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龙门的魔力(散文)

精品 【暗香】龙门的魔力(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3发表时间:2023-08-04 10:50:34
摘要:被山环水绕的龙门古镇,如一位骨仙风的高人雅士,能够傲然入世,建功立业,也可飘然安逸,洒脱隐居。

岁月匆匆,多少往事如尘烟,消散在浩渺星空。龙门古镇,却似乎能拖拽时光,积淀岁月,显得格外厚朴馥郁,独具魅力。
   ——题记
  
   一
   被山环,被水绕,这样的古村古镇不少。它们许多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成为现代人休闲游追逐的对象,甚至成为热点、网红地。
   杭州富阳的龙门古镇,就是一个名副其实被山环水绕的地方,一个闲游好去处。千百年来,它隐居于富春江畔的山岭之中,颇似一位道骨仙风的高人雅士,能够傲然入世,建功立业,也可飘然安逸,洒脱隐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龙门古镇四周山岭葱郁,层峦叠嶂。那天阴雨,“山色空蒙雨亦奇”,山间飘着絮云,荡荡悠悠,峰峦黛影绰绰。古镇在如此葱茏与静谧的世界里,静享清风,悠然逍遥。
   当我走进古镇的时候,那幽静的陈年巷弄,那粉墙的古朴建筑,那淡雅的恬静人家,让我觉得,古镇似乎有魔力,时光被它拖拽而行缓,甚至很可能时光被迷陷在它的巷巷弄弄中,岁月被它挽留而在这里沉淀厚积。这里的生活,由此过得缓慢缓慢,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正是那种恬静得令人羡慕的样子。
   山深之处,总是让人联想到被隔阂。也许是环绕的山,帮助龙门古镇阻滞了时光的步伐。这些山中,最高的一座是镇东南的龙门山。龙门山,山色氤氲,气象万千,犹如一位慈祥朴实的母亲,为它提供着温馨的依靠,输送着润泽的溪泉。
   水流之处,不仅是活水源头,而且流淌着活跃与灵秀。穿绕龙门古镇的水,就叫龙门溪。千万条龙门山的泉,涓涓细流汇成河溪。龙门溪浅,没有静水流深,不至于挽留时光,储藏岁月,但它可以流传故事。它动脉般蜿蜿蜒蜒地来到古镇,淙淙潺潺,清清泠泠,然后又蜿蜿蜒蜒穿镇而过,流经一座座石桥,流过一个个驳岸和一户户人家。溪流流进来的时候,裹挟着山的苍劲与山的清翠,为古镇送来大地的滋养与春夏秋冬的讯息;流出去的时候,携带着人间的烟火与人们的向往,把古镇千年的史话和古朴典雅的景境传扬。
  
   二
   龙门古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孙氏后人聚居的一个庞大村落,是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进入古镇的巷口很多,但无论从哪里进去,都会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迷陷其中,如它把时光迷陷一样。龙门古镇缘何有如此将时光与人们迷陷其中的魔力?
   这迷陷魔力,我看与古镇错综复杂的弄巷有关。龙门古镇很大,弄巷很多,深深浅浅,幽幽邃邃,错综复杂。窄窄的弄巷,夹在高高的房墙间,如幽邃的时光隧道。它们游走毫无规律,看似不分东西,不论南北,曲曲弯弯,几乎没有一条是笔直的,真是“曲径通幽处”。看似前方已是尽头,却又是一个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也可能仅是一个拐角,甚至可能只是因为路弯而被墙体遮掩,走过去却柳暗花明。如此迷宫般的古镇,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防御,联想到居安思危的警训,而我也猜想,如此房连房,路通路,你只有我,我中有你,彰显亲密交融的家族血缘。
   弄巷的曲径通幽,虽会让人感觉深不可测而心头掠过一丝因未知而生的心悸,但我就喜欢这样的感觉。初行其中,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不知道下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是什么,也不知错过了多少老宅深院,但只要你走过去,总有一条让你继续前行的路。时间允许,总可遍历整个古镇。这比人生的路好多了。人生,选择了这条路,就错过了别样的风景;倘若走错了路,不仅无法回头,而且可能没有未来。
   古镇的老街,也是曲径通幽的意境,不宽不直,扭来扭去如蛇行。曾经繁华闹热,人流、物流川流不息。现在,尽管也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各色的招幌,各样的商铺,但行人三三两两,店铺有点冷清,倒是显得蛮清静与闲适。
   古镇的巷道,多用鹅卵石铺设,显得原始质朴,又因精心铺设而精致、美感。踏上去虽有凹凸感,但并不突兀。鹅卵石泛着质朴的亮泽,被雨淋后,更是光粼粼的。走在这样的路上,脚板感触到凹凸,心中想着凹凸不平才是人生的常态,只有跨越凹凹凸凸,才能成就人生的坦途。
   弄巷两侧高高的粉墙,积淀了人间的烟尘,堆积着风雨的沧桑,斑斑驳驳,浓稠粉黛,古韵悠悠。有的墙粉不规则地脱落,裸露出墙体。就像饱经风霜的老汉,掀开了胸衣的一角,露出渗透出质朴与坚实的肌肤。原来,它们并不都是砖墙,有的也是鹅卵石的,或者是鹅卵石与砖的混合。
   这样的弄巷,是能够魔力般拖拽时光、挽留岁月的。这样的弄巷,藏着质朴,藏着古韵,藏着千年的人间烟火味,藏着古镇的历史与文化,令人陶醉。行走其中,兴致勃勃,甘愿被它的“魔法”征服,甘愿迷失和陷落其中,享受深巷人家的恬静与惬意。
  
   三
   古镇的历史文化,许多物化在那些老宅院老祠堂上。我看它们是更具迷陷魔力的。
   龙门古镇有数百栋明清古建筑,它们密密匝匝拥挤着,被一条条小巷规划与贯通,错落有致。一条条小巷,犹如一条条柔婉深情的手臂,串起一栋栋闲庭深院之幽居,挽起一户户乡里乡亲的人家。
   天子堂西侧有一条小巷,鹅卵石与石板交替的路面,门洞有方框的,有半圆顶的,一层层地影叠,“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妥帖的深巷幽居。跨过每一个门洞,都是一方幽静的庭院,都是一户或几户幽居的人家,让人觉得“别有天地非人间”,若有所慕,亦若有所恋。但这其实就是古镇人的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人烟气,多么地有滋有味有真意。
   溪畔人家更是清新脱俗。来自大山深处的溪水,涓淙清泠地从溪畔人家的门前流过,在溪畔人家的心中流淌,用水之秀与灵滋润着人心。所以,当你漫步在柔曲的溪岸,会感觉这里的人家比别处多了几分清新与灵动,更清静安逸。溪畔人家遵从古训,远离商业经营的嘈杂,故而更加纯朴脱俗。这里的民居沿溪参错有秩,次第排列,近水远山相映成趣,别具一番韵味。比如在三房桥与万庆桥之间的龙门溪西岸,有三座前后相连的庭院,“耕读世家”“壮志凌云”和“气千祥”,后院院门从前院后墙侧出,颇有层次感。门都很小很窄,走进去,里面的世界却很阔很大,别有天地。
   龙门古镇的老房子,包括民宅和祠堂,大多没有雕梁画栋,不太讲究精雕细刻,而是保持原木的纯质,正如这里的人家,这里的人,淳朴,仁义。当然,也有几栋例外,说明古镇人并不缺乏精雕细刻的难耐。如素怀堂和慎修堂,因其梁柱、雀替等,雕刻各种花卉和各种形态的狮子,而分别称为“百花厅”“百狮厅”。还有雕梁画栋的山乐堂,雕刻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和“赵子龙救阿斗”“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等故事。
   思源堂、余庆堂分别是龙门古镇的孙氏宗祠。思源堂,顾名思义,饮水思源、怀念祖先之意。正厅有一幅画像,便是龙门始祖孙钟,孙权的爷爷。据传孙钟为人孝顺,龙门至今流传一个他孝感动天的故事。余庆堂取“积善余庆”之意,正中是孙权像。
   龙门古镇的厅堂,多为本房的议事厅。如明哲堂,是孙权第41代世孙孙润玉房下的议事厅。本房成员环堂而建住宅,小巷狭弄,廊房相连,穿堂过户,走遍各家,是典型的厅房组合式院落。如此依血缘亲密而居,是龙门孙氏族人抱团生活的形态。这种强烈的家族观念,应该是龙门孙氏如此繁衍壮大仍然世代群居的根由。
   当我们在古镇的老街漫步时,一座古建筑十分引人注目,它就是“工部”,也就是“冬官第”“承恩堂”。承恩堂纪念的是孙坤。明朝永乐年间,孙坤在工部任职,为郑和下西洋建造宝船。他殚精竭虑,成绩卓越,升为奉议大夫。因积劳成疾,55岁时突发疾病逝于任上,被追封为工部侍郎。这栋祠堂,是他儿子为纪念父亲而建。正厅摆着一艘木船模型,彰示他的功绩。
   孙坤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的孙辈中,有位叫孙颐的,志趣高洁,隐居不仕。但他却根据祖宗的遗训,整理编写了孝、悌、勤、俭四篇箴言作为家训,世称《垂教四箴》,成为了龙门古镇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孝悌勤俭,是龙门孙氏家族最核心的家训。
   孙濡是孙颐的孙子,明嘉靖年间,任河南长葛县令。在任职期间,遇旱灾,百姓颗粒无收。孙濡忧心如焚,回家乡龙门变卖祖产,购得荞麦籽用于救灾。孙氏后人为表达对孙濡的景仰,修建了余荫堂。余荫堂门楣上“端履”两字,是孙濡当年亲笔所题,意在告诫后人要走正道,行正事,端端正正做人。
   余荫堂内还挂有“山西第一廉吏”匾额,匾的主人是清代的孙衔。孙衔是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先后任山西太谷知县、平定直隶州知州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废除陋习,改革苛政,政绩斐然,得到山西巡抚的赏识,赠送此匾。
   在龙门古镇,必须去拜访义门。这座八字牌楼,在古镇的中央位置,表彰孙权的第45世孙孙潮的义行。
   有一年,富阳地区发生严重旱涝灾害,庄稼无收,官员却还催缴皇粮。看乡里人穷困潦倒,富商孙潮不仅为当地百姓代缴了皇粮,还取出仓中的余粮赈济灾民,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为表彰孙潮的义举,皇帝亲赐他为“义民”,并建“义门”牌楼。从此以后,义门流芳。义门宛如一座丰碑,把义的理念镌刻在了孙氏后人的心里,义的精神代代相传。
   一串历史上留下芳名的人物,孙坚、孙策、孙权、孙祁、孙坤、孙顺、孙颐、孙濡、孙潮、孙大贤、孙汉威、孙衔……他们有的开疆拓土,驰骋天下,为家族赢得一个时代;有的为官清廉,勤敏练达,为家族赢得一块块赞匾,如“彝鼎留芳”“政侔卓鲁”“仪堂俊彦”“懋著勤劳”等;有的心地慈善,至仁至义,济弱扶倾,留下一段段佳话……匾额挂在祠堂,佳话流传乡里,就像一盏盏灯,一颗颗星,闪烁着荣耀,传承着美德。
   古镇以宗祠为中心四散扩展,有厅堂40多座,犹如一棵根深冠巨的大树,枝繁叶茂在苍茫大地。一座老祠堂,就像是一本书,一本纸张染了岁月而斑驳泛黄的线本古典,里面有家族的一串故事,也许还是这个家族的半部历史。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家风与家教,都可以从这些祠堂里体会到。思源堂、余庆堂、明哲堂、明德堂、聚德堂、育德堂、孝友堂、华萼堂、怀德堂……我们从堂名就可明白,龙门人有尊五常八德、敬宗睦族的优良传统。
   龙门古镇物化在祠堂上的历史文化,是千百年来积淀的时光与岁月,墨黛沉厚,散发着馥郁芬芳。时光让古镇栩栩生辉而璀璨,岁月使古镇日久弥坚而不灭,它有世代相传的魔力,魔法般地点化与感染每一个孙氏后人,也魔法附身般感染每一个不小心走入古镇的人。
   明哲堂前的湖,叫砚池,这里景色很美。池水盈盈,水色碧碧,翘角飞檐粉墙的民宅、木柱擎瓦的长廊等,与远处黛色分明层叠的山影搭配,一幅幅唯美的水墨画卷,移步异景。一泓水,就是一池灵秀;一汪水,就是一束灵光;一个砚池,一池香墨,是翰墨书香的希冀,是耕读传家的家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何龙门古镇能够如此“人生代代无穷已”,正是有这些“活水源头”。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魔力。
  
   四
   当然,来到龙门古镇,也有人迷恋这里的美食。龙门古镇美食多,它们藏着古镇人的味蕾记忆,有的还有故事传承下来,其中龙门面筋、国太豆腐、文台粉条,传说与孙权的父母和他本人有关。
   孙权的父亲孙坚,字文台。相传孙坚十七岁那年在钱塘打击海贼时,天大旱,众将士饥渴难耐。孙坚遂命居在山间的农户准备粮食。农户家贫,家中只有地瓜、粉条,便混在一起煮熟之后供孙坚和部下食用。众人品尝之下,觉得异常鲜美,后来称为文台粉条。
   国太指的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国太一生节俭持家,擅长烧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国太豆腐”用陈年猪脚炖豆腐,酥香醇厚鲜嫩可口。
   而龙门面筋,也叫油面筋、孙权面筋,传说是孙权发明的。这面筋,面皮内裹笋干、韭菜、猪肉等馅,油炸后,看上去黄脆,吃起来满嘴飘香且有牛筋般的韧劲。当地人说:“没有尝过龙门面筋,等于没到过龙门。”还说:“这种韧劲,就是我们家族中共有的品性。”
   你看,这龙门的美食,吃得烹香爽口,还吃出了历史故事,吃出了龙门人的品格。
   孝为百行首务,悌以友爱是主,勤乃起家根本,俭乃保家之要。当然,我觉得最值得让人迷恋的,还是如此这些更具魅力与魔力的历史文化与优良家风,是它们让龙门孙氏成为曾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的“文华巨族”。
   山岭不仅能够阻隔了交通,而且能够阻隔喧嚣与嘈杂,让龙门古镇显得格外地低调与沉默,让它多了份宁静与恬适,多了份古朴与安详。这里的人间烟火,飘荡千年,即使有现代潮流的冲击,仍我自依然,保持古朴的鲜活。龙门古镇,就像一坛酿储了千年的老酒,时光让老酒馥郁芬芳,岁月使老酒浓稠甘醇,品尝了它的人,无不着了魔般深醉。
   当我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一袋美食,带走了一阵清风,更带走了一个可以长久向人津津乐道的魔力故事。

共 50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天下之大,古镇之多,被山水环绕,成了人们向往的休闲之地。此次前往的是富阳的龙门古镇,隐居于富春江畔的山岭之中,犹如一位道骨仙风的雅士。龙门古镇四周山色葱郁,层峦叠嶂,恰逢那日阴雨绵绵,顿时给龙门添加了一处清幽,静谧。走进古镇,古朴的建筑,恬静的人家,时光被迷陷在这巷弄之中,是那么地缓慢,仿佛有一股魔力那般。山深之处,还有一座龙门山,龙门山山色氤氲,气象万千,水流之处,是活水源头,流淌穿绕过这龙门古镇的水,叫龙门溪,千万条龙门山泉,涓涓细流汇成河溪,蜿蜒盘旋地环绕在这龙门之地,滋养着这里的人间烟火。龙门古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孙氏后人的寄居之地,说起这龙门古镇的魔力,其实和古镇错综复杂的弄巷有关,深深浅浅,幽幽邃邃……像极了迷宫那般,但又路路相同。古镇的老街,也是曲径通幽的意境,铺设精致的鹅卵石,踩踏上去,有凹凸感,但并不突兀,隐喻着人生并非就平坦。除此,古镇还有许多物化的老宅院老祠堂,历史故事魔力,还有美食,从古至今,来到古镇,领略它的过去,也感受它的如今,犹如品尝老酒的甘醇,不禁让人深醉其中!行文流畅,文笔细腻,将龙门古镇的历史故事,都叙写得那么精彩,品读好文,问好老师,佳作力荐!【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3-08-04 11:15:33
  非常精彩的文字,将龙门古镇描绘得那么精彩,顿时让人向往!品读老师好文,佳作力荐!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3-08-04 11:49:49
  感谢易辞老师辛勤编辑并置评鼓励!这个号称“孙权故里”的地方,周围环境很美,古宅老院密密麻麻,保持着原始古村落的风貌,而且就在高速公路出口不远,方便前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