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队屋祭(散文)

精品 【箩筐】队屋祭(散文)


作者:千秋万里 秀才,103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2发表时间:2023-06-13 10:37:49


   每次回故里,我都会特别留意村里的队屋。前不久,它的两个山墙倒了,房顶上的瓦也垮塌了一半。昨夜,风雨交加,我听到几声轰隆的巨响,这一次,队屋必是彻底垮了。
   清晨,我来到队屋前,残砖碎瓦散落一地。仅存的一段低矮的残墙上,还能依稀辨出“三合大队二小队”字样。队屋,历经风风雨雨,走完了它的人间历程。
   我打量着废墟的每个角落,往事历历。
  
   二
   一个长方形的大台桌上,围着一群年轻人,他们正捣鼓着一个铁方盒。盒子上,一根尖细的针,划在一片黑色的转盘上,它终于发出了美妙的声响。这是童年的我,对队屋最早的记忆。后来知道,那是生产队一台手摇式留声机,唱的正是《公社是个常青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这“队屋”的第一印象,便和“公社”联在一起了。“公社是个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我对公社也有了形象的感知。
   六十年代初,生产队请来一位烧窑师傅,教会了队里人用黄泥巴搭砖、用柴火烧窑。有了砖,队屋由原来的三间扩建成了一长排的六间。长长的队屋后墙,洁白一片,上书“人民公社好”几个大字。这成了队屋最显著的标志。
   队屋前面,是一片平整的打场。再往前,是养活二小队几十户人家的一片宝贵的土地。打场的西南角,伫立着一颗老柳,上挂一块长长的钢板。当铁锤用力砸上去的时候,发出浑厚的声响。出工收工,邻村的钟声同时响起,这成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每到这个时候,社员们召之即来,纷纷走向田间。
   童年的我,一直以为人民公社自古就有。而听钟声出工,以钟声收工,村民们这种严密的纪律性,我也以为是亘古亘今的。后来读到”农业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化”相关的文章,这我才知道,农民,几千年来,他们由纯粹的个体经济到进入生产队这样的集体经济,这也算得史无前例了。而且正是发生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
   早年,生产队里四十多户人家,两百来亩田地,六七头耕牛,还有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全部共享。队里收成的好坏,社员们吃香喝辣或忍饥挨饿,全捆绑在一个锅里。别看社员们农闲时有些散漫,一到农忙,大家就紧紧地绷起弦来,拧成了一股绳。白天,午饭就在田头吃,有时候还要挑灯夜战。就连我们这些刚上学的孩子,一旦队里忙不过来,就连忙停课。
   天刚蒙蒙亮,队里的钟声就响了。水香伯就从村东头喊到村西头:“男劳力一律挑粪,去浇长厢地,妇女们鋤东嘎头的草,学生伢捉虫去啦——”我便在腰间系上母亲织布用的纡子篓,赶紧随伙伴们下地。水香伯是老队长了,队里哪些活最紧急,哪些活可以缓着点,他心中那本账明明白白。眼下春暖,正是天螺(老家管蜗牛叫天螺)繁殖的时候,它拼命地吃着正要扬花的麦秆还有麦地里套种的棉苗。这时候,队里就来一个大突击,老人孩子,全部上阵,一律捉虫。
   有一年,队里遇上了好年景。遍野的棉花,千朵万朵,在一两个太阳日,竟全部爆开,真有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田野铺成白茫茫一片。这到手的好收成,一旦下雨,就前功尽弃。队里紧急求援,小学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整班整班地来到队里突击捡棉花。那年月,村里人不知“包子”为何物,将纯粹的白面馍说成“包子”。队里派人从镇上买回满满两箩筐,每个学生两个。学生们能吃上这香甜可口的“包子”,算是难得的上好午餐了。一连几天,我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收工了,看着队屋里大囤小囤,囤囤冒尖的棉花,我们的脸,一张张笑如花灿。我们还真是为生产队里解了燃眉之急呢。
  
   三
   那年吃公共大食堂,我刚刚记事,模模糊糊有些印象。灶坑就挖在队屋里,大铁锅置在正中央。开始还顿顿白米,红火了一阵,后来连玉米糊也喝不上了。听姐姐说,有一天,我端回一个二两装的小瓦钵,三下两下,将那清汤寡水的高粱粥喝得干干净净,却仍然死死把住那空空的瓦钵不放,只呆坐在门槛上泣哭。母亲见状,一阵心酸。无奈,只能拿我常挂在嘴边唱的歌发些怨气,她操着一口浓郁的汉阳话:“唱唦,‘公社是个长青藤’呢。”母亲的话,后来被当作经典,姐姐们常常学着她的腔调,讲述着被我听了无数遍的故事。
   队屋打场西边,是生产队沤肥的一个大坑,老家叫“粪塘”。灶膛里的灰烬,还有实在不能吃的菜根菜叶,都放在那里沤肥。那年,生产队种了一大片包菜,社员们幸亏有这些包菜填肚。粪塘里堆满了包菜根。年幼的邻家妹妹,出入无完裙。从太阳升起到日头落土,就一直卧在那个粪塘里啃着那些包菜根,吃完了睡,睡醒了吃。这是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队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二小队人多地少,年终分红,社员的工分单价,全大队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穷得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穷归穷,逢年过节,该乐还得乐。那年过年,家家户户拆下门板,在队屋打场上搭起了高高的戏台,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这可是有名的省城楚剧团来的戏班子。宽阔的打场上,挤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看戏的人。这一下可为二小队撑足了面子。这里有父亲的一份功劳。父亲是生产队大木船的掌舵人,木船在汉江里上上下下,常出入省城。他认识楚剧团一位管事的,那人叫张关权,说起来还是我们张家的族人。请剧团来唱戏的事,一说就成了。
   因为这事,父亲又常常向我们说起他的一桩糗事。那年,在省城的一个码头集市,父亲摊开小竹篮里的十几个鸡蛋,叫卖着五分钱一个。忽见一个熟悉的人影路过,那人正是张关权。父亲一时不知如何面对。他看看蓝子里的鸡蛋,左想右想,终究不舍得相送,只得将草帽沿低低扯下,以破帽遮颜。好多年以后,父亲说起此事时,仍是一脸的愧疚。我暗自埋怨父亲的不近人情。可是,那年月,上好的土鸡蛋,母亲不舍得给我们吃,一点点积攒起来,为的是换点买油盐酱醋的活钱。若是平白地少了一份收入,父亲是没法向母亲交待的。我知道,父亲绝非小气的人,他的无奈和窘迫,是逼成的。
  
   四
   不管什样的艰难困苦,一个人的童年,总会有些美好。早年,村子冷清,尤其到了夜晚,更显寂寥。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人们开始在队屋打场上一场接一场,天天讲故事。那时候,打场上还真是像歌里面唱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还真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大人们讲故事。昨天听财喜哥讲《聊斋》,今天听旺青叔说《水浒》。村里的桃嘎爹,识得不少字,不知他从哪里弄得一本《西游记》,便着了迷,横看竖看不知有多少遍。用他自己的话说,书里的字,他倒背如流。每到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幼,聚集在打场上,他就手摇大蒲扇,端起说书的架势,把唐僧、孙猴子、猪八戒讲得绘声绘色。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那几年,村子里更显热闹。各种形式的小规模演出,如自编自演的表演唱,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湖北大鼓,快板书等,随处可见。晚上,队屋的打场上,三根大竹竿一支,挂上一盏用尿壶灌上煤油做的灯,就成了一个演出场所。这些小型节目同样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财喜哥的快板书《说百子》,是他最拿手的。“话说一对可怜母子,母亲手提破蓝子,蓝子里一个破罐子,罐子里一双烂筷子……”这些节目让我至今不忘。
   早年,电影还不普及,公社的幻灯组,不时地来队里演出。一个不大的方匣子,里面藏着灯,往桌上一放,射出一片光柱。每㩙一块玻璃进去,队屋的白墙上就会出来一张颜色鲜亮的画图。这足以吸引我们的好奇心。还有对着扩音器的真人配唱,自编的词,讲着画图里的故事。有赞扬生产队好人好事的;有讲英雄模范人物故事的,如焦裕禄,雷锋,王杰等人的感人故事;也有宣传科学种田,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顺口溜。配唱是两个人轮流。二姐有一条好嗓子,歌唱得好,被抽到公社幻灯组。在我的心里,二姐永远是唱得最好听的。她的“幻灯有十好,生产少不了”的段子,我至今还能哼哼。
   二小队虽穷,可队屋不失宽敞,常被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借作排练场。有段时间,无论白天黑夜,队屋里鼓乐声声。大队宣传队十里八乡有名,一台节目下来,总能叫人津津乐道。那年,宣传队在公社范围内,第一个演出了《红灯记》,那演出的阵势,颇为壮观。方圆几里,人们慕名而来,看戏的人黑压压一片。
   不过,他们的作法也常常招来非议。有时候,地里的活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照样关起门来,加紧排练。老人们实在看不过眼,骂道:“狗日们的,穷快活!”我却不以为然。村里每回唱戏,我就跟过节似的,从搭台开始,见扯起了红红绿绿的大幕布我就兴奋起来,到晚上点亮煤气灯,再到锣鼓响起,胡琴拉起,我更是激动不已。一连几天里,我都会沉浸在欢乐之中。于是,喜欢看戏的我,便偏偏这样想:穷,咋就不能快活呢?富有富的快乐,穷有穷的欢喜,只是快乐的形式不同罢了。人们对于快乐的感受是没有区别的。
  
   五
   生产队的大木船,不停地来往于乡村和省城之间,送疏菜去,运肥料回。从船舱里起粪,转往队里的粪池,数队里所有农活中最脏最累的。大粪不光臭,且特别沉。挑上满满一担,下船的时候要走过一段晃晃悠悠的木跳板,再爬一道又高又陡的河坡,个子小的自然有些吃不消。即使在吃大锅饭的年头,队里还是有些好办法,比如计件记工分。一来可以按照个人的实际能力,体现出力所能及;二来奖勤罚懒。社员每挑一担,领取一个牌子。或在队屋前摆上一块黑板,以打“正”字的方法计数。这一招也不知道谁想的,你看,那“正”字方方正正,恰好五笔,计起数来一目了然。到后来,干脆将每一担过秤。这样做,似乎不近人情,但是,这里看不到丝毫的特权和不公,大家都能接受。
   五娃叔人小力气大,平日,队里的脏活累活样样舍得出力。挑粪计件计重量,他也同样走在前列。三清叔倒是人高马大,都知道他平常善于偷懒,这一下来真格的,他就原形毕露了,他只得甘居人后。
   那个年月,即便穷,也穷得光彩。谁也不会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劳动所得以外的收益,而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希望以多挣得工分来获取报酬。
   队屋前常贴着一张工分榜,每个社员的工分,月有小记,全年有总计。有一年,队里的梅香姑姑,全年出工竟一天也没有落下,出勤得了一个大满贯。妇女中,她的工分自然摘得头筹。三姐从来都是队里的积极分子,各种奖状贴满了她的房间。她的全年出勤率也不低,可回到家里,她还是不停地赞叹,好个羡慕梅香姑姑。若是回头一想,当年一个工分值,好则五六毛钱,差则两三毛钱,出勤少了一两天,能有多大差别?可是,您还真别小看了当年青年人的觉悟程度,她们的心里,还真是鼓着一心为集体的那份劲头呢。
  
  
   六
   老家以种棉为主,秋收的棉花,一分一厘都要卖给国家。这也是队里全年收入的大头,社员们就指望着它年终有个像样的分红。
   下雨天,地里的活干不了,队里便把妇女们召集起来择棉花。剔除棉花中的碎枯叶,还有尚未爆开的结朵子。队屋里,雪白的棉花摊开在长长的芦苇帘上,就像一大片厚厚的积雪,把屋子映照得亮亮堂堂。妇女们围成一团,这便成了她们聊天的最好时机,家长里短,聊个没完。
   桃桃婶是村里娶来的媳妇当中算得上有几分姿色的,也是能说会道的一个。她那高挑的身材,活像鲁迅《故乡》里的“圆规”。她聊完东家聊西家,实在没得聊的,就又把那聊过无数次的话题抖落出来。
   她说的是村里的五狗子和迎春姐的事。迎春姐从小没有了娘,父亲独自把她带大,孤苦伶仃的她从小缺少照料。十五、六岁,她长出了一幅天质的水灵相。五狗子蛮早就起了歹心,常以镇上买来的油条麻花相引诱,他终于得手。可是,迎春还在吃奶的时候就说好了媒,男的參了军。这可是军婚,该着五狗子坐牢。那年月,队里常把罪犯当坏分子予以示众。宣判那天,队里通知全大队的人到场,这事弄得满城风雨,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了。来人挤满了队屋前的打场,他们谈笑风声。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不是来看热闹的,没有一个不是来看笑话的;他们还想看看公安局到底是怎样逮人的。却没有谁会想到,无颜面对乡亲的迎春姐这会儿会躲在哪里,没有人想到此时此刻的她,那内心的痛楚。
   桃桃婶越说越起劲,那眉飞色舞的样子,活像一位说书先生演说着人间的千古传奇。说着说着,她又开始着力地描述起那事儿的细节来,说得跟自己见过似的。且每说到节骨眼儿上,她都要用巴掌连拍几下,竟把那事儿的声响连说带做地演示一番。可是,我明明知道,她跟大队会计有事儿。

共 64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队屋为话题的精彩散文。从作者对其饱满深情的文笔中,让读者看到队屋的前世今缘。也从作者与队屋的历历过往中,深刻地了解了那一代人与队屋的峥嵘岁月,美好的童年,难忘的过往,分工明确的集体生活,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更让人理解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最光荣,集体劳动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队屋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历史天空的风云变幻。生活的美从来都是从苦涩中酝酿,在传承中发酵。这里的童趣,父母之爱,乡愁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见证着一个无法抹去的发展历程。当我们开始回忆往事时,已回不到昨日的时光中,回望往昔岁月的沧桑,经历过的变得厚重深沉,仅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回忆。文章构思严谨巧妙,情真意浓,读后让人五味杂陈,语尽意不止,不忍释卷。欣赏佳作,期许无限。感谢老师支持,祝千秋万里老师夏日好心情,精彩不断!【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61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3-06-13 10:41:09
  款款深情,怀思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6-13 11:34:16
  谢谢华为老师一段精彩的编按!敬茶!
   这是那个特殊时期,我与生产队队屋有关的真实回忆。写的时候,还真是五味杂陈,有些茫然。正如文中所言:人有善恶之别,历史却难以简单的对错来分。但这些走过的岁月,又不能不回首。这些回首,仅仅只是一个回首的回首。正如编按老师的点精之笔:它见证着一段不能抹去的发展历程。
   我还是想重复文章结尾的话:有些沉重,还有几分苍悲。
   遥祝老师夏安!
3 楼        文友:华为        2023-06-13 17:30:56
  再品佳作,有一种深深的回味和怀思,老队屋成了岁月的弃儿,可在那里经历的鲜活的过往,和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温馨如在眼前。挥之不去的记忆,在千秋了里飘香的文字中,灵动地得到了再现。愿美好永驻,久香不断!向老师学习,期许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6-13 17:48:14
  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当然,合理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经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过岁月沉淀,才能看出是非曲直,就像一个人会有多面性。队屋,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典型标志,经历了风风雨雨,承载着作者儿时的欢乐,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巨变。往事随风,不管欢喜与悲忧,都付笑谈中。文章构思严谨巧妙,以对话形式展开,以对话形式结尾,氛围感强,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队屋祭,也是纪念往昔岁月,怀念那些年,那些人和事。文章情感充沛动人,乡愁浓郁,主题厚重。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清凉一夏!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6-13 18:21:37
  谢谢华为老师的再次精彩点评!是,老队屋是岁月的弃儿,也是历史的过往,它会让那些经历过的人难忘。因为它特殊,在历史上特殊。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6-13 18:32:59
  谢谢社长的一段精彩点评。说实在的,文章是写出来了,但总是有些茫然。社长引用黑格尔的一段话,让人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并不一定要以是非来论。历史是过往,经历了,而且难忘,这大概就是历史。
   遥祝夏祺!
7 楼        文友:乡笛        2023-06-13 20:28:44
  情真意切,让人身临其境,身同感受。文章首尾相扣,层层深入,让人百读不厌。向老师学习致敬!
8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6-13 20:46:58
  谢谢乡笛老师的光临,谢谢老师的鼓励!也祝老师创作愉快!遥祝夏祺!
9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6-14 11:22:50
  队屋,是一个遥远的记忆,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事,都已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它成为那一代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以前听爷爷提起过“红卫兵”“批斗”“大锅饭”那些字眼,见证了一代人心酸的历程。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让人重新回忆了那一段历史生活。祝老师写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10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6-14 16:35:48
  “队屋”这个词,不到一定年龄的人还真不一定知道。可是,它一定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光临。也祝你创作愉快!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