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芬芳】关于教育有感(杂文随笔)
人的层次是什么时间分开的,有很多人认为是在胎儿时就产生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那不是显性的因素。很多人都不会太重视,毕竟在肚子里的孩子,他的未来是未可知的。
教育,是一个很明显的因素,关于孩子的成长,我国现阶段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那也就是说只要是正常的学龄儿童国家是会保证他的受教育权利。也许在我国的一些偏远的地区,时至今日,义务教育推行的并不顺利,绝大多数的地区都会保证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什么负担的上了小学,初中(现在早就改称7年级,8年级,9年级)。很多学生还有不少家长。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学校挺好上的。他们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还没有实施12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现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真正要拼的是自己,考高中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重大转折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考试。然而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自知,九年级的学生也就是初三的学生,有很强的叛逆性,说不得,尤其是别人对他有益处的话语,别人还好,他们对自己的父母那是不客气的,好像要把所有不好的坏脾气都发泄给自己的父母,对生命的认识很是脆弱,觉得自己好像死了还能再活过来似的,一些个小学生,初中生动不动就跳楼了,或者是不想活了。往往都是悲剧发生以后,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的议论。马后炮,管什么用,死了的人可以再活过来吗?这说明家长也好,学校也好都缺乏对孩子进行生命健康的教育。
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我国人口已经出现了增长缓慢有些地区甚至是负增长,很多人都觉得我国的教育一片环境大好,以后自己的孩子就不用考高中就有学上,那估计得是几十年之后的事,真正等到那时也许自己的孩子已经是满头白发了,自己存不存在这个世上都是个问题,人生短短十几年,说是漫长其实弹指一挥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要长大,结婚,生子,看自己的孩子再长大,再结婚,再要孩子。自己当了父辈,祖父辈。人生代代无穷矣。在这过程之中人人都想让自己过得好。很多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定一个目标,好好学,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成个家,好好过一生。希望也好,愿望也好,都是美好的,但是现实的残酷又会摧毁多少个希望或是愿望。
上个好大学,多少人的美好愿望,多少父母的殷切希望,连个高中都考不上,哪里来的大学上?接触过的学生参差不一,家长的层次也各不相同,不少家长有钱会觉得孩子的学习不那么重要,也是我承认物质的富有可以帮助到很多,那父母就要有足够的金钱和社会关系,为自己的孩子铺好路,不然等到父母老去金钱消耗,社会关系淡泊的时候,帮不了孩子那么多,那孩子以后的路就很难走了。到那时,难过痛苦的可不止两代人还会牵连到第三代或者第四代。
不少学生只是嘴上说说要考个好高中,好高中都是奢望了对某些学生来说,能上高中就不错了,每天也是耗时间不见一点儿效果,家长也是很着急,可是学生却云淡风清的,但凡是有责任心的人看了估计都会替他们的家长着急,青少年不自知,他们完完全全就是个消费者,也有的学生会在青少年时期就挣钱,我想那都是一些很优秀的人吧,心智相对成熟很多,见过的学生能在上小学,初中,高中时就能挣到钱的,很少,很少,有也是通过自己的学习领到奖学金。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现在有专门的时间来学习,也不用为了生活的琐事发愁,对他们来讲学校同学之间睚眦必报的事就是大事,或者是被某个别有用心者当枪使了,气气一气另外一个人,听几句利用她的人的好话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伟大”的人。对自己的学习全然不顾,但是又的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装出来爱学习的样子,真是“苦”了孩子了,不知道现在的伪装是以后吃苦的开端,父母的本意都是让孩子好,有的孩子自愿朝着不好的道上走,别人劝了,父母管了都是枉然,真的是教育,教育没那么简单。
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好,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现实的希望罢了。
此时,闲客欲提《中庸》开篇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孝为教之本,本立而道生。何为“教”?“孝”之文,古圣贤,大智慧。孝为教之本,教育的根在做人。而我们多年来的所谓教育,早已不成为教育,而是为了追名逐利的各级各类培训。教育局,早该叫培训局了!如能这样去想,今日教育之困扰之乱象,一切一切解释起来,那都能合乎逻辑,也就一点都不觉得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