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东篱】最后的冲刺(散文)
一
江山,没有一条刺眼的冲刺线,没有划出一条角力的赛道,没有谁举起发令枪,没有看台上的呐喊助阵,但江山的近日,呈现出社团奋力冲刺的场景。
“遥闻鼙鼓动地来”,“敲成玉磬穿林响”。没有硝烟,却有走笔如马的气氛。怎样形容呢?是大音希声,无声胜有。
【江山·好声音】征文历时五个月,8月10日是截止日期,这个日期,极不安静,一条无形的截止线,成了最后蓄力一搏的标志线。
8月8日是立秋日,秋风亦送“好声音”,这一天的江山首页“短篇精品”栏,挂了7篇“好声音”精品征文,声音的分贝极高,真个是琳琅满目,惹人眼球,更热了我再写“好声音”的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是古代边塞的战斗气氛,如今,这个场面再现。但顾不得豪吃“八百里”(借指牛,古人王恺有牛,名“八百里交”),弦声催征,费食忘味。这是今日江山的歌吟“好声音”征文的写真。
半月前,我在江山网页就闻到了火药味,也听到了那些被这次征文激起的沙沙走笔声。
冲刺的第一声“枪响”是“逝水流年”社团社长“纷飞的雪”,那篇《萌芽记》让我看到一种眼光,深邃而多情。文章里那个小标题“以文字照料灵魂”,将江山的声音写到了深处,年龄最小的江山“绝品宗师”,可不是浪得虚名,我更佩服作者“文学初心”的提法,江山文学在谱写一曲与时代最合拍的旋律,旋律的主题就是“文学心”。江山能够把声音变成儿童少年心底最美的旋律,这个判断不是作者一时的激情之语,而是跟踪关注“萌芽社团”始终的深刻见解。作者用一颗文学心关注着萌芽儿童文学的进步,显示的不仅仅是长者的气度,而且代表了江山的格局。“新声乍啭莺啼树”(周巽句),“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句)。江山大树枝繁叶茂,荫庇着成千蹒跚的脚步。作者的文章,信笔而有捕捉力,将江山人的情怀传达给了萌芽作者。我仿佛见到作者满怀童趣,和那些萌芽少年做着有趣的交流,一颗最美的心,跳跃在彩笔端尖。这是读感,也是江山文学创造的最暖颜色。
江山的声音,是胜过琴瑟和鸣般的和谐,是充满着智慧的。“东篱采菊”社团的“房顶月亮”老师于8月7日投稿征文原标题是“声声入耳”,我于此前发现“宁静”社团的“北方雪飘飘”老师的征文作品标题与此相同,便和作者协商,取一句唐诗“温柔入耳轻”。文章发表后,在跟评的“七楼”便看到了“小猪她爸”老师的美评。文章提及“小猪她爸”老师对作者的帮助,表达感激之声,“小猪她爸”老师马上有了回应说,“被表扬的感觉真好”;很喜欢一样的题目,“一下让我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在江山,社团间的关系是竞争,但更多的是交融。江山无门户之见,而有谐音之妙。江山之所以可以存在而繁荣,我想,这种和谐之音是不可或缺的。想起一句话——把别人踩在脚下,自己未必可以站起来。一种大格局,在江山已经蔚然成风,这不是平平仄仄的小意境,而是超距离的大格局。“小猪她爸”的文学素养,有目共睹,但我更看重他能够将美好的激励传递给文友,以薪火暖人心。我记住了这次征文的“雪飘飘”和“房顶月亮”的不谋而合,她们同在“好声音”里,更有心灵的共振。如此的美声,已经不在于一个题目了,所唤起的美好情愫,已经在文友心底洇漶。
我和“小猪她爸”在江山创作,彼此也有着一些交集,不以社团为藩篱,互有对答,他谈及这次征文说,最近携妻远足云贵,就是要把最美的风景,最动听的声音,带到江山;但又不能滞留太久,于是匆忙结束旅行,就为了征文的最后冲刺。最佩服的是我们几乎同为花甲之人,在最后的冲刺,体力和水准不一样。他的作品《看见风景》,他自身就是“一道行走的风景”;《山水有清音》把脚下行走过的风景,搬到江山,他要找到“激昂澎湃的创作力”;《趣话“总编”》,将自己淡雅而精致的心态,不俗的文学素养,写得淋漓尽致。想起我来江山在“柳岸花明”社团做总编,名实难副。他是一个有风景,有故事的人,于是,江山在他的笔下变得摇曳多姿,变得生动传奇。在江山,找到榜样很容易,因为江山是一个造就人才的高地。文学是一种莫名的力量,字如音符,情若旋律,无声之中,竖起人格的旗帜。
二
作为社长,我也算是在江山闯荡了五年的“老司机”了,但这次还是假装淡定,我不向社团文友“摊派”,但见到如此“百舸争流”的气氛,更想组织一次浩浩荡荡的乌篷船向激流进发,弄起欸乃之声。
韩格拉图老师懂我心思,先在社团群里下战书。他说,好声音应该嘹亮,在江山写江山,好声音不可憋在喉咙里。
于是,有“红花草”老师私下咨询我,好声音激荡在她的平凡日子里,只是不知如何下笔。
她习惯每日将锄禾喂猪的事儿拿来跟文友分享,习惯把常德的美食滋味拿出来炫耀,习惯了在打柴、喂猪、插秧和文学之间感受生活的美妙,是跨越沟壑般的转换,是别若云泥的改变,是在不可能的领域架设了一座桥,在昏暗的暮色里点亮一盏灯。这些,在她未至江山时,都觉得谈及是丢人的,她改变了。我说,这些改变源自江山,一股别样的气质暗自滋生,不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而是“冰肌自是有来处”,她受到启发,一夜成文,写出《无形中的改变》,她以精彩的小故事小细节,写出了“燕翻永日音声好”的意境,朴素而清丽,让我仿佛看到了“芙蓉出水”、“帘筛月光”的脱俗气质。江山,是可以改变人的地方,勤奋为文可成集,嘤嘤美声谱婉丽。悄悄地改变并不自知,因有好声音征文,就像一指挑起了封尘的琴弦,弹一曲“江山知音”。
一个仓促结束旅行的人,不是因为我习惯用的“期待”而折返,而是江山征文的好声音在轻唤,“东篱”罗莲香老师八月初飞抵甘肃张掖,本想在宁夏来一番大漠风光行,可早早结束了,她说,旅行可以说走就走,留着一个梦,也不错;而江山好声音征文到了冲刺的尾声,我要唱出再高潮,最高音。她说,8月10日的日子要留住。我说,时不我待,但有声音响余韵。能够铭记的日子,当属生日。罗老师说,让这个日子给自己的文字以新生。她要赶回来向江山汇报自己的“修炼之功”,错过也是千年。半夜不寐,《缘定江山,只此修炼》珠玉联翩,表达出她对江山的感恩,写出了自己的文学修炼历程。她的文章始终在江山的旋律里,漾着轻快的曲子,但此时更有深刻的含义——留住人生时光里的最美声音。
她把江山视为情人,题目里“缘定江山”,道出了她最真实的情怀。只因一曲江山声,便有机缘定此生。而且,她把这份缘分,带到了她的课堂,就像播撒种子,让江山住在她的学生的心田里。苏轼有《琴诗》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北宋才子无解琴与声的关系,其实,在江山便有了答案。琴声出江山,笔作指头可弹响。缘,也是理,罗莲香老师把江山的“声缘”带给学生,阐释了以美育人的道理。
我早知社团的“房顶月亮”老师最近因烫伤而不能下地,卧床静休,但她在“好声音”的氛围里,不安静了。她说,有一种心情不吐不快,有一种声音不喊不爽。构思了三个月的征文,此时有了好题目,有了好思路,她要我把最后的冲刺交给她。一个“请缨”的故事,无需多少情节,不必有豪言壮语,这令我想到了我十几年前的事。
我52岁那年,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教师分教研组参加,曾经在高语组工作过,四人的4X100米接力,尚缺一人,我上,我冲刺!虽然未获第一,但我记住了那个冲刺的镜头,常常以此自豪,因为我唤醒了体能。“房顶月亮”老师与我有着相同的性格,她是出租车司机,在路上,她稳行致远;在纸上,她要体验冲刺触线的快感。
她又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女子,8月8日的征文,她把自己的“小楼”情结表达出来了,题目是“把江山放在我的‘小楼’”,她文章里的“春秋”特指江山,一段最美年华放在江山,以“小楼”来安置,多么诗意!她写道,自己的“小楼”“只邀文字进入,给江山文学辟出一个敞亮的空间,给那些和我朝夕相处的文友留着座位”。我在私聊时称她这是“温柔的冲刺”,她说必须相信温柔的力量,“春播秋收”,一段平常事,却有着插播种子的乐趣,有着享受秋获的满足感。她对待江山“好声音”征文,就像“春播秋收”,她在投入地“抢收”。她是谦虚的,经常说,作为出租车司机,她可能是够得上文学第一;作为文学人,她只是一个深度热爱者。我相信,是江山文学的好声音唤醒了她的职业新鲜感,同时也造就了她不同于别人的多彩人生。
临征文截止日还有五天,她于床上铺纸,执笔狂书,连出三篇文章,篇篇不落俗套,不发旧声。最后一篇《时间女侠》,豪情盈纸,把一个写作女侠形象推到我们面前。有什么赞词送给“房顶月亮”呢?古有“拼命三郎”典故,如今她创造了新版。
我是不相信声音对于一个老者是不敏感的,龄处耄耋之年的冯耀庭老师,耳力向背,但听得见江山好声音,他以自己的晚年经历,写出了《左手江山,右手“书虫”》的征文作品,将无聊的日子,变得两手提重。他说,所谓的“负重前行”不是压力山大,而是一种情调。江山好声音,传递给他的是精神的负重和丰富。他说,写作就是切开自己的皮肤,掏出心脏,蘸着声音的墨汁,滋养心肌。若不是在江山写作的经历,他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呢。
三
一石可激起涟漪,可荡起千重浪;好声音可提振十万众的走笔之声,可惊起文学的涛声。
特别令我感慨的是,生活里不乏牢骚之声,更有不如意的事情出现,甚至让我们看不惯。我受到江山好声音的感染,性情和思想变得柔和起来,我相信不是以暴制暴就可以改变世界的。特别是“好声音”征文,可以化块垒为美声,令我得益。不必急于去否定我所见到的不能入眼的东西,可能今天的心情,此时的认知和格局,都很局限,甚至阅历不足,都会影响和左右判断。这个感悟,始终未写出来,如鲠在喉,就放在这冲刺的时刻写出吧。在最后冲刺的时刻,我心如潮,睁大眼去捕捉冲刺的精彩场面,侧耳猎取美妙之音,这不能不说是江山给我的涵养。不管“好声音”的文章有多少,单单就这三个字,足以让我先用“好声音”去打捞有价值的东西,“好声音”可以让我发现生活里有趣的东西,而不是去捞取漂浮的垃圾。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今有“好声音”,弦弄秋山风月清。
“好声音”征文今天(8月10日)就戛然而止了。从来没有像本次征文这样到了尾声反而掀起一股高潮。我参加过“故事”、“十年江山情”、“微刊视界”、“江山人赏江山文”、“成长”、“恒”、“耕耘”等多次征文,唯有此次征文,让我感觉到身处江山的紧迫,群情踊跃,笔耕江山,美声激荡,好声音有着超强的感召力和穿透力。
我相信,今后的江山会在“好声音”的旋律里,谱曲更经典,声韵更和美,音节更高亢,节奏更沉稳。吟高山流水曲,让文学知音驻留;弹胡笳十八拍,填乐府新词。
我老了,更喜欢“好声音”,因为世界的诞生,原本是让我们歌颂的,并非拿来诅咒的。“世界因温暖而存在而走到现在”,更因我们的歌咏才变得诗意脉脉。就像这个世界的生态需要环境保护一样,同样需要“好声音”去引导世界向更文明的方向进步。江山做着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笔力未饶弓力劲”,满弓已闻猎猎声。我能在今日江山,走笔试声,满弓鸣镝,正当其时,感到荣幸。
10日午间,江山文学副总编墨林先生在社长群里终于举起了冲刺的发令枪,午夜24时整,是冲线终止符。墨林先生也是抑制不住兴奋了。
冲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术语了,更是人生应该有的精神状态。冲刺吧!江山给了我勇气和机会,不可错失。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可以老当益壮,也做一回冲刺选手。我要用冲刺的速度,到江山做一个不老的朝圣者。
其实,江山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好声音”“正能量”站在文学的高地上,截取一段冲刺,是江山脉动的旋律,我们永远在江山的旋律里。
2023年8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你是江山好声音的领唱者,激情四溢,歌声嘹亮。
那些作品,是你献给我们江山十五周年生日最好的礼物。
昨天我还对一位文友说,怀才老师最牛,真的,在江山我最钦佩的人就是您,写文读文编文还要处理社团各种纷杂的事务。
向怀才老师致意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