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两个爸爸也是妈(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两个爸爸也是妈(散文)


作者:张萃勇 布衣,18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1发表时间:2023-08-14 07:35:18
摘要:女教师王大芳的传奇幸福。

在以舍得酒而闻名的四川省射洪市,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感动了全市人民,这个家庭与普通的农村人家不一样,他们由两个爸爸和一个女儿组成,却没有妈妈。
   这个家庭为什么没有妈妈呢?这还得从41年前说起。
   1982年冬月,一个寒风凛冽、雪花乱舞的凌晨,大英县隆盛镇同心乡一户姓李的农民家庭,又偷偷地生下一个女婴。那时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胎,李家此前已经生养了一个女孩,已经3岁了,为了能够生育一个男孩续香火,李家父母只好狠心将这个襁褓中的女婴送人。
   趁天还没亮,村里其他人家还在熟睡中,女婴年近60岁的奶奶,流着眼泪,将女婴用旧棉袄裹得严严实实,放进铺着厚厚稻草的背篼,踏着积雪,翻山越岭,迎着刺骨的寒风,步履蹒跚地将还未吃上一口母乳的二孙女,背到了4公里外的射洪市明星镇大明村一座破庙门口,放下孩子后,老人一边流泪一边祈祷希望有好心人收养这个孩子。
   上午10时许,孩子的哭声惊动了庙子附近的一位好心太婆,太婆将女婴送到山脚下何应文家讨奶吃,太婆知道何家媳妇正在坐月子,她希望何家收下这个孩子一起哺养。何应文夫妇本想收养这个女婴,可自己已经有两个女儿了,而且小女儿的超生罚款已把这个家罚穷了,实在无力再养一个孩子!
   心地善良的何应文突然想到自己不是有两个光棍老舅吗?如果他们愿意收养女婴的话,一来孩子交给了可靠的人家,二来两个舅舅老了也有个依靠。只是他很担心:舅舅家这么穷,长期住在大集体时那个面积不足10平米的灰篷(存放柴灰的篷子),即使愿意收养,又拿什么去养育呢?
   何应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立即打着雨伞,踏着积雪,来到山那边舅舅家征求意见。两位老舅都近50岁了,没想到突然从天上掉下个女儿来,自然乐意收养这个女婴,他们迫不及待去外甥家看“女儿”。
   老人抱着连脐带也未剪掉的“女儿”亲了又亲,爱不释手,给女孩取名王大芳。舅甥仨约定:大芳在外甥家生活一段时间,断奶后,再送到舅舅家抚养。
   两位老人符合收养女孩的条件,王大芳的户籍顺利落到舅舅家,两个舅舅从没分过家,于是王大芳突然就有了大小两个爸爸。虽然没有妈妈,但是有两个爸爸细心照料,关爱有加,外加“表哥”何应文一家人的悉心照顾,王大芳的童年虽苦犹甜,健康成长。
   王大芳从小聪明懂事,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期期都有奖状捧回家。低矮土屋墙壁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成了寒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9年7月,不足17岁的王大芳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射洪师校。先前,小学和初中教师都对这位身世极其不幸的女孩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免收学杂费,提供生活费,争相辅导功课,使其各科不掉队。
   王大芳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寒窗九载,金榜题名,美好的日子正向自己招手;忧的是,家徒四壁,报名费从何而来?她知道两个年迈的爸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办法供自己继续读书,她只好噙着泪花向“表哥”何应文求助。
   不巧的是,前不久何应文母亲生病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实在拿不出钱。好心的“表哥”没有拒绝“表妹”的哀求,安慰她说,莫着急,办法是想出来的,无论如何,这书肯定要读。
   去哪里想办法呢?何应文想到了王大芳的亲生父母。也许,他们当年狠心遗弃女儿,实属无奈,但毕竟血浓于水,现在女儿考上师范,毕业后可以当教师挣钱了,在这节骨眼上,他们不可能袖手旁观吧?当务之急,送“表妹”读书要紧!
   于是,何应文厚着脸皮,带着“表妹”王大芳,气喘吁吁翻山越岭苦苦寻找亲生父母。谁知李家父母却根本不承认当年遗弃女儿一事,红眉毛绿眼睛,连阶沿也没允许他们上,“哐当”一声,将门锁得严严实实,将远道而来饥肠辘辘的的“表兄妹”拒之院坝之外。
   看到亲生父母如此绝情,何应文的心,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窖。炎炎烈日下,他带着满面泪痕的王大芳迈着沉重的双腿,慢慢往家走。一路上,他不停安慰她,就是砸锅卖铁,“表哥”也要送她读师范当教师。
   9月初,何应文求爹爹告奶奶,筹措借了一部分钱,终于将王大芳送进了射洪师校,并向学校领导保证,大芳欠下的费用,他一定尽快凑齐,绝不当“老赖”。这样,王大芳擦干眼泪,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开始了愉快而艰辛的求学生涯……
   国庆节回家,王大芳噙着泪花向镇民政办递交了困难补助申请,镇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想办法,希望帮助大芳完成学业。我是那天才知道这件事的,我连夜赶写了一篇《两孤老18年育弃婴演译人间真情》的通讯,文章被《遂宁日报》头版头亲刊登,很快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极大关注。
   明星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2000年1月起,由镇民政办每月按时资助王大芳生活费200元,直到毕业。我又到射洪师校代王大芳向校长求助,学校校长又免除了女孩三年的学杂费。师校附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休老人,每月按时向王大芳提供100元学习费用,直到毕业……
   2000年元旦节那天,北风呼啸。王大芳在“表哥”何应文的陪同下,来到明星小学向我致谢。看到女孩那么阳光,笑得那么灿烂,我心里既高兴又酸楚。看见她衣服单薄陈旧,冷得发抖,我毫不犹豫带她到镇最高档的服装店,由她自己选购羽绒服、下装、运动鞋、袜子,从头买到脚,整整花去我一个半月的工资(共花去285元)。
   从1998年开始,国家改变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变“统招统分"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2002年7月,王大芳从师校毕业,相对大学生来说,读中师的王大芳找工作就困难多了。那年整个暑假,我都在为王大芳顺利登上讲台而绞尽脑汁。我带着她到有关部门找门路,碰了不少壁,吃了不少闭门羹,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最后,在县政协主席的亲自协调下,王大芳终于成为涪西镇一名在编小学教师……
   春去秋来,时间又过了21年。王大芳已经是太乙镇小学一名优秀骨干教师。早已成了家,两个女儿乖巧伶俐,在县城买了房,夫妻俩恩爱有加,小日子过得甜蜜而充实。今年6月,大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某名牌大学。
   王大芳对两个爸爸王可义、王可德很孝顺,年年添置新衣服,大包小袋营养品提回家,为两个爸爸洗脚剪指甲,嘘寒问暖,土墙屋里不时飞出欢声笑语。如今,大爸爸已89岁高龄,笑口常开,小爸爸于5年前以80岁高龄善终,是她与夫丈一手操办,小爸入土为安。她更忘不了“表哥”何应文一家人的似海深情,她是吸吮“表嫂”甘甜的乳汁长大的啊!这个特殊家庭,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幸福人家。他们超越血缘关系的人间真情故事,在射洪人民中口口相传,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当然,王大芳也没有忘了我这位退休教师,更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每年传统节日,她总忘不了给我发微信祝贺。那年我办60岁生日宴,她带着一双乖女儿赶来为我祝寿,左一个“张爷爷,生日快乐!”,右一个“张爷爷,健康长寿!”,女孩甜甜的童声,把我的心都快喊化了。
   我还听说,王大芳现在常常带着两个孩子做公益,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渡过难关,要将人间大爱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共 2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王大芳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女孩,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之爱。可是,王大芳不幸之中又是万分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好心捡到她的太婆将她送到了何应文夫妇那里,通过这对夫妻,又被他们的两个光棍舅舅收养。至此,王大芳有了两个父亲。王大芳学习成绩优异,可家庭困难,找到亲生父母依然不知悔改不愿帮忙,可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当地政府及时伸出援手,包括何应文夫妇还有作者,都给予了王大芳在学业和工作上的鼎力相助。到了今天,王大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王大芳今天能有这一切,除了自身努力,无不与好心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分不开的。这是一个润心而荡气回肠的故事,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令人回味悠长。佳作,编辑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8-14 07:40:33
  王大芳小时候被遗弃的确遭受了不幸,可是在这个有爱的社会大家庭了,王大芳又是无比幸运的。两个爸爸也是妈,还有何应文夫妇,包括作者,还有我们的当地政府,爱心传递,让这个女孩活出了精彩的模样。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8-14 14:05:19
  一篇佳作暖文,值得学习,推荐阅读,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8-14 22:43:31
  感受美德传承的力量,欣赏美文!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