染重病。无论吃什么药,用什么方法调理也不见功效,朝中太医也都束手无策,从外边请了好多名医也都治不好她的顽疾。眼看着太后一天天消瘦下去,面黄肌瘦,病情越来越重,饮食起居都成了大问题。这事可急坏了万历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
于是,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献计献策,想出了一个法子,一本奏明皇上,“张贴告示,公开向全国招聘名医,不惜任何代价,来医治太后的病疾”。给太后治病非同一般,治好了自会有重赏,治不好,或发生了意外,那就犯了欺君之罪,闹不好还会掉头的。就连宫中的知名太医给太后看病都是小心谨慎战战兢兢。没有十成的把握,谁敢冒这样的风险。
举国上下,张贴皇榜。皇榜贴出一个月有余,也不见有人前来揭榜应聘,宫中的文武百官也都无计可施,也不敢冒然行动,更不敢随便多言。正在这万般无奈,众人心情沉重的节骨眼上,有个人来到宫中,自称能医治太后的病,药到病除,不费吹灰之力,这个人就是诚心修道的曲周县第二疃村的韩太湖。于是,皇帝对此有点半信半疑,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让他前去试上一试。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宫女才把韩太湖领进了慈宁宫。可是当时宫里有条清规戒律,下人是不能面见太后尊容的,尤其是平头百姓更不能见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边的人只好遵旨照办,那么新的问题又摆在众人的面前,不能见太后,怎样给她老人家诊治病情呢?在场的人都没有办法,于是韩太湖想出了一个神法。利用“走线诊脉”的神法,给太后诊病。于是让宫女取来一根丝线,一头系在帐内太后的手腕上,另一头握在帐外韩太湖的手中。
只见他提起用功,手上的细线金光闪烁,如上下跳动的音符。从线上诊脉,两人不用见面就诊断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最后他很快诊断清了太后的顽疾病因,找到了病根所在。太后是湿气过重,聚集成疾病。他拿出四枚银针分别扎在太阳穴和足三里的穴位上。这时他对着穴位发功穴位上的银针发出嗡嗡的响声,一股白气从穴位上飘然而出。半个时辰后,太后的病情大有好转,就可以下地走路了。太后乐得闭不上嘴,神了!真的太神了!
韩太湖又包了三包神茶,每天服用一包,三天后药到病除。果真,三天后太后的顽疾痊愈了,太后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没过几天正赶上太后的六十大寿,举国上下同庆。太后在慈宁宫大摆筵席,同文武百官共贺三天。太后高兴得心花怒放,好像又年轻了十岁。全朝上下人员高兴备至,万历皇帝也龙颜大悦,一时荣耀无比,为此全朝上下都赞不绝口,人人敬佩,一传十,十传百,几乎举国上下,人人皆知,把他视为神医一样敬奉。在韩太湖看来,普度众生是出家修道之人的本分,救死扶伤是自己应做的事。皇后赠予他的金银财宝一件没收,然后扬长而去。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银白色的曙光渐渐显出咖红,朝霞映在紫金城慈宁宫前面的广场上。
万历皇帝来到慈宁宫,前来给母后请安。
慈宁宫里的慈圣太后,早早地就在宫中看着弘阳教的经卷。万历皇帝急忙上前跪下施礼道:“母后在上,皇儿给您请安了。祝母后福如东海寿与天齐。”
“罢了,平身吧!吾儿过来,母后有话给你讲。”
万历皇帝来到母亲身旁拱手施礼道:“母后,何事请讲?”
“弘阳教韩教主给母后看好了顽疾分为没收,母后心里总是觉得过不去。母后从不欠别人的人情你要替母后册封他一下。还有弘阳教在内经厂刻印的经卷的费用,你也替母后补上吧。”
“母后,刻印经书的费用还是你自个出吧!”
“让你出你就出,不然母后可要生气了。”
万历皇帝笑着说:“好好好,皇儿谨遵母后圣谕。”
一日早朝,万历皇帝端坐在金銮殿上,两旁有宫娥彩女手持旗锣伞扇,左右有宫廷宦官执拂尘站立,前有带刀护卫金爪武士护驾。文武百官三拜九叩朝拜之后,文左武右战力两旁。
这时,万历皇帝一不问武官边关战事,二不问文官朝中钱粮,开口传旨请韩太湖道长上殿听封。
此时,一道金光掠过,韩太湖飘然而至。悬坐在离地三尺的空中双手合掌道:“贫道韩太湖参见吾皇万岁......”
皇上和文武百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都惊呆了!皇上不由得惊呼:“韩道长,真神人也!”
“韩太湖听封,朕封你为正德名医真人。今后弘阳教所刻印经卷的费用由国库供给。”
“多谢皇上的封赐。”
事后,大护法石亨问韩教主,为何不下地叩头谢恩?韩太湖说:“我乃出家之人,六根清净,不近女色,不贪名利一心布道救人。我不落地是向世人表示,我不染红尘之意也!”
弘阳教教主韩太湖被皇上敇封的消息在国内盛传,致使河北、山东、山西、奉天(今辽宁省)、四川等地有大批民众入教,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