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十年(散文)
走进故乡,坐在杂乱的木床上,流星从眼里飞落,天空仍是昨天一般高远。
“叫姑,快叫姑姑,当年要不是你姑给你抢救治疗,现在就没有你了。”邻家大嫂拍打着一个男孩的肩膀站在我的面前。
“你好!姑”男孩羞涩地望着我。
“都长这么大了,认不出来了”我站起身来。
“可不是,那时候找你给他看病才2岁多,现在都12岁了。”嫂子笑着说。
“十年!真快!”我笑笑。
可不是,接着嫂子又补上了一句让我伤心的话来,她说:“我看你这十年也老了不少,咋也驼背了呢!”
她说得没错,以我自己有限的经验来看,人操心多了就是老的快,而且和年龄不成正比。也正是嫂子的话,又让我想起了过去十年里的点点滴滴。
1993年春天,怀揣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我正式踏进医院大门,成为一名医生。
“大夫你看着办吧,我们可就这一个孩子。”一位慌慌张张的父亲抱着四肢抽搐的小孩子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孩子啥时间成这样的?赶紧去抢救室。”职业的本能让我立马停下手里翻阅的病历,伸手抱起孩子。
“发烧了吧,孩子这么烫啊”我边跑边问。
“是的,是的。今天才发烧,怎么突然成这样了呢?你一定要救救他。”男子跟在我的身后。
“在外面等着,随时叫你”护士关上了抢救室的门。
经过吸氧,镇静,退热及对症治疗,孩子症状缓解。收入住院后,经了解,孩子家几代单传,就这一个宝贝,天天被大人们捧在手心里。热了也不舍得脱衣服,冷一点了迅速加衣服,孩子成了“套子里的人”。
“今天我们出院了,回家了一定按照您说的做,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这或许是每一位患儿家属出院后的心里话。也是在这一刻患者和大夫共同的心愿。
说实话,在我从医的几十年里,患者人来人往,除了熟悉的或者特殊的病例,往往记不住太多人。但是大多数经过我诊治的患者还都记得我。
“你给我家孩子看过病,您忘了?”
“我们又来找您看病了。”
“上次用过您的药效果不错,这次还用你的药。”
“我们就想住到你管的床位上,我们有信心。”
曾经被患者信任是我最骄傲的事情,也是我一生最荣耀的时光。
“你怎么来这么晚,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拨打120的时候告诉你我喝多酒有多么难受吗?”一位满身污垢,躺在地上的醉汉骂骂咧咧。
“我就是不想活了,反正是治不好,我想打人,你倘若敢过来我就敢打你。”一位怒气冲冲的患者大声叫嚣着。
“我就是要录音录像,你给我治不好,我就去告你。”
曾几何时,受社会一股歪风的影响,我们也受到个别患者的不信任,甚至人身的伤害。他们认为花钱看病就如住宾馆,搞服务。甚至认为我花钱了,你就得听我的,哪有什么医学难题,哪有什么治疗手段,一切都是骗患者钱的。
面对种种质疑,如履薄冰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化。也就是在这一年,2011年,我离开了心爱的临床,去从事疾控预防工作。
“微博上有个叫李文亮的眼科医生,提出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真的假的?”一夜之间,这个问题传遍整个卫生系统。
“听说有两位坐高铁从武汉经过的人都感染了,这个病毒果真这么厉害,那个李文亮的大夫说的应该是真的,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科室会议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从那以后,我和同事关注微博,关注国家健康网,更多地关注国家疾控信息。那年的那个冬季,让我觉得特别难熬,不仅是源源不断的病患出现,不只是高强度的劳动,更是焦急不安、悲伤难过的煎熬。让人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李文亮同志去世了,”
“武汉封城了”
“全体医务人员要无条件服从,支援武汉”
“建方舱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生命。”
治疗方案,防护手册,疾控培训,流行病学调查,铺天盖地,一时间,医务人员你们是英雄!医务人员你们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战胜疫情,武汉必胜!
“要是李文亮同志还活着,他一定很开心!要是没有那么多医务人员团结一心,武汉也不会很快平静!”可惜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没有如果,即使有如果也是带着淋漓的鲜血和惨痛的教训。
我记得,当初大家不理解病毒的凶猛,依然聚会的教训;记得电视上播放那些追在灵车后面撕心裂肺的哭声;记得盛夏穿着防护服深更半夜堵截私自返家的务工人员;记得当初没有口罩、防护服用塑料雨披代替的尴尬;记得每一次穿着防护服进出小区被物业鄙视时的激愤和谩骂;记得我的同行因长时间穿防护服晕倒在马路上;记得凌晨采核酸在诺大小区里迷路时的尴尬;也记得居家患者对我心疼怜惜的言语;记得那个采完核酸后特意送我油饼的女孩;也记得在隔离点内没有水、没电、没法上厕所煎熬的夜晚;记得大年三十我的同事在火车站值班的夜晚;记得汗水湿透防护服行走时的千斤力量;记得在那三年里每一个将生命都珍惜的脸庞。
过去的三年里,参加我们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几个人是为了钱,也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表彰。无论多么辛苦,大家都始终披着白衣坚持着,多数人都是因为心中有那么一丝理想,多数人是敢于担当。
说什么英雄,说什么无所畏惧,其实大家都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只不过有血肉之躯之人选择了站出来,有人忠于职责和理想,有人心中有光罢了。
我曾经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等到疫情之后,换个心情,换个地方,去一趟武汉,去一趟长江,去缅怀一下那些牺牲的战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前往,也知道想实现并不容易。
2021年,我“弃医从文”但是这又一个十年让我体会了着白衣的不平凡。
最近,在电视上,新闻里,医疗届刮起了反腐风暴,似乎一夜之间,医务人员都成了“过街老鼠”,那个曾经在危难之时将人们挡在身后的人都成了罪大恶极之辈。有人又开始谩骂,有人开始劈刀利剑想斩尽杀绝,对不起,我觉得白大褂不脏!
或许你忘记了,或许你故意忘记了,当你口吐白沫之时,曾经那些为了你们舍身付出的人。他们的曾经、现在和未来都承载责任和勇气!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如今,又是一年的“中国医师节”到了,也是我的又一个十年的开始,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白衣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