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难忘当年果腹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旧时光】难忘当年果腹事(散文)


作者:驴鸣 秀才,14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5发表时间:2023-07-09 19:51:34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了。而在国家层面全面脱贫之前的千百年间,中国百姓却是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天都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有人甚至因抢夺粮物而送命,在残酷的战乱年代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的挨饿的日子,我感觉那时所吃驳杂的面食菜蔬——就像莫言吃煤块充饥、路遥看到什么都在想着能否促其化学反应得到吃食一样,大多数当然都为果腹,只有极个别时候图个新鲜甚至好奇尝鲜,但还绝没有吃为享受的概念。
   农村联产承包前后,农家几乎家家每年小麦白面是不够吃的,大多家庭还需辅以玉米面、高粱面、红薯乃至野菜等度日,甚至以后者为主。
   那些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家就开始缺口粮。缺粮原因之一当然是上年田地投资不足产粮不多存粮少,二是我们兄弟包括父亲饭量都很大,正如俗话所说的:“半大小子吃过老子。”青黄不接的日子,母亲就到亲戚邻居家处处借粮,几十斤一二百斤不等。时间一长,能借的家越来越少,借粮也越来越不好开口。但在这样的艰难困窘中依然有本族大妈和村里一位敢作敢为的老干部借粮给我家。
   本族大妈家是母亲带我拉着平车去的,借了百斤麦子,一两年后母亲病逝了,我一直在外上学,毕业后分配在远地工作,回家次数少,时间久了渐渐忘了此事。直到这新世纪初我调回本地工作以后,回村里的次数多了起来,有一年的某天,大妈见我无意中说起此事,我大感惭愧,连连说对不起。第二天我买了礼品专门看望大妈,并塞给她一百元钱,后来大妈因病腿脚不便,我去看望还塞给过百元零花钱。如今这位大妈也去世了。人生世事沧桑,往事如烟如梦!至于向村里那位老干部家借粮,则是“被动”的。老干部听说了我家的困难,让我爸去他家取麦子。因之后来在村里每每碰到这位老干部,我都是毕恭毕敬地问候交谈,并多次向他表示,作为村里有影响的“大人物”,我一定为他写一篇人生长文而“树碑立传”。但没想到我调回本地工作三四年后,他却突然离世了!为他写人生传记的想法彻底落空了,留下了绵绵无尽的痛悔……
   那时候粮面不足之家,做饭时大多只能搭配着红薯、藕把、野菜等,艰难度日了。为此,在大冷天我到收获过的玉米地里找寻过被落下的玉米,或有虫窝兼有好颗粒而被丢弃的玉米穗,再或是次生的小玉米穗。还到农家已经剜过的红薯地里,再遍剜一剜找些碎小红薯,拿回家笼着蒸上吃或做玉米面汤煮锅饮食。再有就是寒冬时节夕阳西下寒风渐起时,到其他家已经“杀割”(我们那一带有莲菜地的村落剜莲菜的专用术语,意思是到停工时不管莲菜从淤泥里怎样不断出现,该杀就杀该割就割)收工的莲菜地里,或洗过莲菜的小河边水库边捡拾人家未收篓或遗弃的藕把。
   居家如此,在外上学期间就更艰难了。初中时学校离家有七八里,可以不用入学校灶,三天回家取一大布袋馍,外加一瓶腌咸菜或碾韭花——对于我来说,很多次连这两样菜品也没有,母亲只好把红薯切成条炒一炒给我带上。上了高中离家四十余里必须入学校灶了。记忆中在学校食堂就餐也是走一段是一段,甚至有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况。为此,有多次在放假时,我既没有饭票口袋也没钱了,就背上行李走过吕庄水库大堤穿过水草碱滩遍布的白水滩回家。那时我当然知道家校四十多里路啊!也因此高一班主任宁老师还为我操办过一次支助。当时班里一位同学饭票全丢了,另一位同学在教室后墙黑板上倡议为他捐助饭票。同学们友爱积极地捐出很多饭票,甚至超出了同学丢失的饭票斤数。这时班主任宁老师出面找丢饭票的同学,建议为我拨予五十斤。该同学很愉快地答应并付诸行动。直到现在我依然常想起此事,感激感谢宁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帮助。另外上高中那三年里还接受过村人邻居两家的白面和粮票接济,至今想起依然无比感激。
   更为难忘的是在闻喜武警支队服役的河北军人盖哥的粮票和零钱资助。盖哥和我本没有任何交集,素不相识。一切缘于我写弟弟的一篇文章被同学带至武装部家里,盖哥看到了。他让这位同学捎了一封鼓励我的长信,并赠送我一个精致的塑料皮笔记本。后来更是多次到学校看望我,给予我粮票和零花钱。这种亲兄长般的帮助我没齿难望,这种亲兄弟一样的友情地久天长!
   那时农家为能增加一些粮面的量,把自家的白面装袋用平车拉上到工矿镇上,去换城镇户口家庭的玉米面,一斤白面换二斤玉米面。记得我七八岁时,二爸用平车拉着三四袋小麦白面到十几里远的十分指换玉米面,我在平车后面照护推着,我们费尽气力才到得山上,进入十分指家属院。不用搞价,一切都是惯例,一比二交换。我在楼下照看平车和车上的面,二爸把一袋一袋白面给人家扛上去,再把换回来的一袋一袋玉米面扛下来。当时感觉那楼房挺高,二爸好长时间才返回一趟。
   除了母亲父亲去借粮、我上学被接济和跟着二爸换面,我还跟着奶奶在芦苇地里找拔过野菜,如波叶(非菠菜叶)、水葱等,跟着母亲在旱田地里地头薅过扫帚嫩苗、母猪草、地菜、灰条等。这些野菜都可以拌上馍花,或玉米面或白面,蒸熟后放点盐吃,那时候觉得是再好不过的美味了。现在人们也吃一些野菜拌面,除了放盐同时再添加上调味料、蒜水和香油等,成为一种美食,这纯是换换口味,也无疑有享受或怀旧的意味了。
   还有一件事虽不再为果腹但却终生难忘。我结婚时申请的当时学校的小平房做婚房。因不在农村举办更因没了母亲,离老家百十里路,农家亲人第二天才坐车统一过来。因而前一天没一个人操心到按传统习俗结婚当天早上要吃饺子的事。结婚那天大早当我们都在手忙脚乱忙活着时,住在我隔壁的仵家嫂子过来叫我去她家吃饺子,一句话没说没解释,我反应过来后极为感动,几乎是一直掉着眼泪把饺子吃完的。那碗饺子成为我今生最有意义的一次饺子。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如今各家各户餐桌上饭菜种类多了起来,同时越来越追求口味营养和健康了。但回首那些年为果腹而付出而受助而受辱的事迹境况,会倍加珍惜和守护当下的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共 23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上世纪,生活是一部苦难史。尤其在战乱年代,饥荒遍野,甚至还发生人吃人的惨状。解放后情况好转,但国家积贫,生产力低下,人民在温饱线上挣扎。每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在那个时候,由于上一年产量低,导致部分家庭口粮不够吃,于是只能跟邻居家借粮。借粮是一件很不好开口的事情,谁家都不富裕,口粮也没多少。随着借粮的次数多了,能借粮的人就越来越少。好在有大妈家和村干部家借粮,让家里度过了那艰难困苦的日子。在那样日子里,居家如此,在外上学就更难了,“我”常伴随着饥饿度过了读书生活。后来毕业在外地工作,母亲也去世了,回村听大妈偶然提起此事,急忙买了礼物拿一百块给大妈,看望她老人家。大妈没几年也去世了,只剩村里老干部。本想给老干部写一篇文章,立个传,可没等我把文章写好,老干部也突然去世了。世上总是善良的人多,一路挨饿,一路有贵人相助。回想起以前的旧时光,那些挨饿吃野菜的日子,如今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正能量满满,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晓荷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7-09 19:51:5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驴鸣        2023-07-09 19:57:24
  谢谢小雨编按,辛苦啦,敬茶!伏暑酷热无比,多多保重身体!
2 楼        文友:范明秀        2023-07-09 20:28:01
  听父母说过他们年轻的时候挨饿的日子,自古寒门出贵子,作者老师是个有志气懂感恩的人。常忆往昔不易,当惜眼下之福。拜读学习向您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驴鸣        2023-07-09 22:05:36
  谢谢范老师长篇留评!客气啦,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感恩生活,真诚做人。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7-09 23:30:11
  读完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缺吃少穿的往事,老师的文章很容易引起共鸣,为老师点赞,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驴鸣        2023-07-10 08:10:49
  谢谢芹芹森老师静读留评。为你敬茶!是的,这是包括我们在内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不写出来的话,如今的年轻人孩子们以及将来的人们都不知道了啊。
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23-07-10 16:11:26
  似乎我家的光景比你家好一点,也许是女孩多的缘故吧,我们基本可以吃饱,虽然是粗粮为主,到82年,小麦粉也多起来了。我的印象主要是缺钱。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驴鸣        2023-07-12 15:22:36
  谢谢梓叶灼灼老师留评!那时农村各家各户情况不同,也许正符合了政策所倡导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