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难忘的味儿(散文)

精品 【齐鲁】难忘的味儿(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2发表时间:2023-08-27 07:01:04


   你别说,像豆芽这类小东西,尽管有人会嫌弃它,甚而可能还有人要起心去糟蹋它……其原因是它太过普通了,普通得轻易就能得手。生产它的原料——黄豆,更是个寻常之物,一年四季都有储备,因而多数人才看它不起眼。尤其讨厌那为它的“个头”提供养料的根须——觉得它冗冗的长、不规则的难瞧,吃在嘴里还有些恶心、有刺激喉咙的嫌疑。
   据我所知,有一类人是特喜欢它的,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一个理儿。那些特喜欢它的人,是在乡村里常常走村串户为其做宴席的厨师。不知其它地方的厨师也是不是这样,反正在我的家乡——川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像办红白喜事、生日宴、满月酒之类的宴席时,都特定要把它请来,做成一些充数的可口佳肴。有次我就听父亲说到过,“宴席”上用豆芽做菜,是最能考验厨师水平之类的话,我还深深记得。
   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是个能独立走动的人,都会在饭桌上占据个“席口”,所坐的桌子是四方四齐的,配以四根长条的实木板凳。厨师便按每桌八人一席的标准、点了个数的配肉菜,多一坨都没有。
   每人一碗绍子面,是宴席的开场白。谁都清楚那碗绍子面很有些“分量”,谁都会把它吃个精光。尽管碗里的面条一筷子就能挑完,但绍子面汤着实很有味道,吃得大伙吧唧吧唧响。切短了的豆芽,在汤里不只是个漂浮物,它参与调制的味道,更是多出了一种黄豆的浓香味儿。
   接下来出场的凉拌菜,就有“原模原样”的豆芽了。因为它没被人为剪短过,而是尽量保留着应有的长度,所以说它“原模原样”也挺合适的。尽管它与长长的粉条相比,显出短得不是那么一星半点,但作为成品放在碟子里又很有些大气。
   这一干一稀的两道菜里,都用到了刚好能吃的豆芽。桌上的人不论是大人、小孩,谁都不会有放过它们的机会,都要纷纷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去。缺了牙齿的老人,尽管牙床不是多得力,但也不会让自个儿私用的小碗里和大伙一起公吃的盘子里,还剩下些豆芽菜去喂猪。弄得猪们在圈舍里着急,急也没用,它们是吃不到这豆芽做成的菜系的——连一个渣儿都吃光了,根本不可能还有剩余。顶多在那些杂七杂八的潲水里,能余留点豆芽粉丝的味儿,就算很不错了。
  
   二
   农村人吃豆芽的机会,大体可追溯到一个特定的“集体”场合。那就是谁家死了人,所做的“保井饭”里,也能见到它神秘的身影。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村里那些老人们到了生命的“大限”时都会自然的离去。至死也不可能查得出什么病来,就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一年四季都躺在床上,时时发出吭、吭、吭难受的声音。当然,他们最后寿终正寝的地点是躺到自家的床上。哪家的鞭炮一放、锣鼓唢呐一响,我们就飞奔过去看热闹,心中便有了接下来的指望。他们的死,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好吃鬼”,提供了一次难得吃到豆芽凉拌粉条的好机会。
   所谓“机会”,就是去到死者的坟前抢吃一次“保井饭”而已。大人们头晚也会提醒,明天早点起来,人家六点多钟要下葬,去晚了什么也搞不成……云云。尽管农村六点多钟天还没大亮,许是被那些大山遮了天光吧,但还是揉着眼睛下了床、提上衣服裤子就往目的地跑去。
   大人在说话的时候,就很认真地听,生怕把出殡的日子与时间听错了,于是就把它默默地牢记于心。要想吃到不常吃的好东西,没什么舍得哪能行呢?一旦去晚了,就真的什么也捞不着了。
   奶奶死的时候,我们只顾伤心地哭泣,没能抢吃到用豆芽凉拌粉条做成的保井饭。但大人们也说了,自家人是不能去抢吃自家人的保井饭的——对死去的奶奶不好,对我们家也不好。在送葬的人群中,看到别家的孩子们来吃奶奶的保井饭,抢得那么欢、吃得那么香,我都往下掉口水了,喉管一上一下地打着结。老实说,奶奶的死最伤心的是父母,我们这些娃们只是跟着伤心一下,心里想的还是怎样才能吃到用洗脸盆装着的那些保井饭。
   村里唯一的“五保户”王连昌爷爷死时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他刚一断气,队长就安排全村人去做这做那。虽然他无女无女也无媳妇纯粹一个老光棍,但死亡的仪式还是办得风光无比。单说给他做的保井饭,就比有儿有女有媳妇的人家死者,足足多出了一倍的份量。那天,装了满满两洗脸盆凉拌豆芽粉条的保井饭,分放在挖好的坟地的两边,盆里都备着十几双筷子。他入土为安的那口黑棺材,则摆放到了左边一盆保井饭、右边一盆保井饭的中间——按村里老人们的说法,两盆保井饭都是他的衣禄,他只要往左一望、再往右一望就都能看到了。有这么多的保井饭作后盾,他所到达的那个极乐世界,怎么也不可能让他再饿肚子的。
   按照一惯的做法,作为“家长”的生产队长发出了“开吃”的号令,我们这些一拥而上的娃们,像一群小蜜蜂迅速包围了两盆保井饭。有人坏了规矩,直接用手抓起就往口里不停的送;有人干脆嘴对着盆沿、使劲往张大的嘴里刨,鼻子眼睛都粘上了豆芽粉条……
   大人们碍于面子,一般是不会有多少人来与我们争抢的,他们只站在旁边欣赏。忍不住咽着口水、喉咙打着结,却根本没脸下场参与。
   那天,要不是队长眼疾手快、果断作出“停止”的决定,盆里很可能就没什么剩余了。
   真要到了什么都不剩的程度,那可就要犯大忌了。保井饭之所以要做来让人们抢吃,其原因就跟结婚闹新房一样,图的是个热闹,为死者风风光光“挣”脸面。
   队长扒开人群,将盆里不多的剩物倒到那个死去的五保户的坟头——那里离他最近,伸手就能触及。按村里老人们的说法,一是作为他带走的衣禄,也仅是表达个意思而已;二是极乐世界的野狗、恶狗很多,拿豆芽粉条来打发它们……没人知道这其中的真实,却纷纷沿袭这习惯,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那是我们参与吃保井饭以来,吃得最饱的一次。连身上的衣服和头发尖尖都有了保井饭的昧儿,仿佛它们也要来参与享受似的。
  
   三
   我把我们的这个三口小家,搭建在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昆明。按照小时候心心念念的想法,将来如能脱去“农皮”,该有多好啊!而今我已经实现了。
   为执意脱去身上的这层“农皮”,我走的是一条复杂的曲线——当兵——靠奋斗留在了部队;转业,最终才到达的是我现在生活的这座省会城市。
   云南,尤其是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为农作物、动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养分”。
   我爱吃豆芽,这习惯一直都尚存。一有闲暇,我就会去光顾菜市场。不去不知道,一去真是吓一跳啊!一个小小的豆芽,竟有如此大的市场。我想,它大概仰仗的就是春城恰到好处的温度吧。我常常在那些用老黄豆、本地黄豆、大黄豆、小黄豆……芽出的长长短短的豆芽摊位前,驻足并纠结着,不知怎样下手,不知买哪种更好些,它们都那样招人喜欢,简直爱不释手。
   精挑细选买回家的豆芽,妻子都会无一例外地要作一番精细化的处理。够一顿吃的,当天就把它消化了;分两次吃的,则把那多出的一份,用个红色的塑料袋或者黑色的塑料袋封装好,存到冰箱里保鲜——这也成了我在妻子没这样做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这样做的一个习惯。毕竟菜市场不常去,买回来的菜也不仅只吃一顿就了事。以前在乡下老家时,大人们把做出来的豆芽用了怎样的方法储存,我也没见到过。这一招得承认,是妻子把我教会了的。
   妻子说,豆芽怕见光,见光就会绿,变成青绿色。不是所有的绿色食品对人体都好,她还说变绿的豆芽会有小毒,不可再吃。有时我不舍得丢掉,仍坚持着做来吃,吃了肚子真的就有些不舒服!
   妻子是城里人,既不会做豆芽,也不会如我那样“三下五除二”就把它处理了,她做菜的精细是出了名的。她做出的豆芽菜倒是既好看,吃起来又香。她会依据我买回的豆芽菜进行一番量体裁衣似地修剪。不管苗长的豆芽,还是苗浅的豆芽,都要一律去除它的根须。长的豆芽,从中间一分为二。当素菜炒来吃时,落到盘子里才不至显得过于零乱。要是与粉条凉拌到一起时,粉丝也要符合它的长度。吃它的时候根本不会有长一节短一节挑得艰难的尴尬。
   你这样处理豆芽菜,要是在以前根本不会允许,现在倒是无所谓了……有一次,当着刚买回来的豆芽的面,我这样调侃她说。
   那以前是啥个样的?难道现在条件好了,不该讲究一下吗?她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我给她说起了我们小时候、家里做豆芽的事。我说,那时黄豆很金贵,生产队根本舍不得拿出好田好地来栽种黄豆,栽种黄豆的地方都是些偏坡瘦地。那些好田好地都用来种植水稻麦子包谷之类的主粮了。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种的也都是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主要是用来解决肚子的饥饿问题。
   我们家做的豆芽是靠不多的黄豆来做的。奶奶是个很细心的人,每次要做豆芽前,都要把黄豆里的“败类”拈走,用好品种的小黄豆做出的豆芽,当然味道就鲜美了、吃了还想吃。在我们那个村,栽种的黄豆都是小黄豆,大黄豆想有也不可能得到。现在比较下来,还是小颗粒的黄豆做出的豆芽才最爽口。
   为体现过年的庄重与热闹,我们家的豆芽几乎都在春节前才做,印象中一年就做那么一次——要做这一次,做的也不多,够过年吃就行了。
   川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不利于黄豆发芽、也不利于小芽儿生长。奶奶每天都要用不烫手的温热水淘黄豆——把黄豆装在一个不大的筲箕里、浸泡一会儿再捞起来。趁它们还有余湿时,再用干净的谷草严实地盖在上面,谷草也是用温热水打湿了的。睡觉前要把筲箕放在大铁锅里,用锅盖盖好,每晚如此。
   大约要好几天的时间,黄豆才肯冒出一个个小小的“龟头”来,一天只长那么一丁点儿。长至寸长时,正是吃它最好的时候。
   我读书那时,金贵的黄豆没那么紧俏了,光靠卖黄豆也卖不出好价钱。奶奶却凭借做豆芽去卖钱的本领,不但为我攒足了书学费,还帮家里的小开支应了急。每逢乡下赶场天,她都要把自己小心翼翼做出来的黄豆芽、背到七八公里外的乡场上去卖。只有她做的豆芽才最受追捧,很快就一扫而空了。
   有一次,当我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话中,知道了豆芽的“剋星”是“猪油”。像灰菜不能见柴灰一样,说一“见”一个准,保准“出事”——我觉得这很好玩。带着一种并不信邪的好奇,我硬是用了根小指头,把蘸来的猪油涂抹到了一根还来不及长高的小黄豆芽儿上。我只想对那一根黄豆芽儿做试验,可第二天筲箕里的那些小家伙们,就全都扒下了。
   奶奶见状,一个劲地责备起自己来。说自己怎这么没使处,连个豆芽都做不好……当时,她就从自个儿身上去找原因,私毫也没想到过会是我的恶作剧使然。
   我却站得远远的,把嘴捂住、偷偷地乐开了花……
   后来,在死去奶奶的坟前,我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忏悔……她却再也听不到了。
   听不到了啊,那在坟墓里住着的奶奶!

共 42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流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好作品,在那些独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描述的深处,蕴含着的是深深的怀恋,追忆的是那个快乐纯真的“追求满足” 的少年。 “豆芽儿”理论上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食材,但在作者文章里,却具有特殊的意义,“豆芽儿”不再普通,而是一个“孩子”的整个农村“美好记忆”的“寄托”,有豆芽儿,就会有快乐、有盼头。作者是在用豆芽儿写对美好的强烈期待,同时用普遍的情感表现着川北土地上农村的现实生活。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结构清晰严谨。第三个章节,插入“回忆”之外的“现实”,鲜明的对照,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记忆”的拳拳之心,折射出“过去美好虽难得,难得却是更美好”的一些现实性道理,也反映了人性深处的一些“欲望”。 非常不错的文章,叙事抒情相互交融,言物说理相映生辉,笔墨到处“风物”特色鲜明,“层次”错落有致,可谓是“至朴至纯、返璞归真”的佳作!力荐共赏。【齐鲁编辑:明月沧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2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沧海        2023-08-27 07:12:08
  精彩佳作,向作者致敬!
明月沧海:本名宁利强,1976年生于山东莘县,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47:52
  老师的编者按写得很精彩,在此表示感谢。祝秋安!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8-27 07:32:06
  一篇非常让人感动的佳作暖文,多少过去的往事,都成为消失的烟云,但记忆的阀门,却从未关闭。一盘豆芽菜,却包含着太多的情感,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文章语言流畅,文笔精炼,结构安排合理,情感真挚,可见老师的文笔深厚,让我佩服。这篇文章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过去的味道,让我想起了童年,一起回味了那些曾经的记忆。好文章,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感谢老师赐稿,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0:49
  谢谢社长为文章写的评论。齐鲁社团建团时间短,取得的成绩却很辉煌。在社长的带领下,相信明天更美好!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8-27 07:55:35
  作者笔下的豆芽不仅仅是豆芽,它更多的是历经岁月,有着无比沉甸甸的厚重情感和记忆。文章借物寓意借物抒怀,让我们深刻触摸到的是走过的那些人和事的真情怀念。拜读老师真情之作,接地气满满的乡土味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4:03
  华君老师,下午好。谢谢您对文章的解读。像豆芽这种寻常物,我对它的喜欢可能是源于小时候。农村人知道它来之不易,喜欢与珍惜也是对它的尊重吧!
4 楼        文友:白甫        2023-08-27 08:06:45
  小小的豆芽伴随着作者从小到大,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的生长历程,朴实细致的描述让人恍如置身其中,情感也得到共鸣,学习,问好老师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回复4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5:52
  谢谢白甫老师的隔屏问候。向您学习,共勉!
5 楼        文友:含笑花        2023-08-27 08:30:43
  豆芽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道菜了。正是这些日常普通的菜系,才贯穿了我们这些老百姓普通的一生,也成就了我们的一生。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5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7:17
  谢谢。谢谢豆芽让我“认识”了老师,晚上好!
6 楼        文友:陈雨        2023-08-27 08:54:41
  文章感人致深,细节描写生动,欣赏佳作,感谢赐稿齐鲁。
始终相信,只有文字才是点燃生命的火柴。
回复6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8:12
  谢谢老师的互动。祝秋安文祺!
7 楼        文友:秦雨阳        2023-08-27 09:18:33
  家乡的味道写出了情感,非常打动人。文章朴实,文字生动,文彩飞扬。好文,点赞!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7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6:59:59
  谢谢老师的点评、互动。安好!
8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8-27 15:08:10
  佳作,已申报精品审核,感谢支持齐鲁社团!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8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08-28 17:00:35
  谢谢老师。辛苦了!
9 楼        文友:成敏        2023-08-28 18:37:30
  祝贺老师的文章又获精品,希望老师继续支持齐鲁,文学路上一路前行,我们共同学习!问好,敬茶!
10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8-29 16:22:41
  作品语言幽默风趣,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通过叙述豆芽在作者一生中举足轻重作用的影响,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奶奶的怀念忏悔之情。
   作品情感真挚感人。中间穿插了川北土地农村丧葬礼仪的民俗文化的描写。其中,父辈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让孩子吃饱的细节描写,读了让人既感心酸,又倍感温暖。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品知识性强,让读者了解了川北土地农村丧葬礼仪的知识。作品充满正能量。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