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苦难酿出了甜蜜(散文)

精品 【东篱】苦难酿出了甜蜜(散文)


作者:淡墨花开 布衣,38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4发表时间:2023-05-19 06:04:10
摘要:婆婆在艰难的生活中,在苦涩的日子里抓紧任何机会,给孩子们们酿造甜蜜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

我向着瑟缩在黑暗角落里的黑影,一声接一声地大喊着:“妈,妈!”她就是不答应,虽看不清模样,心里知道那就是婆婆。我向着她跑去,看着不远的路,却怎么也跑不到跟前……
   我的喊声越来越大,最后把自己喊醒了。醒来却再难以入眠,心里像打翻了调料瓶,五味杂陈。
   婆婆,难道您在那边过得仍不好吗?为何每每都以这种凄惨的形象出现在我的梦里啊?还是我太过于担心您在那边的生活还不如在人世之中呢?您在那边可一定要幸福快乐啊,我那一生受尽苦难的婆婆。
  
   一
   我第一次见到婆婆是和我先生谈恋爱第一次到他家时。这是一所独门独院的小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座北朝南的四间青砖木石结构的正房。对着门口是几株玫瑰,正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妖娆美态,热烈地欢迎着客人。南面是两排整齐的菜畦,顶花带刺儿的黄瓜,鲜艳欲滴的西红柿,闪着紫色的茄子,滴里嘟噜满架的豆角,鼓动着全身的热情,仿佛有着按捺不住的力量,蓬勃着满院生机和活力。
   听到开门声,带头迎出来的是一位瘦小的妇人,还飞出三个十几岁的女孩。“这是我妈,二妹、三妹和老妹。”我先生介绍说。我一一见过,寒暄了几句,目光集中到婆婆身上。瘦削的脸,大大的额头,目光深邃的眼睛,两腮有些凹,显得颧骨有点儿高。身体虽瘦弱,但透着几分精明、干练。几个妹妹也都很热情健谈,叽叽喳喳像几只小燕子。
   看到婆婆的第一眼,我就惊奇地发现,婆婆是一个满身都是故事的人。那种干练,一定是被岁月磨砺出来的品质。其实,我内藏一个小心思,这样的婆婆一定会包容,因为受尽磨难的人,一定会善待他人,况且我做了她的儿媳妇,一定会呵护我。
   我结婚后,才逐渐了解了这个家庭和婆婆以前的苦难。
   婆婆是16岁嫁给公公的。当时,公公在天津做工。他们结婚后不久,因为家里贫困,奶奶和婆婆带着6岁的三叔去了天津,奶奶过了几天就回家了,留下婆婆和三叔在公公处居住。有一天,三叔出去玩,趟水的时候把婆婆临来天津刚给她做的新鞋掉到了河里,气得公公一边要打他,一边数落他:“你嫂子好不容易给你做了双鞋,这刚几天啊,你就给掉到河里了,你哪样不用操心啊。”婆婆说:“算了,我再给他做一双吧。”做鞋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做成的,于是公公只好先给他做了双趿拉板。婆婆向房东大娘要了些碎布头,熬好了面糊,打隔板(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就是用一块大木板,刷一层面糊,铺上一层碎布,如此反复五六次,晒干做鞋底用),两三天后晒干了,婆婆便剪鞋底,又买来线绳、针锥子纳鞋底。房东大娘看到婆婆没有可做靴面的布,就送给她一块蓝色卡其布,婆婆连忙道谢:“我正发愁呢,大娘就给我送来了,真是太感谢您了。大娘以后有什么针线活我可以帮您做。”这样一双新鞋才做好了。三叔穿上新鞋,心里蜜一样甜,毕竟这么几天就穿了两双新鞋,孩子的心里从来不放那么多事,第一双鞋的事早就忘了,心里只有穿新鞋的喜悦。房东大娘看到三叔脚上的新鞋,连连夸奖婆婆的针线活做得好。以后房东大娘有什么活,婆婆也抢着干。住了几个月,婆婆要回家了,房东大娘恋恋不舍,叮嘱她以后多来。
   婆婆说,那时穷,能够帮助报答人家的就是出点力。不能欠着人家的情分。知恩图报,未必需要多少拿得出手的财礼,拿得出一颗善良的心,足以温暖他人。
   连续几个孩子的出生,使这个贫穷的家庭更加拮据,屋漏偏逢连夜雨。三妹生下来眼睛上就长了一个血脉瘤,而且随着身体增长变大。六个月后,已遮住半个眼睛。婆婆要去唐山给她做手术,村里的一个婶子说:“一个小丫头儿,爱死就死呗,治什么啊,哪有钱给她治病啊。”婆婆说:“我就是求爷爷告奶奶,只要能治,我也要给她治好。”于是把一个包袱皮用染料又染了一下,做了个小红袄给三妹穿上,借了十几块钱,坐上火车去唐山,医院说不能治,婆婆不死心,又去了天津。到了天津,婆婆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医院,医生也说治不了,婆婆顿时觉得昏天黑地,瘫软在地。一边哭,一边苦苦哀求着:“医生好好给我们看看吧,我们跑了这么远的路,奔着你们来了,就是想给孩子一条活路,她还这么小,救救她吧,我求求你们啦,求求你们啦。”婆婆声泪俱下,医生看她哭得可怜,最后说:“好吧,那你们先住院吧,我们尽力而为。”婆婆高兴得语无伦次:“谢谢、谢谢。孩子,孩子,你听到了嘛,你有希望了,你有救了。”婆婆连连鞠躬,就差给医生下跪了。
   婆婆坚信,善良可以感天动地。他一生秉持的就是与人为善,怜悯之心,也让她变得善感起来,遇到谁家一个不好的事,总是跟着唉声叹气,尽管没有用,于心可能可以缓解吧。
   第三天,三妹进了手术室,离开母亲的怀抱“哇哇”地哭个不止,婆婆一下子怀里空了,心也仿佛被摘走了,全身都被掏空了,坐立不安。扒着门,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里望,但什么也看不到。两手一会把衣襟拧成了麻花,一会把两手攥出了汗。脸色苍白,两眼空洞无神,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侧听,唯恐漏下什么信息。不知过了不久,听到门一响,婆婆马上扑上去:“医生,我的孩子怎么样了?”“手术很成功,放心吧。”医生也如释重负。婆婆一听,紧绷的全身一放松,竟然瘫坐在地上,泪水“唰唰”地流淌下来,不知道是高兴呢,还是心酸,抑或是感激。就势鸡啄米似的给医生磕起头来,连连说:“谢谢,谢谢,你们真是救命的活普萨。”
   婆婆嘴里“谢谢”两个字,曾经对我也说,让我感到她见外了,对人持礼,是婆婆一辈子的体性,改不了。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每个女人都因为有了孩子而变身战神,披上铠甲拿起武器,守卫着自己的幼子和家庭,鞠躬尽瘁直到筋疲力竭。三妹切除血脉瘤,成为一个健康正常的漂亮女孩,婆婆用自己的苦给她酿造了一生的甜蜜和幸福。母亲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她们有了必须要守护的存在,那柔弱的身体就受成钢铁,有着无穷的力量,怎么也击不垮。
   一个母亲,无需专业,她的天性就是护佑子女,她最懂得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公得了肺癌,全村都震动了,掀起了一场风暴,毕竟那时得癌症的人很少,农村还不知道什么叫癌,只说是毒瘤。全村的小学生去捉蜥蜴,炒干碾成粉末儿,让公公服下,说是以毒攻毒。婆婆被这场风暴吓傻了,刮晕了,好几天都呆呆地,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大家把公公送回医院治疗。公公住院时,婆婆在家惦记着医院的丈夫,在医院惦记着家里的五个幼子,只好每天步行往返十几里路,在县医院和家之间来回穿梭。公公预感到自己的病不好,有一次背着婆婆跟他舅舅说:“老舅,我恐怕是不行了,以后您就多照看着孩子们点,他妈恐怕是守不住啊,毕竟太年轻了,她才30岁,她要走就让她走吧。可别让她把孩子全带走,怎么也得留个后啊。”后来公公生命垂危,回到家里,人们看着婆婆已不成人样,也怕婆婆看着难过,就拔下了公公的氧气管,一个多小时后公公就被草草下葬。公公撒手人寰,给婆婆留下大大小小的五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1岁。婆婆非常悲痛,再加上连日来的劳累,终致一病不起。可是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围着她,大的哭,小的闹,天塌了一样。“妈——”“妈——爸爸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呜呜呜——”她强撑着起来把小的抱在怀里,让大的趴在她腿上,她知道这时候她不能再躺下去了,她是孩子们的主心骨,丈夫没了,她要为孩子们撑起这片天,撑起这个家,她抹了一把泪水,强打精神,安慰孩子们说:“没事,还有妈呢,有妈这个家就散不了。”从此婆婆一头扎下去,苦撑了十来年。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婆婆整天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夏天人人都歇晌,可婆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歇晌。上午在生产队劳动半天,回家赶紧做饭,吃完饭,来不及喘口气,就顶着炎炎烈日,背起栅子去割草。大中午的,地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寂静得令人害怕,稍有点儿动静,就让人毛发倒立,吓出一身冷汗。上面烈日晒着,地上热气蒸着,就这样钻着垅沟地头,蹲在地上,身体向前倾着,右手拿镰刀,左手攥住草,一把一把地割着,一堆一堆地放着,汗水顺着脸如下雨一般摔在地上,头发贴在脸上,衣衫全湿透了。估计上工时间快到了,就把一堆堆青草收拢起来,装进栅子,鼓鼓的一大栅子青草,吃力地背起来,摇摇晃晃地回家。婆婆本来个头就不高,加上栅子和青草的遮挡,从背后看去,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草球在慢慢向前挪动。挪到家里,晒上草,赶紧出工。晚上吃完饭,还要洗衣服,做衣服,做鞋子,还要管着三个小叔子的针线活。就这样到秋天除了喂几只羊还剩下一大垛草,卖掉贴补家用。婆婆成了一台从不停息的机器,可有谁能替代她转动着这个家的生活呢。
   婆婆相信,勤劳可以养这个家,养活几个孩子。这是中国人共有的生活信念,在婆婆身上显得更是执着。
   长年累月的劳累使婆婆的身体受到极大伤害。每到冬天,婆婆就连冻带累地病倒在炕上。人也瘦得皮包骨,脸色蜡黄,眼睛深陷,眼皮仿佛有千斤重,半睁半闭,无精打采的。
   婆婆带着五个孩子艰难度日,吃的苦,挨的累,受的罪,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副柔弱的肩膀,扛起的可是一座山啊;这一双纤手,给孩子们撑起来的却是一个温暖的家。这么多年的委屈心酸,无法跟孩子们言说的话,也只有婆婆自己知道,醮着泪水流进肚子里慢慢咀嚼消化。我想,她在累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多么想在家歇一歇;在生病的时候,多么想有人说句暖心的话;在出现大事的时候,多么想有个肩膀可以靠一靠;在受了委屈的时候,多么想找个人诉一诉,可这些在婆婆身上却是那么难以实现。
   环视四周,唯有墙壁,她只能找到一个还没有倒下的自己。
   婆婆不是无所不能,她也有害怕,她也会无能为力,但是她有了她必须守护的存在,才变得无所不能。她为了这个存在,变得异常强大,爆发出无限的潜能。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母亲看到儿子从十几层楼上掉下来,她就以飞快的速度跑过去接住了孩子。事后人们做试验,让百米运动员跑这段距离也难以抵达。在儿女面临困难危险时,母亲就是超人,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婆婆再苦再难也要撑起这个家。她知道,这个家,有她这个妈在,就还是个家。有她,孩子们就还有个家,还有个妈,还是兄弟姐妹,还能温温暖暖、亲亲热热地在一起过日子。她就是因为心疼孩子,才把苦生生吞下,把累甩在一边,泪水只能一次次被风吹干。为了孩子,她拼尽了自己的一生。到孩子长大点儿了,能帮她干活了,才算喘了口气。这么多年的辛酸和血泪,把婆婆的那颗心泡得像磐石一样坚硬了。
   正是十几年来婆婆的坚强勤劳,才硬是把全家锅底一样黑的日子,生生扒开了一道缝,透出一丝丝光亮,黑暗里的光明,更为珍贵,婆婆用她微弱的光亮照亮并温暖了儿女的心。也让儿女们沿着这道光亮走出黑锅底一样的世界,找到光明,品尝到生活的甜蜜。
  
   三
   1979年,掀起了震后建房热潮,婆婆也不例外。她想用省吃俭用攒下的几百元钱盖新房,但操持盖房子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艰难的事啊!一次次找村干部,公社干部批宅基地。宅基地落实了,又一趟趟赶集,逢集必去,买大梁,买檩木,买椽子。然后找大车一车车往家拉。去砖厂买砖、拉砖。石头是二叔从岩山上开采的。买了石灰、苇子、钉子等等,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才算就绪。找好黄道吉日,婆婆又村里村外地一家家找人帮工。有不懂的事情只好去找大姨父商量。正式动工那天,大家早早来到地基上忙活起来,村里也有不少主动来帮忙的。四个掌作的泥瓦匠站定四个角,其他大工占据东西南北四面,手中瓦刀闪着银光,上下翻飞。小工们和石灰的和石灰,搬石头的搬石头,搬砖的搬砖,全是一路小跑儿。瓦刀碰撞砖石的“咔咔”声,铁锹铲水泥的“嚓嚓”声,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地说笑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里里外外全部由婆婆一人操持,这边喊“嫂子”,那边也喊“大婶”,找这找那。她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口干舌燥。整宿整宿地琢磨盖房做饭的事儿,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也睡不好觉。星星还朦胧着睡眼,月亮也疲倦地坐在南山头上,婆婆就起床给帮工的人们准备一天的饭菜。为了让人们吃好,她宁可自己两三点钟起来摊煎饼、摊饹馇,让人家吃饱吃好。房子立起来了,婆婆却累倒下了。
   村里的老爷们看着婆婆把房子盖起来了,说,就是个男人,那样的条件,给他三个胆,都不敢这么折腾。一个老娘们,居然撑起一座房,刮目相看啊,刮目相看啊!
   看着自己新建的房屋,虽不如别家的气派,毕竟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再苦再难,婆婆的心里也是甜的。原来是几个堂兄弟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婆婆住的是两间厢房。夏天下雨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到处接着瓶瓶罐罐。冬天狂风像野兽般嗥叫,张着嘴往屋里闯,老屋也瑟瑟发抖。夜里娘儿几个在被窝里冻得蜷缩着身子挤在一起,把娘儿几个的被子一层层全压在身上。早起水缸里冻半尺厚的冰,要做饭只好先用菜刀、扦子砸开一个洞,才能舀出水来。搬进新房,孩子们更是充满了喜悦和温馨,甜蜜的笑容在每张脸上荡漾。

共 63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甘蔗酿出了蔗糖白砂糖,苦难也可以酿出甜蜜?你相信吗?作者的婆婆相信,作者在表达着这样一个真理,不能不相信。婆婆离世了,可婆婆的影子总出现在作者的梦境里,因为婆婆不是一般的农妇,她是可以在黑暗里发射光明的女人。第一次相见,懂得了婆婆是一个干练的女人。说起婆婆的历史,也是传奇。16岁结婚,奔赴上海,三叔顽皮,鞋子掉进水里,婆婆东挪西借的,凑足了碎角布料,做好了鞋子,不忘别人相帮,婆婆唯一可以回报的就是给人家做点针线活。三妹生来多舛,不幸害上了恶疾,婆婆奔走南北,用一声声“谢谢”,叩开了医院的门,让三妹获得新生。“谢谢”两个字,是礼节,更是婆婆秉持的与人为善的信念。公公患癌症,不幸离世,生前打算让婆婆改嫁走人,不耽误青春,而婆婆选择留下,抚养几个孩子成人,她硬是用勤劳,带着这个艰难不幸的家走出了困境。一场地震,摧毁了多少家庭,放倒了多少房屋,一个女人,要规划一座房屋,那是怎样的天方夜谭啊,但婆婆撑起了一座新屋,告别了风雨飘摇的屋子和旧日子。婆婆是能够在贫困里释放能量的女人,她用心做饭,即使了再坏的食材,都可以做出好滋味。苦难终于过去,面对孩子的前程,婆婆依然坚持让孩子读书,作者的丈夫就是在艰难的条件下选择读书,有了自己的辉煌事业,难忘婆婆的恩德,无法诠释她的精神,只有那句“用苦难酿造甜蜜”才是对婆婆的最好解释。苦难,可以摧毁一个人,同样也可以让一个人一个家起死回生,关键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气概,这种气概没有性别之分。这篇散文,以人物经历为主线,选取了几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事件,表现人物不屈的品质,很有说服力,文章具有高度概括力,更有文学色彩,给人感动,给人鼓舞。我们曾吟唱“甜蜜的生活”,但并没有回答甜蜜的生活从何而来,这篇散文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证明了一个真理,来自勤劳和不屈,成于不肯倒下。文章细节丰盈,叙述充满感情,繁简得体,抒情感人,更有深度。多少母亲就像本文里的婆婆一样,需要我们的文学去挖掘,需要我们去仰视,这是生活不竭的力量之一,不能忽略,不能不走进我们的文学世界。为作者的佳作点赞,力荐赏读,感受不一样的人物风采。【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2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19 06:36:53
  母亲就是一面精神旗帜,她永远不会倒下,作者笔下的婆婆,有着苦难的人生,也有着丰富的阅历,在艰难中,拉扯孩子,抚养孩子,培养孩子,创造着人生的奇迹,值得歌颂。淡墨花开老师的文章,叙事格局大,情感充沛,悟性深厚,值得学习。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19 08:08:57
  感谢怀才老师亲自捉刀写出这么精美的按编,感谢老师润色修改。婆婆的一生确实坎坷艰难,但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逼着自己也领着孩子走出黑暗,终于见到光明,时时被婆婆的这种坚韧所感动和鼓舞。虽然婆婆已去世一年有余,也还每每想起她,也经常梦见她,所以总想写个东西,聊以自慰。祝老师
   夏祺,身体康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19 06:48:01
  苦难是甜蜜的代价,甜蜜是苦尽甘来。人生中总有励志的故事,温暖的人物,作者淡墨老师善于捕捉,抓住人物的感人故事,写出人物的沧桑,写出人物的精神灵魂。一个女人,盖起一座房子,支撑一个家,一生光辉,不简单。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19 07:01:18
  花开老师的婆婆,虽然命运多舛,人生路上充满了荆棘和苦难,但她展现出伟大的母爱和顽强的意志力,把儿女养大,为女儿治病,为全家盖起了一座房子,为儿女撑起了一片天,最后终于苦尽甘来,文章内容厚重,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拜读学习,大赞!问好花开老师,遥祝夏琪!
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19 08:09:18
  感谢怀才老师亲自捉刀写出这么精美的按编,感谢老师润色修改。婆婆的一生确实坎坷艰难,但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逼着自己也领着孩子走出黑暗,终于见到光明,时时被婆婆的这种坚韧所感动和鼓舞。虽然婆婆已去世一年有余,也还每每想起她,也经常梦见她,所以总想写个东西,聊以自慰。祝老师
   夏祺,身体康健。
5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19 08:18:21
  琳达老师上午好!感谢老师秒赞,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从异国他乡捎来精彩的点评。老师的溢美,淡墨权当是老师一片殷殷地鼓励。非常喜欢老师的大作,有时间好好跟老师学习交流,望老师不吝赐教。婆婆的一生确实不易,命途多舛,所以也就产生了很多故事。祝老师笔健文丰,精品多多。
6 楼        文友:岚亮        2023-05-19 10:24:53
  读罢淡墨花开这篇动人的文字,不禁想起一句古诗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的婆婆,真是一个伟大坚强的女性,让人仰之。此文构思巧妙,笔触细腻,写得非常生动,大赞!
7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19 11:34:14
  岚亮老师上午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还驻足留评,得到您如此高的评价,深感荣幸,我也权当是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婆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精明、勤劳、坚韧、刚强,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祝老师夏安。
8 楼        文友:枫桦        2023-05-19 13:35:52
  一个坚强的女人,扛起所有,承担起一个家的重担。真的不容易啊,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如何能抗住生活所带来的繁重?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人感动,给人向上的力量!拜读老师的好文!
9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5-19 16:43:56
  枫桦老师好!感谢您驻足并留下诚恳的评论。像婆婆这样一个带着五个孩子,从苦难的深渊中挣脱出来的女人,实属不易,着实令人敬佩。谢谢老师对我婆婆的高度评价。祝老师笔健文丰,多多拜读老师佳作。
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19 17:46:48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婆婆,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着实令人敬佩。苦难是人生的垫脚石,婆婆面对那么多纷至沓来的苦难没有倒下,反倒变得坚强。老师用细腻的文笔,描述了婆婆盛开在苦难中的微笑,夹叙夹议,感人至深。深厚的文笔功夫,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