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爱】荆城河里的草鱼(小小说)
荆城,本有一种地方名吃,叫“一鱼多吃”。
一鱼多吃,当地有父子饭局的说法。父局为七菜一汤,子局为三菜一汤。名字取得奇怪,说简单点,七菜一汤,如果两三个人吃,着实有点多了,所以就出了一个低配版,三菜一汤,就不会浪费了。
一鱼多吃,都是取荆城河里的草鱼为主要原料。这里的草鱼会吃一种名叫狗尾巴草的水草生物。狗尾巴草,是当地人一种说法,据说真正的水草名,书名上并非如此记载。
以父局来说,七菜一汤,一般取十到十五斤的草鱼为主料。
七菜,十取七(子局十取四),就是十种做法,取其七。十个菜名,全是二字诀。分别是土匪(鱼)、黄金、锦绣、桃源、酒香、米蒸、片花、水煮、游子、归根。这十道菜,除鱼外,都有相应的配菜,全采用素食原料。
而一汤,就是鱼头豆腐汤,和一般的鱼头豆腐汤不同,要用到狗尾巴草长在水里的红色根茎。
因为做法繁琐,这组地方名吃在当地饭馆并不多见。荆城河边就有一家荆城鱼馆,在当地久负盛名。始建于1986年,最初的老板叫王雨,经营十几年后,留给儿子王成继续经营。鱼馆生意一直很好,到了王成手里,更是扩大了鱼馆规模,但馆内鱼客仍是天天满座,生意火爆。
只是经营几年,出了一变故,王成爱子荆城河玩水,不幸溺水而亡,王成结下心结,就把鱼馆转卖给了别人。
都说,出了荆城,就吃不了荆城名吃一鱼多吃。这真不假,因为这名菜只能用荆城河里的草鱼。
荆城在2012年,迎来了一位新城长,作风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大力发展城乡经济,荆城发展日新月异,荆城河边,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荆城的GDP人均产值远超邻近几县级市,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荆城名吃,一鱼多吃,再也消失不见。荆城鱼馆,也改了名,改成了荆城酒楼。
经济发展了,但荆城河的水却混浊了。没多久,河里的狗尾巴草全部死亡。而生物链的破坏,荆城河里的草鱼逐渐消失。有人尝试用别地方的草鱼来充当一鱼多吃的原料,但怎么也做不出正宗的味道。
王成在荆城改革之初,改行建了造纸厂,发展得不错。王成的父亲没几年就离开人世,有人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气死的……
2018年起,政府开始重抓环保,制定一系列措施,治理荆城河的河水,专项专制。王成的造纸厂因环保不达标,被迫停产整改。但王成只是应付了事,企图混水摸鱼,结果并没有逃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慧眼……
荆城河在改善,只是离曾经的清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人提出,能不能让狗尾巴草重生,奇怪的是,这草其他地方,竟然找不到。有类似的水草,与它长得有些像。其中,有一种很接近,但它的叶偏小一点,而根茎没有狗尾巴草的红色。
至此,荆城名吃一鱼多吃,无缘再现。
有人在抖音里讲述,荆城河边,有一疯子说,河水里有个淹死的小孩,变成了荆城河的草鱼,在水里跳跃……
评论区,一片骂声。其中有一条写道:纯属胡扯,造谣。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