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这个儿科住院部美女医生不简单(随笔)
犬子,三岁有余,感冒发烧,鼻涕横流,扁桃红肿,咳嗽不止。
社区医院,大小诊所,寻医问药,折腾月余,束手无策。
幼孩,咳嗽声声,爹娘心碎,携子就诊,驶抵距居所地10余公里之外的新城区的体制内顶级医院。
门诊医生,望、闻、问、切,拍照侦检,幼子肺部发炎,没得说的有点严重,得入院住院治疗。
入院住院,实在不情愿。但,有啥法子呢?谁叫,在那些大小不一的社区医院与诊所问道,弄得孺子错过了最佳的医治时间呢?!
入院住院,唉,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咳了这么久,吃了那么多繁杂的消炎止咳化痰药,疗效未显,病势反而越益沉重,“咳、咳、咳”一声接着一声,锤击着爹爹娘亲心扉。
入院住院,就入院住院嘛,没有啥好说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和调度。
门诊医生,胸牌载注,是主治医生。医科大学毕业的中年女性主治医生,资历与经验应该可资信赖。眼前的主治医生,和蔼可亲,笑盈盈的接诊看病。听她的,应该一点也不会错,放心安心带着孩子办理相关手续,入院住院进了儿科病房!
儿科住院部,这阵子,煞是热闹,过道走廊增添了不少临时加设的床铺,床铺上满是诊治输液的病孩。各间病房,各张病床“名花有主”,各年龄段病孩,或斜躺在卷折堆砌的被褥上,或依偎在母亲怀抱,或哭泣流泪泼闹……,各床位侧顶上的点滴,一点一滴缓缓地通过细细的白色医用材质滴管,静静流淌进病孩的毛细血管。
此景这幕,并不陌生。长女,幼时,少不了点滴输液。
唉,看来,从未入院住院,也从未输液的我儿,此番,要经历针扎点滴输液的磨难了。
输液就输液呗,这是没法子的事了,不输液,小儿怎么能好起来呢?!输,定下心,放下其他事务,陪着孩子输液治疗!
牵引幼儿,找到归属自己的房间和床位。白衣天使铺叠上订单、被褥。几分钟后,管床医生来了。
哇,这个管床医生,好年轻啊!三十出头的女性,白衣大褂着身,左手拿着不足A4纸页面大小的医用文件夹,右手拿捏着工作笔,脖颈上挂着听诊器,甜甜柔和的问诊着,哄逗着,听诊小儿胸肺,文件夹上记下病孩病症。好娴熟、好轻快的医务手法!应该是一名业务过硬的内蕴深厚的敬业医生!有这样的管床医生,小儿咳嗽的顽疾应该不足为虑了!
“吾心安处是故乡。”是了,小儿交给你了,放心稳妥妥交给你了。紧绷的心弦刹时松驰。孩子遇到救星了!
“这孩子是肺部感染,发炎,明显的肺炎病症,这段时间,入院住院的小孩子基本都是这个情况。”气质稳沉恬静的美女管床医生确诊小儿感染上肺炎,签出处方,配药室调药配药,雾化打头阵,随后机器振动拍痰与胸、腹、背穴位贴粘贴助阵,接着,阿奇霉素“中军帐”大帅浓墨重彩登场,系列止咳化痰类各级“将官”披挂上阵。四个小时后,清理战场,咦!神奇,孩子不怎么咳嗽了!这个美女管床医生有办法!这个体制内的县级公立医院,十余年的时间发展,已然凤凰涅磐,蝶变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好的医院,肯定有众星捧月的业务过硬的好医生。
接下来的在院的六天,美女管床医生每日查房听诊,调兵遣将,阿奇霉素继续执掌兵符,消炎杀毒,一日复一日,小儿一天比一天向好,偶尔一两声的常人的正常咳嗽,似乎预示着这样的咳嗽,没啥可以担忧了。孩子应该可以出院了!
“出院,是到了正常的出院时辰了。但,要拍片,确定孩子肺部没炎症,方可达到出院的标线。”管床医生谨慎地关切安排少却不了的影像印证。
拍片,不是什么大难事。三十分钟后,影像通过医院内部平台传输到了管床医生案头。
“这孩子,没有完全吸收阿奇霉素的药效,肺部残存一点点炎症,可以出院,但,要跟进服药。”管床的美女医生,不紧不慢柔声细语吩咐着,并不厌其烦,耐心详细地反复叮嘱小儿服药的剂量与频次。好感动,真是遇上好医生了!
早就巴望着出院回家了!回到家,遵医嘱,孩子定时按量服药。可,诡异了,没过四天,孩子竟然又咳又哮,比住院前的情况还糟糕了。怎么回事?难道是医者的问题吗?
情急心慌,前车之鉴,不能拖,火速奔赴医院。
挂号,又故地重游,到了儿科门诊,十天后,还是上次那位中年女性坐诊的主治医生。
“哎呀,怎么又是她呢?”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咯噔”。是她,又能怎么样呢?有求于对方嘛,硬着头皮带着孩子候号就诊。
“这孩子肺部喘鸣,而且咳得频度这么密,不容乐观。”接诊主治医生拿着听诊器一番贴听,作出了“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初步诊断,并签出了(甲)平片(DR)(胸部正位)的检查申请单。
“咋搞的,又要到放射科拍片。咋回事?”胸腔一阵紧缩,“行外人,八九不离十,肯定会判断出这孩子逃不出或支气管炎或肺炎的魔圈。”头脑一时懵圈着无奈的清醒,“唉,这不是又要父子俩一起再承受一定健康剂量的放射性镭光吗?”纵然有百般的不解的委屈,到了医院,真的还得听医生的。
在CT室,穿戴上防辐射背心,陪护孩子在“嗞、嗞、嗞”的电磁穿透声中走完了拍片流程。
“唉,这是啥子幺蛾子的结果嘛?!”望着到手的检查结果,不禁满腹的疑惑与不满。咋回事?原来拍片结论是这样的匪夷所思,“双肺纹理稍增多,请结合临床。”不懂医的外行,稍加思索,也会陡然窜突出些许怨言与不满意,“这轮的拍片真的达到预期的检查目的了吗?唉,还是听医生的吧!不要胡乱生出些让人笑话的愚蠢的说辞了。”放下心中的不快,一遛小跑,牵着小孩伫立门诊主治医生台案前。
“孩子得输液治疗,门诊输液还是住院输液?”主治医生看过片子后,下了医务决定,并轻和着问询,“一病区在上面那幢几天前孩子住院的那个地方,二病区在这幢楼上。但,二病区是多达8个人一间的病房,一病区,你们知道的,是4个人一间的病房,你们自己选择。”
“肯定是要住院输液轻松便捷点了,病区嘛,一病区,4个人一间的病房当然要清静舒服得多。”不用怀疑,定下了输液治疗的方式与场所。
轻车熟路,到了一病区。前台登记,管床医生还是几天前的那位年轻美女医生。
“咋整的?这孩子又到住院部了?”管床的美女医生语速显得急促,焦虑的神色隔着医务口罩若隐若现。
“孩子可能是出院后,没有护理好,冷热不均,感染了新的病毒,咳嗽加重,出现了喘鸣的症状。”美女管床医生几经问询,听诊检查,结合孩子几天前住院治疗的情况,作出了最新的肯定性的判断,并给出了人性化合理化的二选一的提议,“才出院四天,再输液恐对病孩身体不好,而且,不能再输阿奇霉素,只能输一般的消炎药。其实,输液没有必要了。”
美女医生医务专业条理清晰补充说,“这个五一假期才开始,今天是29号,孩子回家自行在家雾化,晚上不会再这么咳嗽的,二天之后,孩子应该没啥问题的。如果作了雾化,吃了药,还没有消减,二天后,孩子还可以再入院处理治疗嘛。你们要5月4日,才上班,回旋治疗的时间还来得及。”
管床医生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得在情在理,让人心悦诚服着感动不已,“唉,真是从未遇见过如此为病患着想的耐心的医务技艺精湛的年轻美女医生。”一阵暖流涌过心头,“听她的,大人孩子会少却不必要的医务程序与治疗环节的奔波劳苦折磨。”不住院了,拿着开出的药品回家治疗!心境一下子舒缓轻松了!
听她的真的听对了!啊,好惊喜,好惊奇!当晚,孩子基本没有咳喘了。此后的此后几天,按美女医生的处方签用药,孩子痊愈,不咳喘了!好个医技硬核、医务暖心的“德艺双馨”的儿科美女医生!谢谢你!感佩你!点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