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小故事集锦(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旧时光】小故事集锦(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19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0发表时间:2023-07-05 11:16:10
摘要:十个小故事,亦庄亦谐,观古今世故,看人间百态,茶余饭后,一笑了之。

打开记忆的闸门,道听途说了好多小故事,时空跨越宽阔,内容五花八门,稍作思考,不乏或蕴哲理、或怀情愫、或涵孝道礼节、或有幽默诙谐之精华,能给人带来些许思考,一点开心,故挑选整理了十篇,但愿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换筷子
   唐山这边有个土话,用于接待重要亲戚。比如亲家公来了,快到中午了,也没有留吃饭的意思,要走。东家急了,说:大老远的来了,咋的也得吃儿饭啊,大米粥烙饼,摊俩鸡蛋。亲家就顺势坐在炕上了。这词,听着就接地气,实在!
   要知道,东家不是不想热情地招待一番,是真没好吃的,囊中羞涩呵!但事情挤兑到这步了,也得打肿脸充胖子,借如厕的空儿,串了几个门,借来米面,操持做饭。
   赵丽荣演过一个小品,忘了啥名了,就用过这句台词,但按我们真正唐山人衡量,老艺术家的唐山话还不算标准,外地人听着挺逗乐。
   都是因为穷啊,糠菜半年粮,一年到头吃不饱,就不用说炖条鱼,炒个肉了。
   故事来了。我的一个本家哥,生了三个女儿,没成想,40多了又来了个儿子,起名小子,自然娇生惯养,一晃就十几岁了。秋日的一天,舅舅来了,妈妈把手里的几毛钱全打扫上,买了半斤肉,院里拔了棵白菜,炒了,孩子爸爸陪客,让小子上了桌。
   多长时间没看到肉星儿,尝到肉味儿了,小子爹妈知道,小子更知道!肉一下锅,他就直流涎水。拿到筷子,小子可就没有斯文了,不管舅舅吃不吃,爹妈管不管,自顾自吃开了。吃就吃吧,让你上桌,就是给你特权,让你多吃点。可他专门挑肉吃,跟前儿的挑完了,挑对过儿舅舅那边的;上边的挑完了,又翻过来挑底下的,不管肥瘦,通吃!一次,舅舅筷子奔一片肉去了,但没他的筷子快,转瞬到他嘴了。盘子让他都搅和乱了。
   爸爸看他多少眼,干咳几次使声儿。但小子哪顾得上这些,如入无人之境,大有一夫当关,万无莫开之势。
   爸爸终于忍不住了,“叭!”地一声把自己的筷子摔到儿子面前,同时一手夺过儿子的筷子。
   “爸爸你做什么?”小子愣愣地看着爸爸。
   “咱俩换换筷子!”爸爸用儿子的筷子夹了口菜。
   “为什么啊?”
   “就因你的筷子有眼睛啊!”
   “……”小子无语。
   “认得肉。我们也知道肉香啊!”
   “……”小子抹泪,哭了!
   二、拐杖的功能
   1980年代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树上的叶子打蔫,树下的小狗吐舌,路上行人很少。
   周李村,一个冀东平原上古老的村庄。村东头一棵百年槐树,树干皴裂,树冠阔大,凉荫遮天。一位七旬老人,姓周,就在树下一个小马扎上坐着,歇凉,手持一柄拐杖,拐杖上端光溜溜的。他鹤发童颜,身体硬朗,下额蓄着三四寸长的胡须,花白浓密,在微风中,轻轻抖动,闪着慈祥的光。他右手抚摸着拐杖,左手捋着胡须,嘴里哼着《空城计》诸葛亮的唱腔。
   这棵大树的旁边,是个岔道,一条通往东南的那座城市,一条通往东北的一片村庄。
   一个时髦女郎飘过来,白皙脸庞,披肩秀发,超短裙,吊带装,墨镜,藕荷色布手套。她看到周大爷,一个急刹车,屁股跨在车座上,一腿蹬地,一腿悬空,随着手把的晃动,凤凰牌二六自行车,不时闪过几束光亮。
   “哎—哎——哎!”她冲周大爷喊起来,声音不乏清脆、甜润,随风送过一股兰蔻护肤品的玫瑰芳香。周大爷正眯着眼哼唱着“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突然地,听觉、视学、嗅觉同时受到刺激,不禁打了个怔愣,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位和自己孙女大小的女孩。
   “哎,哎”女郎继续“哎”着他。
   周大爷继续看着她。
   “哎,上天高地厚村咋走?”女郎把墨镜推到脑袋上。
   周大爷故意把脸扭向别处,把眼移开女郎,大声唱道:“取桂阳见美色其心不动,赵子龙浑身胆天地英雄。”
   “哎哎!我问你路呢!”女郎急了,把悬空的那条腿也拿下来。
   周大爷转过脸,冲女郎看了一阵,举起拐杖,大声说:“还有三拐杖!”
   女郎一愣,接着回过神来:“距离论里!”
   “论理,你还知道论理啊,论理,你应该叫我老大爷啊!”
   女郎脸色突然绯红,拉下眼镜,看了一眼周大爷,嗖嗖,骑车向东南方向跑了。秀发飘展,芳香四溢。
   这时,正是上午十点。看来,拐杖的功能不仅仅是帮助走路。
   三、调侃天津卫
   “地域黑”,是近年的网络新词,实际其现象,由来已久,古代的杞人忧天、拔苗助长,满清之后的“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等等,便是佐证。今天讲的小段子,有黑天津的嫌疑,但排除黑天津的本意,有天津老客看到,不必介意。
   卫嘴子,给人的信息指向,是说天津人华而不实、油腔滑调,贫嘴!或说天津人吃饭讲究,不凑合,相互之间还攀比,有虚荣之嫌。实际上,是说摔跤,天津人为了不使自己的指甲刺伤对方,提前把手伸进嘴里,浸泡一下,让指甲软了——这分明是称赞天津老客。
   我的段子,是说两个正宗天津土著户,同住一条胡同,挺要好,祖上给他们撇下点小钱,没事就往一块儿凑合,相互调侃,吹牛,打哈哈凑趣。他俩一个镶着金牙,称金牙李,一个戴着手表,称手表王。
   这天午后,金牙李用油把嘴唇抹亮,来到手表王家。
   “哎呦,正想大哥的时候,你来了,吃饭了没有啊?”手表王客气。
   “炖肉!”金牙李把嘴唇向手表王呶了呶,眼睛往上挑着。
   “你见外了不是,再来,这儿吃来呀,想吃什么,兄弟我给你做!”手表王嗔怪。
   “你假话在兜里装着呢吧,上次我来,饿着肚子,你说对不起,你刚吃过。其实,饺子馅在里屋放送着呢,哈!”金牙李说。
   “没有的事,你说的是猪话!”手表王没生气,给金牙李倒上一杯茶水,灵机一动,乜着眼说“从前啊,有个猪夫子,它所生了九子,四子跑在东邻,四子跑在西舍,剩了一子不知落在何方?”诡笑着盯着金牙李。
   这不是把我比喻成小猪了么!看我怎么糟蹋你!金牙李抹抹嘴,不慌不忙地说:“我问你,二黄争骨,落在哪部书上?”
   他把手表王比喻成狗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就这么相互取笑着,相互攻击着,说着说着就有点半急,也没收敛,卫嘴了么,能说会道,谁也不服,就继续互相糟践着。
   最后都红了脸,要动手,手表王把左袖使劲撸起来,一直撸到关节上边,把那块手表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晃着胳膊喊道:“我打你,信不信,宁可把我这块金表打坏了!”
   金牙李不慌不忙,用力咧开嘴,把三颗金牙全部露在外边,金光闪闪的。一手指着金牙,一手指着手表王,说,“你有胆量往这儿打,大不了我换新的!”
   这是民国时期的故事。那个时代,戴得起手表、镶得起金牙的,是有资格向世人炫耀的。
   四、请例假
   沙漠、戈壁滩,胡杨、红柳,天山、阴山,还有绿洲、草原,我们到了新疆。
   新疆是个产生故事的地方,王洛宾的《达板城的姑娘》、《阿拉木罕》久唱不衰,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近年唱红大江南北,这些歌曲,描述的都是来自新疆的故事,悲壮的,柔情的,凄美的等等,无不撼动人的心弦!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大月氏,历尽艰辛,被司马迁称为“张骞凿空”,开创了丝绸之路;晚清左宗棠,抬着棺材入疆,势与新疆共存亡,被称为第一硬汉;而1949年,大胡子将军王震,率10万大军,兵分两路,和平解放新疆,将士就地留守,屯垦戍边,亦军亦民,如今已经形成有300多万人的建设兵团,更是一曲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壮怀乐章。
   我们的这个小故事,就发生在建设兵团里。当年,和王震将军留守的,大部分是男丁,不免人心思动。为了这些男丁的稳定,为了新疆的长治久安,国家分几次从上海、四川、山东、安徽等地动员几十万男女青年迁入新疆,最大的22岁,最小的14岁,把他们的青春和活力、沿海或内地的文化带入新疆。
   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地、在茫茫的沙漠中、在潮湿的芦苇荡里、在赤日炎炎的戈壁滩上,种树、打井、拓荒垦殖,住着四处漏风、潮湿阴暗的地窝子,吃着玉米窝头、高粮米饭,那是真累、真苦啊,如果不是信念在支撑,不是民族大家庭观念在支撑,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得下来。
   即使这样,也未免有一些战士耍点小心眼,偷懒。
   兵团的建制分师、团、营、连,最基层,有的叫队,队长呢,调度干活,处理吃喝拉撒,每天一地鸡毛。
   一天,队长抓晚上下班后吃饭前的空,和一个小战士谈话。这个战士不过十七八岁,上午趁人不注意,他把镐柄弄断,找人修理,少干活。有人反映到队长这里。
   这时,一声清脆的“报告!”从门外响起。
   “请进!”队长应声。
   进来的是一女兵,也是十几岁的样子,稚嫩的脸上有些泛黄,一种娇羞的神色。她来自四川,入伍不到一年。她要请假。队长问她有什么事?她答:例假!把一张条子交给队长。
   因劳动强度太大,兵团有规定:女兵来例假,给假三天。
   “那就好好休息三天!”刷刷刷,队长在条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谢谢!”女兵转身出去了。
   这边的小伙子先是惊愕,后又狡黠地笑了一下。
   队长继续着谈话。当认定小战士态度不错的时候,谈话结束,他们一同走向餐厅。
   第二天,正好和上一天女兵请假的点钟一致,队长正在洗脸,“报告!”一个洪亮的声音门外响起。
   “请进!”队长一看,是昨天谈话的小战士。什么事?队长问。“报告队长,我请假!三天!”小战士干脆作答。“什么事由?”队长已明白了几分。
   “例假!”小战士满脸的正经。
   队长盯着他稚气可爱的脸庞,忍俊不禁,哈哈地笑了。
   小战士蒙圈,直愣愣盯着队长:“队长,队长,你可要一视同仁,昨天那女兵,你那么痛快就签字了!她可以请例假,我为什么不能请例假?”
   队长把小战士摁到椅子上,给他倒了一杯水,和他耐心地普及了一些知识,鼻子酸楚楚的。
   五、关于两首古诗的胖瘦问题
   古诗,真正的国粹,其精致精深,写景状物抒情晓理,无以伦比。国人学、背、用之外,还有些文人骚客,茶余饭后,把玩古诗,繁衍生发出好多故事,谈其得失,论其胖瘦,添词减字,也许是猎奇笑料,也许是借古扬名,蹭自家“热度”,倒不完全令人生厌。王安石和苏东坡的黄花菊花之争、苏东坡苏小妹的额大脸长之侃,都是经典,也是佐证。
   这里要讲的,是两首著名古诗的体量问题,一是增肥,一是瘦身。
   增肥的古诗,是北宋汪洙《神童诗》中的《四喜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把人生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的绝美好事,精确勾勒出来。可硬是有人觉得不丰满,不解渴,说这诗瘦了,要吃补药。变成: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年金榜题名时。一句多了个副词,加以补充修饰,强化了喜事的程度,分别点出时间、距离、身份和年龄,补得地道,喜上加喜。似乎有道理,实则或牵强附会,或多此一举,甚至有伤风化——连和尚都取媳妇了。更有明代一个落魄的书生,在每句诗的后边各添两字,变成: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梦中,金榜题名时——重名。喜剧转为悲剧,味道变反了,成了这个书生自己命运多舛的发泻。汪洙如果上天有知,非气死不可。
   瘦身的古诗,则是唐朝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流传久远、老少皆诵的七言绝句,通俗真切,情景交融,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可谓无懈可击,几乎成了古诗的品牌和代言。可偏偏有人拿它开玩笑,说他胖了,要减肥瘦身,吃泻药。泻的结果: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理由说,第一句,清明,是24节气之一,世人皆知,本身就告诉你是个“时节”,没必要专门写上“时节”二字。第二句,既然是行人,傻子也知道是在“路上”,何必再写“路上”二字,得给读者留白啊,所以必须删掉。第三句,只要把后边的逗号改成问号,就表示问话了,还用“借问”二字做什么?第四句,风急雨大,哪那么方便的牧童,再说,心情那么不好,想借酒浇愁,遇到谁就会问谁,还找什么牧童?行人欲借酒浇愁,随便问路,随便有人遥指杏花村即可,把“牧童”删掉,更符合那个特定环境。
   还有好多增肥瘦身版本,虽有点小的乐趣,但大都亵渎了原诗的严谨,弱化了原诗的艺术品质,有些可笑甚至可悲!
   六、梦话退贼
   他在山里建了几间木屋,围起一个小院,三分地的样子,自然是木篱柴扉。院子里茄子辣椒,屋子里文房四宝,鼓捣鼓捣菜园,写几个字,画几张画,是他的主要营生。
   小隐隐于野,他是个隐士,是个小隐。隐士,一般是在江湖上混够了,或混跌了,才隐起来。他有几个钱;字画,也能卖几个钱。

共 1023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第一个故事说明饭桌上看人品,吃饭要懂得礼仪和尊重。第二个故事教育晚辈出门在外,必须要学会文明礼貌。第三个故事说明有钱人相互攀比、调侃害处多多,都是因为虚荣心作怪。第四个故事说明人如果不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容易闹笑话。第五个故事说明古诗本是国粹,不应随意增减修改。第六个故事讲了隐士说梦话,说巧不巧,偏偏吓跑了入室行窃之人。第七个故事讲了老财主妙法选女婿,一招管用。第八个故事怕老婆出了名的全福,在外吹牛不怕老婆,求着老婆在朋友面前演戏,结局自然是被打脸。第九个故事讲了打工者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后果很严重。第十个故事讲了唐伯虎的坐画价值贵重,无人能仿。非常有趣的故事,感谢分享!【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7-05 11:17:27
  拜读佳作,开阔眼界,为老师点赞,祝老师生活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