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赏析) ——读《黄河文集》有感
我第一次见到黄文进老师,是在今年三月份,攀枝花市作协组织开展的“与共同富裕试验区同行”文学创作采风活动中。那天黄老师正好和我同座。其实在这之前,我对黄老师的大名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缘相见。
那天从攀枝花作协马丹老师那里刚拿到黄文进老师的《黄河文集》,我便被这本书淡雅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本,更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好像一位学者,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满腹经纶。每一篇章都精炼含有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令我对它爱不释手。读完《黄河文集》,感悟颇多。留在脑海里的,慢慢的勾起我对过去生活工作的记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节,浓缩了的人生精华,不管世事变化沧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获得了什么?在这人世间里,一个个平凡普通的人物,历经艰辛,享受感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我,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泊的日子,走过,转成记忆,转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最欣赏小说《黑娃》主人公“黑娃”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最终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刚开始翻这本书,不料却看迷了眼,几欲落泪,勾起太多往事。同是企业文人,至少以前在那样一段时间里我一向把自我当做矿山文人来看待,以至于此刻在自我的工作生活里,也仍然以这样一个标准要求自我。不管干什么事情,只要你身上有了职责的意识,便会无所畏惧,放诸各行各业皆是。而黄老师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生活经历创作这么多的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从小生在矿山,长在矿山的我,读《黄河文集》这部作品,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因为小说里的那些人物,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黄老师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攀枝花市和攀钢的著名作家。黄老师出版长篇小说《山下宝藏之谜》、《紫禁城宝藏》和中短篇小说集《生存文本》等多部作品,在《清明》《四川文学》《边疆文学》《星星诗刊》等杂志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若干。曾获《中国作家》中篇小说一等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二等奖。可以说在我们四川和攀枝花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实力作家。
人们说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黄老师生活经历非常丰富。当过知青、工人、工厂领导、记者、编辑。为他能够写出这么多鲜活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手中这部《黄河文集》集子,收集了黄老师多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十三篇,由于创作年代的不同,每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都不一样。唯其如此,恰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短篇小说《梦想成真》《黑娃》和中篇小说《人生散板》都是描写知青生活的,《梦想成真》和《黑娃》反映了两个有志青年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悲剧与不幸际遇,而后者却更多的关注那一代人心灵,对人生探究的试图较为明显。中篇小说《职工代表》和《西部之西》,则反映了国企改革的艰难进程。中篇小说《曾经与爱不期而遇》和《花样女孩》都是写爱情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中篇描写的爱情都不是中规中矩的爱,而有点“另类”的意思,这恰是改革开放后思想大解放的折射吧。
《职工代表》读起来是那么亲切,把我带我曾经工作的那个年代。《遥远的马帮》又使我想起了《山间林响马帮来》的故事。黄老师文笔优美,看黄老师的小说,仿佛就在听黄老师在给我们讲故事,每个故事都娓娓道来。黄老师在作品常常以优美的文笔描画出的山川风景,使读者有如在欣赏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它淡化处理过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黄老师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和诸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集子中每篇小说在故事叙述、人物描写等方面都各有千秋,值得一读。由于创作年代不同和作者写作风格的不断变化,在某些等文章创作时,作者对描述人物对话的语汇略加变化,创作手法灵活,风格不尽相同。
正如冰心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黄老师的每部作品都是生活的再现。企业文人是清贫的,工厂是温暖,那里有欢乐和幸福。惟愿做个这样的文人。
合上书,还是那么朴实,讲的故事和表达方式那么朴素,里面的道理是那么实在。我为这本书感动,也看出了作者为笔下的人物感动。生命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平时它静如止水,一直潜隐在每个人心中,可一旦微风拂动,音符就会响起,从拨动的心弦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