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爱】蒲医有个“王老五”(散文)

精品 【齐鲁·爱】蒲医有个“王老五”(散文)


作者:宋威杰 白丁,3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26发表时间:2023-06-02 08:09:22
摘要:“王老五”用一生的智慧,慈悲的心,娴熟的技能,解除了百姓群众的病痛,用执着付出的满腔热情,影响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朋友,用高尚的医德医风,诠释着一名医护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四十年如一日地为蒲江的父老乡亲铺就了一条健康心灵之路。

暮春时节,微风柔顺,阳光正好。
   蒲江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们,行色匆匆,疾步向各自的岗位走去。一大早已经有病人和家属来到医院,挂号、拿药,看病,一切有序而又紧张地进行着。
  
   一
   门诊大厅里,一位身着简朴,走路有点艰难的大爷,手里提着一个蛇皮口袋,还有一袋橘子,一拐一拐地来到导诊台:“医生,我找了老半天,都没有找到那个王医生,请问姑娘,那王医生去哪里了?”
   “大爷,你把东西放到,慢慢说,不着急。你说的哪个王医生?医院姓王的医生很多啊!”导诊护士热情地扶大爷坐下慢慢说。
   大爷将手里的东西靠在导诊台边上,顺了顺气,依然着急地说道:“就是住院部六楼那个女老师,短头发,浓眉大眼,说话非常好听,年龄有点大的那个。有时我听到其他人喊她‘王老五’的那个医生。”
   “哦,我晓得了,你说的是不是王艳英老师呢?她已经退休了,你找到做啥子呢?”导诊护士经常接到要找王艳英老师的问询,早已习惯。
   “那么年轻就退休了?哎呀!她可是一个好医生啊!她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调和了我和儿子们的家庭关系,儿女们要我一定要感谢王老师,所以今天专程从中心场赶车过来感谢她。你看嘛,还逮了我家养的鸡,还有儿子家果园里的橘子。姑娘,你告诉我,怎么才能找得到她本人呢?”
   “大爷,我给你说,你还是把你的鸡和橘子提回去吧,王艳英医生包括我们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是不会收你的,医院有规矩,治好你的病是我们蒲江医院的职责所在。”导诊护士耐心地劝道,后来拗不过大爷那份情,就答应道:“那我给向医院办公室的电话反映一下,看那边的老师能帮你联系到王老师不?”
   这是发生在医院门诊导医台的一幕——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背着一只自家养的鸡,来找外二科的老护士王艳英,可王艳英老师这个月已经正式退休了。导诊台打来了寻人的电话,恰巧,我在办公室值班。一个退休老师,为什么退休了还有患者来找她,并亲自感谢她?怀着一份好奇心,我联系到了王艳英老师。随后王艳英老师也给大爷回去了电话,心意领了,并让大爷保重好身体,赶紧回家了。我和王艳英老师约了见面的地点,想好好了解一下她和患者之间的情感交融的故事……
  
   二
   四月的微风拂面而来,那么的柔和温暖,漫步在河边的健身步道,两旁的绿树、鲜花,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刚刚好。在东门桥的河边这个柔和的夜晚,春风让垂柳飘逸起来,弥漫出了王艳英老师这个普通而又不一样的传奇的一生。
   王艳英,是医院的一名资深护士。身上有股子永不服输的冲劲,在家排行老五,久了,大家记不得她的本名了,都叫她“王老五”。
   说明来由,王艳英坚决拒绝采访:“没有啥说的,我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已经退休的王艳英老师比我大近二十岁,我拉着她的胳膊,就像女儿一样尊称她王孃,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王孃,你工作了四十年,到底做了什么让患者对你这么信任呢?为啥你都退休了,还有患者来感谢你啊?”随着我提出的这个话题,而展开了王孃看似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生,那一幕幕镜头仿佛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展现出来……
   故事还得从她背后伟大的父亲讲起。
   人家说优秀的儿女背后必定有优秀的父母。说到父母,王孃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又幸福的笑容。原来王孃的父亲是当年蒲江县西南公社的书记,当干部的父亲从小对家里的五个孩子就要求养成做人要踏实、勤奋、肯学、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父亲的教育从小就深深地印刻在王孃的心坎里,而家族里没有人从医,为什么王孃选择进入医院呢?
   父亲身为当地的书记,以身作则,一生勤勤恳恳,一直在做为当地百姓蒙福利的事。发动大家种植橘子,家家都种上了柑橘,收入不菲,老百姓至今还感激王书记。晚年的王书记由于积劳成疾,疾病缠身,一直在工作和县医院之间来回穿梭,逐渐王书记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从医患关系变为了朋友关系,还和县医院结下了深厚之缘。
   “目前医院所在的这块地就是我父亲牵头,做通了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二十多户人主动退让出自己的良田,无私奉献给政府来修建医院,不然医院当年还发展不起来啊!”王孃的这番话背后无不对父亲升起敬畏之心,父亲对医院的支持和发展,背后心系了全县人民的健康。那时候大家都贫穷,政府、医院也拿不出钱来买土地搞建设,医院只有几间诊断室,住院部也只有两楼一底的小院,人员、物力、财力都一贫如洗,可想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搞发展,比登天还难,可正因为医院里医护待患者如亲人的观念,感动着王书记,为王书记解除了病痛。
   年少的王艳英和母亲也为了照顾父亲,从小穿梭在医院病房,看到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也对医生这个职业升起了敬畏、崇高的梦想。有一次王书记还跟刘XX院长开玩笑说道:“我家小幺女老五,聪明伶俐,勤学好问,以后长大了来医院跟着你们学医,救死扶伤、医者仁心,这也培养一个人最崇高的品质。”“好啊,王书记,我们还巴不得收到这样的学生呢。”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没想到这番话竟然对当时还十岁的王艳英来说,是一个人生选择的转折点啊。她深深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待病人如亲人,做好救死扶伤的职责,这辈子你的生命因你而绚烂,做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足矣!
   有一次父亲病重,医院护士长亲自到家里来为父亲输液,医务人员犹如亲人一样,关心着父亲,王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医生的职业也越来越崇拜、感恩。
   没过两年,父亲就撒手人间,可父亲的话、父亲的思想还仍然留在王孃的心田。十五岁初中毕业,王孃得到了一次顶班的机会,可以自己选择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可她却没有选择进政府机关,没有选择所谓很好的单位,而是毫无保留地选择了进入医院。因为父亲的话犹如在耳边,随时鞭策着自己,要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成长历程。
  
   三
   1983年8月,王孃才刚满15岁,就开始踏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王孃,刚来到医院就被分到了消毒供应室工作。虽然供应室不在临床,但这个科室也非常重要,它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工作上也非常严谨,决不能有一丝纰漏。对于医学知识毫无了解的王孃,深知自己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初到岗位上的第一天,父亲的话语犹如还回荡在耳边,“幺女,上班了就要踏实勤快、多做多问多学,学以致用才真正属于自己一生的财富。”医院八点上班,王孃就提前二十分钟到岗了,来到新部门,第一件事就把整个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物品摆放整齐,让人一眼就赏心悦目。老同志们一进科室就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还惊讶地赞叹道王艳英这个女娃太乖了,老师们一定会用心教的。
   果然不出所料,王孃先从消毒供应室里的各种医疗器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方面学习入手,每天下班回家,晚上就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并记录下来,不到一个月就把这些知识装到了脑海里,倒背如流。再利用下临床科室的机会去观察、询问,一有机会就向身边各位老师提问,把握住每次学习的机会,王孃心中一直有个从医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必须从当下的学习出发,学而思,思而辩,吾日三省是每天对自己的要求。就这样不到半年,王孃通过自学就掌握了大量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供应室的尹护士长特别喜欢这个不耻下问的女孩,每天下班后主动邀请到家里去吃饭,就像是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爱戴着。
   第一个岗位工作学习了两年,王孃已经不满足只在这个科室成长了,深知自己还没有专业文凭,必须要去参加考试继续读书。1985年那年,王孃主动大胆地找到院长,要求院长给自己一次机会去参加考试。可领导说要三年后才能去参加考试,你现在的实践期还没有满,还得继续工作学习。于是王孃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日复一日,学习的念头从没有间断过,那时候也没有考试的书籍,没有规定考什么,一切都是茫然,但王孃通过在临床上各种察言观色、多问多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一有空就深入病房和那些护士老师们聊天,并偷偷学习扎针技术,甚至自己不惜疼痛,让老师们在自己的手上练技术扎针。第一次自己扎针没有成功,失败了,但王孃去询问反复实践,在自己的手上扎了无数个针眼,终于把这个技术学到手。
   1985年,医院组织了一次理论考试,可万万没有想到没有进过专业学校学习过专业知识的王孃,竟然考了68分!也惊讶到了院领导,而很多临床专业人员却还没有考及格。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1986年去参加考试,居然考了蒲江县护理专业的第一名,温江地区的第五名,顺利考入温江卫校。这一考竟然让王孃成了红人,在蒲江县卫生系统人人皆知,成了名副其实的“王老五”。
  
   四
   这一切对于王孃努力得来的成绩,本以为是美好的开端,可谁曾料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刚入校不到半年,就因为一次小感冒,导致自己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这件事情的突发扭转了王孃对医者仁心的深刻认知,并深刻体会到把病人待如亲人的重要性。
   当时病情危重,年龄最小,幸好成都上班的哥哥帮助了自己,送入华西医院治疗。仿佛这就是老天安排的一样,要成为最具贴心的白衣天使,必然要经历过一番患者的痛苦,癫痫、失明、瘫痪、脑膜粘连,所有的并发症都在王孃身上经历了一遍,端着水杯走路,突然手脚无力,不受控制地倒地抽搐;经历一关又来一关,双眼失明,内心无比恐惧;瘫痪在床,浑身疼痛,无法动弹;脑膜粘连积水,脑袋里像是有无数根针扎似的疼痛……当疼痛、恐惧、焦虑不安接踵而来时,这时候王孃感受到了医院病床前的护理重要性,病房里有两个责任护士,有一个比较年轻的就用责骂的说教办法,当听到不舒服的话语,自己此刻作为病人心情更难过、焦虑,而另外一个主管老护士,就用亲和般的语言,细致入微地关心着自己。
   “王艳英,你今天情况好点了吗?哪里还痛呢?大腿这里还痛吗?没关系,我来给你按揉一下,一会儿就不痛了。”当主管护士这一通关心的语言,犹如一股甘甜的露珠浸润了王孃干涸的心,顿时那股疼痛、焦躁不安的情绪,瞬间就被安抚了,这番体验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后来自己会用心对待病人,人文治疗和医疗技术的融入,加上心理治疗,特别是失明期间,集中精力让自己仿佛看到了高山、大海的美景。当脑部疼痛的时候用意识疗法,仿佛脑袋里有一个开关,当启动自己的意念去打开这个开关,想象着有一股暖流从脑袋里冲出去,就把这股疼痛感冲走了,当实在疼得难以忍耐,就给自己做深呼吸,用心理疗法去转移这股疼痛,再加上中西医结合针灸疗法,四个月后神奇般地恢复出院了。
   大病治愈后的王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了,特别是还能回到校园里继续读书,对于她来说,来之不易啊。白天在学校里跟着老师的节奏,每个知识点掌握铭记于心,晚上回到寝室里,坚持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再梳理回顾一遍,遇到不懂的知识主动去请教老师和同学。王孃的这股学习劲儿深得老师的好评,很快她就补上了所有落下的知识,果然一经考试检验每门科目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她这股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一转眼,王孃就把学校里所有的课程都学习完,并顺利通过毕业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中专文凭,正式从卫校回到医院,这下可以正式在临床上上班了。最初被分配在了妇产科,一待就是六年,在这期间,王孃学习更用心了,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在临床,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病人的疼痛,所以十分理解病人,实实在在践行着兰丁格尔的誓言,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嘘寒问暖,用心照护,被她照护过的患者无不为她称赞。
   后来,她又被调入神经外科和骨科,这个科室收治的病人有很多脑外伤的病人,特别是很多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面对家属的焦虑,往往王孃都用心为家属普及如何去照顾昏迷中的病人,给他们无尽的希望和关爱。有一次遇到一个从房顶坠落致脑外伤的昏迷病人,当时医院医疗技术有限,患者被转到成都某三甲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后,又转回医院继续治疗,可患者已经昏迷了二十多天,随时都会成为植物人。面对患者家属的焦虑不安,王孃每天再忙都会抽空去这个病房陪伴一会家属,耐心地教他们怎么去护理病人,每天都要给病人说话,给他信心,为他鼓励加油,让家属充分相信患者一定会很快苏醒过来。
   同时她还为患者建议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针灸穴位疗法,让患者更快地苏醒,康复出院。果然经过中西医治疗后,再加上心理疗法,不到二十天,这个患者就苏醒了。患者家属十分感动,感受到了亲人般的照护,甚至是比亲人还要亲。连科室医生都觉得王孃就是一个“百宝箱”,什么都懂,解决不了的问题一问王孃,准能给出很好的建议。

共 703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的开篇设计巧妙,通过一位大爷带着一些家乡农产品来到蒲江县人民医院想着找一位王医生表示感谢的故事场景起笔,通过大爷与护士的对话描述,很贴切自然地将本文的主人公原外二科的老护士王艳英的形象从侧面展现出来。那这个人称“王老五”的王艳英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大爷说她“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调和了我和儿子们的家庭关系”,护士说“你还是把你的鸡和橘子提回去吧,王艳英医生包括我们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是不会收你的,医院有规矩,治好你的病是我们蒲江医院的职责所在”。从这样的对话里,我们读者就能真切感受到王艳英老师是一位恪尽职守严于律己深得患者的敬重和感恩。在接下来,作者从侧面转到正面,联系到了王艳英老师,约了见面的地点,开始对蒲江县人民医院资深护士王艳英面对面进行了更有详细的访谈,从而追叙起了王艳英老师这个普通而又不一样的传奇的一生。从王艳英的叙述我们了解到,她之所以能进入医院,主要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和影响,父亲作为一方书记一生勤勤恳恳以身作则为当地百姓谋福利,为了当地医院得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而他在患病的时候,也得到了医院医生护士很好的贴心照顾,这一切都让父亲对医生的职业产生了崇敬。在父亲的谆谆教导影响下,王艳英老师最后选择了医院这个地方工作,立志要做一个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好医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是一波三折的,需要对专业知识的刻苦学习专研和掌握,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在临床等等,大家都知道现在医患关系弄不好就是解不开的敌对死结,如何在工作中做到贴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都是需要一个医务工作者真正地热爱这个职业,真正用心奉献才能做到。几十年走来,用作者的评语来说,王艳英老师真正做到了:“‘扎根临床不言悔,情系病患写春秋’,‘王老五’用一生的智慧,慈悲的心,娴熟的技能,解除了百姓群众的病痛,用执着付出的满腔热情,影响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朋友,用高尚的医德医风,诠释着一名医护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四十年如一日地为蒲江的父老乡亲铺就了一条健康心灵之路。”这篇文章以纪实的手法,热情讴歌了像王艳英老师那样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在医疗战线的那些工作者,他们面对患者用精湛的医术为他们解除病痛,用贴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如沐春风。全文题材丰盈,叙述真情饱满朴实生动细腻感人,欣赏佳作,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6-02 08:16:48
  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奉献一行。王艳英的故事令人唏嘘感动,她从医几十年直到退休,真正做到了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了生命里的全部。都说好人有好报,相信有很多人都像文中开篇的那位大爷那样,记得这个“王老五”的好,对她充满感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03:13
  谢谢叶老师用心编辑和点评啊,特别感动,在文学路上遇到你们也给我满满的信心继续努力创作,去发现更多的“王老五”。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6-02 08:19:17
  小编觉得这类纪实题材的写作是很考验作者的功底的,不过这篇文章,无论从结构框架和内容裁剪组合都处理得很好,不失为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欣赏拜读,感谢作者的精彩奉献,向辛勤耕耘的文字创作者致敬。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6-02 09:34:56
  作品讲述了退休护士王艳英的故事。王艳英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从事医务工作,因为父亲晚年得病受到过医院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王艳英在读书期间突发疾病,也得到医院的春风化雨的照顾,从而使她更了解患者的痛苦,也更加坚定了她要学好医学知识,为患者减轻痛苦的职业崇高精神。
   作品通过讲述王艳英的故事,诠释了一名医护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表达了“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嘉奖”的主题。表现了王艳英像父亲一样心系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爱情怀。
   作品语言流畅朴实,主题充满正能量。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06:01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第一次写这样的题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学习成长。
4 楼        文友:        2023-06-02 09:43:52
  感人肺腑的文章,医者父母心,王医生为自己职业尽心尽责,待病人如亲人,她在学习上虚心受教,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的故事在医院像彩色一样盛开,不仅成为医生们的励志榜样,也成为家属们的敬仰。姐姐你的文笔太棒了,欣赏你的佳作。
希望认识更多优秀文学作者,老师,文友,一起学习,互相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07:41
  谢谢笔妹妹的点评和鼓励哈,笔妹妹的人生才值得我们学习,在文学的路上砥砺前行,创作了很多精彩的文学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哈。
5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6-02 09:53:31
  欣赏佳作,问好遥握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回复5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08:05
  谢谢老师,感恩遇见!
6 楼        文友:成敏        2023-06-02 10:34:19
  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佳作暖文,一名救死扶伤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让人感动!好文章推荐阅读!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回复6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08:29
  谢谢老师的点评,感恩遇见!
7 楼        文友:贤者无忧        2023-06-02 11:17:25
  这篇长达7000值得文章,字字句句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通护士的平凡与伟大,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艰辛,感受到了医患关系在“王老五”身上得以融合,把病人当亲人这是何等的崇高啊。这是作者深入采访,巧妙构思,精心创作的结果。所以我认为作家的笔就是书写现实,书写生活,弘扬正能量,致敬作者,希望读到更多的这样作品!
回复7 楼        文友:宋威杰        2023-06-07 16:11:27
  此篇文章最感谢的人,师父带领我一步步往前走,从我不敢写、没有自信去写,到敢下笔,教会我如何去采访人物,如何提问,如何去洞察人物,以及文章背后需要升华的灵魂和思想,感恩遇见,在我的文学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我不断前行,谢谢师父!
8 楼        文友:陈雨        2023-06-03 17:21:24
  老师的文章写的太好了,欣赏学习。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9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6-06 10:22:46
  欣赏学习,问好遥握。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