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乐亭】向王阳明学习修炼好心情好性情(随笔)

编辑推荐 【乐亭】向王阳明学习修炼好心情好性情(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1发表时间:2023-08-18 09:18:41
摘要: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来说,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是王阳明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须面对,逃无可逃的,与其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以坦然的心态去应对。

王阳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他立德、立言于一身,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来说,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是王阳明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须面对,逃无可逃的,与其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以坦然的心态去应对。
   王阳明抛弃了一切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了这种艰难的探索。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亲身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没有房子,就暂居茅庐、住山洞。没有菜蔬,就自己开荒种地,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时断炊了,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随从们都病倒了,王阳明就一人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下来,提水、砍柴、煮粥、做饭,无微不至地服侍随从们,从"王大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保姆"。做到这些还不够,随从们客居他乡,缺衣少食,心情郁闷,病体难以康复,王阳明又放下哲学家的架子,声情并茂地讲段子,演小品,唱民歌,千方百计地逗大家开心……儒家认为,"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儒家向来强调,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不器"。王阳明认为:修心首先就要培养一种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对世界或他人的抱怨,让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的怨恨、焦虑等负面情绪平息下来,再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王阳明说:人这一生,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受平庸的罪。
   1506年,王阳明惨遭奸臣陷害,仕途一落千丈,彼时他前途未卜,心中只剩迷茫。三年后,他已年近四十,终在弥日累夜的思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此后,他致力于传道授业,并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修心即是修行。到了一定年纪,烦闷会随着年龄增长,要学会把精力留给自己。
   向外修德行,向内修己心,将自己修炼成更好的模样。
   向外修口。王阳明说:“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意思是说:
   与人相交,若只会用言语诋毁他人,只会暴露自己肤浅粗俗的本质。管不好自己的嘴巴,因果轮回,最终会伤害自身。
   有一个秀才,外号名叫“赛商鞅”,天性刻薄,喜欢吹毛求疵,处处挑人毛病。翰林院教书先生去世后,他的门生自发为他置办棺材,安抚家人,把先生的身后事办得妥妥帖帖。
   赛商鞅知道后,出口讽刺道:“世间根本没有不求回报的好人,他们不过是想获得一个好名声,为升官铺路罢了。”还有一次,一个穷人的母亲在路上去世了,他在路边跪求施舍好安葬母亲,大家心有不忍,纷纷掏钱救助。赛商鞅一看,不屑地说道:“这个尸体未必是他母亲,说不定是他在借尸敛财呢!哼,骗得了你们,可骗不了我。”久而久之,赛商鞅的刻薄远近闻名,也没人愿意聘请他去家里教书了。最终,赛商鞅生活困苦,凄惨孤独地死去了。
   曾国藩说:“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人生在世,说话做事过于刻薄,只会折损自己的福气。言有所止,语有所戒,留三分余地给别人,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对内修德。《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何为厚德?就是事事替他人着想,时时为对方谋利。厚德之人,积德虽不能立显,但日久天长,必定会后福绵延。正德年间,王阳明因得罪权贵,外派到江西庐陵。当时,庐陵政务荒废,灾害频发,再加上盗贼蜂起,朝廷换了几任官员都无法治理。
   王阳明一到任,就发现此地治安很差。一些百姓拿起锄头耕地,放下锄头就抢劫,令王阳明十分头疼。为尽快治理匪患,他一方面下令出兵剿匪,断其后路。另一方面,他还下令:但凡投降者不仅不伤性命,反而安排工作,让其衣食有着落。
   王阳明宽厚的政策,逐渐感化了当地百姓,最终受到了众人的爱戴。正如王阳明在《象祠记》中说:“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当君子把德行修到极致,哪怕对方跟动物一般凶残,依旧可以感化他。厚德之人,必有容人之量,哪怕境遇艰难,仍能怀有仁厚之心。
   一念善心起,万般福报来,修好自己的德行,好运自会随之而来。
   对己修性
   弟子陈九川说:“平日里感觉自己心境平和,但一遇到事就容易慌乱,这是为何呢?”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人这一生,听一万句道理,都不如在一件事上磨炼。磨去浮躁的秉性,沉淀平和的内心,做事不急不躁,方能功到自然成。王阳明少年立志,想要为国报效,读书学习很是勤奋刻苦。他21岁时通过乡试,以为一切都会很顺利,却在22岁时会试失利。他潜心静气,继续深造,在25岁时重回考场,依然以失败告终。周围人对此议论纷纷,但王阳明只是平静地说:世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
   得益于这样沉稳的内心,他再次苦心备考,终于在28岁时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菜根谭》中有句名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人生在世,我们总是被繁杂琐事所困扰,性情自然容易急躁。真正的智者,能够摒除内心杂念,沉下心来,追逐那一份难得的宁静。
   当你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磨炼,才能洗尽铅华,修炼成更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还向内求自省。王阳明曾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遇事若只会指责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错处;只有学会时常反思,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变得谦逊而宽容。唐太宗刚上任时,心高气傲,听不进任何反驳自己的话语。有一天,魏征直言进谏,与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太宗想走,魏征不让,坚持要说完自己的谏言。唐太宗憋着一肚子火,回去就和皇后说:“终有一日,我必取魏征性命!”没想到皇后一脸正色说道:“自古明臣伴明君,魏征这样正直,不正好说明了您的英明吗?”唐太宗听完如梦初醒,自此后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迎来了贞观之治的盛景。高尔基曾言:“反省是一面晶莹清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真正优秀的人,并不是不会犯错,而是能透过现象,看到自己的不足,优化自己的行为。
   遇事不责于人,多找自己的短处。躬身自省,才能让自己更加沉稳。
   王阳明强调自律。王阳明有个弟子曾饱受焦虑之苦,他去找老师求教,结果只得到一句戒言: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这一生,就是不断与自己博弈的过程。只有先深刻地了解自己,生出自律之心,才能克制自己,得到想要的结果。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时在私塾读书,他就随身携带一个小本,经常翻看。
   教书先生以为是孩童玩物,后来发现是徐溥自己手抄的儒家经典语录,自此对他很是赞赏。为了克己慎行,徐溥还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善言时储黄豆,恶言时储黑豆。在他近乎苛刻的自我约束下,瓶中黄豆越来越多,黑豆则越发微不足道了。凭借着这种超乎常人的自律精神,徐溥不断地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名人说:“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人这一生,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受平庸的罪。想要变好,就得不停地突破自己的局限,走出舒适圈。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再微小的坚持,都能产生巨大的改变。当你习惯了自律,你就会发现,其实命运,早已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王阳明强调自愈。王阳明当年得罪权贵,被贬贵州,一路上他饱受颠沛之苦,还要时刻躲避仇家追杀,心情十分烦躁。他历九死一生到了贵州,又发现当地环境堪忧,随行的家仆更是不堪承受,身体频繁生病。王阳明几近崩溃,但他明白,自己作为领袖,绝不能先于众人倒下。于是他振奋精神,化沮丧为动力,积极地面对苦难的生活。为了照顾生病的家仆,王阳明亲自煮粥做饭,还变着花样给他们弹琴唱歌;了解到当地文化落后,还耐心地开化当地居民,教他们垦地种粮。
   在他日复一日的自我治愈中,艰苦的日子也变得趣味十足。
   后来,他在《传习录》中回忆起那段时光:“目见荒荒,心向明日张。”虽然眼下境遇荒凉无奈,但只要心中有希望,日子就会越过越明朗。名人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在人生这趟苦旅中,每个人都要在属于自己的风浪中勉力前行。不同的是,弱者自顾自怜,听天由命;强者坦然接纳,自我治愈。当你强大到能够对抗任何苦难,这世上就没有治不好的伤。
   王阳明一生修行,磊落豁达。在生命的终点,他只交代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于内,他注重心境,无论何时都能专注自身;于外,他养性修身,面对何事都能以德服人。他奉行“反观自身,内外兼修,则行有所得”,相信只要修好自身,想要的都能得到。
   王阳明说:“人生一程,修行一世。若要成就更好的自己,就需摒弃外在浮华,忠于自己的内心。”余生,愿你能勤勉自励,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淬炼,修炼自己的好心情好心性,为自己的人生赢来一片坦途。
  
   2023年8月18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共 4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峰。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来说,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是王阳明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是必须面对,逃无可逃的,与其做无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以坦然的心态去应对。本文中,作者对王阳明的心学重点做了很好的解读,对于我们修炼自己的心情性情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推荐欣赏!【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8-18 09:19:34
  心学的思维方式是活泼而自由的,其中蕴藏着能洞彻善恶、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择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节奏无比紧张的当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人来说,有这样一颗心就足够了。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是王阳明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他生命中的追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18 09:21:54
  谢谢编辑老师鼓励!修炼自己的心情,让老年人每天都有自由的学习和修炼!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8-18 10:39:1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师写王阳明的故事好极了,当为江山极品!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18 13:00:30
  我闭关修炼,人间一切“品”与咱无关!学习王阳明,修炼心情很必要,按照程序修炼,每天写一点文,自己欣赏是乐趣。有缘人有福气的人才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一般的二杆子不要来看,也是看不到的!谢谢先生鼓励!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18 13:01:45
  王阳明强调自愈。王阳明当年得罪权贵,被贬贵州,一路上他饱受颠沛之苦,还要时刻躲避仇家追杀,心情十分烦躁。他历九死一生到了贵州,又发现当地环境堪忧,随行的家仆更是不堪承受,身体频繁生病。王阳明几近崩溃,但他明白,自己作为领袖,绝不能先于众人倒下。于是他振奋精神,化沮丧为动力,积极地面对苦难的生活。为了照顾生病的家仆,王阳明亲自煮粥做饭,还变着花样给他们弹琴唱歌;了解到当地文化落后,还耐心地开化当地居民,教他们垦地种粮。这就是精神,我们但这样的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8-18 15:47:30
  王阳明还向内求自省。王阳明曾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遇事若只会指责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错处;只有学会时常反思,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变得谦逊而宽容。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18 15:49:13
  这样的人最强大,因为他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谢谢!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8-18 21:35:37
  人生在世,能学得王阳明一二,就很不错了。这么好的文章,当分享出去。非常佩服老师的才学。问候老师,祝安!
回复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19 09:51:42
  我闭关修炼,除了劳动,就是坚持看书学习,多多的学习古人的智慧,安慰自己。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