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那个难忘的周末(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那个难忘的周末(散文) ——儿时的家长里短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22.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5发表时间:2023-05-15 04:57:14
摘要:心中有别样的情感在涌动,那是一种欣喜的感觉。寻觅了许久才知道,这是那几担井水给带来的。原来,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能给人带来愉悦……


   “宇强,我们就这样去打井水,人家不会干涉吗?”
   一走出商贸宿舍的大门,我就问走在前面的刘宇强。
   “不会,那么大个井,我们又打不完。那些农民也不会那么小气,不会说啥的。”刘宇强担着两只水桶,在前面头也不回地说,从他那平静的语调上,可以看出,担井水对他来说,就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商贸宿舍坐落在市郊,出得门来就是那个在市里都很有名的蔬菜队,可以说是被人家菜地农田包围着的一个院子。我们今天要去的那口井,就在宿舍大门的外面,离家大约有数百米的样子。
   在正式加入担井水的队伍之前,我曾悄悄去看过那口井,井台很大,十来个平米,上面全铺着光洁的石板。只不过由于年头已久,石头全泛着黑色,但却被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井台边是一圈排水沟,附近农家洗菜洗衣就直接在这里进行,那些废弃的水,就顺着水沟流入了市政的排水系统中。
   听农民们讲过这口井,他们得意地说,这井的出水量相当大,无论天有多旱,就从来没见它的水变少过。你就是连着从中打上十几担水来,那水面也就下去两尺左右,不一会儿就又恢复原样了。
   水面离井口大约有五、六米的距离,除非你的力气够大,能够直接用担水的桶系上绳子打水,否则,要把水打进自己的桶里,需要一个系着长绳的小桶。
   我的同学刘宇强就有这样一个小桶,上面系着长长的绳子。此刻,这个小桶就在他的手里提着。那上面系着的长绳,挽成了好看的圆形,随着他的脚步晃动着。
   早就想像我的同学这样,去挑井水来煮饭吃了。整个商贸宿舍就只有一个水站,两个水龙头。百余户居民就全靠着这两个水龙头生活。水站是由居民自己管理的,每个家庭轮流转,每家管上三个月。我们家不久前才将管理水站的事交出去。水站每天早中晚开放三次,每次居民们都排着长长队来买水,超过供水时间,就买不着水。
   不方便是一说,更重要的是,用机器水煮饭不好吃。城镇居民供应的大都是陈米,香味本来就很少,再让加了消毒剂的机器水一折腾,就更是水是水,饭是饭了,根本就不黏汤。井水就不同,井水煮出的饭带着点青绿的色泽,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汤也是黏的,在口感上机器水根本就无法比。
   可是,想归想,要付诸行动还隔着好长的距离。毕竟我还是个孩子,而一担水怎么着也得有七、八十斤。要把它从数百米外挑回家,还得要有把子力气才行。现在好了,我满了十四岁了,家里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我从宿舍水站担回来的,担井水是要远得多,但大不了中途休息一下就行了。
   刘宇强比我要大一岁,他担井水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三年级的时候。人小,一次担不了一担,他就担半担,他家煮的稀饭就特别好吃。
   昨天晚上就与他说好了,今天他担水的时候,就叫上我,我跟他一起去,只要他带上我走几趟,我就能够明白打井水的整个过程,从此也让家里也吃上井水。之所以要让他带着我,那是因为家里没有打水的小桶,我得要用他的小桶打水才行。
   正值中午,水井周边的农家院落里,正缭绕着袅袅的炊烟。几个农民行色匆匆,担了水就朝家中赶,并没有人注意我们,这让我的心安了下来。
   来到井台边,将肩上的水桶放下来,看着刘宇强熟练地把小桶放到了井里,手一提一松,那桶就倾倒了,然后就上下荡了荡,满满一桶水就打了上来。
   怎么把水打上来,正是我所担心的事。此刻,见他操作得这么轻松,我也试了一把。不知是不是他打水的小桶本来就好用还是他的示范起了作用,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很快将水打了上来。见井台上的四只水桶全装满了水,这才和他一前一后地担水回家。这一担才明白,我自身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一担水担回来,只是微微有些气喘,中途也没有休息。
   家里的水缸日前养过几条鱼场供应给老干部的鲫鱼,剩下的水中,有着不少沉淀,连着好几天那水都有股腥味儿。当下把水全舀出,清洗了,又用些井水清洗了两遍遍,这才把水倒进去。水缸能装两担水,我打算将它们装满。担着水桶再看刘宇强时,他已经坐在家里吃饭了。当下将他的小水桶借了,又朝井边走去。有了上次的经验,第二担水也顺利地担了回来,接着就是第三担。缸里装不下了,就任它放在桶里,然后将桶放在屋子里的窗台下边,平常的空桶也是那么放的。
   午饭来不及了,依然是用机器水煮的,还是那种汤是汤饭是饭的格局。边吃边想:“就让你再清汤寡水一回,以后,你就莫想再在我们家里打主力了。”
  
   二
   日历翻过了多少,岁月又走到了冬天。再有个把月的光景,新的一年就又要来临。
   自从母亲让我参与到每月一次的计划家庭开支的活动中,我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很多时候,把国家供应的生活必须品买回来后,家里每天就只剩下几分钱。这里面还包括水费、引火柴的费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打小母亲要求我去捡树叶用于点燃风箱灶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我们家从来没有在生火的事情下花过额外的钱,所需的柴草,全是我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捡回来的。现在,再把水的开销省了,每天又会节约下来接近两、三分钱。这使得我在做捡树叶等事情时,变得更加主动。
   饭后,收拾停当,又抽空去宿舍供水站去看了下。等着买水的人家还有好几户。看得出,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刘宇强的家就在我们这栋宿舍的第一间,离供水站最近,他见我在那儿,也走了过来,拿手肘碰了下我,问我道:“如何,早就给你说过,担井水好得多吧?”
   “就是,从今往后,就让机器水见鬼去吧!”我得意地说了句。
   今天是周六,学校只上半天课。刘宇强拿着自己打渔的装备出了门,他要趁着这个当口,到莲花池旁的那个大排水沟里去,看能不能捕到些鱼虾来改善一下生活,当然,那都是些野生的。
   在我的同学中,刘宇强是做这些的高手。我曾亲眼见他在一下午的时间里,逮到过两、三斤的鱼,也知道他家水缸旁的那个硕大的瓦罐里,所喂养的泥鳅黄鳝等就从来没有断过。每过一段时间,他妈就会捉几条出来,剖了,洗净打理后拿油一酥,就成就了一盘下酒的好菜,让他在制线社工作的老爸美美喝上两杯。当然,也少不了刘宇强的那一口荤食。这个时候,就成了他家的节日。
   刘宇强就用不着去捡树叶子,他爸是机修工,每天下班,都会带回一些油棉纱,那是擦拭机床用的,不利用就当着废物丢弃,用油棉纱点燃风箱灶是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当他家放在灶前大竹篓中的油绵纱积得相当多的时候,他妈就会让他全部用油棉纱来煮饭。就和我的母亲在我捡拾的树叶足够多的时候,也会全用树叶子煮几顿饭,以便节省下煤炭一个道理。烧油棉纱除了气味不太好闻之外,那火力之大不是树叶可以比拟的。
   刘宇强边收拾着自己的“装备”边问我和不和他一起去?我两手一摊,说道:“我还得去捡树叶。家里的引火柴不多了。不过,等会儿,说不定我也会走到莲花池去呢。”
   “那好,那我们就在那儿相会。”他将那个成色还很新的笆篓挂在腰间,手里拿着据说要值五块多钱的赶网,神气地朝前去了。
   我则回到家里,去拿自己捡柴禾的工具。
   母亲没有在家,只奶奶坐在床头打着盹。最近,母亲在一家公司的修缮工地寻下一个小工的活,每天能有一元钱的收入。打零工的人是没有星期天的,上个星期天,我就带着弟弟到母亲打工的工地去了一趟。见她正和几个差不多岁数的阿姨们在“打夯”。由于没有人会唱打夯歌,她们打的全是“哑巴夯”。而“哑巴夯”是很累人的。怪不母亲回到家就说腰酸腿疼。不过昨天就听老妈说了,修缮工地的活儿不多,这周就要结束。而那个工地离父亲所在的单位不远,估计今天她会和父亲一块儿回来。
   其实,我根本就不愿意她到外面打工去,她这一早出晚归,家里就空了半截,许多家务事就落在了年迈的奶奶身上。刚满六岁的小弟,也会因长时间看不到妈妈,脸上挂满了泪水,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自从去年夏天送老爸住院,在回家的路上被母亲一顿扎扎实实的教育后,我发现自己变了许多。这大半年来,我再也没有去玩过小孩子的玩艺儿,每天都是一大早就起来,帮着家里煮早饭。赶着头天晚上刮了风下了雨,天刚放明就拿着捡拾树叶的工具,一根用废钢筋制成的铁纤出门,到附近树多的地方去捡拾树叶。早上上学前,都能捡拾不少的树叶。就连我自己都感觉离母亲所期望的已经不那么遥远了。然而,我也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要努力,最好到我十五岁时,就能够利用空闲时间去做小工,让妈妈再也不用去外面操劳。
   冬季并不是桉树落叶最多的时候,走了好久的路,那根铁钎也没有穿满。只能又朝着莲池的方向走去。不管怎么说,那个人工湖的堤岸上,有着两排高大的桉树,落叶的机遇要多一些。如果那里再寻不下,就只能到明天跑个远路,到父亲所在的仓库去碰运气了。
   莲花池呈现出少有的热闹,一群一看就不太好惹的青年聚集在那儿,都朝着下面张望。从他们打量的地方来看,正是刘宇强“打渔”的地方。
   我赶紧凑了过去,还真是他,只见他的那个笆篓沉甸甸的,上面糊满了稀泥。而那张“赶网”里,有好条银白色的鱼还在跳着。他四下一张望,赶紧将鱼收拾起,大概是觉得收获差不多了,他先沿着沟走了一段,待离人群稍远的地方,很快就爬上了堤岸,就朝家的方向奔去。
   一阵风起,树上落叶纷纷,周遭没有第二人捡树叶,这么多的叶片全便宜我了。不大工夫,穿了满满一铁钎。如果只有用来生火,两天应该没有问题。
   冬季白天短,当即朝家走。回到宿舍,正看到刘宇强坐在家门口剖鱼,他身旁放着个小搪瓷盆,里面打理停当的鱼怕有一斤多吧。而他的母亲满脸得意的神情,剥着手里的大蒜,看来,晚上他们家是要改善伙食了。
   而我家里,奶奶已将晚上要炒的菜择好,只等着生火了。父亲平日都在单位住宿,只有周六才会回来,两个上高中的姐姐,也会回到家中度周未。既然是一家聚齐,怎么着也得要改善一下。
   心中有别样的情感在涌动,那是一种欣喜的感觉。寻觅了许久才知道,这是那几担井水给带来的。原来,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能给人带来愉悦。我将放着树叶的包装箱里干透了的树叶朝着一边垒,将新鲜的树叶放在一旁,这样,它们也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变干,等着为我们点燃一日三餐的烟火。不知何时,小弟弟凑了过来,靠在我身上,问我妈妈好久才会回来。我见煮饭时间还没有到,就趁这个空当带着他到宿舍外的路口看了看,对他说,再过一会儿,到天快黑的时候,不光妈妈,还有爸爸和两个姐姐都要回来。今天傍晚,家中不光热闹,还要吃点好的。他这才高兴了起来。
   返回宿舍时,宿舍的水站已经开了,不大工夫,就排起了长队。我庆幸我已经提前给家里备下了两天的水。
   回到家时,奶奶已经生着了火,开始蒸馒头了。家里只有一个灶,一大家子人聚齐,总得要改善一下生活,熬稀饭蒸馒头,这些都要计划着来。我赶紧接替下了奶奶,坐在灶前烧开了火。
   这个月的供应煤比往常要好烧些,火大,烟还少。在风箱的催促下,灶膛内火苗都要窜出炉口了,还发出阵阵“嗬嗬”的声音。奶奶高兴地说:“连火都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都笑了!”
   馒头出锅了,散发着白面特有的香味,引得人直流口水,赶紧将它们放在个盆子里,拿一块白色的布盖上。
   几个家常小菜也都相继完成。豆芽、豆干都是国家供应的副食,家里平常舍不得吃,全用咸菜下饭,此刻全都用油炒了。泡青菜是日常必备,酸香味十足,也切了一些放在个小碗里,细心地淋了些清油。怕菜不够吃,奶奶又拿出两个鸡蛋,拌了足有二两面粉,摊了一大盘鸡蛋。
   父母和两个姐姐是脚跟脚地回到家里的。
   这时,家里的小饭桌摆满了平日里难得见到的佳肴。蒸好的馒头嚼劲十足,熬好的稀饭不冷不热,分盛在几个大碗里,而那个大瓷盆里,还有着半盆。
   屋里充满了喜庆,每个人都夸奖今天的饭菜好吃,特别是那稀饭。两个姐姐这么形容:不知比食堂的稀饭好吃多少倍。
   母亲也一口气就喝了小半碗稀饭,她问我道:“这饭是乍煮的,这么好喝?放了碱面的?”
   “妈,饭还是那么煮的,就是水不同。今天煮饭的水是井水!全是井水!”我自豪地说。
  
  

共 4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自从被母亲“数落”一顿后,感觉肩上的责任重多了,主动为父母分忧,尽量节省家里的开支。过去是经常捡拾树叶,充当做饭的燃料,节省买煤的钱。如今跟着同学刘宇强又寻觅到了一条节省用水的道,去农户那里找井水。作者以灵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因家庭贫困,生活艰难,作为家里的大儿子,主动承担了为家里排忧解难的责任,不仅解决了烧火的材料,而且去更加远的地方打水。原本居民院子里有自来水,定时间排队购买。关键是这机器水不仅花钱,而且有一股消毒剂的味道,做的饭相当难吃。是的,当全家人第一次吃上用井水做的馁时,感觉就不一样。一篇充满情趣、弥漫着人间烟火的佳作,值得细品。【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5-15 04:58:53
  虽阳了,但文风仍显飞扬,还是那股英气勃发的佳作。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5-15 09:55:28
  皮人社长谬赞了,你的题材广泛,我应该向你学习才是。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5-15 04:59:28
  又是一篇精美之作,欣赏了。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5-15 09:55:51
  谢谢皮人社长的精心编辑!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5-15 05:00:12
  一定休息好!保证体力恢复!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5-15 09:56:13
  好的,谢谢关心!
4 楼        文友:芳芳        2023-06-09 18:12:31
  往昔历历在目,挑水,捡树枝,拉风箱,烧煤炭……谢谢透明老师一一道来,勾起不少美好的回忆。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渴望有天能吃上白米稀饭,因为天天啃烂地瓜实在难熬。现在生活好了,谢谢邓老,谢谢改革开放。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6-16 20:26:52
  感谢芳芳的雅赏和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