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七妹(散文)

精品 【柳岸】七妹(散文)


作者:月儿常圆 榜眼,2864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8发表时间:2023-07-24 09:51:10
摘要:七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在家排行第七,大家都称她七妹。


   七妹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在家排行第七,大家都称她七妹。
   这倒是不由得让人联想另一个被称为“七妹”的,玉皇大帝的女儿七仙女。那可是金枝玉叶的皇家公主也比不了的,何况寻常百姓家的女儿呢?
   朴实的七妹,像庄稼地里一株玉米,安之若素地接受生活与命运的安排,才不会去想那些的。
   七妹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这也就是说,她的兄弟姐妹共有八个。
   也许时下的人听了,双眼瞪得滴溜溜圆,一幅惊诧莫名的神态。这可是比小品《超生游击队》里的小孩还多啊!不过,在七妹生活的那个年代,谁若是这神态,大家肯定会说他大惊小怪。
   有这么一个谜语:一根树儿矮又矮,团转吊起鬼崽崽。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海椒,倒是很贴切地形容各家各户子女多的情况。
   大家为何要生这么多子女,应该是受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
   这里提到的“子”,应该是指儿子,并不包括女儿。
   在农村,有这样的说法,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意思把女儿养大,到了女大当婚的年纪,嫁出去后,就成别人家的人了,而且,她们的子女,也是外姓。
   儿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就像一株树,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且,还得靠他们养老送终呢。这应该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之所在。
   七妹家八个兄弟姊妹,只有老大跟老幺是男孩,中间六个都是女孩。那时,有部电影叫《五朵金花》,大家便说七妹家六朵金花。
   只是子女多了,吃饭便成了一家人的大问题。
   那时是生产队,要靠工分来分口粮。
   家里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要想解决十张嘴,那难度,可真的是大。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是穷日子穷过。怎么个“穷过”法?一日三餐,每餐只能吃个半饱,没多久就饿了。
   至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天吃两餐,甚至是吃一餐,大多时间,都感觉饿得前胸贴后背。
   那时的七妹,曾天被饥饿所束缚,无法解脱。
   她就是走在路上,双眼里闪射出饥饿的光,搜寻着路两旁是否有可充饥的野果子——野地瓜,刺藜子,狗屎瓜儿,桑椹……
   当然,不只是七妹这样,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有人开玩笑道,老母猪过门槛,只是照顾自己的肚皮。
   从这话,既可看出人们生活的艰辛,也可看出人生的无奈,同时还有着一丝乐观。
   七妹到了读书的年纪,她父母送她去村小读书。
   只是不是为读书而生的,而是为劳动而生的。
   课本上的字都认得她了,可她却不认得它们。至于数学,本就是女生的弱项,做数学题就像一头扎进了迷宫,或者是诸葛亮的八卦阵,没法出得来。
   她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像马鬃串豆腐——不用提了。
   七妹有幸遇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班主任,她希望自己班的学生,个个成绩优秀,从而从村民们嘴里吐出一个“好”字。
   班主任为了能提高七妹的成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七妹却是冷水刨猪——不来气。
   让班主任不能忍受的是,七妹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常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
   有一次,七妹的作业一个字都没写,班主任找她谈话,她却百般狡辩,为她不做作业找理由。
   班主任一气之下,把她捆起来,扔到办公桌下,要她好好反思,等想好了跟老师说。
   还别说,班主任这终极手段起到了作业,从这以后,七妹作业能完成了,虽说满篇飘红,可这做了总比没做好。
   当然,七妹的成绩并没因此提高多少,但在班主任看来,七妹的学习态度还算端正,态度决定成败呢。
   七妹辍学了。
   这是因为她觉得读书比在家干活不知辛苦多少倍。是以她每天一背上书包,她的脸上便愁云笼罩,没有一丝活气;而当她放下书包,拿起农具,她的脸上便绽放开花朵般的笑容。
   当父母的知道女儿是干活的料,所以,七妹说她不去读书了,当父母的也没反对。
   其实,当父母的还有另一种心思:女孩子嘛,养大嫁出去就是了,她不愿读书,反倒让娘老子少花些冤枉钱。再说了,她不去读书,多少能帮家里干点活,比如说,打猪草,砍猪草,煮饭炒菜等,当父母的也没那么累。
  
   二
   人们常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不过,七妹到了十八岁,变化自然是有的,只不过让人觉得像地里那些缺少农肥的庄稼,并没有完全长开。
   在乡村,有这么一种说法:早栽秧子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
   是以乡村青年,十七八岁便谈婚论嫁的了。而七妹,自然有媒婆上门来提亲了。
   七妹的相亲对象姓唐,姐弟六人中排行老二,他头上是大姐,脚下是三弟,最后三个都是妹妹。
   村里人一般是不会叫人大名的,而是按排行加上姓氏来称呼,是以七妹的相亲对象,村里人都叫他唐老二。
   唐老二读到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只得回家务农。
   唐老二身材高大,个头约有一米七五,一看便知是个好劳动。
   唐老二的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村里人都叫他唐医生,他的医术比较好,村里人生了病,都会来找他看病。
   那时看病是不会收出诊费的,药钱也是收成本费,不会多收一分钱,因为他在大队记了工分,相当于开给他的工资。
   当时有一部描写赤脚医生的电影《春苗》,里面有一首歌:“赤脚医生啊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
   由此可见,赤脚医生是很受村民们欢迎的。
   唐医生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没病人来看病时编箩筐,逢场时拿到集市上去卖。他编的箩筐扎实而且还比别人的更有看相,是以他的箩筐比别人卖的价钱高。
   他还到成都彭县买老母猪,杀了卖肉;还喂蜂子,卖蜂糖……
   总之,大凡能赚钱的门径,他都去做的,由于他很有头脑,做每一样就能赚到钱。这也使得唐家这么一大家子人,生活过得比别的人家好很多。
   再说七妹与唐老二的婚事,倒是一下变谈成了。
   双方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取了同意,丢了记,也就成了正式的未婚夫妻。
   过了两年,两人便结婚生子。
   两人生了三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两个是儿子。
   那时的计划生育搞得轰轰烈烈,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不能生两个。
   也是唐医生人缘好,与大队公社干部关系也好,七妹多生了两个,只是交了些罚款就算完事。
   虽说那时已包产到户,但唐老二并不是一天到晚只经管那一亩三分地,他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跟村民们拉东拉西,赚些车费。
   七妹总觉得开车不安全,每天一早,她看见唐老二开车出去,转过对面那山坳,她的心便悬了起来,不住地求菩萨保佑,让唐老二不要出事。直到晚上,唐老二开车回来,她那颗心才落了地。
   后来,唐老二开车出了几次事故,幸好人没什么事,只是七妹却不要唐老二开车了,叫唐老二把车卖了,做别的事。
   唐老二也不想开这个车,七妹这么一说,他也表示赞同。
   这不开车,那做什么呢?七妹便叫唐老二和她的三姐夫一起去做木材生意。
   他们从雅安把木料运回来卖,因为雅安是山区,木料多,价格较便宜,从中能赚不少钱。
   不过,做木料生意也很辛苦,随着做的人越来越多,赚不了什么钱,有时候还要亏本。
   唐老二不想做了,七妹也没勉强唐老二,不过,她并不想让唐老二在家帮她做这一亩三分地,这时的她,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就是唐老二应该干什么才好。
   三
   七妹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唐老二去读卫校,毕业后当医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唐医生了。
   虽说唐医生有经济头脑,可他在对子女的培养上,却是缺乏远见。
   按理说,他是医生,女儿就不说了,两个儿子怎么也应该培养成医生啊?
   从古到今,谁都离不开医生。这是因为一个人,总是逃脱不了生老病死这自然规律的,而生了病,就得找医生。
   有人也许会问,唐医生两个儿子不是医生吗?
   是的,唐医生两个儿子是医生,可这跟唐医生关系并不大。
   先说唐老三。
   唐老三人挺机灵,读书也得行。
   唐医生很喜欢这个儿子。这自然跟人们说的,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有关。
   不过,唐老三在龙江中学读初中时,头一年成绩还挺好的,可到了第二年,整个人变了,变得贪玩好耍,成绩也就一落千丈,由优生变成了差生,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
   唐医生没想到这个儿子会变成这样,心里的气愤,很是为这个儿子不争气,不成才而气恼,唐老三初中毕业后,他也没管他,似乎是要他自生自灭。
   自古以来,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唐医生见唐老三非但没成才,反而成了一条虫,心里那个气愤,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唐老三没察觉到唐医生的气愤,向唐医生说他要去读卫校,唐医生当即一口回绝了他,要他死了那个心,他是不会送他去读卫校的。
   而唐医生之所以不同意。是他怕唐老三读卫校跟读初中一样,贪玩好耍,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医没学到,钱又花了。
   唐老三见唐医生不送他去卫校,一赌气出去打工。
   像唐老三这样没吃过苦的人,哪受得打工的苦?他到河南郑州大姨,河北邯郸三姨那里转了一圈,便去了新疆堂兄那里。堂兄跟他是两头亲,堂嫂是他的亲表姐。
   他在堂兄那里住了一段时间,跟唐医生写了一封信,说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没法打工的了。
   他现在一心只想读卫校,如果不让他读,他一辈子都不回来,家里人再也见不到他一面。
   唐医生看了信,气得脸色发白,老泪纵横,嘴里说着气话,不回来算了,我就当没生这个儿子。
   唐医生老婆劝说道,娃儿这次出去吃尽了苦头,他既然一心要读卫校,肯定会认真读的,你就写信去叫他回来。
   唐医生听了老婆的话,写了信去,同意唐老三回来读卫校。
   唐老三读了三年卫校,毕业后,在联溪开诊所。开了三四年,然后到成都去开,找了不少的钱。
   七妹便要唐老二走三兄弟这条路子,读三年卫校,毕业后当医生。
   唐老二听了后,却是犯了难。
   这倒不是说他不想去读卫校,其实他老想的了,他是担心自己读不出来,另外,他年岁也比较大了,已是三个小孩的父亲,他要是去读卫校,家里的一切丢给七妹,七妹忙里忙外,哪怕像哪吒一样,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的。
   七妹知道唐老二的担忧后,劝他不用担心家里,她会把家里的一切操持好的。
   唐老二见妻子全力支持他,内心很是感动,觉得他找到了一个贤惠妻子。
   如果换一个人,才不会叫唐老二去读卫校的,毕竟唐老二不去读卫校,外面的活唐老二去忙,她只消忙家里的活,她可轻松很多的。
   由此可见,七妹是很爱她老公的,她的这份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藏在心里,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
   就这样,唐老二终是下了决心,去卫校读书。
  
   四
   到了卫校,唐老二发现,班上同学,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小年轻,比他小十来岁。
   不过,唐老二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是这些小年轻望尘莫及的。这些小年轻,出了校门又进校门,哪谈得上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是以他们尊唐老二为老大哥。
   唐老二才不在乎这些,他是来学医的,不是来超社会的,他必须得学到过硬本领,以后才能把自己那一大家子人养活,也才对得起他的老婆。
   唐老二读书很是勤奋,是班上那些小年轻没法比的,老师经常在班上表扬他,要班上同学以他为榜样。
   其实,班上的老师也比唐老二大不了多少,有的甚至还比唐老二小,这就像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
   然而唐老二在读了一年卫校后,却出问题了。
   班上有一个小师妹喜欢上了他,对他发起了猛烈的追求。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起初,唐老二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对于小师妹的猛烈追求,他是直接拒绝。
   谁知小师妹却是铁了心,虽说唐老二拒绝了她许多次,可她却是一点儿也没泄气,反倒追求得更猛烈了。
   唐老二不是柳下惠,能做到坐怀不乱,在小师妹强烈攻势下,他当了俘虏。
   七妹凭女人的直觉,感觉到唐老二背叛了她,她没有与唐老二吵闹,而是要有直凭实据。
   一天,她让婆婆照看三个小的,她要给唐老二送生活费去。
   婆婆自然满口答应。而此时的婆婆,检查出患有心脏病,不能做重活,只能做轻松的活,照看三个小孩还是能行的。
   其实,婆婆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唐老二。
   唐老三读卫校,所有费用都是娘老子出的,可唐老二读卫校,却是唐老二出的。人们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他们没能做到这样,采用了双标。
   唐老二两个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是有意见的。为此,婆婆暗地里拿钱给七妹,帮衬着唐老二。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难处。《孔雀东南飞》,是婆婆逼死了儿媳;宋代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与唐婉离婚,也是婆婆逼迫的。

共 1651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散文讲述了一位农家妇女七妹平淡的一生故事。七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她有兄弟姐妹共八人,因她排行老七,被人称为七妹。像很多农家子女一样,七妹在家辛苦劳作,帮助父母打理家务,乐观而阳光地生活着。在上学时期,学习成绩并不好,可她遇到了一位好办主任,鼓励她好好学习,可七妹最终因为不是学习的料,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过早地干起了农活。到了结婚年龄,她嫁给了同村的唐老二,唐老二的父亲是个赤脚医生,因为艺术好,为人和善,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唐老二结婚后,七妹有了两个孩子,唐老二跑去了运输,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做,他在七妹的建议下,去卫校读书,准备毕业后回来当医生。唐老二在读了一年后,却因为和同班的一个师妹有了暧昧关系,被七妹察觉,七妹以死相逼,后在公婆的劝导下,唐老二写了保证书,一场感情风波才平息下来;唐老二卫校毕业后,来到大姐的村子开了门诊,而七妹却留在家中,打理家务,忙活农活,照顾年迈的婆婆。在七妹的照顾下,婆婆安详地离世了,送走了婆婆,她随唐老二来到成都开门诊,她的三个孩子,则由大姐帮助照顾。自然,孩子在成长会经历风风雨雨,可七妹总是把一个母亲的爱发挥到了极致,让三个孩子茁壮成长,在母爱的感召下,三个孩子都是学业有成,成家立业,七妹又帮护他们带孩子,过着含饴弄孙的晚年快乐生活。可在岁月中积累的疾病和新冠感染,七妹最终没能逃过一劫,走完了她平淡的一生。散文通过描述一位农家妇女的一生经历,塑造出一位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一位贤妻良母的光辉形象,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情节生动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731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07-24 09:52:04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3-07-24 09:52:3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