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怀念我的妈妈(散文) ——母亲节献给妈妈的礼物
母亲节就要到了,有句话叫“父爱如山”,如果这样比喻是准确的,那么,今天我想说:“母爱似海”。
资料显示,地球划分为“三山六水一分田”,足见,海水的面积比山要多的多的多……
我这么说并非是想厚此薄彼,但不能否认,在我们生长的过程中,母亲的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大了!
每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母亲要承受多么漫长的艰难与痛苦!特别是分娩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痛,那是在过鬼门关啊!哪怕我们用一生一世的努力去孝敬母亲,也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母亲也不一定给我们那么长时间……
我的母亲叫于文清,出生在一个两代人都是贫农的家庭。原本祖先是很富足的,但到了太姥爷那辈就没落了,原因是太姥爷赌博,不到晚年就把家产败光了。
妈妈和爸爸的婚姻别人是不看好的,原因是我爸爸个子比较矮,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我的姥爷非常同意,因为我爸爸为人中厚,诚实,不吸烟,不喝酒,最重要的是“不赌博”!
妈妈和爸爸婚后和常人一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但因为爸爸的身体不是很强壮。和别人一样劳动一天下来就感觉很累很累!所以,就很少承担家务,所有的家务活几乎都是妈妈的事。而我的妈妈又是绝对的良家妇女,贤妻良母型的人,一向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妈妈一生,生了十个儿女,育成了我们八个。在那个年代,成活率应该算是很高的了,但遗憾的是,我的三妹妹25岁那年,因为肺结核医治不及时死了,也算是英年早逝吧!现在还有我们姐弟七个。
我现在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姐之前妈妈还生了两个男孩,都在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接着生了大姐二姐两个女孩。
在哪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一家如果没有一个男孩,会被别人说你是“绝户”,也就是你这个家族后继无人,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没有接户口本的。的确,在哪个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年代,一切劳作都由人来完成,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劳力,还着实是个问题。
就在我父母盼儿子盼的不得了的时候,我来了。不难想象,当时我的父母该有多高兴!然而,我的降生在给她(他)们带来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辛劳和痛苦!
我出生以后,妈妈一点奶水也没有,因为接连不断的生孩子,身体早已严重透支,哪里还有多余的营养转化成奶水……
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什么牛奶羊奶,奶粉应有尽有,当时只有一种乳制品,叫炼乳,就是牛奶的浓缩品,用压盖玻璃瓶装的,价格很贵。但为了养活我,爸妈还是毫不吝啬的买给我吃。就连妈妈坐月子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送来补养身体的鸡蛋,也都拿到供销社换钱给我买炼乳了。
那时候农村人坐月子最好的补品就是鸡蛋,可就这唯一的补品她都不舍得吃,可怜天下父母心那!
我八岁上学,上学那天,妈妈牵着我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跟我说:“大有子”(我的乳名叫大有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找个好工作,离开农村这个穷地方,妈也跟你享几天福!我瞪着眼睛看着妈妈那期待的眼神,虽然听不太懂妈妈的话,但还是下意识的点点头回了一句,嗯!我一定好好学习!
继我已后,妈妈又接连生下了我的三妹妹(就是25那年去死的那个女儿),二弟弟,四妹妹,三弟弟,和老妹妹。在我老妹妹出生之前,我大姐就已经出嫁了。这时,我也已经15岁了,跟同龄孩子比,似乎多懂了一些事。
那些年,我亲眼看到妈妈是怎样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和爸爸一起,养活我们这八个兄弟姐妹的。
首先,妈妈每天要做一大家人的一日三餐。那时候做饭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用的是煤气,电等能源。那时候烧的是茅草,农作物秸秆,晒干的牛粪马粪等。还要“拉风箱”(用木板做的手动吹风机)。可想而知,做一顿饭有多费劲!还要养猪养鸡养鸭,伺候园子。
更要命的是一大家人的鞋子、衣服、帽子,被子都要她一针一线的制作,破了还要缝缝补补,而这些活大部分都要在晚上点着小煤油灯做。别的不说,就单说做鞋这一项,就能把现在的人吓死!
首先是原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一项是“打哥本”(制作鞋底的初加工材料)。用做衣服剩下的碎布头(最小的只有两三公分宽)和穿破了无法再补的旧衣服,用浆糊粘在一起(浆糊也是自己制作的,用白面和白开水搅拌而成,比豆浆稍稠一些)。做成厚0.3公分左右,长宽随意(因为是在面板上,有的是在饭桌上做的,各家的面板和桌面也大小不一,所以,没有固定的规格),类似薄纸壳一样的东西,一张一张的。制作过程也很费劲,首先在面板上刷一层浆糊,再把大一点的布块铺在面板或桌面上,然后再刷一层浆糊,接着把碎布一块一块的拼粘上去,大约要粘三四层左右,最后再粘上一层比较大的布块,然后揭下来晾干备用。
第二项准备工作是“打麻绳”。先用扒好的线麻打成麻念,再用“波棱锤子”仿成麻经,最后两股麻经合在一起做成麻绳,跟香那么粗,一团一团的备用。
第三项准备工作是做鞋底和鞋绑,用事先打好的“哥本”按每个人脚的大小形状裁剪成毛坯,备用。
第四项准备工作是“纳鞋底”,这是最辛苦,最累的一个环节,鞋底大约要做1.5公分那么厚,把裁剪好的鞋底毛坯(最低五层)用麻绳缝制在一起。缝制过程中要用锥子锥出眼,再把麻绳用针串进去,用手拽紧。要使劲使劲的拽,如果拽不紧做出的鞋底不结实,一只鞋底大约要纳七八百针。
第五项准备工作是“纳鞋绑”,首先在裁好的鞋绑表面贴上一层新布,一般都是黑色的。再用细棉线一趟一趟的缝,使鞋绑即结实又富有美感。
冬天的棉鞋还要把鞋底和鞋绑续上棉花。
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在用麻绳把鞋底和鞋绑缝制起来组成完整的一只鞋子。
像这样的鞋子我的妈妈一年要做30—40双。还有衣服呢,被子呢,别的家务活我就不用说了。当时妈妈的辛苦至极我现在连想都不敢想……
妈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着,终于在我15岁那年,妈妈由于实在不堪重负累倒了!
起初是右手不好使,随着病情的恶化,右胳膊也抬不起来了,最后脑袋也歪向右侧,抬不起头来。
1970年秋天,我爸爸和我舅舅带妈妈去了一趟齐齐哈尔,在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脊髓空洞”,是由于长期的劳累和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得知这个消息,全家人都傻了!那可真是“哭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啊”!一家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妈妈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至最后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连吃饭都得用人喂。就这样,我的妈妈硬是顽强地又活了一年多。她不肯离去的原因只是舍不肯抛下她的八个儿女,最小的女儿,我的老妹妹当时还不满一周岁呀!
一年后,妈妈再也坚持不住了,就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妈妈用左手拉着我,看着我的父亲说,我死后,你可一定要供大有子读书啊!说完这句话不久,就万般不舍地撒手人寰了!!!………
举家悲声隆,悼况不堪言。泪流归大海,惊涛复狂澜。乳妹方二龄,世人不忍观,奈何为兄我,断肠裂心肝……
每当回想起当时那一幕,就会撕心裂肺的痛!
妈妈,我那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儿子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如果有来生,大有子还愿意做您的儿子。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你必须给我足够的时间来孝敬您,以你补我今生没有机会孝敬您的遗憾!
今年我已经69岁了,很早就想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但始终不愿触碰心中那块最痛的地方。
今天,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泣血写下此文,深深地怀念我的母亲!
本文原本平常,经飞总一番深情的解析,使其增加了更深层次的感染力。再次感谢飞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