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学悟中庸智慧,自求幸福人生(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学悟中庸智慧,自求幸福人生(赏析)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6发表时间:2023-05-15 12:39:14

【菊韵】学悟中庸智慧,自求幸福人生(赏析) 反复研读中华经典《中庸》时,总有一种笃信的念头,要从我的心里蹦出:在这个五欲红尘中,凡智商正常的人,谁不希望自己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而真正想拥有圆满幸福的一生,那就得好好学悟践行深藏在《中庸》里的大智慧,哪怕我们暂时刚学到一点点,那也必定是大有好处的。
   溯源“中庸”这一组词,是由孔老夫子首先提出来的;而全文只有三千多字的《中庸》,则是由孔子嫡孙子思,系统阐述孔子中庸思想而形成的光照千古的君子修身经典。
   子思,尊称子思子,一直被后代儒家尊为“述圣”,他还是亚圣孟夫子的老师的老师。到了北宋,《中庸》得到了大儒程颢、程颐的极力推崇,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因作《中庸章句》,并将《中庸》《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到一起,使之成为儒家著名的“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必通经典。
   那么,啥是“中庸”呢?唉!今人知之者少也。大多数年轻人,对中庸自然是了解极少,不少上了年岁的读书人心中,对中庸想必还会残存许多不该有的误解。
   想想我们年轻时,历代圣贤谆谆教导的中庸之道,曾一度被否定批判为“腐朽落后”的精神糟粕。那时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深入研读中庸,人们只有跟风且持从众的心理。记得当时我们听到的“中庸之道”,就是马马虎虎,就是凑合了事,就是老好人思想,就是不讲斗争原则。
   然而,近几十年来,许多人又越来越象拼命三郎,都在一门心思,追求各自的钱财名位,也没有多少人重提中庸了,至于了解、学悟、践行中庸之道的,则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导致当下不少人,名位虽显赫,财富虽暴涨,可离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却是越来越远了。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中庸”的认知,依然是比较混乱,就连通行的字典词典等权威媒介,在对“中庸”作些正解之后,仍跟着一大串望文生义的幼稚曲解,认为中庸,是平常平庸,是妥协保守,是不求上进,等等。这自然是背离了老祖宗的初心本意,让人感觉尚有“大不孝”之嫌!
  
   在我所在的小城里,有这样十多位志同道合的老者,他们早年自发组建了一个圣贤经典研修班。本人退休后,非常有幸有缘,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学习计划,会定期不定期地约到一起,共同深入研讨《四书五经》等中华典籍。
   近日来,我们研修班成员,又悉数凑到了一块,专题研讨《中庸》这部经典,我们首先讨论的是“中庸”二字的深厚含义。我们由衷钦佩中国老祖宗的大智慧,尤其是他们尊崇的大道至简。
   我们研修班的成员,虽然有的年逾古稀,有的已达耄耋之年,但是每次集中学习,大家的发言都很踊跃,讨论都很热烈。
   一位老校长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古文一字,往往就是一词。何为中庸?这里的“中”,是中正的意思,是恰到好处,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合情合理合法,如同真理,差一点就不叫真理,多跨一步就成了谬误。
   所谓“庸”,指的是常道,是不变、不易。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化;但在事物千变万化之中,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恒定不变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中庸讲的就是这个规律。掌握了中庸之道,我们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一位资深作家接着说:“中庸”,就是“执其两端取其中”。可以作这样的比喻,一端是鲁莽,一端是懦弱,两个极端当然都不好,这里的中庸就是勇敢;一端是豪奢,一端是吝啬,这里的中庸就是慷慨;一端是自大,一端是自卑,这里的中庸就是自信;一端是溺爱,一端是虐待,这里的中庸就是慈爱;一端是放任,一端是独裁,这里的中庸就信任。总之,我理解的中庸:正是时候,正当位子,正在火候,正合于度。大道至简,三字概括:刚刚好!
   一位喜好学习的老奶奶苦着脸,无奈地对我们说:我家三妹退休后,经常与亲家母一起带孙子。三妹是个非常内向的人,而她的亲家母,却是个口无遮拦的外向型性格。对许多事,她俩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常常各执一词。
   最近,我发现三妹的心情总是不好,还有抑郁症的前兆。我问她是何原因?她流着泪对我说:与亲家母在一起,感到太压抑了,一见面就听她巴啦巴啦说个不停,她好像什么都懂,又听不进别人的一点建议。为了和谐共生,为了不发生激烈冲突,三妹也就懒得再说什么了……这里,我想请教各位老师,能否用中庸之道,来分析缓解我三妹与她亲家母之间的矛盾呢?
   八十高龄的研修班老班长,马上接过话茬说:从这对亲家母的两种不同表现来看,我觉得她俩都存在一定问题,好像都不合中庸之道。你三妹一直压抑不讲,我看主要是“不及”;她亲家母言辞激烈,则是有点“过”了。中庸即“中和”,我们待人处事,都要心胸开阔、刚柔相济,要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和谐融洽,那就要有“中和”的智慧,但“和”也要有个适度,并非一团和气,不辨是非,而要和而不同,坚持正见。这就要求我们的言行举止,能够恰到好处,当为则为,当止则止,以把握尺度和时机。
   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讲不讲,谓之“失人”;不当说反而说了,则谓之“失言”。有智慧的人,要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由此看来,您还真有必要,回头去找这对亲家母,好好地谈谈中庸之道了。
   ……
   看我一直没有言语,老班长笑道:怎么样?也请闲客老弟说说对中庸的理解如何?
   我哈哈一笑道:在下一直都在聆听,几位老师对中庸的理解,都已经非常到位了。此时此刻,我忽然想到杂技演员的表演。比如走钢丝这个节目,我觉得也能说明中庸的道理。如果没有脚下那个“中”的准确把握,如果没有身体那个“庸”的灵活拿捏,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苦修历练,那么就像我们这些平常人,这个钢丝绳那是万万走不了的。
   老班长笑着鼓励道:闲客老弟的这个比喻,我觉得很形象,很恰当。是的,我们要学懂弄通中庸深义,要处处做到中庸之道,的确如同杂技演员走钢丝那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我们这些老家伙,走钢丝那是学不了喽,我们也不用去走,但中庸之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做人做事,还想求得一生幸福美满,我们就必须带头深入经典,逐条逐句学行中庸之道,充分汲取圣贤智慧,每天保持修心养性,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夕阳更加红得光彩照人。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历来都要讲究掌握火候,拿捏分寸,把握个度。说实话,要做到不轻不重、不早不晚,不缓不急,恰到好处,要走进这个极致的中庸境界,无疑是一件非常不易达到的目标。
   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还一直处在激烈的竞争乃至斗争之中,大家的心态普遍都比较急躁,有的人动不动还会冒火发脾气!为了眼前的物质利益,不少人都在拼命地想得到,可得到一次之后,很快又要奢望比别人获得更多,还时不时地提防着失去既得利益,因而这些人,往往是没日没夜处在焦虑、担心、忧恐的精神状态之中。要想让他们保持内心世界如如不动,让他们走进中庸的极致大道,那自然是一件很难达到的事情。
   可是,有智慧的人,尤其是我们退休的老年人,我们已经远离了漠化人性的竞技场,我们不会整天心浮气躁、患得患失、胡思乱想,我们能够为更多的年轻人放好样子,我们能够经常保持冷静、清净、平和、安详、真诚的心态,因为这是我们修心修身获得健康长寿的古老密钥。
   孟子云:养吾浩然正气。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他们通过不断反思认识到,养这气,养那气,都不如养吾浩然正气!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有了这股正气,就会百邪不侵,就能身心安泰,就能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中庸》是一部体现中国思想最高水准的圣典,也是最能展现我们中国人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杰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要恰到好处,唯有修得真诚之心、理智之心、利他之心、仁爱之心,唯有获得满腔的浩然正气。所以说,在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我们有幸研读借鉴《中庸》的智慧,那就显得格外弥足珍贵了。因此,只要我们能以致诚之心,时刻对标中庸准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又何愁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呢?
   (原创首发于癸卯兔年三月二十六)

共 33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晌午间隙来学习国学大师闲客先生的力作,感到如坐爽风之中,闲客先生酷爱国学文化,多次写做出经典美文,向国人传承国学大道,给人以很深的启迪,对社会有很大的回报。今天的赏析文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传播。《学悟中庸智慧,自求幸福人生》就是倡导人们去好好学习中庸,用中庸的道理解决困惑和矛盾,求得幸福的人生。“中庸”是由孔老夫子提出来的,是中国思想最高水准的圣典,全文三千多字系统阐述孔子中庸思想,形成光照千古君子修身经典。如何修身,请读《中庸》。文章列举现实身边事例,用中庸之道去分析,去处理,就可以获得好的人生。不要误认为“中庸”就是老好人,就是调和,就是不讲斗争,不讲原则。要知道拥有中庸思想的精髓,你就可以享受人生。不要以为有金钱就是幸福,不懂修身之道,越是金钱多越有灾祸降临,离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越来越远。中庸尊崇的大道至简。中正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处事方法。“庸”,指的是常道,是不变、不易。 恒定不变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中庸就是讲的这个“道”不变的就规律。人动过修身,掌握了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把你的生活安排的周周正正。闲客先生的文章精准,通俗,说理深刻,举例典型,简单有用,值得劳心者劳力者们都去好好学习。去好好待人处事。拿捏分寸,把握个度,给自己谋来安稳幸福。努力吧!走进极致的中庸境界。养浩然正气,保身心安泰,去待人、交友、为政、处事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经典美文,鼎力推荐!【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5-15 12:40:29
  用中庸的道理解决困惑和矛盾,求得幸福的人生。努力吧!走进极致的中庸境界。养浩然正气,保身心安泰,去待人、交友、为政、处事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5:22:47
  大师的按语,写得极好,闲客连读了三遍,反复学习领悟,深深感佩大师阅文速度快,遣词造句准,紧扣文章主旨,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练,大大提升了小文品味,可见大师驾驶文章的极深功夫……大恩不言谢,一切存心中!
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5:10:08
  十分感谢黄社的辛劳!金山大师放弃中午休息时间,专为闲客小文审查编按,还给予了过高过美的评点,闲客深感汗颜惶恐,此文仅是闲客参加经典学习研讨的一个实录与体会,圣贤智慧如日月星辰,光芒万丈,吾等凡夫,只是喜欢与崇敬,只有学悟与践行,才能无愧于华夏儿女称号。在弘扬正能量方面,金山大师是高标,是楷模,广大文友与读者对先生的恩德,一定会铭记于心的。
回复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6:42:25
  何为中庸?这里的“中”,是恰到好处,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合情合理合法,如同真理,差一点就不叫真理,多跨一步就成了谬误。  所谓“庸”,指的是常道,是不变、不易。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化;但在事物千变万化之中,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恒定不变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中庸讲的就是这个规律。掌握了中庸之道,我们就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5:15:43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历来都要讲究掌握火候,拿捏分寸,把握尺度。毋庸置疑,要做到不轻不重、不早不晚,不缓不急,恰到好处,要走进这个极致的中庸境界,无疑是一件非常不易达到的目标。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6:43:18
  《中庸》是一部体现中国思想最高水准的圣典,也是最能展现我们中国人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杰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要恰到好处,唯有修得真诚之心、理智之心、利他之心、仁爱之心,唯有获得满腔的浩然正气。
4 楼        文友:袁野        2023-05-15 17:01:43
  仔细拜读了闲客老师的这篇佳作,我是差点出了一身热汗啊!以前我总觉得当代人最聪明最厉害,没想到我们上千年的老祖宗有这么大的智慧!真是受益匪浅、受教良多啊!从文章总体来看,好像闲客老师对《中庸》赏析才刚刚开始,期待续集早日闪亮登场,谢谢老师精彩分享!
回复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5 17:09:07
  深谢袁野老师拨冗阅文留言鼓励加持!正如老师所说,古圣先贤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智慧化身,千年难遇一位。圣贤通天达地,通透宇宙人生真相,圣贤经典如日月之光,永远照耀人类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又如老师所言,学习感悟《中庸》经典还有许多,同时也期待同道中人批评指正!
5 楼        文友:寂寞寞        2023-05-16 09:17:41
  闲客老师的“中庸”论述,令人汗颜,说句实在话,对于中庸的理解,就是平常,老好人的角色。今看到闲客老师的理解说明,感到无地自容。还希望多写点东西上来,向你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6 14:34:51
  谢谢寂寞寞老师对小文的关注。老师也太谦虚了,令闲客脸上发烫。
   正如老师所言,咱中国的老祖宗太有智慧了。如在《中庸》经典中任挑一句,我们就能玩味半天,而且与当下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相关,富含极大的指导意义。不可能骗老师的!
   《中庸》是儒家论述道德哲学的专著,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困于宋,作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宋国陷入困顿中写下《中庸》的。
   闲客感言:品读古圣经典,若游名胜古迹,如看绝好风景。弘扬圣贤智慧,可丰盈咱们心灵,可提升生活品味!愿我们携手同行!
6 楼        文友:刘明国        2023-05-16 22:25:38
  品读学习了闲客先生赏析《中庸》佳作。无论读过没读过的人,都会受到教益启发的。它作为四书经典之一,”过犹不及”是其核心思想理念。好懂难拿捏…
回复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5-17 20:49:50
  先生是稀客,感恩先生惠顾雅评与鼓励!先生的文章中,充满了许多中庸之道,闲客学过不少,很是喜欢,今后更应多多拜读领悟!先生是高人,您的谬赞,让闲客汗颜,还请多多指教!待几天旅游回来,还要静下心来,继续深入学悟中庸智慧!遥祝先生夏安!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4 09:23:20
  “中庸之道”,也被称为“中和”、“中和之道”,它是儒家最高的道德修养标准,最高的立身处世原则。孔子曾感慨:“中庸之德其至矣乎!”历代儒家君子都以追求中庸、恪守中庸为修身养德之根本原则。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4 09:28:42
  中庸之道,就是去极端、取中间、不偏不倚的均衡之道。北宋大儒程颐说:“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就是没有偏颇,恒定有常。南宋大德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就是不偏不倚,保持平常之心。
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7:50:48
  过去称重都用杆秤,秤有秤杆、秤钩和秤砣组成,当我们称东西重量时,若秤砣不在那个位置时,那秤杆不是翘得很高,就是垂得很低,甚至秤砣会在秤杆上滑上滑下,只有当秤砣到了那个位置,这时秤杆才处于平衡的状态。那个位置,就是“中庸”的位置。当称另一个不同重量的东西时,那么那个位置,又要重新寻找平衡点了。任性容易走极端,两头极端,是极过、极不及;中庸是一种分寸感,是一种度。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