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嘉峪关行(散文)

精品 【西风】嘉峪关行(散文)


作者:春闺梦里人 秀才,183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65发表时间:2023-06-25 05:20:59

【西风】嘉峪关行(散文)
   终于,我们坐着T269次列车从兰州出发。车经过天祝县没几分钟,大片的戈壁滩已赫然触目眼睑。经过古浪县之后,黄便成了这里唯一的颜色。远处土黄的山丘,近处咫尺可摸的戈壁,苍穹仿佛是一个土黄的罩子,密不透气。天地昏黄,碎石乱空。在这浩瀚无垠的大漠戈壁中,列车就像一条软体虫在蜿蜒爬行。
   一路西行,除了偶尔有铁路边上一抹绿及那一座座换了地名的孤零零的小站,仿佛列车从没有移动过。
   这是一趟从西安到喀什的普快列车,座中多为到新疆打工的农民工。一进车厢,一股泡面味混着脚臭味弥漫着整个车厢。有人仰面朝天打鼾,有人在嗑瓜子聊天,有人在吃泡面,孩子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整节车厢闹哄哄的,打呼噜声,孩子的哭闹声,吃东西的吧唧声,直到我们下站,也一直不曾停过。
   与火车内的热闹截然不同的是车厢外的戈壁,依然保持沉默。天空沉默,大漠沉默,除了偶尔一闪而过的墓冢,再无其它生活的痕迹,仿佛世界本就该如此,这一望无际的黄才是它的原色。
   列车经过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阳关后进入茫茫大漠,最后到达新疆也就是以前的西域。其中武威曾更名凉州,张掖更名甘州,酒泉更名肃州,这也是甘肃省名字的由来。
   这曾是一条慷慨悲壮的西去之路,这曾是一条可歌可泣的英雄之路,这曾是一条连接贸易打通关内外经济的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和亲,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无不经过这里。这一条路上的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时期匈奴举兵来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痛击,一直将匈奴赶到玉门关外。汉帝大喜,赐酒犒赏之。酒少人多,隧将酒倒于泉中以诸将士共饮。这就是酒泉市名字的由来。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城内有泉,其水若酒”,后称为酒泉。同时,汉武帝取名武威郡,其意大汉朝武力和军威到达河西之意,也为了纪念霍去病建立的卓越功勋;张掖郡,取其“以短匈奴之臂,彰汉朝之鼻掖之意;敦煌郡,取其盛大辉煌之意,广开西域之盛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提到的夜光杯就是产自酒泉,它即是历史的标签,也是我国的地理标志。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还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武威),都是这条西去之路的必经关口。
  
   二
   虽然一直对河西走廊的地形有个大概了解,但当真正目睹这无边无际的戈壁滩,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非亲身经历你不会体验到那种沧桑悲凉的感觉,非双脚踏地你无法体会历史带给你扑面而来的厚重。
   金张掖、银武威,都不及嘉峪关在视觉上带给我的震撼。本以为,下车之后迎接我的会是一片枯黄,本以为春风还不渡嘉峪关,没想到入目四下皆是绿,树木苍翠欲滴,街道宽阔干净整齐,微雨却不觉冷,甚至有点微醺的气息。
   第一次觉得一个陌生的城市竟然也可以和我贴的这么近,近的让我忘了自己只是一个过客。嘉峪关人很包容,外地人很多,除了像我一样的游客之外,还有许多做生意的外地人,操着各色的口音,却毫无违和感。
   信步走到一家川菜馆,点了两道菜,一碗白米饭。茶水免费。饭菜不贵,味道却是正宗的川味,分量还很足。看看时间还充足,决定坐了公交车去看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城楼。
   沿马道拾级而上,登上城楼,城内城外风光一览无余。
   关城依山傍水,雄据于茫茫戈壁中,扼守河西咽喉。南北两边,沙砾土石夯筑的长城像伸展的两翼绵延不断,斩断峡谷东西通途,恰似一只飞翔的老鹰牢牢守住了河西的大门。
   城内有湖,城外有壕。城中城,墙中墙,门内门。罗城、瓮城、箭楼、瞭望塔。
   城墙之上,滚木、礌石、大炮、箭弩,临阵以待。
   城下,斑驳的旧城墙,钉钉的铁页门,铺路的青条石。锈迹斑斑的盔甲、刀剑枪戟、永乐大炮、演武场、残破的弩车。这一件件熏染着硝烟味道的物件,都无声的向后人证明着这里曾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古战场。
   这里曾经英雄豪气万丈,誓死不渝;这里曾经将士白骨累累,拼死守卫。
   一幕幕,历史仿佛就在眼前上演。嘉峪关!是刀光剑影、群雄逐鹿中原的见证,是腥风血雨、漫漫历史长河发展的一个缩影。而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容却已永久化作了岁月长河中的一个标点,与天地共存。
  
   三
   第二天,我们租了一辆出租车去看长城第一墩和悬壁长城。司机是个退伍老兵,性格开朗直爽,当看到我父亲时,很热情地告诉我们老人同在就慢慢玩,不限时间。一路还给我们讲当地的风物人文,地域文化,到了东门之后还下车送我们去了大厅售票处。哦!嘉峪关,我来了!我终于可以亲手抚摸这先贤用血和汗浇筑的万里长城,我终于可以双脚踏地与你一同感受你的悲壮,你的苍凉。
   这里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个烽火墩台,是万里长城的起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丰碑的崛起点,也是与万里长城最东段的龙头山海关首尾遥想呼应的“龙尾巴”。
   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的悬崖峭壁之上,北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脚下是滔滔而去的讨赖河水。
   残存的墩台并不大,是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台子,高大约十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北连的墙体沙砾土石夯筑,宽大约两米五,高不到三米,由于风化的缘故,有些地段高还不到两米,墙体底下更是堆满了一堆堆的细沙。手轻轻一捧一扬,就被旷野的风吹散了。天险、壕堑也不能挡住这大漠的风。
   北望长城庄严肃穆连绵不绝,近处祁连山高耸入云仿佛触手可摸,脚下讨赖河水蜿蜒曲折从容不迫的流向远方。
   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了,空间也静止了,只剩下这不老的宇宙,只剩下这万年不变的山水。
   闭上眼,耳边依稀传来厮杀声、呐喊声、驼铃声……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卷起漫天黄沙。
   一道墙,围住了多少希望,也就祭奠了多少牺牲和绝望。几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江山沉沉浮浮几度易主,英雄豪杰代有人出,惜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所有的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那样渺小。
   除了这残存的长城,除了这戈壁滩上的沙砾碎石,除了这依然顽强生长的灌木活化石,除了这依然巍峨、绵延不断的祁连山脉,岁月似乎在这块土地上不曾多留下点什么,唯一留下的也只是浩瀚史书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
   车子在行驰。放眼周围都是戈壁沙砾,时不时有一小段一小段的残存的汉、明土城墙一闪而过。一路都是残垣断壁,荒草漠漠。直到悬臂长城附近景区,绿植才逐渐茂盛起来,沿路建了许多农舍农家乐,路边停满了好多跟我们一样来看长城的出租车。
   远看,悬臂长城就像伸开的两臂,凌空倒挂在峭壁之上,又似一条巨龙盘卧在黑山之巅,守护着南来北往。
   悬臂长城是关城长城的北延伸段,也是万里长城在嘉峪关境内的结尾点。这段长城并不长,据资料显示才七百五十多台阶,却是以陡峭著称。
   从水门而入,向右而行,地势渐次陡峭。城墙约宽一米,仅容两人并排通过,整个墙体就地取材,用黄土沙砾夯筑。长城底部、瞭望塔用红砖砌建。
   途中司机曾告诉我们,长城太高太陡峭爬不上去,从山脚下看看就好。遂听从司机的建议将父亲留在了山下的丝绸之路展览区,一人去攀登。
   其实,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接地方的西北人,这点高真的不算什么,但对平原来的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爬到一半,遇到一个从北京来的写字楼小妹,正汗如雨下,气喘吁吁地蹲在一个拐角休息。小妹说:姐姐,我实在上不去了,上不得上,下不得下,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望望身后陡且已长的长城,再看看眼前近在咫尺的顶峰。走吧!小妹,其实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坚强。看看前面的路,我们已经快到峰顶了,上面肯定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和视野。半途而废你以后会后悔的。你看山那面,下山的路要比这面平缓多了。别着急,咱们慢慢爬,一会就到了。
   聊天、拍照、打卡。不知不觉中竟爬到了长城最顶端,还特意爬上了最高处的瞭望台看最美的风景。
   遇一个人行一段路,分一缕光点亮别人也温暖自己,那样单调而埕长的路也变得平坦而美丽。临分别是小妹对我说,谢谢你姐姐,谢谢你对我的鼓励。她说,原来旅游的终极意义,是过程而不是终点。
   至峰顶再遇独自来游西北大环线的广东小妹,三遂联袂下山,一路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直到山下遇到我父亲,她们才挥手作别。
   父亲显得很开心,在山下拍了很多长城的照片,在丝绸之路展览区我也给他拍了很多跟驼队的合影。置身于历史的战场,逐一抚摸过历史的风霜,他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
   父亲喜欢历史,却由于诸多原因,父亲的喜欢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几本书籍和电视剧中的情节一饱眼福,而这次西行特别是嘉峪关的游览,稍稍弥补了一下他心灵的缺憾。
  
   结尾
   归程就那么轻易地提上了议程。来时我们携两袖清风,回时却满怀嘉峪关的温暖与热情。这即是一座历史的城市,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探索,也是现代薄凉社会里,旅游城市里的一束暖光,就那么轻易地入了你的心,你的意。出租车司机、饭店老板、酒店服务员,平凡的人用平凡的举动照亮了一个城市的窗口。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回家的列车上遇到了在嘉峪关市的一对父女——父亲陪女儿到兰州看眼睛,得知我父亲铺位是中铺,那位父亲便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我的父亲。
   回到家刚来得及放下行李,初中同学电话紧随而来,她是刚刚看见我在朋友圈发的嘉峪关城楼照片了。她生气地问我来嘉峪关为什么不联系她,是不是对她见外?她还说她家有两套房,吃住都方便。我说,我已经到家了。因带着老父亲,有诸多生活习惯不方便,等下次我一个人来西北大环线的时候,咱们一起好好聚聚。
   这既是对她的承诺,也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是那样深情地爱着河西这块苍凉而又温暖的土地。那一次次生命的绝唱,一次次悲欢离合的荡气回肠,一次次逆光而行的倔强背影,禁不住让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历史使一个城市的文化厚重灿烂,但吸引人再次前往的永远是当前社会的文明与这个城市给予的温暖。
   嘉峪关,我还会再来的!
  

共 4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历来是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繁盛之地,也是各国各族各方政治军事势力交锋的古战场,一抔土、一块砖都镌刻着或民族交流、或兵戎相见的故事,也留下了历代文人骚客的诗文佳句,历史渊源深厚,成就了嘉峪关特有的边关文化。作者游历边关,深深触摸历史,感怀战争的沧桑、民族的兴衰和政权的更替。历史的硝烟散尽,而边关文化更加灿烂繁华,作者情不能自己,写下了这篇抒怀之作,祈盼永远的和平,祈盼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祈盼人民安居乐业。作者情感真挚强烈,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2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3-06-25 05:32:52
  此作的主题很好。编者如有理解偏差,请批评指正。感谢投稿,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春闺梦里人        2023-06-26 06:42:29
  非常感谢总编辛苦编辑,按语精彩绝伦给陋文增光添彩。奉茶道谢。
2 楼        文友:之中        2023-06-25 11:02:41
  有景有人有心有温度,还有地理历史,精品!
回复2 楼        文友:春闺梦里人        2023-06-26 06:45:04
  感谢之中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励!你的勤奋和博学一直是我学习的动力和榜样,遥问安好。
3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23-06-25 12:52:11
  此文大佳,希望能加精。
回复3 楼        文友:春闺梦里人        2023-06-26 06:48:57
  非常感谢老师一直以来不吝辛苦的指导,遥遥奉茶文安。
4 楼        文友:啸竹        2023-07-04 17:12:00
  祝贺归归加精!
( (
回复4 楼        文友:春闺梦里人        2023-07-06 18:50:43
  感谢老师关注支持。顺颂夏安。
5 楼        文友:杨子        2023-07-29 09:52:56
  真是好文!仿佛有人引领着在荒漠戈壁,看古长城,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情有景。真正的做到了情景交融。看完,也好想有机会去大西北看看,领略当地的文化。
( (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2-27 10:19:36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