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手推车(散文)

精品 【东篱】手推车(散文)


作者:淡墨花开 布衣,38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9发表时间:2023-07-03 07:02:32
摘要:手推车是那个特别时期,独有的唯一的最先进的重要的运输工具。它支撑着那个时代每个家庭的生活,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丰富了儿童节们的童年生活。每每想起,一场场、一幕幕与手推手相伴的情景,就想从心底里翻出来,那就在阳光下晒晒吧。


   屋后,一架小推车映入眼帘。它已缺了半截胳膊和一条腿,满身沧桑,满面灰尘,浑身被蜘蛛网捆绑着,落寞地瑟缩在墙角里。
   就是这么一个小推车,在当时也不是家家都有。家里没有的,生产队分粮分柴分菜时,就要等主人家用完了,再向人家借用。用完后又要马上归还,因为人们随时都可能用。这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最先进”的载物工具了。
   我家刚分家的时候就没有,一直都是向老叔家借用的。后来,爸爸自己做了一辆小推车。
   爸爸虽然不是木匠,但心灵手巧。从院子里找来些木棍和木条,又借来木匠常用的锯子、刨子、凿子等工具,就做了起来。小推车构造很简单,由车排子(这是车子的主体)和车轱辘两部分组成。车排子两边是两根长两米多的木棒,伸出半截作为车把,另外半截在中间部位放两根一米左右的长木条,在这两根长木条之间放车轱辘,然后在两边各放两根横着的短木条,这样,就做成了镂空的车排子。另一主要部件就是车轱辘了。轱辘上边有个简易的车楼,是个中空的高约50厘米,宽20多厘米的长方体。上面和两边用几根横的竖的木条用铆榫连成一个整体,扣在轱辘上面,再用榫头与车排子连接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护住轱辘,又可以放东西。然后在车子中间再按上两个木头腿,三个点就可以支撑车子了。也可在两个把手之间按一根横木棒,这样,小孩子可安全地坐在上面。手推车尽管做得有些粗糙,瘦骨嶙峋的,但也为我家甚至邻居出了很多力。其间发生的件件往事,也都从心底翻涌上来。
  
   二
   大概是9岁时,我也学会了推手推车。自认为技术还不错。有一天瞒着父母,把车子偷偷推出来,飞快地推了两圈。这时弟弟和堂妹非要坐车,我就让他俩一边一个坐在车子上,摇摇摆摆地推着走了一段路。不料,遇到一个小水洼,脚下一滑,车子一歪,弟弟从车上摔了下来,哇哇大哭着;堂妹虽然没摔下来,也吓哭了。妈妈听到哭声,在屋里喊道:“咋了?”“姐姐把我们从车子上摔下来了。”弟弟告状说。“谁让你们非要坐啊!”我也不示弱。“没事啊,也没咋地。”母亲和老婶儿连屋都没出,好歹那个时代的父母不像现在这样娇惯孩子,有个大病小灾的也不太在意,别说这点小事,根本不关心,所以妈妈和老婶也没怎么责怪我。
   小时候没什么玩具,手推车也可以算作一件高级玩具。不少小孩都踅踅摸摸地想推车玩。有一天出门去玩耍,没走多远,就看见邻居家狗子从地上往破口袋里捧麦粒。旁边躺着从我家借的小推车。“哎,狗子,翻车了?”狗子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他也胆怯,生怕我责怪,毕竟是我家的手推车,狗子头懂得我心痛。
   那时,如果用肩和背不能搬动的东西,或路太远,小推车就派上了用场。一来比较省力,二来装得多。
   别看手推车简单,但开始驾驭手推车时,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刚学时平衡掌握不好,一会儿撞向左边,刚扭过来又冲向右边。这时就需要身体靠向另一边,扭曲着来平衡。一旦驾驭不住,就会失控,轻者使车子缺胳膊少腿,或使车子散架,重则还可能会伤人。
   装车也有讲究,前后左右一定要装得匀称,推起来才稳当。不匀称,车子就容易向一边倒,特别是新手或推车技术不高的人。技术高的人,也可以只在一边装东西,照样推着走,身体努力靠向另一边的手把,使劲用身子来平衡另一边。
   狗子就是刚学的,技术还不熟练,正上瘾呢,总想推车玩。正好生产队里分麦子,他就自告奋勇独自去了。分到麦子,他压着车把(不然的话,车不稳当,会张兜儿),大人们帮他抬到小推车上一小口袋(用家织布片缝在一起,大的约三四尺长,直经约一尺半;小的二尺多),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唾唾”两下,往手心吐了两口唾液,两手搓了几下,两腿微微一弯,猫下腰,猛吸了一口气,两手一用力,嘴里“嗨——”了一声,将车子推起来,晃晃悠悠地向前推。因为狗子个头小,两只手使劲儿把着车把,两臂伸直,身子往前倾着,两脚两腿使劲儿往后蹬地,车子才能缓缓地移动。天上的烈日烤着,树上的蝉儿叫着,仿佛在给狗子加油。狗子的身影小小的,在脚下匐匍蠕动。快到家门口时,不小心推到一块小石头上,车子一歪,上面的粮食口袋,“骨碌”一下滚了下来。口袋用了很多年了,满身补丁,一下摔在地上,口袋又被摔出一条口子,麦子从里面流了出来。“我帮你收吧。”我看着挺可怜。狗子抹了一把汗,立刻变成了一个小花脸。我俩把上面的收进去,下面的又有小石子又有土,就说不要了。恰好二婶出来了,也没责备狗子,唠叨说:“咋能不要了呢?里面还有那么多麦粒儿呢。”说着取了个盆子出来,连土带石子都收起来,回家放到铁筛子里,用水冲掉了泥土,然后晒在一块塑料布上,晾干后,又把石子捡出去,又得了一把麦子。那时粮食是多么宝贵啊!
   比粮食更宝贵的,是人情。谁帮了谁似乎都是理所当然,互不见外,也用不着客套。在分麦桔时,李奶奶和老伴孤苦无依,站在麦桔前,皱纹里藏满了心事,鬓发在风中无奈地飘着。妈妈见状,走上去对二位老人说:“三婶,我先给您推着吧。”李奶奶说:“这怎么好意思啊,你家的还没鼓捣回去呢。”“没事儿,我家的不急。”说着就装车,推车,一趟趟,小车跑得特欢、特快。直到把李奶奶家的都推回家,妈妈才来推自己家的。当时像这样的事习以为常,就跟给自己家做一样,人情纯朴得就像一张白纸,不必添加任何粉饰,连一个“谢”字都不必加。加了,反而亵渎了这份纯朴。不像现在芝麻大点儿的事都千恩万谢,但却毫无诚意,口不对心,只是应付敷衍而已。
  
   三
   那时物资匮乏,没有煤,烧大灶,柴火就不够烧了,有闲空儿了就得去拾柴。村庄周围的田野,树叶、枯草早已被人们不知搂过多少遍了,裸露着平整光滑的胸膛,干净得像篦子篦过一样。山上去的人更多,也像剃了光头的秃瓢一样,寸草皆无。那时,很少听到哪里发生火灾,这应该也和田间树林中无杂草树叶有极大关系吧?
   爸妈趁着冬闲,带上我,只好去远离村庄的埝北或过老河去拾柴火。去了小一天,中午吃了点自带的窝头,吃在嘴里又硬又干巴,一咬直掉渣。下午三四点,爸妈拾了一大堆黍桔、茬子、茅草等,我们疲惫得很,准备回家。爸妈先把柴火打成铺子(pu一声,方言,意思是把柴火一堆一堆理顺了),然后一铺子一铺子码在车子上,车楼前后左右和上面码得结结实实的,高高的。系好缆绳,爸爸在后面握着把手用力推,妈妈在车子前面拴了一根长绳,放在肩上,前倾着身子往前拉,也掌握方向和看路,父亲在后面因为有柴草挡着,根本就看不见路。来的时候,我是坐在车子上,爸爸推着我来的;回去的时候,我只能跟在爸爸身后噘着小嘴走回家。多么美的画面啊,多年后我想起,还是那么温暖。
   在上滦河大坝时,尽管爸爸弓着身,探着头,脖子伸得长长地拼命往上推。妈妈在前边,把绳子放在肩头,勒出一条沟儿,双手紧紧攥着绳子另一端,还在手上绕了一圈,双腿蹬直,身子前倾,与地面成45度角,埋着头,脖子向前挺着,绳子紧绷着,也使劲儿往上拉,就像江岸上的纤夫的剪影。但终因装得太多,力气不济,刚走到一半,就无论如何也上不去了,爸妈努力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虽是大冬天,爸妈却出了满身的汗,鬓角淌着一条条汗水,把脸上的灰土冲出一道道沟,头顶上冒着热气,原来冻得铁青的脸也变得通红。最后一次,爸爸一时没把住,车子倒退了回来,爸爸随着车子倒退了几步,急中生智,把车子向旁边一推,车子歪斜在一边,才不再后退。爸爸也一下子蹾坐在地上,幸亏没出什么危险,只是柴火都披散下来。如果爸爸反应稍稍迟顿一点,恐怕车子就得从爸爸身上轧过去。妈妈也倒退了几步,直接摔在半坡上,被拉了下来。所幸都没什么大事,只是妈妈的手被划了一条血口子。那个时代的人都很皮实,拉个口子,流点血儿,也算不了什么。爸妈只好又重新装车,装好后,有路过的邻村的乡亲帮忙,才拉了上来。
   如果遇到重载又是下坡,那就更难驾驭了。双手要死死地握牢车把,用尽全身力气向下压向后拽。身体向后倾斜,双腿双脚向前刺着地。一旦掌握不住,车子就会像脱僵的野马一样,一下子俯冲下去。下面没人还好,有人的话,恐怕就要车毁人亡了,最轻也得弄个重伤。
   生活不易,但从未抱怨。这是我的父母的样子。
  
   四
   小推车,我不知道它的起源。但从电视剧和电影上看到最起码二十世纪初它就跟着人们闯过关东了。到后来抗战时期老百姓支前它更是一马当先,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也还拖着疲惫衰老的躯体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人们拉粮拉柴,卖菜遛娃,走亲访友,赶集上店,它都亲力亲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骑行的农用三轮车如雨后春笋,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也就渐行渐远,被堆在犄角旯旮里,隐匿了身影。但它满载着几世庄稼人的梦想和快乐,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久久地难以磨灭。
  

共 35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一个老物件——手推车,打开了作者回忆的闸门。手推车曾是农家的好帮手,人们拉粮拉柴,卖菜遛娃,走亲访友,赶集上店,都离不开它。作者家的手推车是父亲亲手打造的,爸爸虽然不是木匠,但心灵手巧。从院子里找来些木棍和木条,又借来木匠常用的锯子、刨子、凿子等工具,就做了起来。叮叮当当几天后,就有了模样。手推车尽管做得有些粗糙,瘦骨嶙峋的,但所有家人都喜欢的不得了,它也为我家甚至邻居出了很多力。手推车是我的游戏工具,“我”曾偷偷地把它推出门,载上弟弟妹妹去兜风,可惜,把弟弟摔了下去。邻居狗子人小鬼大,用手推车往家推麦子,不小心也翻了车,麦粒撒了一地,“我”和狗子一起拾麦粒。狗子娘知道粮食金贵,用筛子仔细过滤麦子里的沙土。那时候柴是不够烧的,父母就到很远的河对岸去拾柴,不管是茅草,秸秆,茬头,都不放过,几乎要花去一天的时间才能装回来满满一车。上堤岸陡坡是最费力和危险的,夕阳下,河面冰封,白沙森森,草木萧瑟,堤坡斜路上中间是一辆装的鼓鼓囊囊小山似的小推车,前面母亲肩上套着绳索,弯腰拼命的拉,绳索深深嵌进棉衣;车后,父亲头上蒸腾着热汗,曲着腿,弓着身子努力的往前推,“我”站在一块突兀的石头上,一头蓬乱的头发,尘土落满疲惫的身子。这些似一副剪影永远定格在作者的心里。这些点滴的回忆,让文中充满了乡情,亲情,也应了那句话“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日子,这就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都在父母的负重下,踯躅前行。淡墨老师的文章行文布局合理,层层递进,错落有致,文字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丰满,把生活还原的栩栩如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感谢赐稿东篱,辛苦了,祝文丰笔健,敬茶!【东篱编辑:天方夜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70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7-03 07:08:34
  作者通过对一辆承载过历史的小推车的描写,串起很多故事,怀念亲情,乡情,感情真挚饱满,详细描写处细腻得当,画面感十足,力荐文友阅读,问候老师创作辛苦,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09:23:26
  感谢天方老师精彩深刻的按编,辛苦了。您的按编为拙文增添了很多光彩。手推车确实是当时不可或缺的支撑家庭生活和获得取财富的重要工具,是那个时代人们勤劳坚强艰苦生活的一个缩影,几乎时时相伴,所以印象深刻。祝老师夏安,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7-03 07:35:56
  花开老师笔下的手推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农家的好帮手,还是儿时的玩具,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该文通过对手推车的生动的描写和叙述,表达了花开老师对手推车的深厚的情感,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与乡情,也展现了父老乡亲勤劳、善良、质朴、节俭等优良品质,读来非常温馨,也感人。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花开老师、遥祝夏琪!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7-03 08:04:29
  小小的手推车,在曾经的年代,是农人生活的主心骨,是一个家庭的唯一依靠,这是生活和财富的载体,在那时的农人心中,手推车是不可亵渎的。我曾经是推手推车挣工分的一代,家中也没有手推车,是叔叔的车子我推,只为上学前推两趟土肥,挣两个工分。这也练就了我的功夫。我也怀念。淡墨老师的手推车写得真实,故事丰满。把旧时光里的画面推到我们的目前,感到那么温暖。文章里的亲情、邻里之情都很生动。手推车担负着记载情感的任务,淡墨新颖。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再也看不到手推车了。这篇文章可以慰藉曾经的人,也可以教育今后的人,意义深刻。文章叙述得体,文字朴实而细腻,读感亲切。遥握,谨祝淡墨老师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09:32:29
  感谢天方老师的精彩按编,辛苦了,您的按编为拙文增添了许多光彩。手推车是当时人们支撑家庭生活和获取财富的重要工具,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勤劳朴实善良友爱的载体,从儿时走来,印象深刻,永难忘怀,所以提笔记之。祝天方老师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5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09:41:50
  琳达老师上午好,感谢您驻足留评,每次发文都能看到您的评论和鼓励,令我非常感激。确实感觉农民朴实无华,就像手推车一样,虽不起眼,却实实在在为人们做着贡献,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华的词语,心却是真诚的,善良的。遥祝琳达老师异乡快乐幸福。
6 楼        文友:枫桦        2023-07-03 09:50:43
  曾经的亲情,似乎都己经很遥远了,睹物思人,那份亲情又离我们不远。老师的这篇文章,读来心暖,把人拉回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拜读老师的好文,问候!
7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09:56:27
  怀才老师上午好,每次发文,都少不了您精心润色和留评鼓励,非常感谢。我没有像老师那样真正推着手推车去劳动干活,只是当成玩具推着玩。就家庭来说当时的手推车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印象更深刻的还是农村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用特意经营,没有太多套路,简单纯粹,我很喜欢,也很适合我这样不善交际的人。再次感谢老师的鼓励,感恩遇见。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8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10:02:48
  枫桦老师上午好。感谢您每次都驻足留评,留下鼓励。算起来确实很遥远了,半个多世纪了。但回忆起来却真实清晰,历历在目,不甘老去。时时回忆一下儿时的情景,聊以自慰吧。祝老师夏安快乐。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7-03 10:41:45
  文章很实在,这手推车,我家里也有,我们这里叫“鸡公车”?“技工车”?反正就是这么叫。独轮子的车,很窄的路也可以走,在以前交通不便时运输粮食可以节省一些劳力。不过遇到上坡下岭,这个“驾驶员”除了有把子力气,还得有些技巧,全身都得用上劲,平衡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翻了。很美的文章,把人带进曾经的岁月,亲情味浓,乡情味纯,画面感足,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祝夏祺!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7-03 12:29:45
  感谢红花草老师关注留评,感谢老师每每及时给予评论和鼓励。可能是年纪大了,总爱想起儿时的情景和故事,于是顺便记录下来,随手写来,平淡得很,也没什么深意和主题,很不理想。祝老师夏安快乐。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