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水村山郭衍风情(散文)

精品 【心灵】水村山郭衍风情(散文)


作者:山水耕夫 举人,324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82发表时间:2023-08-15 09:57:35
摘要:为政之道,重在利民,民心所向,政之所往,恰如一缕缕轻柔飘逸的春风,荡漾在美丽的中赤河畔,给妩媚多情的水乡带来美好的未来。

中赤镇地处武平县中南部,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600人,下辖7个行政村。境内崇岭叠嶂,山清水秀,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山地面积广袤,水力资源丰沛。有林地135万亩,林木蓄积量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2%。现已建成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820千瓦。本县十方镇、岩前镇所辖区域内的大小溪流,由小而大,由高及低,径流直下,汇聚成中赤河,借道于本县的下坝乡注入广东省蕉岭县境内,是韩江上游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武平县境内的密集林区和著名水乡。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从中华民国时期上溯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客家先人在中赤这块土地上拓荒垦殖,繁衍生息,人口逐渐稠密,充盈人间烟火气息。中赤镇先后称作万成里、万成乡等地域名称,唐朝隶属于汀漳道所辖武平场大顺里、归郡里,宋代隶属于汀州府所辖武平县和平乡,民国时期曾与十方、岩前、象洞区合并为武平南四区、武平第二区等,前后治所名称及辖区范围屡有变更,未久即改。苏维埃时期,划定为中赤区,有2个乡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解放后,建国初又先后更名为中赤区、中赤乡,所辖村庄曾经各自归属于城厢区、下坝区、十方区,直至1958年4月以后,才最终以现有的地域范围确定治所,先后更名为中赤区、中赤人民公社、中赤乡、中赤镇。
   中赤村坐落于中赤镇的中心地带,与周围村庄上赤村、万营村、壮畲村、平沿村、下营村相毗邻,全村土地面积26.9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3200人,分布在童屋、南坝、杉树角、下车、朱屋、余钟村、南树坑、三丰下、屋潭、石壁潭、牛轭沙、沿田坑门口等17个自然村落,下设27个村民小组,是中赤镇政府所在地。与镇政府邻近的中赤集镇圩场,是中赤范围内唯一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因而,从历史沿革、管辖范围、经济形态、人文分布各方面的意义上说,中赤村是中赤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赤墟场的衍变
   自古以来,由于中赤乡山地广阔、水域密布,田地稀少,耕作不便,地力瘦薄,产量低迷,具有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特征,是远近闻名的缺粮地区。然而,正如俗话所说:“天无绝人之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中赤毗邻广东、濒临溪河、林木资源丰富、水道航运便利的独特地理位置,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转而上山伐木,下河放排,从事耕山采伐、经营竹木的生意,借以弥补粮食生产的不足,反而闯出一条宽阔的谋生之道,使中赤成为武平县境内一处重要商埠要津,成就了“米下盐上”的一派富裕繁荣景象,演绎了一个个边界市场贸易的传奇故事。
   根据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编修的《武平县志(卷五)城市志》中记载:“万成墟,即中赤墟,距县治五十里。有舟通蕉岭,出口以纸木为大宗。昔年商务颇盛,今稍落。以每月逢三、七、十为墟日期”。当时的中赤墟场,沿着中赤河下车自然村岸边地段,依山而筑,临河而建,长不过二百丈,宽不过五丈,建有固定商铺三、四十间,分布于河边街道两侧,大多以地摊为主。适逢每月上、中、下旬的三、七、十日为中赤集镇墟日,人员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别有一番兴盛繁华的景象。另据《武平县志(卷十)实业志》记载:“武平邑城不通航路。惟南按粤境之下坝、中赤,北接上杭之小澜,及接长汀之店厦,为通航地点。民众挑草纸到下坝及中赤,挑盐而回,此西南之转运也”。由此可见,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赤圩作为武平县南部地区最大的水陆通商口岸之一,水运发达,贸易活跃,市场繁荣,购销两旺,承载巨大的货物转运集散功能,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繁华富庶之地。然而,当1942年春天,日本军队侵占广东潮汕地区之后,为了阻止抗日根据地发展,切断抗日力量相互联系,实行围河封堵的“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商贾不通,百业凋敝,这条武平南部山区民众赖以生存的水上黄金通道被堵死,水路航运和竹木盐纸交易瞬间中止衰落,市场行情变得萎蘼不振,中赤墟场一度变得寥落冷清。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再度恢复从前的繁荣景象。
   中赤墟场交易的传统农林土特产品,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品质精良,价格地道,诸如笋干、香菇、木耳、河鱼干以及草纸、木器、竹器之类,尽管外形品质大致与其他地方出产的商品相类似,无非大同小异,并无特别之处。然而,由于中赤乡民向来古道热肠,生性纯朴,为人厚道,从来不会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因而货品正宗,价廉物美,成为时兴的抢手货,深受外来商贾客户的青睐,远销福建的漳泉福厦、广东的梅惠潮汕等地区。
   不过,说起中赤墟场上生产销售的豆腐,更是名闻遐迩,品质上乘,风味独到,让闻风而至的食客们时常津津乐道,萦念于心。中赤豆腐以用料实在、制作精良著称,其制品外形方正,质地细腻,洁白如玉,令人百看不厌,赏心悦目,堪称豆腐家族之珍品。只要在厨灶之间稍作加工,便可成为美味佳肴,具有柔嫩劲道、细腻爽滑、绵软可口的形色香味,让人垂涎欲滴,极尽饕餮之欲望。尤其使当地人引以为傲,经常向外人炫耀的,是中赤豆腐的厚实与筋道。据说以前中赤人赴墟,都是将刚刚沥干水分,用刀切割好的白豆腐块,用柔韧的稻秆拦腰捆绑,然后像拎猪肉一样提着回到家去,从来不用担心路上会掉落到地上。如此说来,实在算得上是一种独门功夫,令人啧啧称奇。其实,中赤豆腐所以如此神奇,关键在于制作豆腐的水质特别好,必须用中赤街边那口水井里的水。这口井里的泉水从后山的石壁之下汩汩而出,细水长流,终年不枯不溢,富含硒、铁、钼、锌等微量元素,水色澄明,水质清洌,水性软硬适中,味道特别甘甜。因而,中赤豆腐经过年长日久的考验,成为周边地区极负盛名的地方特色品牌,只要是领略过其特别风味的人,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另外,中赤墟上加工销售的河鱼子,也堪称风味独特难得一品的河鲜珍品,让许多顾客情有独钟,食之而后快。由于中赤河蜿蜒于苍莽群山之中,是一条源短水浅、石骨林立的石底河,滩多水急,水流清澈,为鱼类生长提供丰富的螺蛳、蚌蛤、水藻、河苔、浆果、水生昆虫等天然饵料,适合各种鱼类繁殖生长。这些河鱼品种繁多,用当地的客家话称呼起来,虽然显得太过直白,却充满率真的成分,倒是十分的贴切。所谓“一鳗二钳三鲩四假”的优序排列,包括河鳗、钳鱼、石鲩、龟鳖、假鱼、雷王、黄鲶、乌鳢、沙鸽、搭石姑、石斑、黄鸭古等等。它们都是经过亿万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保留下来的优良水生品种,喜欢在清洁纯净的自然环境中休养生息,所以对中赤河有一种特别的眷恋情怀。正因为如此,也造就了中赤河鱼子的美名,成为天然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尽管近些年河水污染严重,大多鱼类已经灭绝,当年的美味难于寻觅,却深深烙印在中赤人的记忆当中。
   另外,中赤墟上售卖的天然红菇,也是出类拔萃的山珍极品。尤其是中赤村三丰下自然村猴哥岭采撷的天然红菇,属于极为少见的灰脚红菇,以其朵型完整美观、菌盖宽大厚实、菌柄颀长紧致、色泽深红厚重、味道清甜鲜香、营养成分丰富等优异特征,在食用菌市场上占据极大的商品优势,堪称保健养生之上品,众多食品医学养生专家给予其极高的评价。由于中赤红菇的品质最为正宗,市场价值与其他地方出产的红菇高出许多,销售价格超出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极为抢手,趋之若鹜,供不应求。
  
   万成桥的今昔
   在中赤集镇下游200米处,在蜿蜒的河岸之涘,在潺的碧波之上,在依依枫杨的浓荫之中,挺立着一座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风姿绰约的风雨廊桥,她便是名闻遐迩的“万成桥”。
   万成桥,当地人俗称为“老荫桥”。《武平县志(卷十一)交通志》记载:“万成屋桥:中赤水口。乡人刘康士建。”县志的记载仅说明了建桥人和建桥地点,至于建桥的时间以及相关的其他情况,诸如大桥的长宽高度、外观形态、桥面布局、效能功用、兴废过程等等,县志对此惜字如金,语焉不详,没有具体详细的记录。对于万成桥的前世今生,当地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尚有许多存疑之处,一时难以定论。为此,经走访当地耆老前辈,查阅建桥乡绅义士刘康士宗族家谱和他的生卒纪年,确定万成桥的建桥时间为清朝嘉庆二年(1797年),迄今已经220多年。万成桥当初建成的时候,是一座二墩三孔、土木结构、庑廊样式、屋顶盖瓦的屋桥,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荫桥、廊桥,桥面长约42米,宽约2.5米,全部用厚实的木板铺就。桥中间是人员往来的通道,两侧安装供人休憩纳凉的板凳和护栏,即可悠闲地小坐,又可凭栏观赏风景。而且在两个桥墩的位置,利用较开阔的空间搭建两座亭子,分别供奉观音菩萨和关帝老爷的神位,方便当地善男信女以及过桥远行的旅客烧香膜拜,保佑行程的平安。
   万成桥总体呈南北走向,是北经武平县城连结闽西、赣南地区,南出蕉岭县境连接潮汕地区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可以说这座桥是南来北往人们梦中的寄寓和心灵的皈依,承载着路途安全和出入平安的重要使命。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水上运输匡兴的时代,由于中赤河段河面宽阔,水深浪急,每遇春夏之交的多雨季节,经常山洪暴发,往往堤崩桥塌,道路中断,无法通行,耽误农时,影响生计,乡民们只能望河兴叹,无可奈何。只有在洪水退去之后,才有可能重新架桥修路,恢复通行。如果遭逢多暴雨洪灾的年份,往往屡修屡毁,屡毁屡修,既费钱财,又耗心力,实在苦不堪言。正是因为这座桥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其效能功用的重要性,中赤当地乡绅刘康士才会登高一呼,慷慨出资,筹集必备银两,开始着手建桥。动工之初,考虑防汛抗洪的需要以及桥梁的经久耐用,必然经过了反复勘测和全面论证,否决了修建一般小型桥梁的提议,最终采取了修建这座“高大上”荫桥的方案。可以相见,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面对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隐含众多难以预想的风险和挑战,决策者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决心,才能拍板定案,最后付诸实施。由于这座桥建设地点河面广阔,水深流急,着眼于桥梁的长久性和稳固性,必然采取了较为繁杂的工艺,在使用建桥的材料上更加考究,在施工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据说每一个桥墩的外围都是用坚硬的青冈石浆砌而成,内用红糖、猪血、黄土、石灰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混合后进行夯实。所以,建桥的过程异常艰辛,最后用了二年多的时间,这座大桥才顺利竣工,在中赤河畔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当然,修建这座荫桥的过程跌宕起伏,离奇曲折,值得一书。而围绕建桥所衍生的故事,自然也十分精彩。据说刘康士生性聪明,白手起家,善于经营,广置田产,经营商铺,家产颇丰。当初着手筹款建桥时,时有本村童姓村民前来投诉,说他家的一黄一白两只马,经常会到他们田里吃麦子。其实,刘康士家当时并未养马,只当是开玩笑或是讹诈,自然未加搭理。说的次数多了,刘康士感到奇怪,便去现场考察,恍惚看到一赤一白两只马突然在麦田里逍遁。他领悟或是天神暗示,心灵感应,便将两根竹子插到麦田里,说如果上天有灵,真心助我筹资建桥,竹子上必会萌发新叶。隔天前去观察,欣然见到竹子萌出新叶。他就地挖掘,果然得到一窖黄金,一窖白银,足以充作建桥之资。当荫桥建成之后,尚有余款,便在黄沙坑口兴建一座“万春石桥”,为赴中赤墟赶集的乡民避免涉水过河的困境;在通往县城的枫树坳路口兴建了一座“清风亭”,供挑担过往的人们遮风挡雨。
   据说在建桥之前,刘康士来到县城的“吉象堂”,前去择定建桥的吉日良辰。恰好武所乡民正在当地的白鹭滩筹资建桥,当日也在“吉象堂”求签问卜,请风水师择定建桥开工的时辰。刘康士无意间瞥见风水师给武所白鹭滩的建桥时辰,竟然与自己的建桥开工时间同月同日同时辰,心里感到蹊跷。当他行至城外,忽然觉得不对,连忙折返回去,询问风水先生是咋一回事?风水师看到刘康士折返回来,连忙拱手相揖说:“我知道你会倒转回来,先生是有福之人,今后必定大富大贵!”,然后,风水师对刘康士面授机宜,吩咐他在建桥动工之日,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一百顶斗笠,一百件蓑衣,保证开工顺利。中赤荫桥开工之日,正值深秋少雨季节,上午还烈日当空,中午时分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风水师的测算精准无比,刘康士心中久存的疑惑尽行开释。因为事先准备好了充足的雨具,保证了荫桥基础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然而,武所白露滩大桥的桥基围堰,却被这场罕见的大雨全部冲毁,荡然无存,大桥也因此未能建成,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留下令人唏嘘的遗憾。
   中赤荫桥建成后,刘康士为了防备大桥在未来岁月里遭遇洪水侵袭,发生垮塌事故,保证足够的维修资金,使乡民能够永续通行。他特地筹备了一笔金银财宝,分两处秘密窖藏于大桥周边的隐秘地点,以待此后遇到灾难修缮大桥时使用。所谓窖藏的具体地点,自然秘而不宣,唯有刘康士自己知道。为此,他还编制了“日看三坑水,夜观七盏灯”的取窖谜语,唯有得到天意的暗示,有特殊感应者方能解开谜底,获得这笔可观的财富。当然,这则谜语故事或许含有虚幻的成份,只是激励后人要有忧患意识,随时做好桥梁的保护措施,防范大桥垮塌,影响大众的生计。刘康士的善行懿举,义薄云天,得到民众的推崇和敬仰。他也因此也得到上苍的好报,无疾而终,永享天年。而且其四房子孙,得到祖宗的庇佑,螽斯衍庆,家族奕兴,人丁蕃盛,在中赤村下车、杉树角自然村繁衍生息,人才辈出,声名远扬。

共 99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作品《水村山郭衍风情》,洋洋洒洒九千余字,详细介绍了中赤镇的风土人情。作品架构完整,文字流畅,基本涵盖了中赤镇的方方面面,是一篇集史料性、地域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满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饱沾激情的文字,讲述了中赤镇的历史沿革,山水风光,历史传说,特别介绍了此地几处代表性的地点,如万成桥、灵光寺、朱屋围里、童姓子兴公祠等,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情,了解到了众多未曾去过的地方的基本情况。通过中赤镇的变迁,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心。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81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15 09:59:20
  拜读大作,感谢你带来的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山水耕夫        2023-08-15 22:41:53
  谢谢秋语老师的编辑和点评!顺祝吉祥安康,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15 10:03:30
  跟随老师的文字,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解到了这么多知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15 10:05:05
  恭祝秋安笔健,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