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和鲁迅故居有关的那点事

精品 【江南散文】和鲁迅故居有关的那点事


作者:习文 布衣,26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70发表时间:2010-03-21 16:39:03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写《北京鲁迅故居如今怎么样》的博客,勾起我和鲁迅故居的一些事情的联想。
  
   鲁迅故居有三处,一处在故乡绍兴,一处在北京,一处在上海。连起来正好是鲁迅的一生。鲁迅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至18岁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32岁也就是1912年到北京,直到1926年离开去了厦门大学,在京城头尾住了14年。他1927年抵达上海,直到去世,他生命最后的9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不过,1902年到1909年,是没有故居来纪念的,因为他在日本留学。
  
   我参观的第一个鲁迅故居是处上海景云里的故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只记得在一处居民区内,倘若没有一个门牌提示,是不会想到这是名人故居的。三层楼,一楼是餐厅与客厅,二楼是书房兼卧室,三楼还有一个房间,直上直下,前宽后窄,每层面积很小。总体说,居住条件不好,环境也很嘈杂,这在鲁迅的文章中有记载。鲁迅后来在不远的地方单独租了一间房,作为自己的书屋。
  
   上海还有一个鲁迅纪念馆,是在不远处的虹口公园内。
  
   后来我去了绍兴鲁迅故居。其实没有什么东西,老宅已经卖给了人家,后政府收回,做了修缮恢复开辟为纪念旅游资源。三味书屋就在老宅对面,弄成当初的样子,没有看见什么百草园。咸亨酒店显然是商业包装出来的,巷子里似乎还有阿Q正传里的土谷寺。那个由水道、乌篷船组成的江南水城显然已经衰退消失,正在被一股改革开放带来的活力冲击与覆盖。
  
   在北京游鲁迅故居还有一段邂逅。我沿着西直门南街往前走,想边走边看,凭着自己的感觉找到鲁迅故居。找了一圈,没有找到胡同口,便在路边的城市地图前查询。这时,一个身材高高的外国人走到我身边,用不错的汉语问我:“请问,鲁迅故居怎么走?”我有点诧异,想不到有这样的奇遇。所以这次游鲁迅故居是陪同一个外国人一起参观的。交谈中得知,他是瑞士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中文名字叫左飞。我们一起看了展览厅,游历了故居,光临了书店。我在鲁迅故居的照片也是左飞拍的。那天,没有游人,似乎只对两个人开放,连找个人帮忙照个合影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这位左飞先生给我买了一套书票作纪念,算是我给他买了五元钱的门票的回馈。
  
   如今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博物馆内。博物馆的功能不仅保护鲁迅故居,博物展览,还是研究机构。
  
   其实,鲁迅在北京居住15年,分别在四个地方居住过,这里是最后居住的场所。
  
   1909年留学日本七年的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最初住在绍兴会馆。会馆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半截胡同出口,是有名的菜市场——前清时代杀人的地方,戊戌六君子就被害于此。因为当时规定,会馆内住户不得携带家眷,反给周树人留下相当的清静。他最初住在“藤花馆”,在官场过着不满而无为的生活。1916年5月6日下午,他搬进了会馆西边的“朴树书屋”,这里更僻静荒凉。鲁迅几乎生活在沉默的深渊,整天研读佛经与古籍,收集字画碑帖,在暗暗中麻醉与销铄。不久周作人也来北京住在这里,他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终于被钱玄同的来访打破。
  
   周作人很快就和《新青年》打得火热。鲁迅1918年写出《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鲁迅第二处住所是八道湾。1919年的冬天,地处西城八道湾胡同11号这座大宅院,迎来了它的新主人。这是一座具有“三进”四个院落的宅院,前院很开阔,大门里正前方有一个影壁,其后有一排前罩房,坐南朝北共九间,每三间一套,罩房东侧有一间是连通中院的通道。中院正中有坐北朝南的三间大北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后院有坐北朝南的九间后罩房,每三间一套。后院西侧有一后跨院,有西、北向房六间。初迁来时,母亲和朱安二人住中院正中间的三间北房。母亲住西侧一间,朱安住东侧一间,中间堂屋是全家人的饭厅。周作人一家住后院一排北房的西侧三间,周建人一家住后院中间的三间,东侧三间是客房,平时无人居住。鲁迅把中间西厢房三间作为自己的书房和卧室。为的是是便于照顾母亲。后来又改住前院前罩房的中间一套三间里,为的是便于静心写作。这里即是《阿Q正传》诞生的地方。鲁迅把全家人住房安排妥当后,又在院内空地和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旧宅换新颜,宅院里一派生机盎然,一家十二口人各有所归,安居乐业,和睦融洽。兄弟二人志同道合,手足情深。虽然鲁迅为此上下忙碌了一年,一点一滴安排打理,又卖掉浙江老宅,有点伤感地彻底离开了故土,同时家务琐事难免不断,但想必鲁迅的心理是满足和惬意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3年秋,周府发生变故,亲密无间的怡怡兄弟,旦夕之间竟成参商。先是有鲁迅在日记里独自吃饭、不再合伙的记载。四天后是周作人正式递交绝交书。而后鲁迅很快就去寻找新的居所。找到临时居所后,鲁迅回来取书物时,竟遭到周作人夫妇的咒骂与殴打。从此兄弟分道扬镳,周家也分崩离析。形成了一场永不可解脱的人间悲剧。
  
   关于八道湾是否可以开辟作为纪念馆,后来有争议。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觉得没有必要,因为,鲁迅不仅住的时间短,也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它更多的与周作人有关系。
  
   离开八道湾的鲁迅,临时过渡的场所就是砖塔胡同。这是许钦文的妹妹许羡苏的同学俞芬住的院子,有三间北屋空着。房子的确十分逼仄,无家可归的鲁迅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还有朱安的事情要妥善安排。没有办法,凑合着过吧。朱安住在靠东的一间,西边临街的一间是为老太太暂住而准备的,余下的中屋是鲁迅的卧室、书房、会客厅兼餐厅。一切充满了简陋、拥挤、压迫的感觉。不过,在短暂的时间里,鲁迅在这里一共写出了十余篇作品。小说《祝福》《幸福的家庭》《肥皂》《在酒楼上》,发表《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出版小说集《呐喊》。
  
   直到1923年10月底,鲁迅议定购买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放房宅一所,议价800元。幸而有朋友许寿裳和齐寿山各借出400元,才摆脱了鲁迅毫无积蓄、有房无钱的窘境,直到第二年一月,交清余款,鲁迅才成了新屋的主人。所谓新屋实际上是一所旧独院,有房屋六间。鲁迅亲自设计一个方案进行了改修,终于建成北屋三间,南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同前后院子搭配在一起,构成一个严整而小巧的四合院。三间南房,做会客厅兼书房,通过院子,北三间,东是鲁老太太的住处,西是朱安的卧室,中间是饭厅兼弄堂。饭桌前,曾挂过一幅小男孩的肖像。他是鲁迅早逝的四弟。那是为了老太太宽慰,鲁迅特请画师依据自己的相貌画的。穿过,北屋后面中间凸出一间房屋,鲁迅叫它“老虎尾巴”,鲁迅说:“整排房屋等于一只伏着的老虎,尾巴便这样拖出来了,——你看像不像?”
  
   在这间略低的房屋的大玻璃窗下,是用几块硬木板在长凳上搭成的卧铺。写字的桌子是靠东墙的。鲁迅的理由是,“这样采光,上午下午的光亮没有大变化。如果从东面采光,上午光线强,下午就阴沉沉的了;如果从西面采光,相反是上午暗沉沉,下午光线强。这种情况,就是一年四季,也都差不多的。写字桌放在东墙下面有好处,那么,右手执笔写字,不会遮光。”鲁迅的严谨细心略见一般。书桌上方,有一张照片:瘦长的脸庞,粗大的颈项,眼镜架在鼻端,显示不可干犯的威严。厚嘴唇,八字须突出地高高敲起。这就是藤野先生。鲁迅在仙台医科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因为治学严谨、待人友善同时不拘小节,与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段交往真切深情地记载于散文《藤野先生》中。透过玻璃,窗外是一个小而空旷的后园,中有一口深且清的小水井。
  
   鲁迅在这里住了三年,直到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开北京,这里成为了他生活、写作、斗争与爱恋的新天地。

共 30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鲁迅的生前生后很是了解,对这样一个伟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这样一个故居,从文章中我们能透析出作者的生活习为,问好作者,谢谢您给江南的精彩文章,让我们多了次学习的机会。--无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22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21 16:39:31
  作者对鲁迅的生前生后很是了解,对这样一个伟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这样一个故居,从文章中我们能透析出作者的生活习为,问好作者,谢谢您给江南的精彩文章,让我们多了次学习的机会。
2 楼        文友:鬼无影        2010-03-21 16:39:47
  问好作者,谢谢您对江南的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