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灌河岸边(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灌河岸边(散文)


作者:惊雷 白丁,2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69发表时间:2023-05-26 15:35:42
摘要:王红保带领群众的致富故事脱贫

故事背景: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2018年的四十年间,河南省豫西伏牛山区的西峡县人民群众在西峡县委政府历届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带领西峡县四十三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特别是西峡县委政府领导以支柱产业菌果药为抓手成立了菌果药办公室专门负责广大农民群众菌果药生产种植,实行政策优惠,培训菌果药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服务规模,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扎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篇小说《鹳河岸边》主要刻画描写西峡县五里桥镇党委政府在西峡县委政府、西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在政府桃办的指导下建成了以猕猴桃产业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以黄狮村为典型模范的农业旅游观光园的美丽乡村。
  
   作为生态资源大县,西峡县牢牢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高起点的规划为引领, 近年来,西峡县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局、广电局和旅游局以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开启了旅游发展的全新篇章,更是吸引着八方游客汇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西峡县全年预计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23.8%。2018年,西峡接连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和《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全域旅游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为西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步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西峡县文化局、广电局和旅游局把全域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用开放联合的模式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布局避暑养生文化,形成一个从生态观光、自然探索、运动体验、文化传播到 避暑度假 、 休闲养生的完整体系,构建起了“春可踏青赏花 、 夏可漂流避暑 、 秋可游园品果 、 冬可滑雪健身”。的四季旅游格局, 实现了由单一景区景点向全域统筹布局转变 。”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说。,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全境美丽、全县文明,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鹳河岸边》重点刻画描写了五里桥镇黄狮村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小说以片段的形式,把四十年的变迁以每个10年为时间段分成四章,每一章把10年的发展历程浓缩成一段生活的切面,以主人公王红保的人生经历描写中国四十年的变化,展现当今新农村新型农民的幸福生活。
  
  
   引子:
  
  
   五百里悠悠老鹳河水纵贯西峡全境,由北向南绕西峡县城缓缓地流淌着,河水清澈娴静,波澜不惊,好像美丽文静的西峡少女一般。群山倒影于碧水之中,清丽如画。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无拘无束地嬉戏。小鸟在岸边的枝头上婉转地鸣唱。远方水天相接处,一群白鹭鸟正在空中翩翩起舞。真个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呀!
  
   千百年来老鹳河这条西峡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西峡人,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西峡文化。西峡是个人才辈出、群星荟萃的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第一 章 希望的田野
  
  
  
   开会
  
  
  
   王红保放下饭碗,抹一下嘴巴儿,一扭屁股,腿耷拉到床沿下,坐在床边上,思谋着是不是到街上走走?街上肯定有人闲哨。从学生到社员,以后就和村里人混在一起了。院子蚊子在叫,可能园子种玉米的原因,据说种烟就不会有蚊子。
  
   父亲也吃完了,退坐在床头上,揪一根笤帚棍儿剔牙。母亲扒啦碗底的几口粥,看见父亲的所作所为,马上皱起眉头,沉着脸说:“又揪,笤帚让你都揪光了,哪有钱买!”
  
   天黑了,明天还得出工。王红保跳下地,伸起胳膊打哈欠,打算去西屋睡觉。
  
   大门外有人叫,叫声在静静的院子里荡漾。王红保举起的胳膊没有往回收,侧耳细听。母亲也将举在嘴边的碗定住,细听。
  
   确实有人叫,细细的女子声。母亲瞅一眼,说:“叫你!”母亲忙往嘴里扒拉净碗底的几口粥,把碗扔在桌上,到屁股底下摸鞋,准备下地。
  
   王红保心慌乱地窜出屋门,站在黑暗的院子里,对着大门应一声。
  
   “叫你去大队开会!”一个姑娘在大门外肆无忌惮地嚷,静静的夜色里,声音很大,左右邻居都能听得见。王红保听出是董姣,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眼睛白面皮的姑娘身影,心里有一股暖意,问:“什么会?”
  
   董姣说:“给骨干青年开个会!”
  
   王红保不敢怠慢地说:“进屋呆会儿吗?”
  
   她说:“不,我也得去参加会,董支书叫我顺便告诉你一声。”
  
   王红保说:“我马上去。”
  
   董姣脚步声在街上走远了。王红保听见邻居的咳嗽声、关门声,可能他们都在偷听,以为这黑夜里要发生男女之间的事。王红保想,董姣做得对,如果进院告诉我,让村民撞见起疑心,这么大吵大嚷显得光明正大。王红保回到屋子里,母亲已经下地提上了鞋,关切地问:“让你在村上干什么差事?”
  
   王红保说:“没说,让去大队开会。”
  
  
  
   侗支书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水,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几个青年,对王支书说:“来齐了,老王,开会吧?”
  
   王建华撩一下厚重的眼皮,看几个青年人一眼,说:“开吧!”
  
   王支书清清嗓子,开始讲话。他说:“又有一个青年人高中毕业回到了村里,队里又增添了生产上的骨干,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今天,新老青年欢聚一堂,请侗支书为未来的希望讲话!”
  
   他的口气很庄重,正襟危坐的三个青年人不知道该不该拍手欢迎。王红保看看两个青年人,他们是老社员了,有经验,他们怎么做,王红保就怎么做,另两个青年无所适从地相互看,没人带头,掌也就没有拍起来。侗华坐直身子,顿一下说:“你们回到这广阔天地,扎根农村干革命,我代表黄狮村党支部、革委会、全体贫下中农,对你们表示——热烈欢迎!”
  
   侗华像在万人大会上作报告,讲得威武雄壮,声音震动人的耳膜发木,整个屋子都嗡嗡地响。王红保心跳起来,不由地对侗支书产生了畏惧感和敬重感。
  
   王支书带头鼓起了掌,几个青年跟着鼓起了掌。会议庄重起来。
  
   侗华接着说:“你们要在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里是生养你们的土地,你们的前途就在这几百亩土地上,就在这土里土气的村子里。完啦!”
  
   又是鼓掌。王副支书要三个青年人发言。
  
   王红保认为这时候应该有个态度,刚毕业得积极点,却不知道说什么,看看两个青年,李老抽歪靠在墙上,肩上的补丁被挤压的支起来;董姣低着头,抚摸着双膝盖上蓝色补丁,王红保心里热一下,那补丁缝得很规整,好看。
  
   三个青年不说话,王支书说:“从老青年开始,董姣先说。”
  
   董姣抬起头,脸红了,望着后墙局促地说:“今天开的这个大会,我也参加了……”
  
   王红保认为董姣倒是没念过高中,文化水平差劲,说得太俗,应该说得有点水平。
  
   王支书对李老抽说:“老抽你说。”
  
   李老抽坐直身子,扭怩一下,红脸嘟噜地说:“今天开的这个大会,我也参加了……”
  
   王红保在脑子里盘算说什么,决心要比两个人说的好,显得自己有水平。还没有想好,王支书说:“红保该你发言了!”。
  
   王红保慌不择路地开口说:“今天开的这个大会,我也参加了……”
  
   说完,王红保的心脏通通通地跳。脸也像火烧一样热。
  
   散会了,王红保和两个青年走出屋子,大队办公室窗子射出来的灯光照射到院子,王红保踩着灯光走出大门口。街上黑糊糊的,天上的星星有明有暗。李老抽的家在前街,他匆匆地前边走了。王红保离董姣的家相近,两个人并着肩朝家走。村子静极了。
  
   董姣对红保说:“前天我听咱董支书说,要给你安排个事情干呢。”
  
   王红保心一动,随口问:“真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他想到了考上大学的梁兰。
  
   董姣问:“你妈对我咋恁好?”
  
   这话问的太突然,不知道董姣指的是什么,不知道该说什么。王红保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是看有的人家儿子在村子里娶上了媳妇,眼热,儿子没有考上大学,成了庄稼人,也想不出村就娶上一个儿媳妇,这说明日子过得好,被乡亲们高看一眼,是一件脸上有光的事,一个农村老太太一辈子的最大理想也就是这个吧!王红保能让母亲失望吗?
  
  
  
   两个人走到十字路口,该分手了,董姣自然朝她的家方向走去,王红保站下,望着董姣消失在夜色中,听不见董姣的脚步声,王红保朝家走去。在静静的大街上慢慢挪着步子。街两旁人家户户都死气沉沉,王红保看看满天繁星,感慨良多,在大门口转悠了半天,才走进家门。
  
  
   同学上大学
  
  
   王红保跟着大帮社员干活儿,活计是抽莠子穗儿,目的是防止莠子籽儿秋后打粮时混到谷子里,明年再种谷子时莠子多。挨着王红保左边的是董姣,右边是李老抽,李老抽将一双新胶鞋左右脚倒换着穿,他说老是顺着脚穿,鞋的前边会被大拇脚趾顶出窟窿,这样反着穿省鞋。
  
   人们像羊群一样游动在谷子地里。古老的土地,似水流年的日子,有百灵鸟升上天空,又扎向远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八百里伏牛山峦。
  
   歇气的时候,人们纷纷坐在地边的田埂上。王红保望着平展展的黄狮村,白云漂浮的天空,有鸟在飞翔,远处的山脉魏魏耸立,他回忆起在山南面的镇子高中读书的许多情景,理想、希望满满的,转眼之间,回到这土地上,理想破灭了。
  
   村口通向镇子的公路上出现一辆毛驴车,一个老汉拿着一截木棍敲打着驴屁股,车上拉着行李和脸盆等日用品,车后面跟着一个姑娘。
  
   毛驴迈着碎步,踏踏踏地稳步前进。
  
   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驴车和赶车及车后的人。王红保不敢看驴车,想找一个土坑藏进去,看看四周,没有低洼处,他尽量把身子往田埂下收缩。偷瞄着走在车后面的姑娘,姑娘上身穿着王红保熟悉的那件粉红色白涤确良衬衫,蓝色的裤子,白色的凉鞋,挎着个绿布书包,低着头一心一意地走路。这个形象这个姿势,让王红保想入非非过好多次,现在,都与她没有关系了。用母亲的话说:“看人家梁兰多争气,一步登天,你呀,熊!”
  
   王红保自小就心情压抑,被说臊了,气急败坏在嚷道:“我熊,我熊,我愿意熊!”
  
   母亲不依不饶:“你不熊谁熊?不熊你也考上大学呀!”
  
  
  
   驴车渐渐走近了人群,大队党支部副支书兼着生产队队长的王建华站在田埂的高处,卷着旱烟,高声大嗓门地问:“侗老二,送丫头上学呀?”
  
   侗海潮扬起黑红的脸膛,对着王支书、也是对着众人自豪地说:“是呀,该开学了!”说完,用力地抽一下驴屁股,毛驴抖动一下,快颠了几步。
  
   众人眼巴巴在瞅着,满眼是羡慕,有的人啧啧着:“看人家那孩子……”
  
   王支书夸奖地说:“侗兰是咱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给咱们村争光了!”
  
   侗海潮朝王支书不自然地笑笑:“啥争光呀,花钱的买卖!”
  
   王支书抽着烟,说:“花钱是眼前的事,毕业后也能挣大钱呀!”
  
   侗海潮谦虚地说:“还不一定怎么着呢!”
  
   李老抽站在田垅背上大声说:“有人想花钱还花不着呢!”
  
   董姣喝斥道:“别说损话,你有能耐咋不考上大学!”
  
   李老抽就嗫嚅着,低着头踢踏着土坷垃
  
   王红保的心凉凉的,他故意不看别人投过来的眼光。
  
   王支书看一眼王红保,意味深长。王红保头缩在田埂下,随意地抠着土,王支书安慰似地对众人说:“两个高中生考上一个就不错了,没考上也是大学胚子,比李老抽强!”
  
   董姣瞧不起地看一眼李老抽,说:“他念书时最熊,数学没及过格,要是班里选熊种,七十二熊第一熊!”
  
   李老抽不服气,说:“我也闹一阵子呢,有一次考数学,我还得过五十九分呢!差一分就及格了!”众人哗笑。
  
   驴车慢慢地从众人眼前走过,侗海潮用力地抽打着毛驴屁股,甩鞭子的动作相当张扬;跟在后面的侗兰昂着头,亦步亦趋地跟着驴车,脸上汗珠晶莹透明,走路的姿势特别优雅,穿着白色凉鞋的脚从容、稳健地向前迈,咔嚓咔嚓咔嚓,一步是一步。
  
   王红保看着侗兰笔直的身姿,挺着的隆胸,圆圆的屁股,脑海出现了上学和放学路上的许多情景,过小河,进树林,走小路……她也是这么个神态和姿势,王红保常常跟在她后面欣赏,她是他心目中的七仙女,他想像着和仙女一起考上大学和发生的种种故事,激动着心,颤抖的手,约会的场面年年有……仙女飘飘然地离他远去。

共 1018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灌河岸边》是惊雷老师的一篇纪实文学,它写得是灌河岸边的西峡县的优美景色,优美自然环境,以及西峡县的总体布局,全县整合资源,发展旅游。把西峡县的经济,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的事迹。他着力描写的是西峡县领导王红保的个人成长经历和西峡县的腾飞过程。文章生动有趣!有格局,有看点,有精彩的劳动场面描写,也有优美的景色描写,富有场面感和场景感。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3-05-26 15:50:54
  佳作来袭,领读学习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