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聆听叠山书院的声音(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聆听叠山书院的声音(散文)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1发表时间:2023-05-11 07:52:11

记得三年前的初冬时节,我随同亲友一道畅游瞻仰了江南著名的“叠山书院”。
   置身于江西弋阳县城边缘这座书院,面对高大威严的谢叠山先生雕像,以及其他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我心潮起伏。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早就该来拜谒这位民族英雄了。
   久仰叠山书院大名,这次终于了却宿愿。位于信江江畔的叠山书院,元延祐四年,院址原为文庙,明天启年间重修。几经修葺,终得如今风貌。半山腰的书院巍然屹立,依旧受人仰视。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四处依山势地形变化居高临下,回廊连接而曲折迂回。沿途缀以花木,如入精美花园。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明伦堂两侧建凹字形三合院分正房和左右厢房。园内植桂花树一株,树姿飘逸,常年开花,飘香怡人;树高约十米,树冠覆盖率达六十平方米,距今已一百七十年树龄,是一种江南不多见的古桂。
   这里俯瞰信江,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门高悬“叠山书院”匾额,是清林则徐来此瞻仰时留下的手迹。主体建筑有“明伦堂、文昌殿、藏经阁、讲经堂、礼圣门(‘礼圣门’匾额由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汉儒书)、桂花园,望江楼”等。文昌阁内有八仙过海等浮雕。登“望江楼”远眺,信江,龟峰尽收眼底,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缘路拾级,径直而上,便有一匾额横亘门外,上刻“明伦堂”,四字金光耀烁,醒目夺眼。“明伦”取“以明人伦”之意。原为祭祀诸圣贤、举行庆典活动、读书讲学弘道之所,现为谢叠山生平史展厅。
   进入堂内即被正中“谢公叠山造像”吸引。我凝视着谢公那深邃的目光,默念着两侧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仿佛听到他和辛弃疾娓娓交谈:“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士,此心未尝一日忘。”辛弃疾的爱国精神让一位血性方刚的少年深深感动,从而立下报国救国的远大志向。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谢叠山生于江西信州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今弋阳县叠山镇横溪谢家村)。取名枋得,小名钟。出生时尚未以叠山为号。谢枋得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由于熟习历史和诸子百家,成为闻名乡里的秀才。十三岁领乡荐,取得赴京会试资格。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蒙古联军灭金。第二年,蒙古统治者背信弃义,兴兵大举南侵。先后攻打四川、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身为爱国忠义之士,面对蒙古族南侵,谢叠山先后被朝廷官封礼兵部架阁、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江东制置使,每一次都是临危受命,带兵抗击外来侵略,最后甚至不惜毁家纾难。
   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亡国意识强烈的谢叠山等十八位义士聚会“金相寺”。这座古刹坐落在信州铅山县南二十五里的阳原山。金相寺后紧靠着辛弃疾祠堂,聚会时,谢叠山挥笔撰就《同会辛稼轩先生祠堂记》。谢叠山等聚义金相寺,祭奠辛稼轩陵墓是重头戏。一对素烛,三炷清香,供品为斗酒只鸡,众人对墓跪拜毕。谢叠山高声朗诵自己撰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墓记》,随之烧于墓前。祭文诵毕,慷慨激昂的聚义之士大都立誓要以辛稼轩为榜样,发扬忠义爱国精神,以实际行动拯救国家于危难。
   谢叠山在信州集结南宋军队和民间义军,指挥军队,攻克安仁县城,与饶州元军对峙,成为宋军抗元前线将士。不久,双方主力大战团湖坪,宋军后无援兵,惨遭败绩,大将张孝忠等不屈战死。安仁团湖坪战役,使南宋江东勤王军几近覆没。谢叠山身为主帅,本想以死殉国,因部下苦劝,又念及招谕使之责,遂放弃自杀之念,率残部退回弋阳,打探朝廷消息,伺机再动。
   这时候,南宋王朝发生重大变故,德祐二年(1276年),宋恭帝宣告降元退位。谢叠山在弋阳县坚决拒绝执行降元诏令,誓不降元。景炎帝在福州即位,谢叠山第三次临危受命,集聚勤王军数千人。七月,五十七岁的谢叠山指挥军队进攻铅山县城(今永平镇)。由于军队缺乏后勤保障,且与元军力量悬殊,宋军战败。谢叠山被元军追杀,逃往武夷山区。
   谢叠山流亡第三年,文天祥(号文山)兵败广东海丰,不幸被元军俘获押解新都。途经零丁洋,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之魂。谢叠山流亡八年,获元大赦。驿桥卖卦,穷困潦倒,却不为高官厚禄所利诱。
   元至元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286年~1288年),元诱聘或下圣旨征召谢叠山出山做官,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直至第五次坚辞却聘。元朝廷恼羞成怒,觅得谢叠山行踪,诱骗到建宁府衙,谢叠山被囚禁押赴元大都(今北京)。
   谢叠山拒聘,由征召之士变成阶下之囚。他被元军押送至建宁囚禁四十天,两次绝食近一个月,以示抗争。押解元大都,身被囚禁依然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最终在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以身殉志,绝食而亡。一副自撰联:“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彰显了一代爱国志士的道德操守与浩然正气。
   文山、叠山,两山齐名,成为爱国主义的两座高峰。谢叠山一生笔耕不缀,写下了许多爱国、忧民、彰示志节的不朽诗文。传世主要有《谢叠山先生文集》《文章轨范》《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和他编辑的《千家诗》等。为后辈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瑰宝。
   时值午后,院内游客稀疏而零散,因而显得格外清幽宁静,更烘托其肃穆凝重。院之西偏有碑廊,我们漫步其中可观赏古今名人镌刻。当停留在赫然刻有“叠山书院赞”碑前,我近距离阅读:“叠翠临江景怡人,山峦弋水静修身。书堂育出栋梁柱,院第荣辉彰国魂。”令人心中陡然荡漾着崇仰和敬畏。
   叠山书院古朴淡雅,白墙灰瓦,但斑驳的墙壁上已然剥离岁月迹象。院如其人,摒却了虚加炼式,轻事雕琢,在四周华靡熠丽的现代环围之下倍显特立独行。我怀着足够的虔敬,登上每个台阶仿佛跨越各个朝代的门槛,走向当年那个熟悉而陌生的一代宗师。
   聆听叠山书院声音,凝望信州历史烟云。七百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民族英雄谢叠山走完了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他的信念操守和思想品德依然如佛光一样照耀和影响着历代后人。

共 24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回顾了三年前与亲友一道畅游瞻仰了江南著名的“叠山书院”的过程和感悟。文章根据所见,讲述了“叠山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布局,构建特色与风格。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夹叙夹议,追溯和回顾了“叠山书院”的渊源历史,抚今追昔令令人触怀。读完此文,相信读者和编者一样,对七百多年前的南宋爱国诗人、民族英雄谢叠山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他的信念操守和思想品德令人敬仰。正如作者所言,他的信念操守和思想品德依然如佛光一样照耀和影响着历代后人。“聆听叠山书院声音,凝望信州历史烟云”,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分享,美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5-11 07:55:47
  作者的讲述ID叫“周游四海”,小编顾名思义,相信作者游历过祖国不少的大好河山,真切感受着这些历史古迹带来的烟波浩渺的历史烟云穿越着时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5-11 08:00:48
  作为游记小编觉得最忌讳的就是泛泛而述,那样就平乏无味,特别对于一个古老的景点,都有它独特的前世今生,结合这些叙述,才能增加文章的内涵和厚重。这篇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很不错,感谢作者精彩的分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3-05-11 21:13:53
  感谢华君老师关注拙作!再谢老师的录用推荐和精彩编按!问好!远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