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七月流火(散文)
一
当人们还在抱怨六月酷热难当的时候,七月的来临似乎是在向人们证明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七月的热是无须证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感觉它的炙热,无论起来多早,都难得感受到凉爽,昨日的余温还未散去,早上的太阳又开始显示它的威力了。室外到处都是热浪滚滚,长时间在外便有要窒息的感觉,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不多久便会被太阳晒红甚至蜕皮,碰下都会钻心的疼。除非是空调房,无论呆在哪里都是汗流浃背,便是呆着吹风扇,身上的汗依然会止不住地往下淌,那些体态丰满的人们更是大呼热得受不了。
七月的太阳明亮而刺眼,使人完全不能直视。那些青葱的植物看似坚强,然而在太阳的炙烤下,叶子很快就会耷拉下来,超过一星期不下雨,有许多作物就会枯萎干死。
二
七月的风景是美丽的,她向人们彻底展示和诠释了夏季的魅力——不论走到哪里,满眼都是生命的颜色:荷叶如盖,荷花赶着集似的争相开放;稻谷正在抽穗,稻花的香味在空气中别是一番味道;玉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那些美丽的须子更像少女的长发增添了她的妩媚;枝头的石榴花火红火红,在满眼绿色中显得格外惹眼;当然最招农人喜欢的当数棉花,虽然香味古怪但充满了希望。布谷鸟的叫声显得十分空寂,偶尔的一两声,便又久久不闻;知了们叫得很欢,我知道它们为着这个夏季已经在地底下蛰伏了至少四年,甚至十几年,到了夏季蜕变后哪有没有不欢唱的理由呢?
七月的雨来得快,下起来也犹为酣畅淋漓。雨的到来有时有先兆,有时则毫无迹象。雨喜欢总是伴着风,风又卷起飞沙走石,后面紧跟着的是浓云,翳蔽着天日,夹杂着雷声,此情此景,人们早就开始在找蔽雨之处了,这种雨来得猛,且一时难以离去;还有一种雨则是完全悄无声息的,刚才还是阳光明媚,却不知从哪里冒出一朵乌云,还没有等人反应过来,便已经下得汪洋一片,人们还待看要下到几时,转眼便又是艳阳高照,乌云和雨仿佛没有来过似的,只留下地上一汪汪的水。
七月的云多姿多彩、变幻多端,那些絮状的东西宛如画家色彩盘里的涂料,而风则是那些神来之笔的创意者,如大海,如沙地,如森林,如动物,如城堡……不经意地一涂抹,便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它们犹如沙画一般,不一会儿又变换了模样,让人们惊叹不已。
七月的瓜最为丰盛。西瓜、甜瓜、香瓜……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瓜,从超市到地摊,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水多汁甜,正是解暑消渴的好水果,价钱也不贵,买一个西瓜回去一家人吃到发撑。这时水乡的莲也出来了,嫩的莲米没有莲心的苦涩,味道极好且可以做菜;菱角也开始成熟了,由是采菱当然也成了非常诗意的一件事,只是现在的人们似乎已经没有这份闲趣了,我想这情形定会令那些唐宋的诗人词客大呼扫兴。
七月的夜晚最为热闹。消暑、休闲、纳凉、吃夜市,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便是到了午夜,也显现不出寂寥的样子。搬一小椅,执一蒲扇,听着蚊子的轰闹声,三五成群的人们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小孩子们则疯赶打闹,还有的追逐着萤火虫,乐趣无穷;若是水性好,在湖河池塘里游泳莫不是快事一桩,运气好时说不定还能摸几条鱼上来。这是我儿时农村七月夜晚的记忆,美好而值得回忆。但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这种景象也大概不复存在了吧!城里七月的夜晚,处处热闹非凡,跳广场舞的老姨妈们劲头正足,林荫道上散步的人们三三两两,吃夜市的人们喝酒猜拳呼声一片,车辆来来往往地穿梭正忙,直至夜深到处还是人影憧憧。
三
七月的性格犹如人之青年时代,充满了阳刚、激情和风风火火,然而这种性格又像极了胆汁质的性格,精力旺盛而易冲动,情绪兴奋性高,爱得干干脆脆、恨得痛痛快快,风、雨、阳光和雷电,都充分显示了这种性格。七月的人们也不是悠闲的,无论在哪里都是急匆匆的脚步,因为炙热完全容不得人们慢腾腾。七月,不适于回忆,不适于缅怀,人们都是一付忙碌而匆匆的情景,一切都冲淡在了如火的热浪里去了。
然而无论天气多热,日头有多晒,农田里、工厂里、商场里、大街上、工地上……随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也许我们不需要矫情称呼他们为劳动者,然而这些为着自己的生计奔波而实际客观上为着他人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们,确实是值得我们尊敬且佩服的,他们是七月的里一道风景线,在自然美里融入了人性美,显得尤为美丽。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偶尔在七月里听到《宁夏》和《盛夏的果实》这两首经典老歌,原先以为夏季是没有故事没有回忆的,原来并非如此,要不作者怎会写出如此感性的句子?
流火的七月,会发生许多难忘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值得我们终生铭记。七月也很美好,我们不辜负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