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湿地观鸟(散文)
一
广阔的地域,总是会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珍奇。记得十几年前,我经过珲春的敬信湿地,那里衰草连天,空旷无边,若隐若现的羽翼在其间起舞蹁跹,一幅清净高远的画面,款款而出。让我遗憾的是不能描绘出那个令人倾心的颜色,鸟群的跃动与一派枯黄之间的贴合,是何等的飘摇。于是,我的心目之中,便播下了一颗随风扶摇而长的种子,在季节里变化着,在岁月里横贯着。
湿地里有鸟,而且是成群的鸟,我也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才听说的。身边的许多人,总有年年去看鸟的,成为一个新鲜的亮点。不觉间,我又一次踏上去珲春的路,是一次心灵间的感召。人与人,心与心是可以相互映照的,更何况,我还是个不甘人后的人,自然便不想在这方面落在后面。我如飞鸟,随美迁徙。
还没有到珲春城,透过车窗,就看见一对对鸟儿在视野里飞出飞进,不断地挑逗着我的心情,那份愉悦便破壳而出。车速太快,让人看不清是什么鸟儿,清一色的灰白,融入了天空的清朗。
我下了车,徜徉在车站前的广场上,低头整理行囊时,却有翅膀扇动的声音,从头顶掠过。我陡然一惊,不由为之举目,原来有一对大鸟从头顶悄然掠过。天哪!什么时候,这珲春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城,旷野湿地里那些俏丽动感,将人市尽皆席卷于两翼之下,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不由地改变着自身的认知。在正确的时间,来到正确的地点,才是人生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仰头于天空,楼宇间不时有大鸟盘旋着,这是属于它们的时节,这里的一切便由它们来掌控了。
二
珲春城外的敬信湿地,地处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是东北虎、东北豹国家级保护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是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大批南迁的大雁会途径此地,并在此停歇,数量达到几十万只,是西伯利亚南迁越冬候鸟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这里是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和栖息地,湿地里江河贯穿,湖泡连片,自然环境优越,被誉为候鸟迁徙的“五星级驿站”。
在这个明媚的春日里,成群结队的鸟儿,迫不及待地飞来湿地,引着我跟随着它们的身影,走进这个生机勃勃的早春。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面还有许多一个个圆滚滚的草卷,那枯黄的色彩之上,已经覆盖上一层灰白的色彩。这些色彩是浮动在上面的,我仔细看去,才看清这是一群望不到边的斑头雁。
那一只只弯曲的脖颈,在不停地伸缩着,挪动着,一派动感,一派祥和,不禁让人想起那迷人的田园风光。我想起童年的时候,在家乡的山坡上放鹅时的情景。
那时,我放的大鹅,也如眼前的斑头雁一般无二,我们都称之为“雁鹅”。灰白的羽毛,悠扬的叫声,就连憨态可掬的神态都十分的相似,恍惚间,怎么不让人又回到那段缱绻的时光里呢?
略有不同的是,这里的斑头雁实在是太多了,我记忆中的十几只已然幻化成无数只,一起蜂拥而来。我想在此驻足观看,却有司机在善意提醒着,前边的路上有辆警车,有交警在这里上岗执勤呢,是不允许停车的。
我突然发觉,这里的大雁有如此安泰的生活,人为介入是有关联的。看护与责任,其实也是这里应该有的制度,大雁的安危,更多地来自于人类,人群的接近,在不自觉地干扰着鸟们的生活。这里是旅游景点,是游客们的打卡地,不免有些患得患失。
我们只能匆匆而过,稻田里那段生动的画面,便定格成一张画片,镶嵌在脑海深处。我还没有从那个画面里移动出来,眼前便有闪现出另一幅画面了。呀!生动是这里的关键词,也是这里最深刻的主题。移步换景,多姿多彩,每一个画面都能满足视觉的需求。在这里不必去留恋什么,接下来有更吸引人的风景出现。
我面前的天空,有一条鸟儿飞出的路。路旁有一条蜿蜒的长河,那里有白色的白鹭与黑色的黑雁,都喜欢顺流或逆流飞行。时时有矫健的身影,在长河的上空,飞起飞落,即使被惊起,也是落去上游或下游。河流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它们牢牢地吸附到上面,无法脱离。
吸引人眼球的还不只是这里。我们的车经过一方水塘时,有几对水鸟让人惊艳到了。只见其中的雄鸟,暗红色的嘴,头颈是黑色的,却具有绿色的反光。尤其是脑后有几根神气的冠羽,让它有了深刻的辨识度。
是中华秋沙鸭!它号称是“水中大熊猫”,天哪!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可以看到。记得上一次看见它,是在十几年前的长白山深谷之中,它就像是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是很难一见芳容的。
我们不敢动,下车势必会惊动到它们,倒不如坐在车里,隔着车窗去观看。这个方塘不是人工而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水泡子,并且,一个连着一个。几对秋沙鸭,不时于水面搜寻,一对一对次序没有错乱,这一只潜水,另一只便在水面打转,似乎在等待着,两只聚齐,便向别处游去,好像是一对对演绎舞蹈的伴当,不停地旋转着,舞伴却决不能更换。
那鸟儿慢慢都游离开视线,司机倒是贴心,忙驱车跟随着。安心觅食的鸟儿,安安静静,不喧声夺目。却有一只从河流里飞来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它对着河流叫,流水似乎通解它的心愿,把它的声音带走了。它飞到我们的面前,竟然停落在车盖子上,它叫了几声,便停止了鸣叫。它不认识我们,我们也不认识它,陌生的眼神只是交流了一下,那只鸟便飞起,去往别处。我的目光再回到水泡子,发觉不见了秋沙鸭的影子。
到处都是鸟,不觉间抵消了之前的惊奇。置身于如此鲜活的空间里,全身心都被唤醒,一颗心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去,与鸟儿们活跃在一起。
三
我们的行程终止于一个巨大的湖泊前。这个湖是有名字的,大大的牌子,远远就看见“龙山湖”三个鲜红的大字体。那个龙字还是个繁体字,似乎在强调着特殊性。
这里确实很特殊,湖对面是俄罗斯,这个湖是界湖。我之前去过兴凯湖,就是界湖,所不同的是,兴凯湖太大了,一眼望不到边,更像是海。而龙山湖太小了,一眼就看见了湖对面。对面的滩涂上有船,还有隐约的音乐声传来。
湖水茫茫,有许许多多的小黑点在浩渺的湖水里沉浮着。有异国地域的映衬,忽然觉得这里的不一般。国界的概念只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一道冰冷的铁丝网,生硬地横亘在面前,阻隔住前行的脚步。
长堤遥远而漫长,把心情也无休止地给拉长,拉远。有几位拍摄者,还有一对年轻男女,牵着一条小狗。风并不轻柔,还是很坚硬的,能吹透心怀,冷到心里去。长堤这边是一片深深的低洼,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泡子似乎比这边的大湖,更容易让鸟儿聚集。
我慢慢地走来,湖里的鸟儿便越游越远,泡子里的鸟儿,倏忽间飞起,去空中转一阵子,又纷纷落回。湖里的鸟儿以白鹭居多,长长的白脖子,被水光给晃得无限悠长。泡子里的绿头鸭聒噪得很,嘶哑的声音此起彼伏。
绿头鸭是个鬼精灵。看见有人走来,望一眼,一个猛子就不见了。再看见它时,已经在很远的地方了。待你走近,它又是一个猛子扎进水底。它好像是在跟你捉迷藏,又好像是在向你展示高超的潜水功夫。
绿头鸭是最接近人类家禽的鸟儿。记得小时候,家里便养过几只绿头鸭,与这泡子里的一般无二。鸭子长大了,母亲让我去河里放鸭,这些鸭子很是抗拒,不愿意配合。好不容易赶到了河边,鸭子们看见了清亮的河水,立即通解了我的好意,嘎嘎叫着,扑扇来翅膀,向河里扑去。
喜水是水鸟的特点。一只黑鹳伫立在水边,低着头在冷静地思索着。也许是孑然一身,不免顾影自怜。看见热闹的绿头鸭,它展开翅膀扇一扇,又迅速收起。它是振翅飞去,还是下水游起,这个问题似乎在困扰着它。佝偻着腰身,硕大的身躯在灵巧的绿头鸭面前,显得非常蠢笨。
四
有一条路通向长堤之外的稻田。有两个人拿着相机,在对准稻田。随着镜头的指向,有无数的大雁在觅食。稻田里有许多遗落下来的稻谷,成为它们可以果腹的食物。它们不慌不忙地在稻田里觅食,因为都有个慢性子,便好像是在闲庭信步一般。
这些大雁便是很有名的鸿雁,灰褐的上身,灰白的颈,落在地上,便没有了空中的矫健,显得十分的笨拙。笨拙归笨拙,一颗警戒的心还是有的。那两个人在慢慢靠近,雁群在慢慢地退却,速度很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两个人跟得紧,便展开翅膀飞起来,落到十几米以外。
两位摄影人就需要大雁飞起的姿态,不停地袭扰,让它们不停地飞起,来满足镜头里的需要。
翅膀扇动起来,瞬间形成的效果,是很震撼的。这些大雁怎么在瞬间成为了一群演员呢?它们身上的唯一技能,什么时候成为了表演的技能?十几只翅膀的飞起,似乎还不能完全满足镜头感,那个长焦镜头,就是延伸开去的欲望。
其中的一个人迅猛地跑进雁阵,无数的大雁轰然而起,绝不亚于一场巨大的爆炸。众多的翅膀卷起一股宏大的气流,那是一股向上的冲力,这股力量是与大地抗争的力量,因为翅膀,让大地与天空有了不能融合的分离。也因为翅膀,让大地与天空缩短了距离。
被强迫的飞翔,也算是飞翔吗?就像是人类所要行走的路,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心仪的路?往往都是路在选择我们,而我们却无权去选择路。一条路的正确性是因为所有人的选择,走下去才知道,天下的路没有走不通的,只要选择了路,就一定走得通,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我听见一阵凄凉的叫声,从远空传来。
我喜欢一遍遍地劝告人们保护鸟类,不是聒噪,而是呢喃,我相信如此呢喃,可以让心软下来。呢喃,叽喳,啁啾……多么像孩子们的声音,欢愉在耳边。有不喜欢孩子的人么?有不愿听歌唱的人么?我更想呼吁,真正形成爱鸟的情感,还是走进湿地,走进鸟居住的家园,不是去骚扰,而是去向鸟致敬,表达自己最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