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说说“虚能引和”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说说“虚能引和”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0发表时间:2023-07-03 10:11:07

惟有虚可以承受百实,惟有坦可从化解百怨。故曰:虚能引和。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的虚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是那样深沉,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磨掉了自己的锐气,不露锋芒,解脱了纷乱烦扰,隐蔽了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同于尘俗。它是那样深沉而无形无象,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老子又说:“圣人治理天下,是使人们头脑简单、纯朴,填满他们的肚腹,削弱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健康体魄。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使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它往复的道理。这些都说明了道虚的大作用。从道家的观念看来,他们处世,贵在“以虚无为根本,以柔弱为实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顺万物的变化”。
   虚,就能容纳万事万物;无,就能生长,就能变化;柔,就不刚而能圆融;弱,就不争胜而可持守。并随同时间的推移,就能不断地变化而自新,顺应万物,和谐相宜。虚己待人就能接受人,虚己接物就能容纳万物,虚己用世就能转圆于世,虚己用天下就能包容天下。
   善于虚受的人,无论是祸福险夷的来临,还是横逆生死之际,都没有不能虚受的;胸怀坦荡的人,无论处在功名富贵之中,还是处在山林贫贱之际,都没有不能坦荡畅游的。这都是由于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自己的主宰存在,所以总不会被外物与环境潜移默化。
   宋代的向敏中,在宋太宗时称为名臣在真宗时晋升为右仆射,居大任30年,没有一个不顺从他的人,当时人们以德高望重看待他。
   《宋史》记载:向敏中,天禧(真宗年号)初,任吏部尚书,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又晋升为左仆射,兼任门下待郎。有一天,与翰林学士李宗谔相对人朝。真宗说:“自从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现在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这是非常高的官位,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徐贺说:“今天听说您晋升为右仆射,士大夫们都欢慰庆贺。”向敏中仅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说:“自从皇上即位,从来没有封过这么高的官,不是勋德隆重,功劳特殊,怎么能这样呢?”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历数前代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向敬中依然是唯唯诺诺,也没有说句话。第二天上朝,皇上说:“向敏中是有大耐力的官员。”向敏中对待这样重大的任命无所动心,大小的得失,都虚受。这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宠辱不惊”,人们三次致意恭贺,而是三次勉强应付,不发一言。可见他自持的重量,超人的镇静。正如《易经)中所说的“正固足以干事”。所以他居高官30年,人们没有一句怨言。他能这样从政处世,对于进退荣辱,都能心情平静地虚心接受,无动于衷。所以他理政应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顺从天理,顺从人情,顺从国法,没有一处不适当的。
   所以人贵在以虚修养自己,以坦荡交游涉世。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也。
   宋文潞公,一生以虚受坦游自守,在他辞官回归洛阳时,已是80高龄了。神宗看他精神健旺,年力康强超过常人,问他是不是养生有道。他回答说:“没有其他的方法,我只不过能随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头的事情而已。”这真可以作为名言。康仲俊高龄96岁,还非常康宁。他自己说在少年时代,读千字文,突然有感悟。他生平对待事物,从不动心,仅虚受而已,所以老而不衰。
   与人无争,就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育抚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不争于利,利就聚集而来。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而无争,也就无灾祸。所以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的争,是上争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虚己无我的哲学观念,完全是相反相成的道理。《易经》重“逆用”,老子重“反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佛家重“布施”作为“功德”,也是以这个哲学道理为基础。
   虚是实的开端。阴来阳去,明去暗来。失于此,必然得于彼;损于此,必然收于彼。所以说利人就是利己,爱人就是爱己,敬人就是敬己。反之,损人就是损已,害人就是害己,慢人就是慢己。因此,他人亏我,我可因失因亏而得福;我亏他人,就会因得利而遭殃。所以老子说的“事物因亏损而得益,得益的而又损亏”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道家的一种最高明的处世哲学。也可以说是“人们所想的我舍弃,人们所舍弃的我则取"的处世观念。
   有人询问陈希夷(陈抟,五代著名道士)的持身方法,陈希夷说:“得到便宜事,不可再做;得到便宜处,不可再行。”把便宜让给他人,把吃亏留给自己,才是上乘的处世法则。
   虚己的能量,大的方面足以容纳世界,小的方面也能保全自身。虚戒极,戒盈;极而能虚就不会倾斜,盈而能虚就不会外溢。
   身处高位而依仗权势,足以引来杀身之祸。胡惟庸、石亨就是这样。有士才而不谦逊,足以引来杀身之祸,卢、徐渭就是这样。积财而不散,足以招杀身之祸,申秀沈万三就是这样。恃才妄为,足以招杀身之祸,林章、陆成秀就是这样。异端横议,足以招杀身之祸,李贽、达观就是这样。反之,就能免除祸殃。这些人的后果都是不能虚己造成的。
   鲲鹏歇息六个月后,振翅高飞,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云霄。做官不懂息机,不扑则厥。所以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没有危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都是如此。到了最极端而不可再增加,势必反轻。居在局内的人,应经常保留回旋的余地。伸缩进退自如,就是处世的好方法。
   能够虚己的人,自然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不仅能全身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度量。虚己处世,千万求功不可占尽,求名不可享尽,求利不可得尽,求事不可做尽。如果自己感觉到处处不如人,便要处处谦下揖让人;自己感觉到处处不自足,便要处处恬退无争。
   历史记载:东汉时期,肃宗即位,尊立马后为太后,准备对几位舅舅封爵位,太后不答应。第二年夏季大旱灾,很多人都说是不封外戚的原因。太后下诏谕说:“凡是说及这件事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以便得到福禄。从前王氏五侯,同时受封,黄雾四起,也没有听说有及时雨来回应。先帝慎防舅氏,不准在重要的位置,怎么能以我马氏来对比阴氏呢?”太后始终坚决不同意。肃宗反复看诏书,很是悲叹,便再请求太后。太后回报说:“我曾经观察过富贵的人家,禄位重叠,好比结实的树木,它的根必然受到伤害。而且人之所以希望封侯,是想上求祭祀,下求温饱。现在祭祀则受四方的珍品,饮食就受到皇府中的赏赐,这还不满足吗?还想得到封候吗?”这不仅是马后能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处己以虚,持而不盈,而且还能使各位舅氏处于“虚而不满”之中,以避免后来的嫉妒与倾败的远见。在这段话中还能看到她公正无私、认识大体的胸怀。
   守不住虚则得不到实。自己能守住虚,就可以自全自保;修养自己的虚,就能够入德人道;实用这个虚,就能够容人容世。只有虚能转实,实却不能转虚。所以君子贵在能虚己,以便用来为人处世。
   据史书记载,曹丕竭力限制宗室所封的王侯,法律紧急又严峻,受牵连的人很多,所以各个侯王的过错,每天都能听到。唯独北海王曹衮,谨慎自身,爱好学习,没有过错。监国与防辅相互议论说:“受皇上指令察视王侯,有过错自然要上奏,有善行的也宜让大家知道。”于是共同上书表陈他。
   曹衮听后,很是惊慌,说:“修身自省,是普通大众的行为,而各位却要回报皇上,这正是增加了我的负担了。”从这里可以看到他明哲保身、恬退虚已而持身的方法。这虽然是虚己的小用,如果大用,就能以一虚而服天下了。
  

共 30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首先给出观点:虚能引和,然后借《道德经》来说明,并以历史故事来验证。其中很有见识的汉明马皇后认识的基础应该是她知道“满”的危害。【风之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惠风        2023-07-03 10:46:22
  感谢编辑老师,辛苦了!
两袖清风存正气 一间陋室透书香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