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浴鹄湾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浴鹄湾游记(散文)


作者:碧草青青 布衣,13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2发表时间:2023-08-26 09:29:07


   这世界先爱了我,我怎么能不爱它?只是,说起来惭愧,世居钱塘的我,对杭州的了解,真正是不多的,上周小姨请客的浴鹄湾,(浴鹄湾。在西湖西侧,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南到赤山埠,)这地方我就没去过,若是你也没去过,那么,陪我纸上走马逛一遭吧。
   心逐念走,身随缘游,沿着芳草萋萋的石板路,前面绿树掩映中坐落着一处院落,是一间茅草屋,院子的门廊上贴着一副对联,“春泉汩汩流青玉,晚岫层层漳碧云。”出自黄公望提五代北宋画家郭忠恕《仙峰春色图》的前两句。
   白灰的墙体经岁月的侵蚀早已斑驳,墙外的古井亦满是苔痕,廊下石阶的缝隙处有不知名的青草勃发着生机,竹篱笆内外除了深浅的绿以外,尚有几点殷殷的红,绿是各种不知名的草和野生的芋,红是正当花期的杜娟,除了彼此自由摇曳的距离,不留一丝空隙,这是心照不宣,仿佛距离大了,就会落满尘世的喧嚣,而它们之间,还没有容得下喧嚣的空隙。当然,这是底色,它是自然的,也是生命的,这上面还有一层绿,是遮天蔽日的树荫的绿。
   我坐在廊前石阶上,石阶很凉,风也很凉,是那种带着水气氤氲的凉。鸟鸣啾啾,时不时落在草上花上又给软绵绵的弹了回去,我是毫无准备又无限期许地置身绿色的风暴之中孤独的行者,风过处,漫天柳絮飘飞,那么轻,又那么柔,缓缓奔向生命的安处,也落到我的发上、衣服上、张开的双臂上,仿佛它们和我,已经历了千百次的磨合,妥贴安然,毫无初相识的陌生和揣测。天地间愈发得静了,叮叮咚咚的天籁之音源于何处?原来就在我独坐的台阶旁,仅隔着一条小径,是一弯溪流,只是被两旁的芳草覆盖了而已。
   “咿呀”声起,铜绿门环晃动了一下,草堂的门被风吹开一条小缝,原来门是虚掩着的,机缘巧合,是不是该造访屋子的主人呢?我站起来,叩动门环,屋内悄无声息。我试探着推开虚掩的门,脚迈过门槛,按下心中乱撞的小鹿。
   小小的院子,门口三五竿竹子,再起一个假山,山上种树,松柏,南无竺,七八艾草,山上有水,自深沟,自浅滩,肆意流淌,山下有古梅傲立,枝杆横斜。一人多高的围墙,墙上玲珑瓦,青蒲细细生,南墙下砌池,池中有红鲤,一尺半尺、十条八条自在嬉戏,池边有石桌,石凳可闲坐。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院子各处看似随意摆放的石槽石臼,里面满种莲花和铜钱草……角落处一大缸,竹子对半劈开制成的水引引来山间清泉,想来主人用此泉水煮茶、烧饭、饮鱼、灌溉草木吧……
   连体的几间屋子错落有致,半在平地半在湖。最最简易的木头窗子,最最简陋的茅草屋顶,临湖的窗子是落地玻璃,窗子的木头框架上零零星星沾着藤萝的叶子和花瓣的痕迹,那痕迹早已渗进木头,风吹雨打也丝毫不能憾动半分。岁月悄无声息地流去,可是,无声也是有破绽的,那些花痕叶瓣就从破绽中钻出头来,凌驾于无声之上。
   我在院中徘徊良久,亲近院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屋子里面寂寂无声,应是茶室尚未开张,我终于没有推门进去,尽管已经知道那里是茶室,但我终于也没有推门进去,是怕打碎心中的桃花源吧,我宁愿相信这屋子就是主人居室,今天到访不遇,只是主人云游未归。
   疏篱趣在野,院静逸来栖。卖了这么久的关子,来揭个迷底吧,这里是浴鹄湾黄公望的“子久草堂”,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元代画坛著名的“元四家”之首。作品气韵流动,富于变化,传世名作有《富春山居图》等。相传黄公望曾在杭州赤山之阴的筲箕泉旁结庐隐居。至于,子久的由来是这样的,黄公望是父亲晚年得子,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得名黄公望,字子久。当然,这是道听途说,无据可考。
   从“子久草堂”的廊下,隔湖南望,对岸是元代文学家张雨的构水轩,并名曰“黄篾”,“黄篾楼”记得明代诗人刘邦彦有云:“春水初生浴鹄湾,篾楼高枕对青山。鸟声啼足忽飞去,门掩绿阴清昼闲。”张雨,字伯雨,钱唐人,号贞居子,又号句曲外史。二十岁离家出游天台、括苍等名山,晚年入开元宫,从真人王寿衍为道士。史载其“风裁凝峻,见者异之”,且擅长书法、诗词,文风奇古,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人友善。
   “晓风难倚榻,寒月好扶筇”或许是上天的眷顾,他们不约而同先后来到赤山之阴浴鹄湾,黄公望在此建子久草堂,并将草堂叫作“大痴庵”。张雨在此筑构水轩,又称“黄篾楼”。(说到黄篾楼,这里又有一个故事,乾隆帝二下江南到杭州,从虎跑过来,突然狂风大作,不时就下起倾盆雨,乾隆帝左右四顾,狼狈之际,发现丛林中一竹楼若隐若现。他赶忙跑进屋子,发现这个竹楼虽小却十分风雅,一打听才知道小楼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的私人住宅。乾隆帝就想,这里曲径通幽,自己寻寻觅觅来到这里,也算是天意的指引,于是率性将御笔一挥,将黄篾楼改为皇觅楼。)“避世心情久泊如,且随潘岳赋閒居。”黄公望和张雨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们一起云游山水、渔樵闲话。在那么一个春日的黄昏,两人在草堂相对而坐,酒兴尽了诗兴来,黄公望画下《筲箕泉图》,张雨在旁击节叫好,而后欣然提笔,饱醮浓墨,一首七律《筲箕吟书黄山人屋壁》赫然于草堂的墙上。斜阳这时悄悄从窗口跳跃到墙上,还有摇曳的竹的影子,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跳跃在墙上,跳跃在赏画论诗两位好友的身上……
   再是,从“子久草堂”的廊下,隔湖东望,是霁虹榭、霁虹廊,霁虹亭、霁虹桥,成弧形排开,那相连的榭、廊、亭,桥横跨着整个湖面,是含蓄优雅宋式园林的气息,而那卧于波中的倒影,却有着活泼的旋律的,你拿耳朵去听,拿眼睛去看,或者什么也不需要,你也可以把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记得跟心跳一样自然。水是流动的水,从榭下过,从廊下过,从桥下过,是,“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悠然恬淡,没有声张,没有干扰,更没有欲望的寻觅。听到摇橹声了吗?还有船夫的歌声,一叶小舟,正从桥下穿过,倏忽间,已从这头渡到那头,惊起两只躲在睡莲丛中栖息的水鸟。
   小姨催我吃饭,我却磨磨蹭蹭,当我再次回过头去,看见大痴先生正站在家门口的竹篱前,毛笔还握在手中,仙风道骨,精神矍铄。他是在送我吗?或者在目送他的往事,那坚定而睿达的目光穿过明清的风烟,又向远方徐徐而行……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用唐庚的诗结尾吧,亲们,若你哪日下榻钱塘,记得一定找我,我带你去浴鹄湾,我给你讲子久堂的故事,黄篾楼的友谊,再把浴鹄轩,状元坊指给你看,好吗?
  
  
  
  

共 26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地方具有胜名,并不全是秀山丽水,更多的应该是这个地方具有文化底蕴。杭州西湖,不仅是湖光山色的优美,更多的应该来源于《白蛇传》的神话传说。而浴鹄湾,一个不曾听过的地方,然而跟着作者的足迹,让我们不仅看到一个环境雅致的地方,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名家曾经的足迹。子久草堂,那里有《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呼吸过的空气。黄篾楼,那里有深厚友谊的见证。浴鹄轩,那里有不一样的景致,状元坊,一个美好的代名词。就这样一个地方,让人留恋,让人回味。好文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巧眉        2023-08-26 12:04:42
  阅读美文,欣赏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3-08-28 07:44:06
  欣赏老师的精彩散文 ,问好老师。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