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双溪映红烛(散文)
一.盛典初识传友谊 双溪首赠见真情
2023年5月13日下午,经历了一天一夜火车的颠簸,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走出了北京站,拉着我的拉杆箱,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老君堂甲6号“忘归酒店”会议报到处。
一走进大门,只见院内摆满了大车小辆,显得有些拥挤不堪一副水泄不通的样子。此时的“忘归酒店”门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声音嘈杂,热闹非凡......有几个工作人员正拉起一个巨型横幅,在一个浓眉大眼的人的指挥下,正忙着搬桌子,架凳子在门上悬挂写着“全国第三届郦道元文学大赛颁奖盛典暨南国文学高峰论坛”的横幅呢。后来才知道那个浓眉大眼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北京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也是此次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盛典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林膑主席。看到横幅,看到签到处接待人员史超君主任洋溢着春风般的笑脸,顿时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报到处,我首先看到了来自我们吉林的作家吴云峰和王伟明,看到了过去的老朋友红豆诗刊原主编李福云,诗苑审核部主任问问,南国文学副主编魏来安、夏桐柏、王淑艳......还有初次见面的副社长若兰主编、胡文举主编以及新认识的王银柱、碧水清荷等编委老师,大家见了面显得格外亲切,兴奋,激动。在签到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们呼唤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人们握手言欢,嘘寒问暖……
在和故友重逢,新朋结识的友好气氛中,我初次见到了苑祝标老师。此时的他正面带微笑站在一群人的后面,我和前面的人握过手后,一眼就认出了站在人群后面的他,我指了指他笑道:“您是苑祝标老师。”语气十分肯定,周围的人都面露惊讶之色。我说:“我经常能接触到苑老师的文稿,跟照片上一模一样......”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相视哈哈一笑方才散去。
苑老师中等个儿,四方脸,身材魁梧,举止儒雅,笑容可掬。那双俊逸、清澈的目光中含着温和且透着睿智,当我叫着他的名字伸出手和他握手之际,发现他温和的微笑中甚至还带着几分腼腆,一看就是老师出身,身上散发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温文尔雅的气质。因我也是干了一辈子教育,在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也许是同行的缘故吧!我们惺惺相惜、一见如故没有任何拘谨。
2023年6月14日上午,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的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盛典暨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推选活动】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前合影留念,而后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餐厅午餐。凑巧的是,午餐结束在回忘归酒店的大巴上,我和苑祝标老师座位正好挨着,于是,我们便一起愉快地交谈起来……
我们欣赏了彼此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苑老师这次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荣誉称号,并被南国文学年会暨南国文学高峰论坛评为“优秀编委奖”;我荣获了【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盛典】“一等奖”和“优秀主编奖”。眼前金光闪闪的奖杯和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证明着一切!在首都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一下子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与奖项,这对我们普通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何等荣耀的事情啊!
我们一边神情愉悦地说着互相祝贺的话,一边情不自禁地谈到了文学创作。我知道返程的路途并不远,我们谈话的时间极其有限,于是我开门见山、直奔中心,问苑老师你都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都刊发在什么地方啊?出过书没有啊?苑老师对我连珠炮似的提问,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他告诉我他主要写诗、写散文,之前出版过一部散文集《颍水烛光》诗歌集《溪水红烛》最近诗文合集《溪水•顽石》这部书也即将付梓。“孟老师等我回去后,等书一印出来就给你寄过去!”他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真诚。“好啊,好啊!”我听了顿时满心欢喜,苑老师的诚意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自那次大巴车上分手后,由于整个会议时间安排十分紧凑,大家都跟团活动,我和苑祝标老师就再没有任何交集。颁奖盛典之后,5月15日上午大家进行了参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活动,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鸟巢、水立方等。中午,全体与会人员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五环【尚府一品】“烧烤京味菜”用过午餐后,下午全体与会人员在导游的带领下,继续开展采风笔会活动,作家朋友们游览颐和园,漫步昆明湖畔......徜徉于花前柳荫下,辗转于湖光山色之间,大家兴致勃勃,游趣正酣。
当日傍晚时分,两天紧张的颁奖盛典和采风笔会活动结束了,我们在北京西站挥手告别,各自奔向返程途中。苑老师果然言而有信,没有食言。回到家中后立马就要了我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6月15日我收到了苑老师从遥远的安徽阜阳寄赠我的两本书《溪水红烛》《溪水• 顽石》,手捧装帧精美、封皮红绿相映的簇新的两本书,看着那上面赫然醒目的四个大字“苑祝标•著”,我仰慕至极,欣喜异常,感动良久。我小心翼翼地翻开《溪水红烛》的扉页,几行潇洒帅气的字迹立即就跳入我的眼帘:“请孟老师雅正!存念。苑祝标 2023年6月於安徽阜阳”我不禁脱口赞到:“哇!好漂亮的字!好潇洒的笔锋!”两部沉甸甸的签名赠书在手,让我怎能不对著书立传的苑祝标老师油然而生敬意呢?看着那龙飞凤舞、潇洒帅气、行云流水般的签名,又怎能不让我对这位温文尔雅、满腹经纶、手绘精华的大才子赞佩有加呢?这正是:盛典初识传友谊;双溪首赠见真情。
二.溪水击石搏涌浪 红烛映杏铸童心
收到苑祝标老师寄赠的《溪水红烛》《溪水•顽石》这两部书后,我如获至宝。尽管我每天都很忙,但无论怎么忙,我每天都会想办法挤出一定的时间拜读苑老师赠送我的这两部心血之作的。
当我读完苑老师的《溪水红烛》《溪水•顽石》这两部书后,感触颇深。如果真要让我说出引领这两部书的主旋律是什么?那就是苑祝标老师学生时代,1991年在安徽省阜南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写下的那首著名的诗:《溪水•顽石》。后经他恩师王传勋老师的指点推荐,这首诗在甘肃兰州的《少年文史报》上发表,曾轰动一时。《溪水•顽石》作为“励志篇”,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苑祝标老师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至此也使苑祝标老师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用苑老师《溪水•顽石》“卷二•难忘岁月”首篇中的篇名解读即是:“中师一首诗,半世文学情”。笔者也认为这首诗既是统领这两部书的灵魂之作,又是引领他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导航之作。作为“主线”,这首诗贯穿【双“溪”】始终。虽然我没有看到《颍水烛光》一书,但据我推测,完全可以这样断定《溪水•顽石》这首诗不仅是三“水”之主旋律,而且也是奠定双“溪”之铿锵基调吧!冥冥之中也好像为苑祝标老师在杏坛播种、在文坛立传、在作家群里确立起崇高的威信夯实了坚实雄厚的基础,也为日后他在教坛出彩、文坛立足 、在创作上发展打好了厚厚的文学底色。
这首诗在苑老师的【双“溪”】中反复提到、反复出现,并且苑老师在《溪水红烛》六辑中第一辑首篇首选的就是这首诗,可见这首《溪水•顽石》在双“溪”中举足重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到此大家一定很好奇吧!那么我就把苑老师的这首诗全盘录下来,供大家一饱眼福吧:
很久很久以前,
小小的溪水中
有一块顽石,
不耐烦地 立于水中央,
挺横挺横,
把溪水阻挡。
溪水
哗哗——哗哗——
不停地流淌,
尽管 尽管困难重重,
依然在拼搏反抗。
头一阵,被石激成滔天波浪;
紧接着, 一阵又一阵,
还是飞溅身亡......
虽然 虽然如此,
溪水仍一如既往……
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终于有一天,
顽石伤痕累累,
只好 只好低头转向。
溪水依旧 依旧
永不改心中的理想,
不停地 不停地,
奔向 奔向那
汹涌澎湃的海洋......
当全部读完这首诗后,你一定看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说《溪水• 顽石》是【三“水”】【双”溪”】的灵魂之作?导航之作?是主旋律,是基调,是底色?结尾处不言而喻,其意自明。
正如苑祝标老师自己在书中所言的那样“溪水”是我文学写作的力量和源泉;“红烛”乃是我教书育人的缩影和希望。说得多好!千真万确。自此也使我认识到了苑祝标老师为什么如此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是他“溪水依旧 依旧 永不改心中的理想”;为什么苑祝标老师如此执著文学,锲而不舍?是他“要不停地 不停地,奔向 奔向 那汹涌澎湃的海洋…… ”此时无声胜有声,浅显易懂,点明主旨,使主题无限升华。
在不断深入阅读【双“溪”】的过程中,让我仿佛走进了苑祝标老师半个多世纪走过来的人生旅途,从书中了解到了他快乐童年、无悔青春、杏坛生涯、人到中年、及至后来的文学人生。了解到了这位平凡的教师,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是怎样一点一滴、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他又是怎样在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下不屈不挠、拼博奋斗、勇于担当;直至后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不辍笔耕、潜心创作;一边抓教学工作,一边搞文学创作,做到教学、文学二者兼顾,双管齐下的。
【双“溪”】最终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苑祝标老师,他的确与众不同,卓尔不群。也许你会问,凭什么?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你:就凭他在教学的某个领域开创先河,独树一帜就足够。譬如:《溪水• 顽石》“卷三 摇曳红烛”第5篇中他的“特色评语”《私人订制的“打油诗”》就能证明这一切。在2019年1月苑祝标老师为他全班55位学生量身打造的“打油诗”“特色评语”得到《颍州学堂》《阜阳教育》的推送后,立马在当地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安晚报》当即就对苑老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做了专题报道,随后人民网、新华网、安徽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和报道,一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身为高级教师的苑祝标老师既是省优秀乡村教师,又是乡村首席教师。尤其是近年来,在文学创作上苑祝标老师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年,他持之以恒、不辍笔耕、著书立传,撰写出了个人专著“水”之三部曲:《颍水之光》《溪水红烛》《溪水•顽石》;连续几年被《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平台评为“优秀作家”;荣获【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荣誉称号;南国文学年会暨南国文学高峰论坛上荣获“优秀编委奖”等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又是多么值得光荣和自豪的啊!
常言说:“文如其人”通览完苑祝标老师的《溪水红烛》《溪水•顽石》这两部书后,平心而论,真的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使我的心灵在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受到了深刻的人生启迪,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认识到了人到任何时候都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拼搏、努力、奋斗。这才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也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比作蜡烛,比作人梯……意在颂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而苑老师的《溪水红烛》《溪水•顽石》恰到好处地为苑祝标老师为人、为文作了最好的注脚。概括起来就是:溪水顽石搏涌浪,红烛映杏铸童心。
三.杏坛执鞭培国栋 文苑运笔展雄才
纵观苑祝标老师的《溪水红烛》《溪水•顽石》这两部书,洋洋洒洒,密密麻麻,浩如烟海ZZ……
2022年12月出版的《溪水红烛》16.2万字,除序言、后记外,共分六辑:第一辑•溪水与顽石18首;第二辑•月是故乡明17首;第3辑•二十四节气24首;第4辑•形形色色29首;第5辑•时光路口13首;第6辑•最美的遇见20首。
2023年5月出版的《溪水•顽石》全书12万字,除序言、后记外,共分卷五:卷一•其人其文11篇(首);卷二•难忘岁月10篇(首);卷三•摇曳红烛15篇(首);卷四•流年如歌18篇(首);卷五•长长雨巷15篇(首)。
近三十万字的【双“溪”】不仅翔实地记录了苑祝标老师三十年的教学生涯,而且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尤其是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非比寻常的聪明才华,更是令我钦佩,令我折服。书中从各个层面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人生百态、湖光山色、花草树木以及亲情大爱,都被苑老师逐一收入“囊”中,可说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杏坛执教三十年,苑祝标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他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潇洒和浪漫;没有茶余饭后闲谈莫论的消遣时光;更没有出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的机缘。他就像一柱熠熠发光的红烛,照亮了乡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奔向美好的锦绣前程;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把满腔热忱和全部精力都放在潜心教学、钻研业务、培养祖国的花朵上。就从他《私人订制的“打油诗”》举几例来看看他的“特色评语”吧:如对孙姝怡的评语:“一对虎牙真伶俐,班级管理有条理。勤奋好学争第一,希望之星孙姝怡。”又如对莫笑凡的评语:“莫笑农家娃平凡,写起作文不一般。若能改掉浮躁病,来年学习换新颜。”还比如对张子豪的评语:“聪明脑袋太贪玩,成天脸上流满汗。若想将来成大器,勤奋学习不偷懒。”从以上几例略见一斑,我们不难看出,苑祝标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评价如数家珍,恰如其分。根据孩子们的优点、缺点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表扬、或批评、或鼓励,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诤言,行行希冀,篇篇都倾注了一位老师对学生那份深沉的爱,浓厚的情,寄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