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远方的父亲(散文)
远方,究竟有多远?是我与故乡的距离,还是与天堂的距离?父亲离世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去了远方。但我总觉得我与父亲之间并不遥远,他凝望着我们,我们仰视着他老人家,往事便历历在目,涌上心头。
一
四十年前的那个夏日,我去了县城,那里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考场里,我和全县各公社65名初中和高中英语老师进行初选选拔,来争五个市考名额,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试卷发下来,我迅速浏览一眼,全是我自学过的高中知识,平时凿壁偷光和囊萤映雪式的备考终于迎来回报,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就答完试卷,初试结果我位居榜首,顺利地拿到了《准考证》。
7月,我又去市赶考,参加了四个基础科目考试,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轻松。第三天上午我们进了英语专业课考试,和初选一样,都是高二知识,我又是半小时做完。
9月底,我收到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录取通知书》。
10月,我辞别父母亲去学院报到,故乡开始变得遥远,父母成为我远方的牵挂。
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表达的母亲,尽可能把好吃的往我的行囊里塞,然后摆了摆手:“走吧,路上注意点儿!”眼神里看出了难舍,语调中听出了难离。
我背上行囊,坐上父亲的单车。
悄然回头,看到母亲追出了大门口,双目早已湿润。
“妈,回家吧,有爹送我你就放心,到了学院我给你们回信。”我跳下车来,向她挥了挥手。
“走吧,别误了火车。”传来母亲不安的叮嘱。
她终于朝家门走去,一步一回头,依然恋恋不舍,霎时我泪湿衣襟。
父亲骑着单车,把难舍难分的情怀化作一股股神奇的力量,蹬在脚踏板上。
行至一片洼地,父亲用手一指,说道:“日本人一来,你爷爷就带我们到这里躲藏。”
“跑反就来这里?”
“嗯,日本人个子不高,端着刺刀,瘆人。”
到县城附近,他又指向身旁不起眼的一条沟渠说到:“那天晚上,我们就是穿过这条封锁沟去路西抗日根据地的。”
“啊?没遇到危险?”
“当时很紧张,心一直提到嗓子眼。还好,没出现意外情况。”
经过一片坟茔,他心情格外沉重,1948年解放县城时,我就在这一带支前。好多好多军民都牺牲了,战斗相当惨烈。
“是啊,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几个鲜为人知的画面,诠释了“离休干部”的内涵。
我俩交替骑行,沿着父亲当年的革命路线,一口气顶风前行30里,及时赶到火车站。
登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注意到父亲双眼已经湿润。递给我行囊时,他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咛:“没出过门,路上学会照顾好自己,记得给家里来信。”
我偶然发现他的秋衣一片潮湿,是汗水还是泪水,当时无法分辨,现在我恍然大悟:那是父爱的结晶!
列车徐徐启动,透过车窗我依然看到父亲一动不动站在原地,高大的身躯离我越来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视野之中。父亲与我都成了牵挂一生又相见寥寥的远方。
二
我也渐渐体悟,这世上,唯有一种相见,不需要预约,那就是看望父母。这人间,唯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设防,那就是父母面前。
步入工作后,我做梦也想不到,教学工作出奇的繁忙。
有人说,当老师工作特别清闲,一周只有10来节课,又是双休日又是大假期。事实上,作为一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那时我教高中英语,带两个班。每周课表上是11节课:10节英语课加1节班会。实际上还要加2个早读,2个晚辅导。最多的时候,一周要上16节课。另外要参加周三教研会和周五学校例会。
当了班主任,我工作量翻翻:除正常教学工作以外,早上5:30到操场跟;6:00进课堂查点早读人数;9:50到操场带课间操;中午负责学生午睡,晚上盯第3节自习课;9:50查宿舍查就寝,10:30左右才回学校宿舍休息。若白天没来得及批改或备课,还得加班加点……
对于这种生活方式,我的父母最能理解和包容,忙你们的工作去吧,不用惦记着我们,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我第一次不打招呼,风尘仆仆突然出现在老屋门口时,母亲正蹲在枣树下拣麦秸,父亲挥舞着木叉在小院垛柴。见到我,他俩惊喜连连旋即又双双喜极而泣。
“真是巧了,昨晚上梦见你回来了,今天你还真回来了。”母亲说着,仿佛依然在梦境中,眼里依然转着泪花。
“今天不忙了?真没想到你今天回来,难得。”父亲先是一惊,继而满眼喜悦。
母亲起身说:“饿了吧?锅里有烙饼,呃,我再去摊俩鸡蛋。”
父亲撂下木叉,念叨着:“想起来了,饭厨里有两根菜瓜,我给你拿去赶紧解解渴。”
须臾湿漉漉的手递给我一根大大的绿皮菜瓜,“给!”
“咔”我咬了一口,清脆爽口。
父亲会心一笑。
“滋——”即刻,外屋的大锅里传来炒鸡蛋的香味。
顿时,一股股热流从我心底升腾,霎时,又化作一颗颗滚烫的泪珠夺眶而出。
是的,不管你在远方回不回来,他们一直都在等你。不管你想不想念,他们一直都会梦你。一但你回来,他们就会把对你无限的爱一股脑儿倾泻出来!
三
一晃又过了多年。
终有一日,父母的病患成为我得空陪伴他们的借口。
记得那年刚刚过完元宵节,忽然接到哥哥的电话:“父亲病了,老嚷嚷肚子不舒服。不行的话,你回来咱们带他去大医院检查一下。”语气带着焦急和不安。
我第一次向学校请了假,和同事调了课,安顿好学生,急匆匆去医院给父亲挂了个专家号。
在医院,我们根据医生建议,给父亲做了相关检查。
结果很快出来了,是大肠内长了个东西,我们惊了一身冷汗。
“好像是息肉,住院做个手术吧。”医生看了看片子,显得很有把握。
“能保守治疗吗?”
“别大意。”他回头看了看,见父亲不在场,“毕竟不是什么好东西,有癌变的可能。”
我急忙为父亲联系住院事宜。
上手术台前的父亲,怯生生地问我:“会疼吗?”
一生没吃过药也没有进过医院的父亲,眼神里透露着紧张和恐惧,就像小时候害怕打针的我一样,紧紧攥着我的手。
我弯下身子,说道:“爹,是最好的医生给你做。你也知道,小明他妈就是他给做的,不是很好吗?”我又进一步安慰他:“再说,麻醉师说了,打上麻药一点都不疼。”
哥哥也赶紧补充说:“医生说了,整个手术也就个把小时,是个小手术。”
手术很顺利。
当麻醉过后他醒来的时候,嘴巴先是一咧:“你们骗人,现在刀口有些疼。”接着,他勉强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恰似我当年打了针以后对他们顽皮一笑的样子。
四
如今父亲离世已经十三个年头了。
生前父亲特别喜欢葡萄,只不过那时他舍不得买。时值祭日,我多想送他几串。可我,就算有通天本领,再也送不到他的手心。托风,已徒劳;托云,亦枉然!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可以推掉一切工作,回到家中,给父亲揉揉肩或捶捶背,亦或倒上一杯水,递上一粒药。然后我可以倾听他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穿封越锁线到敌后根据地参加革命后详细的成长经历,倾听他讲述抗解放战争期间英勇支前,抬救伤员的故事细节,还有他在大炼钢铁和大跃进年代光辉事迹的点点滴滴……
然而时光终究不会倒流,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懊悔和追思。
父亲离我们而去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他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他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特别是留给了母亲晚年的孤苦与哀思。
我终于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逃离家园又慢慢回归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与父母分离又向父母心灵靠近的朝圣,既远又近。
请作者加入柳岸文友交流群QQ858852421,方便与编辑进行交流。
我会尽快学习使用QQ,尽早进群。鞠躬,敬茶!
“柳岸人”对每一作品高度负责,其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愿柳岸社团用明点亮文友心头,激起作者的遐思与灵感,从而创作更多的美文佳作!
原文中有不少引用,看似花丽,词语一套一套的,但毕竟不是自己的语句,整体几句搬来就有抄袭之嫌,严重影响作品质量。
所以,编辑审核时,因作者没法沟通,没有修改稿,编辑就直接将那些引用的语句全部删除了,希望作者从此改正,能摆脱所谓引用,学会琢磨人家的意境,改为自己的语言,将会让文章成为真正自己写作的文章。
不会运用QQ,会加微信吧,微信加老百18609016096,希望能直接沟通。
,